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d,植入支架(2.6±1.9)枚。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ml vs.980(130~8770)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h vs.(19.0±18.3)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χ~2=1.041,P=0.308)。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Ⅱ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不同年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行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的12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8例(61.9%)、女48例(38.1%),平均年龄(61.8±6.9)岁。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60岁,n=82)及非高龄组(60岁,n=44)。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组患者与非高龄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4.1)岁vs.(54.3±4.1)岁,P0.010],其它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死亡共6例(4.8%),术后卒中3例(2.4%),截瘫患者2例(1.6%)。共植入支架194枚,平均直径(33.6±1.8)mm,平均长度(199.0±6.7)mm。非高龄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31.9±41.7)h vs.(61.0±89.2)h,P=0.043]及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77.8±51.4)h vs.(143.1±114.4)h,P0.001]均明显短于高龄组。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再手术率及术后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43(22.6±10.8)个月,3例失访。术后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104例(82.5%),内漏11例(9.2%)。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早中期效果满意,非高龄组与高龄组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相当,中期随访结果非高龄组优于高龄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60例(全胸腔镜手术组,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60.8岁)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并与同期357例(开放手术组,其中男222例,女135例;平均年龄59.5岁)接受常规开放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5.0%(8/160)。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组(113.0 min vs.125.0 min,P=0.039);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d vs.(9.1±4.6)d,P=0.425]。全胸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15/160)和10.1%(36/357),围术期死亡率为0.6%(1/160)和2.0%(7/357)。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组数[(2.4±1.5)组vs.(2.4±1.7)组,P=0.743]和平均淋巴结清扫数[(9.8±6.3)枚vs.(10.1±6.4)枚,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高于开放手术组(81.5%vs.67.8%,P=0.001)。进一步按不同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全胸腔镜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86.0%,pⅠb期84.5%,pⅢa期58.8%;开放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pⅠa期92.9%,pⅠb期76.4%,pⅢa期25.3%。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肺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其淋巴结清扫可达到开放手术的范围,远期疗效优于开放手术,但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i)辅助或全胸腔镜进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修补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下或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手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机器人组和全胸腔镜组。机器人组35例,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16.8)岁;全胸腔镜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38.4±10.9)岁。随访期间,通过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直径、右心房直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记录并比较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胸腔引流量、早期并发症。结果围手术期机器人组手术时间[(3.8±0.3)h vs.(6.1±1.4)h]、体外循环时间[(72.3±10.4)min vs.(139.1±32.8)min]、呼吸机使用时间[(5.5±1.2)h vs.(9.5±2.1)h]、术后住院时间[(6.7±0.5)d vs.(9.8±0.6)d]及胸腔引流量[(253.4±26.8)mL vs.(289.3±29.5)mL]均短于或少于全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扩张的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较术前缩小。结论对于ASD修补手术的患者,机器人辅助及全胸腔镜下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方面,机器人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7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禁饮禁食时间、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30 d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6.99±2.57)h vs.(28.14±4.13)h]、首次排气时间[(20.34±11.75)h vs.(29.74±4.07)h]、术后住院时间[(2.00±1.58)d vs.(5.08±2.58)d]、阿片类药物使用率(1/100 vs.5/73)、住院费用[(12 700.71±1 680.4)元vs.(15 034.09±6 147.0)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降低创伤应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下降,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二尖瓣手术与同期常规二尖瓣手术的早期疗效,评估微创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性实施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早期随访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2~71(42.4±11.0)岁。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闭式体外循环下直视微创二尖瓣手术组(微创组,60例)和常规单纯二尖瓣手术组(常规组,60例)。微创组所有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插管建立闭式体外循环,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长5~6 cm的切口,用特制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器械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常规组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完成二尖瓣修复或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及出院后近期死亡,微创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8.0±26.0)min vs.(63.0±21.0)min]和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8.0±9.0)min vs.(37.0±6.0)min]较常规组显著延长(P0.05);微创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0±3.9)h vs.(11.2±5.6)h]、住ICU时间[(18.5±3.0)h vs.(28.6±9.5)h]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0)d vs.(13.5±2.5)d]较常规组显著缩短(P0.05)。而微创组术后12 h平均胸腔引流量[(110.0±30.0)ml vs.(385.0±95.0)ml]、输血率[25.0%vs.58.3%]较常规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随访1~24个月,随访率94.2%,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右胸微创切口直视治疗二尖瓣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在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微创手术明显缩短患者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血液制品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患者(EVAR组)、传统外科开放性手术的48例(传统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术后24 h观察,两组87例均手术成功,成功率均为100%,传统组和EVAR组均无术中死亡。EVA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短[(150.3±23.3)min vs.(234.5±34.7)min]、术中出血量少[(75.4±29.1)m L vs.(934.0±198.4)m L]、术中输血量少[0 m L vs.(275.0±68.0)m L]、ICU停留时间短[0 h vs.(1.2±0.3)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10.4±2.0)d vs.(24.8±2.5)d]、禁食时间短[(1.5±0.8)d vs.(2.1±0.7)d]、住院时间短[(12.8±2.1)d vs.(15.4±4.3)d](均P0.05);EVAR组的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5.13%vs.20.83%,P0.05);EVAR组的远期手术并发症率高于传统组(17.95%vs.4.17%,P0.05)。结论:EVAR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EVAR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低的特点,但中远期并发症较传统手术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8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3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対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88.37±9.50)min vs.(167.33±6.76)min]、术中失血量[(65.54±6.34)ml vs.(111.05±14.74)ml]、术后排气时间[(59.74±14.86)h vs.(82.88±15.45)h]、术后进食时间[(61.93±14.90)h vs.(84.91±15.42)h]、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2.87±1.15)vs.(4.12±1.07)]及术后住院时间[(12.28±1.63)d vs.(15.28±0.77)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5%)vs.5(11.63%)]、清扫淋巴结数量[(25.87±1.22)枚vS.(25.91±1.1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多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置换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93例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术(腔镜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57.43±5.65)岁;同期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开胸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6.40±6.32)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1周、3个月及1年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胸组比较,腔镜组并发症减少,切口长度明显缩短[(5.23±1.36)cm vs.(18.21±3.89)cm],术中输血量[(1.75±0.25)U vs.(3.15±1.50)U]、术后胸腔引流量[(202.34±12.12)ml vs.(412.32±21.56)ml]及疼痛评分明显降低(1.26±0.86 vs.3.01±1.13),术后住院时间[(8.20±2.36)d vs.(12.10±3.26)d]及术后ICU监护时间[(16.53±5.16)h vs.(23.10±6.02)h]明显缩短。结论腔镜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于常规手术组、切口较常规手术组短。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男55例,女29例,年龄36~7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E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加强术前宣教,术中保温,限制性补液,术中、术后完善镇痛等一系列ERAS策略进行围术期管理,C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处理。记录补液量、术毕鼻咽温度、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导尿管拔出时间;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结果 E组补液量[(1 328±64)ml vs.(2 463±135)ml]明显少于C组(P0.05),术毕鼻咽温度[(36.2±0.2)℃vs.(35.1±0.5)℃]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33.4±12.5)h vs.(42.8±14.3)h]、首次排气时间[(43.6±13.9)h vs.(60.7±15.4)h]、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26.8±4.1)h vs.(67.4±13.5)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4±1.6)h vs.(26.5±3.8)h]、导尿管拔出时间[(29.2±6.1)h vs.(51.8±7.6)h]、术后PACU停留时间[(26.4±8.5)min vs.(37.2±11.6)min]和总住院时间[(7.5±0.9)d vs.(9.7±1.2)d]明显短于C组(P0.05),总住院费用[(2.1±0.6)万元vs.(2.6±0.8)万元]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2.4%vs.21.4%)、躁动(4.8%vs.26.2%)、皮肤瘙痒(7.1%vs.23.8%)及寒战(0%vs.1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可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防止术后低体温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8月手术治疗的75岁以上高龄食管癌患者70例的资料,其中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40例,右进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30例(开放组)。比较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腹腔镜联合手术组手术时间短[(141.0±13.7)min vs.(203.8±22.0)min,t=-13.760,P=0.000],术中出血少[(82.5±28.8)ml vs.(224.3±40.3)ml,t=-17.176,P=0.000],术后24 h炎症因子IL-6水平低[(223.38±19.70)ng/L vs.(296.30±44.59)ng/L,t=-8.365,P=0.000],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12.5%(5/40)vs.40.0%(12/30),χ~2=7.050,P=0.008],肺部感染发生率低[12.5%(5/40)vs.33.3%(10/30),χ~2=4.419,P=0.036],术后2、4、12周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高(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吻合口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食管癌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孔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在胸部良性疾病手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由同一术者操作VATS的125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随机选择单孔和单操作孔行VATS手术,其中单孔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47.5±16.6)岁;单操作孔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5.1±15.7)岁。比较两组围术期以及术后短中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按既定方案获得成功,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者。单孔组和单操作孔组手术时间[(48.9±11.3)min vs.(47.1±11.0)min]、术中出血量[(26.9±15.4)ml vs.(23.8±13.2)m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81.5±36.9)ml vs.(77.3±31.2)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8±2.0)d vs(.3.4±2.2)d]、术后第3 d疼痛评分[(2.6±1.2)分vs(.2.6±1.3)分]、术后住院时间[(4.9±2.1)d vs.(5.1±2.2)d]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与单操作孔VATS比较,单孔VATS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耗材支出,具有微创、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 AAA)接受开放手术和腔内手术(EVAR)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年1月至2017年6月间行急症手术治疗r AAA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开放手术组和EVAR组病例的围术期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输血量、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开放手术组12例,围术期死亡率50%,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58.3%;EVAR组19例,围术期死亡率2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1.6%,二组围术期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EVAR组在在术中出血量[(143.7±86.7)ml vs(3775.0±1801.1)ml]、输血量[(1331.6±967.3)ml vs(4158.3±1661.0)ml]、补液量[(2514.2±978.2)ml vs(4850.0±1306.3)ml]、术后ICU住院时间[(1.2±2.6)天vs(5.3±2.9)天]、总住院时间[(10.3±4.6)天vs(17.8±4.4)天]较开放手术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EVAR是r AA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但需要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动脉瘤解剖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新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22例(腔镜手术组),同期经右胸腹食管癌切除术18例(开放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腔镜手术组住院总费用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增高[(78 181.5±8 958.8)元vs(.61 717.2±35 159.4)元,Z=4.078,P=0.000];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292.0±74.8)min vs(.256.1±41.0)min,t=1.838,P=0.074],术中出血量[(447.7±597.0)ml vs.(305.6±125.9)ml,Z=0.401,P=0.688)],淋巴结清扫总数(230枚vs.215枚,t=1.714,P=0.0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7%(5/22)vs.33.3%(6/18),χ2=0.559,P=0.498],术后恢复进食时间[(8.5±3.5)d vs.(11.1±9.6)d,t=1.202,P=0.237],术后住院时间[(11.6±5.7)d vs.(13.3±9.4)d,t=0.680,P=0.50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手术组按开展该手术时间先后分为早期10例和后期12例,做分层分析,后期患者手术时间较早期患者显著缩短[(262.9±64.9)min vs(.327.5±73.0)min,t=2.197,P=0.040],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2.9±64.9)min vs.(256.1±41.0)min,t=0.353,P=0.727]。后期患者术中出血量也较早期患者显著减少[(220.8±149.9)mlvs.(720.0±808.0)ml,Z=3.279,P=0.001)],与开放组相比也为少[(220.8±149.9)ml vs.(305.6±125.9)ml,Z=2.089,P=0.037]。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40例行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FTS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FTS组实行外科快速康复护理。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FTS组术后排气早[(30.3±11.7)h vs.(43.0±15.5)h,t=-2.924,P=0.006],开始进食早[(26.6±12.1)h vs.(56.1±18.1)h,t=-6.059,P=0.000],下床活动早[(33.6±16.8)h vs.(66.9±28.6)h,t=-4.490,P=0.000],留置导尿管时间短[(40.2±18.5)h vs.(83.4±39.6)h,t=-4.420,P=0.000],留置引流管时间短[(50.3±22.5)h vs.(102.9±46.0)h,t=-4.594,P=0.000],住院时间短[(5.5±1.5)d vs.(9.0±2.1)d,t=-5.911,P=0.000]。结论实施外科快速康复护理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既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实现了快速康复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120W与180W经尿道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PVP)对于80g以上腺体的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方法分别用120 W和180 W532nm的LBO倍频激光治疗80g以上腺体的高龄、高危的BPH患者各30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心功能Ⅱ级以上。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输血。120 W组患者年龄(79.89±6.11)岁与180 W组(80.29±4.82)岁无明显差异。120 W组术前前列腺体积为(109.51±18.99)g,180 W组为(107.44±7.43)g。手术过程中能量消耗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180W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120W组[(60.00±15.10)min vs.(77.33±32.26)min,P0.05]。两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最大尿流率(Qmax)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留置导尿时间180 W明显短于120 W组[(13.43±1.81)h vs.(29.78±23.38)h,P0.05]。结论120 W与180 W PVP术对于80g以上腺体的高龄、高危BPH患者均安全有效,但是180 W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留置导尿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9例,其中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1例,开胸手术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手术时间[(185±52)min vs.(103±36)min]、引流管放置时间[(3.5±0.9)d vs.(4.7±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197±63)ml vs.(186±59)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白蛋白值胸腔镜组[(238.7±40.7)mg/L]明显高于开胸组[(156.3±51.8)mg/L](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术后创伤小,带管时间短,急性期反应较低等优点,可作为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9.
总结输尿管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作为日间手术的优势与体会。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行钬激光碎石+支架管置入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纳入日间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日间手术组利用日间手术运行模式实施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常规手术组利用传统住院模式实施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比较2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指标。日间手术组术前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27±6) h vs.(72±11) h,P<0.05]。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38±9) h vs.(96±25) h,P<0.05]。日间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10 443±1302)元vs.(16 523±2347)元,P<0.05]。2组结石清除率(91.4%vs. 91.8%,P>0.0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vs. 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面无差异,皆安全可行。输尿管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开展日间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是一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因素,提高不停跳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89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搭桥。按是否并行体外循环将患者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G组) 797例,其中男592例、女205例,平均年龄(60.5±8.4)岁;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BH组)101例,其中男77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5±8.2)岁。结果 OPCABG组患者平均搭桥数(3.36±0.74)支,OPBH组患者平均搭桥数(3.71±0.69)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和OPBH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0.8±9.5)h vs.(20.6±12.3)h]、住ICU时间[(28.8±15.5)h vs.(37.4±30.8)h]、住院时间[(10.9±4.8)d vs.(14.8±8.6)d]、死亡率(1.1%vs. 3.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2.4%vs. 8.9%)及体外膜肺氧合使用率(0.5%vs.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98例患者死亡12例,总体无输血率为91.3%。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尖及心肌固定器的引入、手术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良好的麻醉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灵活精确运用,绝大多数手术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那些心脏显著扩大,心功能差,术中搬运心脏导致循环不稳定的患者,需要体外循环的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