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重建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经验.方法 2003年7月至2007年12月22例马方综合征患者接受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重建术.其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10~57岁;平均(28±10)岁.手术方法包括再植技术9例、成形技术8例、单片法2例,再植手术+全主动脉置换1例,成形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1例,单片法+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1例.术后随访17~64个月,平均随访(46±16)个月.结果 无住院及随访期死亡,1例患者再次开胸止血,随访期无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截至最后一次随访,16例无主动脉瓣反流,4例少量反流,中度及重度反流各1例.中度及重度反流的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了再次瓣膜置换手术.结论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重建术早、中期效果满意,可用于治疗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瘤.  相似文献   

2.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切除内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再建主动脉管道,同期处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变。结果全组急诊手术13例,亚急诊(限期)手术16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6例,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迟苏醒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24例(88.9%),随访时间23.6±10.1个月,1例行Bentall手术后16个月发生心内膜炎伴脑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26个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尽早手术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以简化的手术、良好的疗效为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10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60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行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9~64(37.2±13.0)岁。主动脉夹层15例,升主动脉瘤10例,马方综合征25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2例。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53例,主动脉瓣瓣叶再植术7例。比较术前、术后心功能及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等指标。结果全组中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3(2~1 110)h,住ICU时间1~18(2.7±2.5)d。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明显减轻,仅3例为中大量反流,其余无反流或微少量反流。术后随访2~122(61.5±35.9)个月,随访56例,失访4例,随访期间死亡9例,生存率83.9%(47/56)。2例因主动脉瓣反流分别于术后13个月和14个月再次入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47例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35例(74.4%),Ⅱ级8例(17.0%)。免于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40例(85.1%)。结论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远期疗效满意,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通过评估其临床疗效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连续3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弓置换术,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浅低温停循环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况采取相应术式:行Bentall术4例,David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25例,Cabrol术8例;弓部处理均采用改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18.5±42.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2±32.4)min,停循环时间(4.9±2.3)min,手术时间(415.5±80.5)min,术后透析4例,短暂性神经并发症2例,无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截瘫,住院期间无死亡。全组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及主动脉全程CT。降主动脉假腔完全性血栓化37例,部分性血栓化2例。结论改良全弓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5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行Bentall手术或Cabrol手术24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Trusler手术5例,Wheat手术5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全弓或半弓人工血管置换术8例;3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结果住院死亡11例,死亡率13.1%。术中死亡3例,其中1例升主动脉+次全弓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因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主动脉根部大出血无法止血;1例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患者心脏无法复跳;1例升主动脉+半弓血管置换患者因降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术后早期死亡8例,其中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2例,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随访62例(84.9%,62/73),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内膜炎,1例猝死(原因不明)。结论快速准确地诊断、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评价其外科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3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4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7例;年龄26~72 (47.6±9.2) 岁。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至确诊<14 d) 43例,慢性5例。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9例+主动脉瓣良好、但合并马方综合征6例,行Bentall+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主动脉根部、但瓣膜功能良好的8例行改良David+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升主动脉10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累及部分主动脉弓5例行升主动脉+次全弓置换术。出院后于术后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有无疼痛复发、运动、活动情况和复查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rteriography,CTA)。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1~500 (191.4±5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212 (112.3±31.7) 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56 (34.8±8.7)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250 (76.2±35.6) h;住ICU时间3~20 (7.1±3.4) d。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680~1 600 (1 092.5±236.3) ml。围术期死亡7例,病死率14.5%,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迟发性难治性出血1例、昏迷1例。围术期发生其它并发症20例,经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随访38例,随访率92.7%(38/41),随访时间3~48 (13.0±8.9) 个月;失访3例。随访期间36例存活,无与主动脉夹层相关的死亡,因其它慢性疾病死亡2例。无因主动脉夹层继续形成、假腔扩张行二次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CTA检查未见吻合口渗漏及人工血管扭曲或血流不畅。 结论 根据主动脉夹层破口的位置、升主动脉直径及夹层累及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脏器保护策略是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的关键。应用腋、股动脉联合灌注及提高术中最低温度等策略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修复术后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8月既往行腔内修复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再发逆撕型A型主动脉夹层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患者均常规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共纳入16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9.1±12.2)岁。再发A型夹层时症状为胸痛12例,头痛和意识障碍各1例,无症状2例。16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植入术。主动脉根部行Bentall手术2例,行根部成形术10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术中发现夹层破口明确位于近端金属裸支架周围共10例,另外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前侧壁。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52.2±29.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6±27.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为(29.8±8.3)min。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无死亡。术后随访32~85(57.4±18.3)个月。随访期间均存活,1例于术后3年因腹主动脉夹层再次行腔内支架植入术。结论 采用全弓置换合并支架象鼻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继发主动脉病变防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28~69(50±10)岁。继发主动脉病变包括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9例),升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根部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6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110(57±32)个月,术后早期无死亡,再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0~274(143±65)min,住院时间13~27(19±11)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4例,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轻瘫或截瘫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肠道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率81.5%,随访时间4~118(43.5±32.2)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85.1%。结论对因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若同期合并主动脉病变,需积极处理;即使未合并主动脉病变,也应严格随访,定期复查,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并分析Cabrol手术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主动脉根部处理的疗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行Cabrol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例,年龄21~6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2±28.5)d。全组均行Cabrol手术处理主动脉根部,根据主动脉弓受累情况,行右半弓置换或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行单纯Cabrol术4例,其中1例行Bentall术中转行Cabrol术,右半弓置换术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腔内支架隔绝术2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2.7%),术后死亡4例(10.8%);随访1~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Cabrol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良好,远期人造血管通畅,冠状动脉无压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对于累及主动脉根部的病变如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瘤和马方综合征等,比较传统的手术方式是Bentall手术.尽管Bentall手术的近远期效果尚好,但仍有与人工瓣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部分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患者,其主动脉瓣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对于这类患者保存其自身主动脉瓣可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现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重建术的手术方式及其演变、手术指征、术后疗效比较和评价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valve-sparing aortic root replacement,VSARR)治疗法洛四联症术后主动脉根部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2年四川省人民医院采用VSARR治疗法洛四联症术后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4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22(12~48)岁。主动脉瓣重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4例、轻度及以下反流5例。主动脉窦部扩张6例,升主动脉明显扩张8例,同期合并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反流9例。VSARR方式为David手术10例,Yacoub手术2例,Florida sleeve 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9(0.4~6.0)年,1例患者出现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余患者均为微量或无主动脉瓣反流,1例患者出现左室流出道轻度狭窄,余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未见明显狭窄。结论 VSARR在法洛四联症术后主动脉根部扩张患者中治疗结果满意,中期随访未见明显左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一期全主动脉替换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7月22例全程主动脉瘤的患者接受一期次全(7例)或全主动脉替换术(15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19~47岁.慢性A型夹层动脉瘤15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慢性B型夹层动脉瘤5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弓部和胸腹主动脉瘤1例,慢性B型合并急性A型夹层动脉瘤1例.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下进行.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左后外胸腹联合切口.采用分段阻断法用人工血管置换全部病变主动脉.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二次开胸止血7例.存活21例,随访3~56个月,平均(35.0±16.9)个月,情况良好,无晚期死亡.1例David+全主动脉替换术患者术后1年因主动脉瓣反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此外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替换术是治疗全程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结果满意,术后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总结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34例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应用 Bentall手术 19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 7例 ,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术 (Trusler's法 )5例 ,分别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 (Wheat术 ) 2例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术 1例。结果 手术死亡 6例 ,死亡率 17.6 %。其中慢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 ,急性夹层动脉瘤死亡 3例。随访 2 0例 ,随访率 71.4 %。随访时间 2~ 4 6个月 ,平均 2 4 .7个月 ,1例术后 3个月猝死 (原因不明 )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心内膜炎。18例存活患者情况良好。 结论 应根据夹层动脉瘤的部位及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该病效果较好 ,准确可靠的吻合技术、保留瘤壁的完整性 ,将使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腔内方法治疗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或联合弓部分支重建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施行手术,4例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行颈-颈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后再行升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并发急性脑梗塞1例,急性心功能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1例因夹层破裂出血术后1 d死亡,其余患者均安全出院。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2例出现I型内漏,均未再接受手术继续随访。结论:对于一些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危患者,腔内治疗A型夹层以其微创的优势,可作为传统手术的替代方法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的各种处理方式的早期和远期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阜外医院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并累及主动脉根部的手术患者673例的临床资料,男512例、女161例,平均年龄(48.80±11.22)岁。主动脉瓣交界悬吊组共403例,其中男287例、女116例,平均年龄(50.61±9.95)岁。单纯升主动脉置换组95例,男7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83±12.21)岁。主动脉根部置换组175例,男149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07±11.99)岁。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主动脉瓣反流、术中指标、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等指标差异。结果 591例(87.8%)患者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交界受累,主动脉瓣交界悬吊组,升主动脉置换组,主动脉根部置换组的交界轻度、中度、重度受累的比例分别为31.7%、52.4%、15.9%,87.4%、12.6%、0.0%,23.4%、56.0%、20.6%,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主动脉窦直径分别为(39.06±5.11)mm、(38.27±4.41)mm和(50.39±6.22)mm,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vs. 13.7%vs. 9.7%,P=0.58)。三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06%vs. 81.27%vs.83.05%,P=0.85),三组5年免于中量及以上主动脉瓣反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vs. 98.6%vs. 100%,P=0.07)。三组均无再次行主动脉根部干预。结论本中心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根部置换术近远期结果满意。但是主动脉瓣交界悬吊组主动脉瓣中量反流的发生率较高,若要评价其超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tanfon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53例,择期手术55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手术85例。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和半弓部置换或全弓置换(附加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以及“象鼻”手术;同期行弓部或降主动脉近端破口修补术、Bentall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Cabrol或改良Cabrol手术、主动脉瓣悬吊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或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环缩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住院死亡7例(6.5%),其中急诊手术死亡4例(7.5%),择期手术死亡3例(5.4%)。101例出院,96例随访1个月-13.3年,平均(3.2±1.3)年,晚期死亡2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Stanford A型的手术方法依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完善手术技术,加强术后处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用于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2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5~72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弓上三分支动脉,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保留弓部及弓上三分支,个体化覆膜支架开窗植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个月无内漏迹象。住院时间为(10±5)d。术后随访中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结论 应用升主动脉置换+弓部覆膜支架三开窗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在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头颈上肢缺血缺氧、手术时间过长等传统杂交手术方式弊端的同时,极大地简化手术方式、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理想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需要长期随访和大样本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供深低温停循环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降主动脉远端支架"象鼻"植术的护理配合程序和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8例,均成功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联合降主动脉远端支架象鼻手术,对其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3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后随访2~27个月,患者生存良好。结论加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有利于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胸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伴胸主动脉扩张手术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26~77(44.5±16.3)岁。手术方式包括Wheat手术22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10例,Bentall手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右半弓置换术13例,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置换+右半弓置换术8例,Bentall手术+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2例。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死亡3例(死亡率4.4%)。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3例,肺部感染2例,二次开胸2例。术后随访63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术后2年死亡1例,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再次手术。结论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合并胸主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多样,应根据患者的主动脉瓣及胸主动脉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