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带下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方面,论述“带下俱是湿证”的观点欠妥;带下有湿,或带下多湿,方为正确。  相似文献   

2.
带下病     
<正> 带下是妇科中常见病与多发病。若带下在量、色、质、味等方面发生变化时就成为病理性带下。带下不是一个单纯性的疾病,很多疾病均可发生带下。目前全国医学界对带下病又进行广泛深入地研究,现将各地的报道综述如下: 一、对辨证分型的认识:1.脾虚湿盛:刘氏认为带下是因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脾气虚陷而引起;马氏认为壮年及老妇之带下多责之脾,脾虚多白带;罗氏认为脾虚使带脉驰缓,故而带多状如米泔。程氏、陈氏、王氏认为脾虚生湿,则清阳不升,下降为带下。季氏认为带下多为湿,是脾虚  相似文献   

3.
浅谈带下病     
<正>"带下"一词,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癥瘕"。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因带脉起于季肋章门,环腰一周如束带状,而这些疾病都发生在束带以下,故名带下。甚则妇科医生亦称为带下医。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狭义带下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含义。生理性带下是健康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  相似文献   

4.
带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带下是指妇女疾病的总称,是泛指妇科的经、带、胎、产疾病而言,因为这些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的部位,所以称为带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这里的带下医即是妇科医生.狭义的带下是指从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液体而言.  相似文献   

5.
(一)中医对带下的认识中医典籍中对带下的名称,有广狭二义的分别。广义的带下是泛指妇女疾病的总称,如史记扁鹊仓公传载有“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和金匮要略的“带下三十六病”等是也。狭义的带下,则专指妇女阴中时流出粘  相似文献   

6.
<正>生理性带下是健康女性自阴道排出的一种可以润泽胞宫、阴道、外阴的阴液,无色透明或是黏而不稠,无臭,量适中。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生理性带下的产生与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精化带,脾主运化,脾气健运则使津液各行其道,将阴液输布于前阴而为带下,以润泽阴道及外阴。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带下病分为带下过多和带下  相似文献   

7.
“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是泛指经带胎产一切疾病,为中医妇科病的总称;狭义的“带下”则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而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别。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如带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是“带下病”,因此“带下病”是指狭义带下中的病理性带下。近年来,,中医治疗妇女带下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本文拟将近年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傅青主女科·带下》浅探山西省忻州地区卫校(034000)郭治安[关键词]中医妇科,《傅青主女科》带下《傅青主女科·带下》(以下简称《带下》)别具一格,颇切实用,素为临床推崇。就此略谈学习心得。一、带下皆湿病湿热居多对带下的病因傅氏认为主要是湿邪所致...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与《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在病因上,皆为湿致带下。在辨证分型上,皆有寒热之别,《金匮要略》最先分类湿热带下与寒湿带下;《傅青主女科》创五色带下,其中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均属湿热带下,白带下属湿盛火衰,或可属寒湿轻证,实质也不离寒热两大类。在治法上,《金匮要略》以外治为主,开创了妇科疾病阴道纳药外治的先河,且湿热带下常配内服用药以内外合治;《傅青主女科》则从肝、脾、肾三脏来论治带下,并兼顾带脉与任脉,实为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在遣方用药上,清热、利水、祛瘀、补气是二者共同的用药原则,只是所选药物有所不同,傅青主重视肝、脾、肾三脏,故用药有其独特性。由以上内容可见,《傅青主女科》所论带下是对《金匮要略》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带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带下”是泛指经带胎产的一切疾病,为中医妇科病的总称;狭义的“带下”则是专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粘稠滑腻液体。而狭义带下又有生理与病理之别。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但如带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是“带下病”。因此“带下病”是指狭义带下中的病理性带下而言。近年来,中医治疗妇女带下病取得了颇为满意的疗效,笔者拟将近年的有关资料加以归纳综述,以飨同道。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带下颜色黄如茶汁或黄绿如脓,质粘腻,气秽臭者,称为“黄带”;若带下淋漓,赤白相杂的称为“赤白带”。临床常见证型大致分为脾虚带下、湿热带下、湿毒带下、肾虚带下。  相似文献   

12.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臭气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正常带下是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阴液,其量不多,津津常润,不属病态。带下过多一般分为脾虚、肾虚、湿热、.湿毒四个常见症型。下面就湿热带下的临床所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乃泛指女子束带以下之病,亦即经、带、胎、产诸症之统称。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则为带下医”这说明是妇科医生。又如《金匮·妇人杂病并治篇》有三条经文言及“带下”一云;;“……此皆带下”一云:“……此病属带下”一云:“带下经水不利”都是叙述的妇科杂病。该篇还记载了妇人下白物,用矾石丸内藏中(塞入阴道中)这是妇科中用外用药治疗带下病较早的记录,直至目前仍有较好的效果。狭义则专指妇人阴中流出粘液、如涕如唾,因带脉失约所致,故名为带下。一说因其所下绵绵如带故名。此篇所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认为带下生成及输布与女子精血充盛及运行通调程度有关,指出带下久病、带下重病易"邪入血分",提出"理血治带"治疗原则,以行气活血法治疗带下久病,化瘀消癥法治疗带下重病,临证治疗结合女子生理特点,以调血为要,兼顾行气、祛湿、扶正,使气血调畅,带下得瘥。  相似文献   

15.
<正> “带下”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妇科经、带、胎、产疾病而言,因其均发生在带脉以下的部位。狭义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液体,如带之状绵绵不断而下的症状。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带下量少色白,无特殊气味,一般经期、孕期量稍增多。正如王孟英所云:“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科辑要》)如果带下量多,粘稠如脓,或清稀如水,或色异腥臭,且伴有全身症状者,则属于病理性带下,称为“带下疾病。”产生带下疾病的主要原因,傅青主云:“带下之病,多属于湿。(《傅青主女科》)其湿又分外湿与内湿两种。外湿是感受湿浊、湿毒之邪,内湿是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以致脾阳不振,湿浊不化;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浊内停,损伤  相似文献   

16.
霉菌、滴虫感染是造成妇女带下、阴痒的重要原因,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行研制的苦参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针对带下、阴痒的病因病机,依据女性解剖及生理特点,主要用于女性生殖器官感染而引起的带下绵绵不断、秽臭难闻、外阴骚痒、酌热...  相似文献   

17.
傅氏认为,带下为病,俱是湿证,青带亦然,所不同青带为湿热郁结肝胆,下注为青带。本文主要介绍治疗青带下的加减逍遥散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加减逍遥散主治的青带下,较之完带汤"重补脾土,佐以疏木",而以疏肝解郁与清利湿热并重为特点。以带下色青,甚则如绿豆汁,稠粘不断,其气腥臭为辨证要点。  相似文献   

18.
談“帶下”     
“带下”是妇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妇女生殖器内炎症的渗出物。普通的多显白色或脓样色,一般的便把它叫作“白带”;其有粘膜糜爛出血呈赤色者叫“赤带”,赤白相兼者又叫做“赤白带下”;“带下”二字在古籍中很早就有了记载,如史记扁鹊倉列传:“扁鹊过邯郸,闻贵人即为带下医。”素问骨空论:“任脈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是远在秦汉时代就有了“带下”的记载。虽然后世有人认为“带下”应指带脈以下的妇科病而言,但由後世就把白带症叫做“带下”来看,更可知道白带症在妇科疾病中是最为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河南中医》2013,33(3):349-350
清代傅山所著的《傅青主女科》将带下分为白带下、黄带下、青带下、赤带下、黑带下,在临床上诊治带下病,不仅要视带下的颜色,还要视带下的质地、量、全身的伴随症状和舌脉象综合来辨证治疗.带下病的发生之处位于带脉以下,还可以综合运用外洗阴户、阴中纳药、肛门导入等外治法共同治疗,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陈海林 《陕西中医》2002,23(5):466-467
带下证的成因虽有脾虚、肾虚、肝郁、风冷、湿热 ,湿毒及房劳诸种 ,但均而言之 ,不外“虚”、“湿”二因。如脾肾气虚不能化湿 ,湿浊下注导致任带约束功能失常 ,遂为带下 ,是属内湿 ;若因经期、产后胞宫空虚 ,或久坐湿地或洗浴不洁 ,风冷湿毒入胞宫 ,伤及任带发为带下 ,是属外湿。但不论内湿、外湿郁久均能转化。如素体阳虚则从阴化寒而成寒湿带下。又如素体阳盛或某脏之阳气偏亢 (肝郁、肝火 ) ,则从阳化热而成为湿热带下。但不论何因均须伤及任带 ,导致任带虚损 ,固摄无权 ,湿浊下注胞宫始能发为带下。由此可见 ,“无湿不成带 ,无虚不生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