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苦地丁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苦地丁的干燥工艺。方法 采集河北安国的地丁草鲜品,分别采用传统和现代工艺干燥方法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苦地丁药材70%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适宜的干燥方法。结果 对不同干燥方法的苦地丁药材定性分析,共鉴定出37个差异化学成分,以37个差异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合药材外观形状、干燥时间及能耗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鼓风50 ℃、晒干法均为适宜的干燥方法。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苦地丁品质影响较大,通过多元指标分析可以为苦地丁的适宜干燥方法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五味子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热风烘干、不同温度真空干燥的方法对五味子鲜果进行处理,以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当归酰戈米辛Q,戈米辛G,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5-羟甲基糠醛(5-HMF)、总糖、总酸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电位滴定法,分析干燥后五味子中各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五味子药材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味子含量和水分的要求,采用真空热干燥五味子醇甲和木脂素总量最高,有害成分5-HMF含量较低;热风烘干五味子醇甲含量与真空烘干差别不大,但随着温度升高,五味子醇甲含量有所降低,5-HMF含量升高。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品质有明显影响,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五味子干燥可采用50℃烘干代替药典规定的晒干。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7)
目的:评价当前麦冬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干燥方法的优劣,筛选适合麦冬生产的干燥方法。方法:以药材性状特征、有效成分含量、加工成本为主要指标,结合耗能、环保等绿色因子对不同加工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的品质影响不同,其中以冷冻干燥、晒干麦冬质量最好;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煤炭火烘干和煮制均能较大程度的降低麦冬药材质量;无硫烘干(置换热风炉烘干)和蒸制后干燥,干燥速率快、药材质量好;晒干和蒸制后干燥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结论:麦冬加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晒干、无硫烘干和蒸制后干燥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适宜的干燥方法,为草果药材的加工、药材品质保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不同微波强度干燥、烫沸处理等几种方法干燥草果新鲜果实,考察种子挥发油含量、果实开裂率、失水率、发霉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不同温度和时间烘烤、烫沸-烘烤、不同微波处理、室内自然阴干处理之间,种子挥发油含量(df=57,F=5.459,P=0.000)、果实开裂率(df=25,F=10.473,P=0.000)、果实失水率(df=57,F=27.838,P=0.000)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微波低火70 min后自然阴干处理的种子挥发油含量(ml/g)最高(5.09±0.52),40℃烘烤32 h后自然阴干处理的果实开裂率最低(1.54%),60℃烘烤16 h处理的果实失水率最高(62.41%),室内自然阴干的果实发霉率最高(100%)。结论 40℃烘烤32 h后自然阴干优于本研究的其他干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种子挥发油含量(4.20 ml/g),保持较低的果实开裂率(1.6%),有利于药材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川麦冬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取新鲜川麦冬块根粗粉,分别采用50℃烘干干燥、80℃烘干干燥、-70℃冷冻干燥3种方法进行干燥处理,应用HPLC-DAD-ELSD-MSn多检测器串联技术,筛选鉴定干燥过程中变化显著的高异黄酮类和甾体皂苷类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与新鲜麦冬药材的HPLC图相比,50℃烘干干燥最能保持药材固有化学成分;80℃烘干干燥、-70℃冷冻干燥方法则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结合HPLC-HRMSn数据,最终筛选了36个差异性成分,并鉴定了其中24个差异性成分(11个甾体皂苷和13个高异黄酮)的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对川麦冬中甾体皂苷和高异黄酮有明显影响;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50℃烘干干燥更有利于川麦冬药材中固有成分的保留,可以为川麦冬药材的产地干燥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湖北鲜品麦冬适宜的产地干燥方法.方法:采用晒干、传统烘干、热风循环烘干、隧道式微波干燥、真空微波干燥五种不同方式处理湖北鲜品麦冬样品,观察其干燥后产品外观性状,并测定其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结果: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和微波功率的增加,麦冬的外观性状会发生改变,但对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发明  殷莉丽  蔡晓洋  王盼  包小红  周娟  李敏 《中草药》2016,47(20):3702-3706
目的通过化学组分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麦冬品质的影响。方法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麦冬皂苷D和麦冬甲基黄烷酮A的量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特征图谱采用HPLC法建立。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麦冬化学组分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6.9%~20.8%,其中,阴干、晒干、冷藏干燥和晒半干后烘干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程度均较小,远红外干燥和微波干燥对麦冬化学组分破坏最大;麦冬样品有18个HPLC特征峰,聚类分析可将14种干燥方法分为3类,聚为一类的干燥方法干燥条件相近。结论通过化学组分量变化和HPLC图谱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干燥方法的差异,可作为麦冬产地干燥方法筛选的技术指标,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建议晒干和空气源热泵烘干机烘干相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麦冬和浙麦冬的生态型差异,为道地药材生物学实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传统道地药材麦冬为模型,收集75份实验样本,通过分子鉴定技术和生态因子分析研究川麦冬和浙麦冬的生态型差异。结果:川麦冬和浙麦冬的psbA-trnH序列在49位点处存在变异,川麦冬为碱基腺嘌呤(A),浙麦冬为碱基鸟嘌呤(G),此为两者序列的差异化特征;生态因子分析显示四川、浙江两大产区呈现不同的地理生态型。其中,浙江产区在年均日照强度、年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最热季平均温度、生长期平均温度等因子上高于四川,而四川产区的最冷季平均温度高于浙江。结论:川麦冬和浙麦冬的基因型和生态因子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川麦冬药材多种质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索该药材性状与内在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为川麦冬药材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8批不同等级川麦冬药材(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统货)开展性状检查、显微和薄层鉴别、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残留量、多效唑残留量、水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含量及3种主要成分(麦冬皂苷D,甲基麦冬黄烷酮A,甲基麦冬黄烷酮B)含量测定,分析各项指标与川麦冬药材等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川麦冬药材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川麦冬药材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在不同等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川麦冬一等品每50 g药材含80~120粒,水分11. 1%~14. 9%,灰分1. 6%~2. 1%,酸不溶性灰分0. 03%~0. 14%,水溶性浸出物77. 0%~86. 5%;二等品每50 g药材含120~160粒,水分13. 1%~14. 2%,灰分1. 3%~2. 2%,酸不溶性灰分0. 06%~0. 22%,水溶性浸出物75. 9%~83. 3%;三等品每50 g药材含160~300粒,杂质0. 2%~8. 4%,水分12. 6%~14. 0%,灰分1. 2%~1. 5%,酸不溶性灰分0. 06%~0. 22%,水溶性浸出物74. 0%~86. 5%;统货每50 g药材含80~300粒,杂质1. 2%~22. 6%,水分13. 0%~15. 4%,灰分1. 4%~2. 0%,酸不溶性灰分0. 03%~0. 15%,水溶性浸出物79. 8%~85. 2%。结论:川麦冬药材以每50 g所含粒数等外观性状并结合杂质、浸出物等内在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作为川麦冬药材等级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阴干、晒干、烘干对玉竹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提高,干燥时间缩短,药材的出干率及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淀粉、水溶性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类紫外吸收成分含量却因药材总干物质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全面衡量,玉竹药材以烘干为宜。  相似文献   

11.
干燥方法对玉竹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了阴干、晒干、烘干对玉竹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提高,干燥时间缩短,药材的出干率及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淀粉、水溶性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类紫外吸收成分含量却因药材总干物质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全面衡量,玉竹药材以烘干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茅苍术不同采收期和干燥方法所得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与性状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 称重法测定干燥失重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分别对不同采收期所得茅苍术和茅苍术不同干燥产品中苍术素和β-桉叶醇进行分析鉴定;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干燥方法研究中苍术素和β-桉叶醇都以45℃烘...  相似文献   

13.
<正> 丝瓜络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原药质地松泡,体积膨大。1985年版中国药典和本省1985年版炮制规范均规定为切块使用。现在从医药公司购进的丝瓜络均是切成5cm左右宽的块状,每块重约5~10g不等,临床配方中存在三个缺点:①剂量误差较大,如医生开方10g,而实际配方不称量,而是以块计算,随手抓一块进行配方,影响配方质量。②用这  相似文献   

14.
以玄参为代表,探讨现代干燥方法及影响因子对其品质的影响,优选适宜的玄参现代干燥工艺,为根类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提供示范。采用控温控湿干燥、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中短红外干燥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和设备,设置与干燥密切相关的条件因子进行干燥加工,得到分析用玄参样品;采用UPLC-MS/MS测定玄参中与中医功效密切相关的环烯醚萜类主要化学成分、苯丙素类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玄参中多糖类成分进行测定。控温控湿干燥、中短红外干燥方法得到的药材性状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微波真空干燥及真空干燥方法所得药材性状与药典玄参性状项下描述有一定的差异。与新鲜玄参相比,干燥加工品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均有降低,苯丙素类安格洛苷-C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优化干燥主要因子为控温(70℃)、控湿(15%~10%),干燥耗时较短,环烯醚萜苷类、苯丙素类和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含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区间。采用控温、控湿干燥条件加工的玄参药材外观性状与主要功效物质的含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品质较为优良。该方法为玄参等根类中药材的适宜干燥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干燥方法对挥发油类药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正>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而饮片的干燥又是影响饮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材经过水处理、切片等程序后,含水量较高,给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导致饮片变色、霉烂变质。所以,必须迅速干燥。自古以来,对中药干燥都十分讲究,如《神农本草经》曰:“药……有毒无毒,阴干、瀑干、采造时月……并各有法”。在著名的雷公炮炙法中就有“煿”、“曝”等法记载。这就充分说明不同的干燥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羊耳菊的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挖的鲜羊耳菊根据部位分成全草、地上部分和根,将各部位药材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晒干、阴干、40~80℃干燥等干燥方法进行干燥;采用恒温干燥法测定含水量、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结果羊耳菊全草浸出物在晒干和40℃条件下含量较高,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晒干条件下含量最高;羊耳菊根和地上部分的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阴干条件下最高。结论晒干较适合羊耳菊全草的干燥处理,而阴干则较适宜地上部分和根的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徐娜  陈骏飞  杨野  肖红伟  雷咪  陈美兰  刘大会 《中草药》2019,50(23):5714-5723
目的揭示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结构及其品质的影响规律,为筛选适宜三七产地初加工的干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阴干、晒干、冻干及热风干燥对三七的干燥速率和干燥后三七药材的复水速率、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醇提物和内在成分(三七素,皂苷类成分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还原糖、总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鲜三七采用阴干法干燥,干燥速率缓慢,耗时约473 h,但药材外观品质较优,质地坚实,复水速率慢,且总皂苷、三七素等内在成分含量均较高。经晒干法处理后,三七药材干燥速率也较缓慢,但因干燥周期长,药材淀粉、糖分等分解较多,致使三七药材断面泛白部分明显。鲜三七采用热风干燥时,干燥速率加快,耗时大幅缩短,其中40℃低温干燥时药材外观性状与阴干法具有相似性,干燥后药材质地较坚实,除三七素含量有所降低,皂苷成分与阴干法无明显差异;而50℃与60℃高温干燥,由于脱水速率过快导致三七药材空心不坚实,复水速率快,并导致鲜三七内容物外溢产生糖焦化现象,药材断面颜色随烘干温度升高变成棕褐色,并促使淀粉分解,总糖与还原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冻干法干燥的药材复水速率极快,内部质地松泡多孔,质地变轻,但其皂苷成分和三七素等有效成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阴干法处理后的药材质地坚实,内部结构紧密,外观性状较好,且药效成分含量较高,三七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以阴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大,需缩短干燥加工时间,三七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40℃左右的热风干燥工艺,其干燥加工药材接近阴干法处理;若进行三七中药效成分等提取物的生产,可以适当采用冻干法进行三七干燥。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0,(1)
目的:以新鲜玄参为研究对象,探讨适用于中药材干燥的新工艺。方法:采用微波真空干燥、自然干燥、烘干干燥三种工艺,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不同干燥方法对玄参质量的影响,包括药材性状、水溶物、醇溶物、水分及有效成分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微波真空干燥的药材各质量指标均为最佳,且微波真空干燥组哈巴俄苷的含量均远高于自然干燥及烘干。结论:微波真空干燥应用于鲜玄参的干燥,不仅可以缩短干燥时间,而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保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川麦冬药材中SO_2来源及残留量积累动态变化,为解决其SO_2残留超标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主产区不同方法加工的川麦冬药材28份,测定SO_2残留量,根据测定结果对煤炭火烘烤和熏硫2种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川麦冬药材SO_2残留积累动态进行考察。结果:产地收集的28份样品中SO_2残留量超标率35.71%,SO_2来源为煤炭火烘烤和硫磺熏蒸。SO_2残留量和烘烤时间成正比,超标临界时间在8~10 h;SO_2残留量和硫磺熏蒸时间、药材水分含量均呈正比关系,鲜麦冬熏硫1 h后SO_2残留量可高到1 017.69 mg·kg~(-1)。结论:从麦冬药材质量和安全用药考虑,在麦冬产地加工过程中应当禁止熏硫并严格控制煤炭火烘烤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