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鉴于人体实验受到诸多限制,建立、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葡聚糖硫酸钠(DSS)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的症状和结肠病理改变,以期为UC相关研究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予Sprague-Dawley大鼠自由饮用4%DSS 7 d或予100 mg/kg TNBS-50%乙醇单次灌肠建立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动态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分批取模型大鼠全结肠标本,观察不同时点的结肠损伤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等指标。结果:DSS和TNBS模型组DAI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实验第7天和第2天,其后呈下降趋势,两组造模过程中分别有6只和1只大鼠死亡。DSS模型组结肠炎症持续时间短,损伤轻,停药后病变逐渐好转,18 d时结肠损伤评分和MPO活性分别为0.25±0.50和(0.80±0.33)U/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TNBS模型组结肠炎症持续时间长,损伤重,21 d时结肠损伤评分和MPO活性分别为3.60±0.55和(1.60±0.39)U/g,组织学上呈现慢性炎症特征。结论:DSS和TNBS均可成功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后者可体现急性炎症向慢性转化的动态过程,可能更适用于UC治疗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硝酸酯对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予4%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治疗组予4%DSS溶液和1.5 g/L硝酸酯溶液,均连续饮用7d.对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进行评分.取小鼠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观察.分别用MPO和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MPO和一氧化氮活性.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第6和第7天治疗组和模型组的D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和6.72,P=0.012和0.008).第7天时模型组组织学评分(2.5±0.5)高于治疗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第7天时模型组MPO活性、NO2-浓度、NO3-浓度分别为(2.8±0.6) U/g、(10.4±4.3) mmol/g、(100.3±50.1)mmol/g,治疗组则分别为(1.5±0.3)U/g、(17.5±7.0)mmol/g、(190.7±85.3) m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3、3.81、4.50,P均<0.01).结论 硝酸酯可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黏膜LPS/TLR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低、中及高剂量中药雷公藤多苷灌胃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采用DSS复制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雷公藤多苷灌胃给药21d后,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3组中药灌胃组较阳性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中、高剂量中药灌胃组、阴性对照组与正常组两两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UC小鼠的炎症反应,对UC发病起到一定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chistosoma japonicum 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jCystatin)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抑制作用。方法 1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肠炎组,C组为SjCystatin治疗组。A组给予蒸馏水,B、C组连续饮用3%DSS溶液7 d诱发肠炎;C组每天经腹腔注射10 μg SjCystatin,A和B组注射PBS。观察各组小鼠临床表现,进行临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第7天处死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及组织病理改变。同时提取小鼠结肠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IL?10水平。结果 与A组[([0.50±0.28])分]相比,B组小鼠DAI评分[([9.30±1.30])分]明显增加,建模后小鼠结肠病理损伤显著,结肠组织匀浆上清中TNF?α为(321.33 ± 67.01) pg/mL,IL?6为(403.58 ± 180.51) pg/mL,均明显上升。C组小鼠DAI评分为([6.67±1.57])分,显著下降(F = 86.86,P < 0.01);小鼠结肠大体及组织病理明显缓解,结肠组织匀浆上清中TNF?α为(188.14 ± 40.14) pg/mL,IL?6为(209.71 ± 48.47) pg/mL,均显著下降(F = 17.46、9.89, P < 0.01)。结论 SjCystatin对DSS诱导的C57BL/6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P)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小鼠肠道炎症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TNBS灌肠诱导小鼠结肠炎组(TNBS组)和LP干预组(TNBS+LP组).TNBS诱导肠炎模型建立后,给予TNBS+LP组小鼠灌胃LP3wk,其余两组灌胃空白对照PBS液.实验结束后对大鼠一般情况、结肠大体损伤及组织学损伤进行评估,并对各组小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LTB4含量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与TNBS诱导的TNBS组相比,LP明显减轻了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表现为疾病活动指数下降(3.37±0.36vs0.97±0.47,P<0.05),结肠大体和组织学评分显著降低(1.11±0.61vs4.62±0.40;1.48±0.40vs5.39±1.12,均P<0.05),且LP显著降低了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黏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与MPO活性降低相一致(25.14U/g±5.22U/gvs90.3U/g±7.70U/g,P<0.05).此外,LP明显降低了T...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治疗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欧阳钦  陈代云 《胃肠病学》2002,7(4):209-212,235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且传统内外科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寻找新型而有效的药物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小鼠自由饮用5%DSS7天产生急性炎症模型,有半稀便、腹泻、大便隐血(+)和肉眼血便症状之一者纳入研究,此后继续饮用自来水4天产生慢性炎症模型。实验动物分为预防组、急性炎症组和慢性炎症组3组,各组再分为实验组(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1(柳氮磺胺吡啶比较)和对照组2(甲基纤维素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上皮p65(免疫组化法)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原位杂交法)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能减少DSS诱导结肠炎的DAI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同时降低结肠上皮p65和TNF-αmRNA的表达。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预防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抑制促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DO1抑制剂(Epacadostat)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对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予以质量浓度为50 g/L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溶于生理盐水),灌胃4 d]、低、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Epacadostat(溶于DMSO溶液)5 mg/kg、10 mg/kg、15 mg/kg,灌胃4 d]5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MyD88信号通路的MyD88与NF-κB p65定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中DAI降低(P0.05),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MyD88、NF-κB p65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acadostat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MyD88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激动剂减轻实验性结肠炎炎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α7)激动剂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NBS结肠炎组(T)和nAChRα7激动剂八角枫碱(AN)或拮抗剂二碘四氯吲哚胺(CHD)治疗组.实验第1天诱导(TNBS)结肠炎,实验开始后即对每只小鼠予AN 10μg或CHD 1.5 μg腹腔注射,隔日重复直到实验结束.实验第8天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分离结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提取核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因子(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AN治疗组结肠组织损伤程度、MPO活性、组织TNF浓度等均明显低于TNBS组[MPO活性为(7.6±2.1)U/mg比(12.2±2.6)U/mg,组织TNF浓度为(396±98)pg/g比(627±112)Pg/g],LPMC NF-κB的活化明显受抑制;CHD治疗组结肠组织损伤程度、MPO活性[(14.1±1.8)U/mg]、组织TNF浓度[(692±79)Pg/g]均明显高于其他结肠炎组,LPMC NF-κB明显活化.结论 nAChR α7激动剂AN能明显抑制实验性结肠炎肠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抑制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道炎症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补充益生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益生菌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SS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双歧杆菌组。建立小鼠急性DSS结肠炎模型。SASP组在饮DSS水同时予SASP灌胃。双歧杆菌组在实验开始前7d予双歧杆菌灌胃至实验结束。每天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炎症肠段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P65、髓过氧化物酶(MPO)等的表达。结果自实验第4天开始,SASP组和双歧杆菌组DAI明显低于DSS组。实验结束时,SASP组和双歧杆菌组炎症肠段TNFα[(10.01±1.11)和(10.45±0.98)pg·mg-1·ml-1]、MPO[(3.21±0.20)和(3.24±0.16)U/g组织]等的水平较DSS组[(13.35±1.01)pg·mg-1·ml-1和(3.63±0.23)U/g组织]均明显降低,NFκBP65阳性的炎症细胞数减少。结论给小鼠预服双歧杆菌能有效抑制炎症肠段炎症细胞NFκB的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建立适当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发的小鼠UC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1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中一组饮用5%DSS溶液7天诱发急性结肠炎,另一组饮用5%DSS溶液7天后继续饮用蒸馏水14天诱发慢性结肠炎;对照组饮用蒸馏水。观察小鼠每日的体重、大便性状和隐血情况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饮用5%DSS溶液7天,BALB/C小鼠可发生腹泻、血便等症状,全结肠表现为以隐窝破坏为特征的多灶性小溃疡,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停止饮用5%DSS溶液14天后,BALB/C小鼠的腹泻、血便等症状消失,全结肠表现为更局限的灶性小溃疡伴邻近上皮细胞再生、修复,以及突出的隐窝扭曲变形伴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急、慢性期肠道病变均以远段结肠为重。结论:单次使用DSS诱发的小鼠急、慢性结肠炎是一种较理想的UC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UC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乳酸杆菌联合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无特殊处理;模型组:饮用DSS造模;阴性对照组:仅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用巴柳氮(40mg/ml)灌胃;乳酸杆菌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灌胃;丁酸梭菌组:DSS造模+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合用组:DSS造模+(2×1010/ml乳酸杆菌菌液+2×108/ml丁酸梭菌菌液灌胃。建立DSS诱导的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和EMAP-Ⅱ表达的变化。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黏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EMAP-Ⅱ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对EMAP-Ⅱ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部分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对葡聚糖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64只BALB/C小鼠分为6组,单纯应激组、正常对照组各16只,应激 2DSS组、应激 4DSS组、2DSS组、4DSS组各8只。采用自制的束缚笼对应激组小鼠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采用小鼠自由饮用DSS溶液的方法建立UC模型。每日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测量结肠组织损伤评分(HS)、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S评分通过在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学改变得出。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肠组织中MPO的活性。结果单纯应激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对照组缓慢(P<0.05)。4DSS组小鼠DAI评分、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应激 4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更显著,与4DSS组比较亦增高(P<0.05)。2DSS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应激 2DSS组上述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束缚应激可以使小鼠发生UC的易感性增加并加重DSS结肠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空白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虎杖苷15 mg/kg、30 mg/kg、45 mg/kg) 5组,每组6只;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饮水的同时予质量浓度为9 g/L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模型组造模同时予质量浓度为9 g/L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药物干预组造模同时分别予虎杖苷15 mg/kg、30 mg/kg、45 mg/kg,腹腔注射7 d。观察小鼠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IL-1β、IL-23,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Gli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和药物干预组中DAI降低(P 0. 05);虎杖苷药物干预后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中、高剂量)中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IL-1β、IL-23 mRN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同时药物干预组中Gli1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虎杖苷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上调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PF级BALB/c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壳聚糖微球组、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各20只。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7 d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5%DSS自由饮水,正常饮食;阳性对照组:5%DSS自由饮水+含5 g/L柳氮磺胺吡啶的饲料喂养;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15 g/L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姜黄素组:5%DSS自由饮水+含20 g/L姜黄素的饲料喂养;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5%DSS自由饮水+含20 g/L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饲料喂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4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观察染色病理切片,计算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分数。结果模型组较其他各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增加,血清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IL-4含量显著降低,结肠黏膜NF-κВ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姜黄素组比较,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血清IL-1β和血清IL-6水平显著降低,IL-4含量显著升高,结肠黏膜NF-κ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可能通过抑制NF-κВ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通过抗炎作用而达到减轻溃疡性结肠炎中结肠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黏膜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DSS+Hyp低剂量组(DSS+Hyp 80 mg/kg)、DSS+Hyp高剂量组(DSS+Hyp 120 mg/kg),每组6只;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自由饮水7 d制成结肠炎小鼠模型同时于造模前7 d开始予Hyp灌胃治疗,连续14 d。观察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细胞核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erythroid 2-rdated factor-2,Nrf-2)表达水平,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Hyp+DSS诱导组的结肠炎小鼠DAI降低(P0.01)。Hyp能够明显改善结肠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Hyp明显提高Nrf2的表达(P0.05)。对照组、Hyp+DSS诱导组小鼠结肠SOD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Hyp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清化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小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和清化肠饮治疗组,每组各10只。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血清淀粉酶样蛋白A(SAA)水平,以及观察清化肠饮对UC小鼠模型中TLR4、MyD88、IκB磷酸化表达水平,NF-κB核转录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清化肠饮能够很好地改善DSS诱导UC小鼠模型的临床症状、结肠缩短和组织损伤。此外,经清化肠饮的治疗能明显降低DSS诱导的SAA的分泌。此外,清化肠饮能明显抑制DSS诱导的TLR4的表达和MyD88、IκB的磷酸化和NF-κB的核易位。[结论]抑制TLR4/NF-κB通路可能是清化肠饮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将6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24只、模型组24只、抗体组8只、正常血清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小鼠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后24 h、48 h、7 d处死.抗体组和正常血清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前2 h腹腔内注射多克隆大鼠抗小鼠IL-17中和抗体和正常大鼠血清,于造模48 h后处死.检测各组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肠组织IL-23p19、IL-17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核因子(NF)-κB p65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23p19、IL-17、IL-12p35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48 h、7 d时IL-23p19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5.53±3.32)、(31.16±4.98)、(14.03±3.56)ng/mg蛋白和4.09±0.34、3.39±0.46、6.54±1.82]、IL-17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5±0.06)、(0.38±0.08)、(0.26±0.05)ng/mg蛋白和4.21±2.61、2.65±0.91、5.63±1.4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48 h时达高峰.IL-23与IL-17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5和0.793,P<0.05).抗体组IL-23p19和IL-12p35高水平表达,但NF-κB p65阳性细胞率、组织学评分及MPO活性[分别为1.86%±0.36%、0.63±0.52、(0.40±0.03)U/g]明显低于48 h模型组[分别为4.35%±0.37%、5.13±0.64、(2.29±0.40)U/g],说明中和IL-17后能明显减轻结肠炎症,抑制NF-κB活性.结论 IL-23/IL-17轴在急性实验性结肠炎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IL-17有望成为炎症性肠病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鼠类急性结肠炎模型均一性欠佳,动物死亡率较高。目的:评估2%DSS自由饮用或定量灌胃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和均一性。方法:予ICR小鼠2%DSS自由饮用或定量灌胃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并比较正常对照组和两组模型小鼠的症状出现时间和频率、疾病活动指数(DAI)、DSS消耗量、死亡率、结肠长度、结肠损伤大体评分(MACD)、结肠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两组模型小鼠均出现类似人类UC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显著短缩,DAI、MACD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DSS自由饮用组相比,DSS定量灌胃组小鼠症状出现时间更为一致,症状出现率显著增高,动物死亡率和DSS消耗量显著减低。结论:2%DSS定量灌胃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能较稳定地模拟人类UC,均一性高,动物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和治疗组(DSS 银杏叶提取物)。建立大鼠急性DSS结肠炎模型。治疗组在饮DSS水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灌肠至实验结束。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并在实验结束后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炎症肠段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TUNEL法检测结肠细胞的凋亡,RT-PCR法检测炎症肠段fas、fasL、bcl和bax的表达。结果自实验第4天开始,治疗组DAI明显低于DSS组。实验结束后,治疗组血清和炎症肠段中TNFα浓度分别为91.53±47.59pg/ml和182.06±115.86pg/ml,较DSS组明显降低(565.32±200.01pg/ml,735.11±205.45mg/ml,P<0.01)。治疗组血清和炎症肠段中IL-6的浓度分别为452.34±159.65pg/ml、559.38±100.77pg/ml,也较DSS组显著降低(939.29±163.93pg/ml、943.41±145.80mg/ml,P<0.01)。治疗组结肠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DSS组(P<0.05),其fas、fasL表达分别为0.049±0.072、0.031±0.085,与DSS组比较显著性降低(0.62±0.73、0.43±0.51,P<0.05);而bcl和bax表达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15±0.020vs0.013±0.014,0.23±0.31vs4.02±0.43,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灌肠能抑制大鼠结肠炎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通过fas/fasL途径抑制结肠细胞的凋亡,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减少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5-氨基异喹啉酮(5-AIQ)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C57 BL/6 J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DSS组、5-AIQ组,每组10只;小鼠自由饮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组建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饮水的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7 d;DSS组:造模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7 d;5-AIQ组:造模同时给予5-AIQ(1.5 mg/kg),腹腔注射7 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大便黏稠度及出血情况、计算结肠炎相关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RT-PCR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的炎症因子IL-10、IL-17、IL-21、IL-35,同时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Th17和Tregs细胞分化相关转录因子RORγt、STAT3、Foxp3、Smad3表达。[结果]与DSS组相比,空白组和5-AIQ组中DAI降低(P0.01);5-AIQ组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与空白组相比,DSS组IL-10、IL-35、Foxp3、Smad3蛋白下调,IL-17、IL-21、RORγt、STAT3蛋白上调;5-AIQ组与DSS组比较,IL-10、IL-35、Foxp3、Smad3蛋白上调,IL-17、IL-21、RORγt、STAT3蛋白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P-1抑制剂5-AIQ可能通过调控实验性结肠炎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起到抑制肠道炎症,保护结肠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