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如疗效、疼痛症状等。结果:观察组疗效(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P0.05)。治疗前组间VEGF、EMA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MA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可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采取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4%(42/47)、治疗满意度97.9%(46/47)均优于对照组78.7%(37/47)、80.9%(38/4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Ems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痛经积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ms痛经实施血府逐瘀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痛经症状,减轻疼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根据患者辨证体质给予中药加减温经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痛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温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够改善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加味四逆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的66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组35例,予口服四逆散加减方,对照组31例,予皮下注射抑那通。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四逆散加减方的总疗效、以及用药前后痛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总疗效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90.3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总疗效相当;在缓解痛经症状,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3),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的临床疗效相当;再分别对两组进行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在治疗痛经上有一定的疗效。结论:加味四逆散方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效果良好,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腹针治疗,对照组予达那唑胶囊口服。结果:痛经与全身伴随症状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1.4%,对照组80.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较好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予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75%,对照组为75.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痛经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将治疗病例66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对照组给予内美通口服治疗 ,治疗组疗程为3个月 ,对照组疗程为6个月。结果 :治疗组在控制症状、缩小盆腔包块、提高受孕率方面 ,疗效与西药内美通相近(P>0 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化裁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口服活血化瘀中药,非经期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经期以失笑散加减;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痛经改善与临床体征疗效方面,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60.7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1剂/d;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2.5 mg,2次/周,服药期间避孕.结果 治疗组疼痛症状和体征完全缓解率岛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温经汤,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2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万德馨  张敏鸽  党群 《陕西中医》2016,(10):1289-129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均采用了腹腔镜或开腹保守性手术保留了子宫及卵巢)后痛经患者,依据排除标准剔除27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中药治疗(外敷包+灌肠),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痛经程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使用中药灌肠及外敷组的痛经缓解率明显高于布洛芬组。结论:使用中药灌肠及外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痛灵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在非月经期症状改善的分析。方法:将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的66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3个月后评估痛经、非月经期症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总疗效相当;治疗痛经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13);改善非月经期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舒痛灵汤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效果良好,且在改善非月经期症状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祛异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理及疗效结果。方法: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服用祛异康;对照组10例,服用桂枝茯苓胶囊,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在痛经、月经不调、盆腔包块或结节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80·0%;在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症状及缩小包块上,观察组的疗效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异康可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缩小盆腔内膜异位病灶,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月经不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病100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100例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组,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35缓解率35%。加服中药观察组,停药后3个月未复发痛经者89缓解率89%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好,痛经缓解率增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曼月乐环)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放置曼月乐环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血府逐瘀汤加减能有效缓解或者消除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并且有效减少月经量。(2)与单纯使用曼月乐环相比,血府逐瘀汤+曼月乐环加减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在减少月经量方面无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血府逐瘀汤对改善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蠲痛饮加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部分机制。方法:将本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孕三烯酮,自月经当天起开始服用,口服2次/周,2.5 mg/次,连续服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予口服蠲痛饮加减方,自月经结束第2日起开始服用,2次/d,每次100 mL温服,连续服用12周。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服用其他药物。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痛经程度积分、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浓度。结果:1)经过药物干预后痛经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2)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mAb水平,发现2组患者子宫内膜的EmAb水平均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中EmAb浓度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3)2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EmAb升高能够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而蠲痛饮加减方能够通过降低EmAb浓度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5):627-629
目的:探讨金铃子散合四逆散加减在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88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接受金铃子散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每组44例。对两组治疗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间痛经积分、乳房胀痛积分、月经血块积分、E2、FSH及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24周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积分、乳房胀痛积分、月经血块积分、E2、FSH及LH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完成24周,并完成1年随访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铃子散合四逆散加减可有效的改善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红恩 《河南中医》2016,(2):331-332
目的:观察服用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在月经来潮前4 d用中药汤剂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用至痛止或连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用至痛止或连续针灸7 d。下个月经周期均再重复以上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节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4.59%,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2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