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并探讨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6月至2011年4月共完成70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孕周26~42(33.52±3.98)周,出生体重640~2500(1713.30±522.43)g。手术时日龄4~55(26.50±15.72)d,体重650~2712(1963.20±454.72)g。其中52例为早产儿。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中非CPB手术34例,CPB下手术36例,其中心脏不停跳3例,深低温(<20℃)10例。结果术中死亡5例(7.14%),术后早期死亡(72h内)7例(10%),放弃治疗3例(4.29%)。CPB时间35~326(129.0±7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173(77.8±47.3)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648(116.9±128.1)h。16例延迟关胸,7例术后出血,心包填塞,需再次开胸止血。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3例低出生体重(2 500 g)新生儿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早期疗效,并对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病研究所203例行开胸心脏手术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4例、女79例,早产儿151例,平均出生体重(1 719±515)g,平均手术时年龄(32.7±20.2)d,平均手术时体重(1 994±486)g。对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包括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术前103例患者合并肺炎,98例患者需要术前机械通气支持呼吸,26例患者因病情需要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其中行非体外循环手术107例,体外循环手术96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96.5±71.7)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1.8±45.5)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1±2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6.7±19.3)d,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贫血、肺不张、败血症、胸腔内出血、膈肌麻痹、心功能不全等。住院期间共死亡29例,总体死亡率为14.3%,其中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72 h内)死亡14例,放弃治疗2例。住院期间患者心脏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重症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障碍、急性肾衰竭以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总的来说,对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早期施行心脏外科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术的难易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右胸切口行小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8月 ,10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根治术 ,年龄 ( 4 .3± 2 .8)岁 ( 4个月~ 14岁 ) ,体重 ( 15 .4± 6.4)kg( 6~ 3 8kg)。病种 :室间隔缺损 68例 ,2例合并二尖瓣返流 ,肺动脉高压 7例。房间隔缺损 3 7例 ,TOF1例。平均总转流时间为 ( 5 3 .9± 2 1)min ,心脏停跳时间 ( 19.2± 15 )min。平均用血量 ( 4 0 0± 5 0 )ml。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 ( 7.11± 13 )h ,胸引流量 ( 80 .5±5 3 )ml。结果 全组治愈。术后右上或中叶肺不张 9例 ,胸腔少量积液 3例。随访时间 1个月至 2年 ,患儿情况良好。结论 本方法的优点是 :( 1)操作较简便 ,容易掌握 ,尤适用于 2~ 5岁 ,单纯房、室间隔缺损的修补 ;( 2 )手术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 ;( 3 )切口美观 ,瘢痕小 ;( 4 )胸引量明显少于正中切口 ,减少术后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超重或肥胖成年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42例为观察组,体重平均(70.9±3.5)kg,BMI平均27.1±1.2,其中超重(BMI≥24)24例,肥胖(BMI≥28)18例。术前注意控制高血压及纠正糖尿病。手术在中低温、CPB下完成,其中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2例、先心病矫治术17例、冠脉搭桥术同期心瓣膜置换2例、心脏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入ICU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同期BMI<24的CPB心脏手术患者220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其它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死亡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死亡2例(4.8%)。结论超重或肥胖并非心内直视手术禁忌症,只要围术期处理得当,超重或肥胖患者也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膈肌折叠术适应证及其使患儿脱离呼吸机的益处。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完成婴儿(1岁)心内直视手术2 692例中同期经B超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膈肌麻痹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12(4.5±4.2)个月,体重2.9~8.5(5.6±2.2)kg。双侧膈肌麻痹6例,左侧膈肌麻痹10例,右侧膈肌麻痹15例。患儿均呼吸机辅助呼吸,脱离呼吸机困难,31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膈肌折叠手术。结果 31例患儿均行膈肌折叠术,膈肌折叠术前机械通气时间123~832(420±223)h,折叠后机械通气时间15~212(75±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儿均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治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膈肌麻痹时,常常难以顺利脱离呼吸机。膈肌折叠是非常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脱离呼吸机或改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抑肽酶能明显减少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出血已有公论[1]。最近有研究发现小剂量抑肽酶同样能减少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出血,但该观点仍有争议[2]。笔者将小剂量抑肽酶应用于不同病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取得了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行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A1组(对照组)、A2组(小剂量抑肽酶组);另30例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B1组(对照组)、B2组(小剂量抑肽酶组)。每组各15例。1.2麻醉及体外循环(CPB)方法: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7例出生6 h至50 d、体重1.1~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重点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感染.结果 14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术后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有利于患儿平稳渡过围术期,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下AtricureTM双极射频消融(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共6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病人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加BR FA手术资料,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07.5±2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8.7±22.4)min,BRFA时间(17.9±2.5)min。术后均立即恢复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例死于低心排(3.03%),余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2±3.4)d。术后随访64例,平均随访(9.7±2.5)个月,AF消除率87.5%(58/64.),窦性心律恢复率81.25%(52/64),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AD、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较术前增加(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远期死亡、脑卒中及肢体栓塞发生。结论心内直视下AtricureTM BRFA手术治疗A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外科治疗 187例年龄小于 6个月的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病儿年龄 3d~ 6个月 ,平均 (4 15± 2 32 )个月 ;体重 3~ 7kg ,平均 (4 4 2± 0 5 6 )kg。包括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 ,完全性房室隔缺损、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三房心、重度肺动脉狭窄、右旋心合并心内畸形、新生儿心脏横纹肌瘤等。结果 术后死亡 9例 ,死亡率 4 81%。术后并发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残余分流、肺炎肺不张、肺出血等。平均机械通气 (17 5± 9 7)h。平均术后ICU停留时间为 (4 9± 1 5 )d。随访 4~ 4 8个月 ,生存病儿心功能良好 ,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小婴儿危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新改良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漏斗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漏斗胸患儿36例(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18.0(4.5±2.2)岁。另外连续性选取2013年7~9月非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8~20.0(4.0±2.5)岁。两组患儿均行新改良Nuss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0~72(60.50±3.60)min,术中出血量5~10(5.82±0.35)ml,术后住院时间4~6(4.41±0.80)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45(20.15±0.68)min,术中出血量3~8(4.62±0.28)ml,术后住院时间4~7(4.61±0.63)d。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心脏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新改良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漏斗胸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1998年5月~2003年5月为67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年龄14天~32个月,平均年龄11.8±8.9个月;体重2.6~14.8 kg,平均体重8.4±3.0 kg)施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室间隔缺损39例,法洛四联症13例,完全房室间隔缺损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3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瓣赘生物1例.64例行根治手术,3例行姑息手术.结果术前准备时间0~9天,平均3.7±2.6天;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4天,平均3.8±3.2天;ICU时间2~18 天,平均5.7±2.8天.全组住院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7.5%(5/67).其余患者术后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4例,肺不张14例,肺部感染8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气胸和膈肌麻痹各1例,均治愈.随访2~60个月,晚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心功能Ⅰ~Ⅱ级,效果满意.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亚急诊外科治疗是安全的,可以挽救大部分患者的生命,并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准确选择适应证、围术期加强营养和心肺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体重儿和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完成36例低出生体重儿心脏手术。孕期31~40周,平均34周,其中24例为早产儿,出生体重700~2500g,平均2010g。手术时日龄4~68d,平均15·5d;手术时体重900~2500g,平均2120g。动脉导管未闭15例,室间隔缺损10例,肺动脉闭锁5例,主动脉缩窄3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例。18例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4例(11·1%)术后早期死亡。体外循环72~198min,平均(99±31)min;主动脉阻断46~158min,平均(76±18)min;深低温停循环6~35min,平均(19±8)min;术后机械通气12~240h,平均(74·4±96·2)h。8例术后并发症,2例需再手术或介入治疗。结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实施简单或复杂的先心病手术都是安全和有效的;低体重儿可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对强心、利尿等心功能支持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早期实施根治性手术效果优于延期手术或减状手术。  相似文献   

13.
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儿心脏手术的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0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和早产儿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1年10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60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 500 g)和早产儿施行心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4~55(24.9±12.5)d;孕周26~42(33.5±4.1)周,其中47例为早产儿;出生时体重640~2 500(1 729.3±522.5)g,手术时体重650~2 712(1 953.2±463.6)g。术前所有患者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受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心病矫治手术,其中行非体外循环手术29例,体外循环手术31例。术后住NICU进行监护治疗,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共死亡13例,总病死率为21.7%(13/60)。其中术中死亡4例,术后早期(72 h内)死亡6例,放弃治疗3例。体外循环时间(121.0±74.7)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4.8±44.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36.9±138.1)h。术后延期关胸13例,床旁开胸探查止血8例,发生重症肺炎10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随访47例,随访时间2~12个月,患者均生存。结论对危重先心病低出生体重儿或早产儿早期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因心内畸形复杂和外科技术局限等原因选择单心室矫治。然而,单心室矫治的中远期预后远差于双心室矫治。本文总结既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单心室姑息术转双心室矫治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单心室姑息术后转双心室矫治的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患儿行Glenn姑息术时中位年龄2.6(1.0~5.9)岁,转双心室矫治手术时中位年龄6.6(4.5~11.1)岁。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狭窄,3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1例右室双出口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结果 8例Glenn姑息术后患者完成转双心室矫治并将上腔静脉与右房重新连接,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5.6±107.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65.9±63.6)min,平均住院时间(33.6±23.0)d,平均住ICU时间(20.3±21.0)d。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1.4±0.7)年,无随访死亡及再手术,随访未见窦房结功能异常、肺动脉狭窄及上腔静脉-右房吻合口狭窄。所有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Ⅰ~Ⅱ级。结论 尽管技术相对困难,部分单心室姑息术后的患者仍可恢复双心室矫治,近中期临床结果满意,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502例手术治疗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5例、女297例,年龄18~65(34.01±11.97)岁,体重19~96(58.60±12.60)kg。结果房间隔缺损(ASD)占43.8%,室间隔缺损(VSD)占26.6%,法洛四联症(TOF)占5.4%。年龄18~65岁,65.13%的患者在40岁前接受手术,以20~29岁年龄组人数为最多,其次分别是40~49岁年龄组,再次是30~39岁年龄组。共完成根治术471例,手术早期成功率99.57%。姑息手术29例,手术早期成功率96.55%;二次手术2例,手术早期成功率100.00%。患者术后呼吸机平均辅助时间19.03 h;ICU治疗平均时间2.22 d。术后共5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15%。结论 ACHD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很重要,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和技巧,围术期处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16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0例,手术年龄为2个月至13岁,平均(23.25±0.63)个月,体重5~30(19.77±0.75)kg。全组均行冠状动脉移植术,并综合管理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血压、动脉血气分析、尿量、血乳酸、中心静脉压等。结果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其中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全组共1例因难治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死亡率为6.25%;体外循环时间为85~260(135.61±35.0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0~97(57.32±16.02)min,机械通气时间34~187(106.34±41.62)h;住CICU时间2~21(8.13±5.02)d,住院时间12~51(22.14±5.00)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缩短分数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围术期系统性处理,术前心功能维护,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及新技术应用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指体外循环插管后,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主动脉,也不应用心脏停搏液灌注仍保持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33例,全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2~46(23.1±10.2)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47例老年非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47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 d,手术平均时间40 min,术后4~24 h均可下床活动。术后常规伤口盐袋加压,阴囊托起防止水肿,术后当天诉伤口疼痛患者15例,发生急性尿潴留6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腹股沟区慢性疼痛2例,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4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4%,随访时间6~18个月,复发2例(0.44%)。结论 60岁以上老年人是手术高危人群,应重视老年腹股沟疝伴发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梅 《护理学杂志》2001,16(6):358-359
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尚未完善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 ,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1 997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科对 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术 ,现将术后气管插管期呼吸道管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中 ,男 2 9例、女 2 3例 ,年龄 6~ 2 6个月 ,平均 (1 5.3± 4.8)个月。体重 6~ 1 0 (7.84±1 .0 3) kg。室间隔缺损 (VSD) 2 7例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8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 7例 ,法洛四联症 (TOF) 1 0例。术前合并顽固性心衰 6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137例合并房颤(2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6例,年龄35~73(48.3±11.6)岁。患者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并定期随访,记录窦性心律转复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生存率、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37例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22±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22)min,射频时间为(20±4)min。手术当日130例房颤消除,其中转为窦性心律114例,交界性心律16例,房颤消除率为94.9%。围手术期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为1.5%。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1.5%(110/135)、88.1%(111/126)、83.1%(74/89)、83.0%(39/47)。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6/89)和93.6%(44/4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有选择地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疾病患者,仅轻微增加了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高,短中期效果好,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