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少年创伤经历、抑郁症状及其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武汉市(10~17岁)中小学生5793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测评创伤经历,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筛检被试的抑郁症状,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O-FFI)评定五种人格特征的水平。结果:本调查中青少年抑郁症状(CES-D≥16分认为有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 2%(937/5793)。CT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CES-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NEO-FFI神经质人格得分均存在正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人格得分均存在负相关(均P 0. 05)。人格特征在早期创伤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β=0. 22,95%CI:0. 19~0. 25,P 0. 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2. 4%。结论:创伤经历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呈正相关,人格特征可能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社区精神病性体验评估问卷(CAPE)、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儿童版创伤史问卷(THQ)对湖南省602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心理弹性和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显著相关:儿童期创伤对青少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均存在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儿童期创伤交互项对精神病性体验不同症状亦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心理弹性水平的增加,儿童期创伤对精神病性体验的正向主效应会相应减弱。结论:儿童期创伤是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风险因素,心理弹性是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保护因素,且可以调节儿童期创伤对青少年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HIV阳性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抑郁、焦虑状况,探讨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在MSM社区HIV感染者小组的帮助下,在HIV阳性MSM中采用"滚雪球"的方法,共招募HIV阳性MSM 600人,采用电子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541份。使用自编HIV阳性MSM人群健康状况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健康行为等,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CES-D评分≥16分者为有抑郁症状)、焦虑(SAS评分≥50分者为有焦虑症状)状况。结果:研究对象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4.7%(242/541)和25.1%(136/54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3.31,95%CI:1.73~5.34)、未将HIV感染状况告知男性固定性伴(OR=0.47,95%CI:0.30~0.73)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9,95%CI:1.11~1.29);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有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34,95%CI:0.17~0.71)。焦虑症状危险因素包括最近1年考虑过自杀(OR=2.43,95%CI:1.40~4.21)、接受抗病毒治疗(OR=1.74,95%CI:1.06~2.84)和被歧视经历评分高(OR=1.12,95%CI:1.05~1.20);与月收入≤1500元者相比,月收入为5000元者检出焦虑症状的可能性降低(OR=0.44,95%CI:0.20~0.94)。结论:本研究提示HIV阳性MSM人群抑郁或焦虑症状检出率高,需要引起重视;降低社会歧视、促进性伴交流与支持、改善经济状况可能有助于提高HIV阳性MSM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9名失独者,其中男82人,女137人,年龄49~83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抑郁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其中抑郁程度指数(得分/80)0.50为有抑郁,比较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的在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失独者抑郁特异性症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失独者的72.1%存在抑郁,轻、中度抑郁为63.5%,重度抑郁为8.7%。男性重度抑郁比例为4.9%,低于女性10.9%(χ2=2.386,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配偶(OR=0.44,95%CI:-1.48~-0.15)、较低的受教育程度(OR=2.07,95%CI:0.11~1.35)、较低的收入(OR=4.21,95%CI:0.48-2.40;OR=2.18,95%CI:0.10-1.50)的失独者抑郁程度较重。失独者CD-RISC的韧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16~-0.5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失独者中常见有抑郁症状,且与较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焦虑和抑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男子重刑监狱的192名服刑人员,采用社会支持量表(服刑人员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评估。结果:样本的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3、-0.24),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r=0.25);CD-RISC得分与SAS、CES-D得分均呈负相关(r=-0.24、-0.31),均P<0.01。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4、-0.06,占总效应的22.2%、33.3%。结论:男性重刑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与焦虑和抑郁关系密切,心理弹性可能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韧性在童年创伤和抑郁发作之间的作用,研究心理韧性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不良经历问卷(CTQ-SF),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济宁市某医院住院部的1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取样,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童年创伤经历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中老年显著高于青年;小学及其以下学历显著高于初中以上学历。(t=3.387,-2.777;F=3.250,P0.05);心理韧性得分,青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组(t=2.381,P0.05);抑郁得分有家族史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无家族史得分(t=2.040,P0.05)。心理韧性与抑郁、童年创伤呈显著负相关(r=-0.727,-0.262;P0.05)。中介效应检验可知,童年创伤对抑郁的直接效应显著(β=0.330,P0.05),加入心理韧性后,童年创伤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55,P0.05)。结论:童年创伤经历多,心理韧性越差,抑郁症状更严重。童年创伤、心理韧性、抑郁三者之间显著相关且心理韧性起部分中介作用。童年创伤能有效预测抑郁发生,并且可以通过增加个体的心理韧性减轻抑郁情绪。男性较女性受到更多的童年创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PTS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武汉市两家医院外伤住院患者426例,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社会支持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问卷(BDI)评估抑郁症状,采用PTSD自评量表评定(PTSD)症状。结果: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24.2%(103/426),家人关心减少(OR=2.47,95%CI:1.35~4.53)、入院时意识昏迷(OR=3.02,95%CI:1.39~6.54)、交通伤(OR=2.31,95%CI:1.31~4.05)、院内感染(OR=3.38,95%CI:1.31~8.74)、焦虑(OR=4.31,95%CI:1.11~16.74)、噩梦(OR=25.34,95%CI:5.30~121.31)、有些担心/很担心/非常担心死亡(OR=3.89/3.61/2.43,95%CI:1.59~9.53/1.32~9.92/0.86~6.84)和抑郁症状(OR=7.24,95%CI:3.38~15.49)是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家人关心减少、入院时意识昏迷、交通伤、院内感染、焦虑、噩梦、担心死亡和出现抑郁症状的外伤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PTS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发生情况,以及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效应。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问卷(CTQ-SF)、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20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期心理虐待、心理弹性和抑郁的得分分别为(40.43±9.15)分,(68.63±14.43)分和(3.95±4.08)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0.342,P0.01),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1),心理弹性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51,P0.01)。心理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0.31。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虐待心理不仅直接影响抑郁,同时还通过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可从提升心理弹性方面调控改善经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老年人抑郁症状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60~80岁老年人335名,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16分为"有抑郁症状")来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用Gross情绪调节问卷(ERQ,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分量表)来评估老年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情况,用沉思量表(RRS)来测量老年人沉思策略的使用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的比例为19.9%(61/306)。CES-D总分与ERQ的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21,P<0.01),与ERQ的表达抑制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P>0.05),与RRS总分呈正相关(r=0.5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0.42,P<0.05)、健康状况好(OR=0.29,P<0.001)、生活方式好(OR=0.09,P<0.01)、经济状况好(OR=0.05~0.23,P<0.01)和ERQ认知重评得分较高(OR=0.93,P<0.05)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低;而高龄(OR=1.04,P<0.05)和RRS总分较高(OR=1.19,P<0.01)的老年人,CES-D得分较高。结论:女性、高龄、经济状况差、健康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在外地或国外、越多使用沉思策略和越少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老年人,越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编调查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来我院门诊的167名白癜风患者进行调查;使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SNK法组间两两比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癜风患者CES-D平均得分为(15.29±2.73),CES-D得分≥16的有64人,抑郁检出率为38.32%;白癜风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χ~2=5.23,P0.05)、年龄(χ~2=24.62,P0.01)、疾病分类(χ~2=35.93,P0.05)及病程维度分布(χ~2=41.97,P0.05)均有差异;不同类型白癜风患者抑郁情绪(F=14.03,P0.01)、积极兴趣(F=3.68,P0.05)和躯体症状(F=11.7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SNK检验对组间两两比较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白癜风患者在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得分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长(OR=4.01,95%CI=1.46~11.05)和病情严重(OR=6.63,95%CI=2.23~19.78)是白癜风患者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白癜风患者抑郁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在临床实践中,皮肤科医生尤其要关注女性、年龄较大、病程长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除了常规物理和药物治疗外,要重视门诊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2年新出现心理症状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科院校大一全体新生2910人,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其中心理症状阴性的大学生(n=2376)进行大三后测,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行为问卷(SBQ-R)、家庭功能量表(APGAR)、心理复原力量表(ERS)、痛苦表露指数(DDI)评估心理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大三心理症状阳性率为15.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1.60,95%CI:1.22~2.10)、精神疾病家族史(OR=1.83,95%CI:1.11~3.02)、熟人自杀史(OR=1.52,95%CI:1.01~2.28)心理咨询史(OR=2.63,95%CI:1.50~4.62)及SBQ-R得分越高(OR=1.15,95%CI:1.05~1.25)是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症状阴性转阳性的危险因素,而DDI得分越高是其保护因素(OR=0.98,95%CI:0.96~0.99)。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入学2年后超过15%的人新出现心理症状,对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熟人自杀史、心理咨询史、高自杀风险及低自我表露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十堰地区孕妇抑郁症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该地区孕产妇的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十堰地区妊娠期女性进行为期5年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十堰市妊娠期女性的心理健康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38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所有孕妇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的共有84人,总阳性率为22.1%,其中健康组的稳定职业、家庭人均收入≥3000、医保或公费支付、产次≥1次和孕前保健的比例显著高于抑郁组(P0.05),而抑郁组孕妇的有流产经历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其中家庭人均收入(OR:3.234,95%CI:1.422~4.245)、产次(OR:2.134,95%CI:1.022~3.523)、流产经历(OR:2.342,95%CI:1.677~4.231)、孕前保健(OR:4.562,95%CI:1.345~7.234)均为孕妇合并抑郁症状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十堰地区的孕妇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的症状,不同孕妇的家庭人均收入、产次、流产经历、孕前保健是影响孕妇合并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征,分析影响眼外伤患者PTSD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某院确诊的眼外伤患者161例。自行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1个月后进行随访,采用PTSD自评量表(PTSD-SS)评估眼外伤患者PTSD症状特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眼外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采用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评估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眼外伤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眼外伤患者PTSD-SS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对创伤事件的主观评定、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反复重现体验和社会功能受损;PTSD-S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t=11.864,P0.001)。眼外伤患者SSR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t=19.141,P0.001)。眼外伤患者CD-RISC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力量、坚韧和乐观;CD-RISC得分低于国内常模(t=-13.525,P0.001)。眼外伤PTSD阳性症状患者58名(37.18%)。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致伤后视力、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坚韧、乐观均会影响眼外伤患者PTSD症状(χ~2=10.189,6.466,6.447,5.566,5.784,10.54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男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坚韧、乐观均为眼外伤患者PTS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28,0.414,0.501,0.403;95%CI=0.321~0.904,0.237~0.864,0.405~0.912,0.210~0.745;P0.05)。结论:眼外伤患者PTSD的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一般人群严重。眼外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度高、心理弹性差。男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坚韧、乐观的眼外伤患者更不容易出现PTS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宜宾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等状况及其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探讨PTSD、抑郁与情绪调节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抑郁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对宜宾震中长宁县321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1)震后2周,6.50%的青少年有PTSD倾向,46.40%的青少年有抑郁症状,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性症状(维度得分3.24±0.77)以及警觉性增高症状(维度得分10.24±2.49);(2)从性别看,女生的CES-D量表得分(t=-2.804,P0.01)及发生率(χ~2=7.100,P0.05)均显著高于男生,同时其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t=-2.154,P0.05)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ERQ量表表达抑制维度得分(t=2.650,P0.01)显著高于女生;从年级看,初中生PCL-5得分(t=3.147,P0.05)及发生率(χ~2=15.797,P0.01)均显著高于高中生,同时在认知重评维度(χ~2=5.747,P0.05)上高中生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3)被试的PCL-5量表得分与CES-D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与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87,P0.01),与表达抑制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39,P0.05);被试CES-D量表上的得分与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60,P0.01),与表达抑制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120,P0.05);(4)有PTSD倾向的被试在CES-D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PTSD倾向的被试(t=5.617,P0.01);同时,有PTSD倾向的被试在ERQ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没有PTSD倾向的被试(t=-2.870,P0.01),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在PCL-5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症状的被试(t=12.194,P0.01);同时,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和没有抑郁症状的被试分别在ERQ量表的两个维度上得分呈显著差异,表现为有抑郁症状的在表达抑制维度上显著高于没有抑郁症状的(t=2.021,P0.05);而认知重评维度上,有抑郁症状的则显著低于没有抑郁症状的(t=-2.780,P0.01)。结论:震后不久的灾区青少年的PTSD倾向和抑郁症状较严重,而性别、年龄的不同有较明显差异;应有重点地关注女生以及年龄偏低的青少年,注重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儿童期创伤、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心理资本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36名在校生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被试的年龄区间17~23岁,平均年龄(19.22±1.62)岁。结果:儿童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1),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r=-0.311,P0.01),心理资本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450,P0.01)。心理资本在儿童期创伤和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经历是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儿童期创伤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加强积极的心理干预,提升心理资本水平,预防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196例AMI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展开调查,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MI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96例AMI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2.55±9.69)分,坚韧得分(32.08±7.43)分,力量得分(21.53±4.58)分,乐观得分(8.94±2.0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AMI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影响AMI患者心理弹性的因素(χ~2=13.843,58.944,4.550,58.285,9.945,46.650,77.210,13.563,61.050;P0.05);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性别(OR=8.623,P0.05,95%CI=1.580~47.055)、年龄(OR=2.459,P0.05,95%CI=1.485~4.070)、文化程度(OR=0.304,P0.05,95%CI=0.094~0.981)、家庭人均月收入(OR=0.187,P0.05,95%CI=0.046~0.769)、AMI住院次数(OR=40.774,P0.05,95%CI=10.203~162.949)、心功能分级(OR=0.165,P0.05,95%CI=0.054~0.509)、自我效能感评分(OR=0.245,P0.05,95%CI=0.115~0.524)为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临床中应重点关注具有女性、老年、文化程度低、家庭人月收入低、AMI住院次数多、心功能分级等级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等特点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采取对应措施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特征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现况与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状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资本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结果 本研究中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9.4%(85/439),与常模18.4%(187/1 0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OR=2.153,95%CI:1.065,4.349)、农村户籍(OR=2.137,95%CI:1.070,4.267)、理工科(OR=0.271,95%CI:0.124,0.596)、未参加过社会实践(OR=2.261,95%CI:1.136,4.502)、社会资本量表得分较低(OR=0.759,95%CI:0.670,0.859)是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 非独生子女、农村户籍、文科类专业学生、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社会资本量表得分较低的大学生易出现抑郁症状,高校应对此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孕妇的焦虑抑郁症状与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20年2月28日-4月26日,通过网络问卷平台调查北京四家助产机构就诊的885例孕妇的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问题。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评估焦虑症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估失眠症状。结果:本样本中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及失眠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2.2%,24.6%和13.6%。缺少照顾(OR=1.73)、有分娩担忧(OR=3.95)及心理弹性差(OR=4.57)是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家庭收入高(OR=1.94)、有分娩担忧(OR=2.39)及心理弹性差(OR=3.04)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除已婚外其他婚姻状况(OR=4.95)、孕周较长(13~27周,OR=2.03;28周及以上,OR=2.13)、有躯体疾病史(OR=1.77)、存在分娩担忧(OR=2.78)及心理弹性差(OR=1.67)是失眠症状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孕妇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及失眠症状常见,尤其是存在分娩担忧及心理弹性差的孕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对抑郁症组39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症状的评定,同时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给正常组77名大学生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抑郁症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显著偏高(t=2.506,3.117;P均0.05),轻中度抑郁症组情感忽视的HAMD得分显著偏高(t=2.831,P0.05);情感虐待因子、性虐待因子分别进入抑郁症症状水平与焦虑症症状水平的回归方程(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2和0.372)。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的重要因素,性虐待则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改善伴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的数据,选取其中所有有抑郁症状[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得分10分]的老年人(年龄≥60岁)2370例,其中有1335例合并躯体疼痛(DP组,主诉至少存在一个部位的躯体疼痛)、1035例未合并躯体疼痛(NDP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结果:2370例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中,合并躯体疼痛的检出率为5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5,95%CI:1.22~1.72)、农村户口(OR=2.32,95%CI:1.83~2.95)、患慢性疾病(OR=2.35,95%CI:1.84~2.99)、健康自评越差(健康自评一般OR值为2.09,95%CI:1.69~2.60;健康自评差OR值为3.33,95%CI:2.64~4.20)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危险因素;年龄≥75岁(OR=0.72,95%CI:0.57~0.92)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症状之一。女性、年龄大、农村人口、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健康自评状况较差是抑郁症状合并躯体疼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