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气舒心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更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女性冠心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心率、平静心率及24 h最慢心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升心率指标,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痰热腑实型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丹参片、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效果。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中风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以及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情志疏导结合穴位按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19年0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情志疏导结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H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疏导结合穴位按摩能够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彭木辉 《国医论坛》2019,34(2):24-26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我中心2016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祛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G、TC、LDL-C、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黄芪通络饮及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下降、ADL指数评分提高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络饮结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升降散治疗,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86.79%(46/53)高于对照组69.81%(3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BP及DB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SBP及DB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指标变化,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绞痛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卡松曲服应力均有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卡松曲服应力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及卡松曲服应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则服用益心舒胶囊,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与对照组(80.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及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坚骨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髌骨软化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75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选自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坚骨汤。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WOMAC各项评分及血压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7.57%)(P0.05);两组WOMAC疼痛、日常功能、僵硬、总评分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WOMAC疼痛、日常功能、僵硬、总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坚骨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髌骨软化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芪葛蛭丹通络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10月—2016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共10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参麦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心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静心率、24 h平均心率及24 h最慢心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化气,活血通脉,能有效缓解阳虚血瘀证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及血清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冲消癥方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调冲消癥方联合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冲消癥方与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联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缩小子宫及肌瘤体积,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7例,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8例采取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69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芪参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4.20%较对照组79.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芪参胶囊+尼可地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心绞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银杏黄酮苷与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丹参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杏黄酮苷治疗,2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以及有无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一般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值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适情况。结论:银杏黄酮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并且安全性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并从疗效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方便、简捷、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