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67名,依患者意愿分配入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干预组除常规康复(如复查、康复咨询、中药康复、锻炼等)外,接受为期10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治疗,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0周末测评时,干预组脱落4人,对照组脱落3人。基线时,干预组SAS、SD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2.0±7.7)vs.(36.0±6.8),(44.4±11.5)vs.(38.7±9.0);均P﹤0.05],QLQ-C30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周干预后,干预组SAS、SDS、QLQ-C30疲乏症状得分均比干预前降低,整体生活质量得分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对两组患者(基线得分-干预后得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干预组患者SAS、SDS、角色功能、疲乏症状得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降低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焦虑及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应用于有需要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580名大学生,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其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组,50分为无焦虑组。结果:PSQI总分与SDS得分、SAS得分正相关(r=0.58、0.47,均P0.01)。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其中抑郁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P0.01],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P0.01];且PSQI总分对SDS得分和SAS得分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22.64、14.00,均P0.01)。PSQI总分与SDS得分正向关联(β=0.58,P0.01),对SDS得分解释率为33.4%;PSQI总分与SAS得分正向关联(β=0.47,P0.01),对SAS得分的解释率为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组心理咨询对服刑人员希望水平的干预作用。方法:采取准实验设计,选取低希望水平[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得分低于总体平均数1个标准差]的服刑人员24人进行人员匹配,12人参加小组心理咨询(干预组),12人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提升希望水平的小组心理咨询(每周1次,每次90 min,共8次);对照组处于常态。使用ADHS(包含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2个维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对两组进行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组内差异,采用共变数分析和詹森-内曼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组内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4周)干预后ADH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SAS得分低于干预前(P0.01或P0.001)。组间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4周)干预后ADH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SAS得分低于对照组[(48.0±5.7)vs.(39.2±5.6),(23.1±3.4)vs.(19.0±3.2),(24.9±3.0)vs.(20.2±3.4),(36.4±7.6)vs.(41.2±6.5)均P0.01或P0.001]。干预组干预前ADHS总分在8~37分的被试,其干预后ADHS总分高于对照组[(48.8±4.9)vs.(35.7±4.9),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小组心理咨询可以提升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一套针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案,并初步考察方案对糖调节异常者血糖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深度访谈、文献分析、专家论证基础上编制心理治疗方案。选取糖调节异常者38例,随机分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治疗组(简称团体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另外,对团体治疗组进行连续6次的认知行为团体治疗。通过血糖测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两组在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心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团体治疗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治疗前[(5.8±0.7)mmol/L vs.(6.6±1.1)mmol/L,(8.9±2.3)mmol/L vs.(11.0±3.1)mmol/L;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1±0.8)mmol/L vs.(6.2±0.7)mmol/L,(9.2±2.8)mmol/L vs.(9.1±2.2)mmol/L;均P0.05];团体治疗组治疗后SAS和SDS得分均下降[(40.2±5.4)vs.(45.3±9.6),(32.5±4.2)vs.(37.9±8.3),均P0.05],SSRS总分及主观支持得分上升[(41.0±8.0)vs.(39.5±8.0),(22.8±3.9)vs.(19.6±3.9);P0.05或0.001],而对照组未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糖调节异常者的血糖水平及抑郁、焦虑情绪、社会支持等具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不同治疗阶段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情况,分析社会支持与情绪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组、术后组与康复组的乳腺癌患者各105例为病例组,以及年龄与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对照105例,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8分为可疑焦虑)、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8分为可疑抑郁)、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有关测评.结果:病例组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42.9%,61.9%,59.0% vs.9.5%;33.3%,60.0%,46.7% vs.5.7%;均P<0.01),病例组的HAMA、HAMD得分均高于健康对照[(7.2±4.3),(9.4±5.1),(9.2±5.6)vs.(3.9±3.1);(6.2±3.8),(9.2±4.8),(7.9±4.6) vs.(3.1±2.4),均P<0.01];术前组与术后组的幸福感指数低于健康对照[(10.6±2.3),(10.5±2.6) vs.(11.5±2.2),均P<0.01].病例组中,有可疑焦虑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组[如,术后组PSSS得分(63.0±10.1)vs.(70.4±9.1),P<0.01];有可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PSSS得分低于无抑郁组[如,康复组PSSS得分(63.8±10.6) vs.(70.1±8.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不同治疗阶段的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焦虑、抑郁发生率和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健康人群;有可疑焦虑、抑郁患者的幸福感指数和社会支持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已确诊为胃癌且已完成临床治疗的54名患者,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n=26)和空白对照组(n=28).对干预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100 min,共10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研究期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基线、对照组基线评分10周后或干预组10次心理治疗结束当周复评,以及干预组干预后3个月随访.结果:10周末复评时,对照组脱落6人,干预组脱落5人;3个月随访时,收回有效问卷21份.干预组10周末测评在QLQ-C30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平均秩次1.52 vs.1.95,P<0.05)得分高于基线,在恶心呕吐(平均秩次2.40 vs.1.86)、呼吸困难(平均秩次2.40 vs.1.81)、失眠(平均秩次2.40 vs.1.98)、食欲丧失(平均秩次2.40 vs.1.81)、SAS[(45.7±13.4) vs.(36.7±9.2)]、SDS[(33.9±11.0)vs.(27.8±8.8)]得分上均低于基线(均P<0.05),并且得分差异在干预后3个月随访时仍然存在.对照组基线与10周末测评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团体心理治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森田疗法对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患者为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的32例性强迫相关联想障碍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个月的连续性治疗。疗前和治疗终点进行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估。结果 29例完成了全部治疗,3例患者因不能坚持而中断治疗(男1例,女2例)。29例患者在治疗前后Y-BOCS,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3±8.4)vs.(12.1±5.6),(58.7±10.8)vs.(32.5±6.1),(45.3±9.6)vs.(38.6±7.4),P0.05]。其中8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7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森田疗法对神经质症的性强迫观念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酒依赖患者中合并社交焦虑症状的情况、两者共病的特点及起病的时间顺序.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酒依赖住院患者及嗜酒者匿名互助会的酒依赖患者56例,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56例作为对照组;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评估两组社交焦虑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其人口学及饮酒特点等.将酒依赖组根据是否伴有社交焦虑再分为共病组(n=17)及单病组(n=39).结果:根据LSAS评分,酒依赖组的社交焦虑筛查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0.4% vs.12.7%,P<0.05);酒依赖组的LSAS总分[(29.6±20.4) vs.(17.5±14.6),P<0.05]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酒依赖与社交焦虑共病组的SDS抑郁严重度指数[(0.52±0.10) vs.(0.45±0.09),P<0.05]高于酒依赖单病组;15例(88.2%)共病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出现在最初饮酒前;13例(76.5%)共病者饮酒社交焦虑症状减轻;9例(52.9%)报告停酒后社交焦虑症状加重.结论:酒依赖患者中社交焦虑者较非酒依赖组更常见,酒依赖伴社交焦虑者较不伴社交焦虑者的抑郁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认知干预和技巧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缺陷的疗效。方法:选取外伤后6个月以上的稳定期脑外伤患者90名,随机分成认知干预组(n=30)、技巧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认知干预组采用针对患者现实生活表现的认知取向的生活事件讨论、情境扮演、家庭作业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技巧干预组采用针对测试技巧的心理推理能力故事理解、图片理解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门诊随诊服务。三组干预均为每周1次,共12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结束后3个月采用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三组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认知干预组与技巧干预组的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总分[(14.7±1.3),(15.2±1.7)vs.(12.5±1.6)]、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得分[(128.7±17.8),(126.8±17.9)vs.(109.5±16.5)]高于对照组(均P0.05),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9.4±1.1),(10.0±1.0)vs.(12.1±1.3),P0.05],认知干预组和技巧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3个月,认知干预组与技巧干预组的心理推理能力经典任务总分[(16.5±1.4),(15.9±1.2)vs.(13.3±1.5)]、脑外伤患者心理推理能力他评量表得分[(146.6±15.7),(134.5±14.6)vs.(115.8±21.2)]高于对照组(均P0.05),SDSS得分低于对照组[(7.1±1.2),(8.0±0.9)vs.(11.4±0.8),P0.05],认知干预组的他评量表得分高于技巧干预组[(146.6±15.7)vs.(134.5±14.6),P0.05],SDSS得分低于技巧干预组[(7.1±1.2)vs.(8.0±0.9),P0.05]。结论:认知干预和技巧干预均能提高脑外伤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认知干预方法的疗效可能优于技巧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者情绪的作用。方法:从接受IVF-ET治疗的门诊患者(均为女性)中选取自愿参与本研究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脱落3例)仅接受常规IVF-ET治疗,干预组(脱落8例)除接受常规IVF-ET治疗外同时参加总计6次,每周2次的团体心理干预。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组SAI、SDS的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AI、SDS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39.6±7.9)vs.(42.7±8.7),(43.8±10.1)vs.(49.0±10.4);P0.05或0.01]。干预组SAI前后测差值低于对照组[(0.6±7.8)vs.(3.2±9.9),P0.05],而SDS前后测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vs.29.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给予心理干预,内容包括支持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团体心理治疗,观察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治疗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85,11.09;P<0.01),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5.27,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GHF)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放松疗法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7年9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CHF患者190例,按照其入院日的单双日随机分为实验组(基础心理护理 放松疗法,101例)和对照组(仅基础心理护理,89例);心理干预前及干预结柬1月后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观察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住院日及干预后两组SAS、SDS分数变化情况;随访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CHF住院率.放松疗法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每日1小时,为期4周.结果: ①实验组及对照组问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照顾者身份、心功能分级、是否公费医疗、能否自理、CHF病程及心理干预前SAS、SDS分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我院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45.8%和52.6%,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5%~10%和5%);③心理干预后,实验组SAS得分由(42.3±6.8)降低至(32.8±6.1),SDS得分由(41.8±6.1)降低至(32.2±5.4);对照组SAS得分由(41.8±6.5)降低至(37.0±6.3),SDS得分由(41.0±5.9)降低至(36.4±5.9),实验组SAS、SDS得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29.8±1.4)vs.(32.6±2.6)],而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出院后6月内再次因心衰住院率低于对照组(7.9%/20.2%,x2=6.064,P=0.014).结论: ①我院老年CHF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②放松疗法对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肯定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情感体验.方法 对42例酒依赖患者和42例健康者分别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酒依赖组生活质量中除物资生活外其它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DS和SAS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G生活质量I-74各因子分比较:除物资生活维度的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无差异外,其他方面均差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负性情感体验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52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同时伴有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一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药物组),另一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药物组),疗程6个月。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价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FPG、2hPG、HbA1C、FINS、HOMA-IR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团体+药物组较药物组的2hPG、FINS、HOMA-IR、SAS评分降低更明显[(7.5±1.1)vs.(8.3±1.4),(8.3±1.3)vs.(9.9±1.6),(1.9±0.3)vs.(2.3±0.4),(41.2±4.5)vs.(45.3±5.7);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FPG、HbA1C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帕罗西汀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较单用帕罗西汀能更有效地降低焦虑障碍伴糖调节受损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改善焦虑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电脑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线索取样,对某大学17名游戏成瘾倾向严重的大学生进行团体干预,并与另外一所大学10名基线水平一致的个体进行对照,在实施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及多种情绪与认知问卷进行测量。结果:两组后测分数的协方差检验显示,在为期三周的人际团体辅导后,干预组电脑游戏成瘾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92.6±16.7)vs.(105.9±13.0)],也低于前测(98.9±16.4)(均P0.01)。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抑郁、焦虑、人际自我负性认知得分均低于对照组[(6.4±7.9)vs.(13.5±5.6),(39.7±6.4)vs.(49.9±10.3),(15.1±4.3)vs.(19.9±3.0);均P0.01],而自尊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29.3±2.9)vs.(24.6±4.8),P0.01]。结论: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团体辅导对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汶川震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孤儿进行心理干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汶川地震11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12例,均为孤儿(年龄11 ~ 15岁),其中1例脱落,5例完成了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6例完成了每周1~2次共8次的个体心理治疗.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UCLA孤独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年后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1例患儿的PTSD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时症状无反复,IES总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降低[(31.6±10.2) vs.(18.2±10.3)vs.(9.0±2.8),均P<0.001];FEP量表总分、SAS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得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45.7±16.4) vs.(67.1±23.2),(40.3±9.2) vs.(50.1±10.3),(44.2±8.2) vs.(51.4±10.5);均P<0.05],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升高[(24.6±3.3) vs.(27.9±4.1) vs.(31.8±2.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地震灾后应激障碍儿童少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与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行腰椎间盘手术的54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以≥8分判为有焦虑情绪;用疼痛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病情恢复情况.用卡方检验,t检验比较焦虑组和非焦虑组的差异情况.结果:54例患者中有25例有焦虑;睡眠情况、对手术的认知程度、手术费用的承受能力与焦虑水平相关(OR=0.495,0.657,1.485).在术后6小时、2天、5天时,焦虑组的疼痛得分高于非焦虑组的疼痛得分[(9.0±4.1)vs.(6.0±3.4),(12.5±4.2)vs.(10.0±3.5),(4.5±1.6 )vs.(2.5±1.2);均P<0.05].焦虑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非焦虑组患者[(12.5±2.3)d vs.(9.7±2.1)d,P=0.008],排尿困难发生率高于非焦虑组患者(32% vs.17%,P=0.006).腰腿疼在术后第2天、第5天、1个月时焦虑组评分高于非焦虑组[(14.0±3.7)vs.(11.5±3.5),(9.5±4.2)vs.(6.5±3.3),(7.0±4.3)vs.(4.5±2.8);P<0.05].结论:术前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刀口疼痛,术前焦虑与术后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入组病例分为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及不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两组,原有抗精神病药不变,辅以帕罗西汀治疗,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观察期8周。结果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组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新出现的副反应轻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显示总有效率为40.2%。结论帕罗西汀可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焦虑、紧张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肝癌开腹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肝胆外科行肝癌开腹切除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咀嚼组(n=32)和对照组(n=32),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0例(每组30例)。咀嚼组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至第5天,每天8时、14时给予咀嚼无糖木糖醇、冰凉薄荷味口香糖15 min/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在干预前、干预后(术后第5天)、随访(干预结束后1周)分别用状态焦虑量表(SAI)、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咀嚼组干预后SAI[(37.8±3.3) vs.(49.4±8.3)]、SDS[(38.9±6.8) vs.(48.9±6.3)]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SAI、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可作为一种改善肝癌开腹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的精神症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72例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72名与孤独症儿童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父母(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症状,应付方式问卷(WCSQ)评估应对方式。结果: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SAS评分,SDS评分和WCSQ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如,SCL-90总分(150.6±14.2)vs.(124.4±13.0),均P0.05];而WCSQ的退避、自责因子分低于对照组[(0.3±0.1)vs.(0.4±0.1),(0.1±0.1)vs.(0.2±0.1),均P0.05]。孤独症儿童的父母组WCSQ的退避、幻想、求助、合理化因子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r=0.65~0.92,均P0.05),而WCSQ的自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r=-0.67~-0.89,均P0.05);WCSQ的解决问题与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呈负相关(r=-0.26、-0.26、-0.24,均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有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孤独症患儿父母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这可能有助于减轻精神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