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湿热浸润型的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中医治疗组用中药治疗,西医治疗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治疗组95%,西医治疗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组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湿热浸润型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层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和外用西药治疗,治疗60天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35.48%、16.13%,有效率分别为90.32%、58.06%,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卫兰  刘姣 《新中医》2017,49(12):101-103
目的:观察茵陈连翘赤豆饮加减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妊娠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湿热蕴结型妊娠痒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予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茵陈连翘赤豆饮加味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瘙痒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瘙痒程度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出现上腹部烧灼样不适、恶心等反应,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茵陈连翘赤豆饮加减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湿热蕴结型妊娠痒疹,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外用炉甘石洗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74例采用对分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解痛汤"并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苯溴马隆片"治疗,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CRP、BUA、血沉等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综合治疗(阿维A胶囊+他扎罗汀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研究组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健脾解毒汤+中药药浴+走罐治疗+外用普连膏)。治疗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PASI评分,研究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实施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更理想。不仅可提升总有效率,而且能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备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医内外结合及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服自拟方“薏苡丹参汤” ,配合“二忌”、“三宜”、“四保持”的综合护理措施 ,治疗护理湿热蕴结型粉刺 90例 (护理观察组 ) ,并与内服茵陈蒿汤的对照组 6 0例作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护理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护理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疗效好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蚕矢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蚕矢汤加减及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每组各86例。中药组口服蚕矢汤加减,西药组口服秋水仙碱,中西药组同时口服蚕矢汤加减联合秋水仙碱,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血清尿酸(S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比较各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3个月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过程中药组剔除3例,西药组剔除2例,中西药剔除5例。中西药组总有效率93.8%,优于中药组的81.9%和西药组的83.3%(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西药组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更为明显(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3.6%)中西药组(60.5%)西药组(82.1%)(P0.05);复发率中西药组(7.4%)中药组(20.5%)西药组(26.1%)(P0.05)。结论:蚕矢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与西药秋水仙碱无明显差异,说明其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较秋水仙碱低;蚕矢汤加减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疗效优于单用蚕矢汤加减或秋水仙碱,且可降低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青春期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采取汤药口服结合中药洗剂外用,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愈显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中医内外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疗效较显著,并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反复发作盆腔炎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反复发作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西医组与中医组各60例,西医组口服西药治疗,中医组给予中药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是85.0%,中医组是96.7%,中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是11.7%、15.0%,中医组是3.3%、5.0%,中医组明显低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发作盆腔炎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虎消痤汤加减疗法对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湿热蕴结型痤疮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并应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34)采取克痤隐酮凝胶治疗,治疗组(n=34)则使用克痤隐酮凝胶基础上加用白虎消痤汤加减疗法,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丘疹数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06%,治疗后的平均丘疹数量是(5.23±1.02)个,治疗后的治疗满意度是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9.41%,治疗后的平均丘疹数量是(10.62±2.33)个,治疗后的治疗满意度是67.65%;2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丘疹数量、治疗满意度组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白虎消痤汤加减疗法对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治疗效果肯定,可减少丘疹数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痤汤配合针灸治疗湿热内蕴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患者共计1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祛痤汤,早晚分服,配合针灸治疗,疗程4周;对照组给予米诺环素和丹参酮口服,每天3次,疗程4周,观察两组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7例(6.75%),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痊愈4例(5.17%),总有效率6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在改善湿热内蕴型痤疮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疗效,祛痤汤配合针灸的综合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盆腔炎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血瘀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C_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湿热血瘀蕴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通络盆腔炎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补体C_3水平变化,记录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2组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41/43)和79.1%(3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清hs-CRP、补体C_3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7.0%(3/43),对照组为39.5%(17/43),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以通络盆腔炎方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湿热血瘀蕴结型慢性盆腔炎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可进一步抑制炎性因子及补体水平,并有助于减少病情反复发作,且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痤汤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明确诊断为痤疮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外用维A酸乳膏和口服美满霉素,观察组采用外用维A酸乳膏联合口服清肺泄胃健脾消痤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及术后复发。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48.21%,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痊愈率为21.42%,有效率为71.42%,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58,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及皮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5.36%(3/56),对照组复发率为21.42%(12/56),两组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93,P0.05)。结论:清肺泄胃健脾消痤汤联合维A酸软膏治疗痤疮疗效确切,降低临床皮损积分和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湿热蕴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以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以清热暗疮片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痤疮的皮损变化情况。结果:丘疹、脓疱、粉刺个数2组治疗后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74%和71.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虎消痤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息痛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组予美洛昔康片加息痛方口服,共治疗2周。结果:所有患者在疼痛、肿胀水平、ESR、UA方面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控制17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控制10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9.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口服美洛昔康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息痛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可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热化痰散结方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痰瘀互结型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化痰散结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2组同时用药8周,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积分及临床疗效,并随访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GAGS评分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2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复发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化痰散结方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期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蠲痹历节清方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血尿酸和血沉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7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酸、血沉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及高尿酸血症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疗法和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医组,综合组32例患者采用以针刺、放血、拔罐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西医组28例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持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综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随访1个月,复发率为20.0%;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6%,随访1个月,复发率为72.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灌肠液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口服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口服组行单纯中药口服治疗,联合组于口服组基础上联合行妇科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较口服组的73.53%(25/34)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分别为(23.08±2.69)mm、(22.32±17.08)mm较治疗前与口服组治疗后均更小(P0.05)。结论:对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行妇科灌肠液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