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草地盐碱化对碱蓬生物量及其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个盐碱化程度不同的人工种植碱蓬样地,测定生长的碱蓬生物量及进行土壤淀粉酶活性、脲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在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59%的盐碱化草地上人工种植灰绿碱蓬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生物量达738.7g.m-2。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达0.73%时对灰绿碱蓬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只有83.4g.m-2,降幅达88.71%。然而,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增至1.14%时地上生物量降幅却不是很大,较土壤可溶性盐含量0.73%时下降只有29.8%。随着盐碱化程度加深,生物量显著降低,淀粉酶、脲酶活性受到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提高。结论土壤淀粉酶活性与灰绿碱蓬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和土壤pH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脲酶活性与灰绿碱蓬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可溶性盐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阐释不同栽种年限人参根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参照行业标准测定土壤养分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平板稀释计数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结果 随栽培年限不断增加,人参(2年生除外)根区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量及丰富度均呈逐年降低趋势,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纤维素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他土壤养分因子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0.2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的80.88%。结论 土壤微生物、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人参栽培过程中土壤微生态失衡及病原物生物量增加是人参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石柱黄连根腐病根际土壤细菌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了未种植黄连土壤、黄连健株及病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种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变化,并结合土壤养分及酶活变化检测,对黄连根腐病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高通量测序显示,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细菌种群的丰富度的显著降低(P0.05)和细菌种群多样性的降低;罹患根腐病的黄连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的种群丰富度要显著低于未种植和健康黄连土(P0.05),种群多样性要显著低于未种植黄连土样(P0.05),但与健株土样之间差异不显著。对土壤的养分及酶活测定结果表明,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pH、有效磷、脲酶活性的显著降低,蔗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P0.05);根腐病土样中有机碳的含量、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土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土样(P0.05)。综合分析表明,栽培黄连造成了土壤中细菌种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的降低;病株土样中,细菌种群丰富度的显著降低和种群多样性的降低,有可能是导致黄连根腐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土壤有机碳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显著减低,也许是导致黄连根腐病发生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4.
刘莹  王明欢  王姗淇  张英 《中成药》2022,(3):1022-1027
目的 探究中药药渣厌氧堆肥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演变.方法 以中药药渣、羊粪和秸秆生物炭的混合物为原料,测定厌氧堆肥过程中pH、电导率(EC)、总有机碳(TOC)等理化指标和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 经厌氧堆肥,TOC降解了47.015 mg/g,最终有机质含量>30%;堆肥产品最终总养分为41.38...  相似文献   

5.
滇重楼根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骞  邬佩宏  杨敏  母茂君  黄瑜  郭冬琴  周浓 《中草药》2020,51(22):5839-5849
目的 探明野生与移栽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际土壤中基本养分、土壤酶活性与根茎品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滇重楼活性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为滇重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采自云贵川33个样点的滇重楼为材料,测定了其根茎品质指标以及生长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了根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滇重楼根茎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 滇重楼野生品和移栽品在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药材品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有滇重楼根际土壤样品的酸碱度适中,基本养分充足、含量丰富,土壤酶活性高,适宜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优于移栽地。野生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与pH值、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移栽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多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滇重楼品质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滇重楼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5)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贵州地产钩藤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方法:以贵州地产钩藤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贵州钩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过氧化氢酶在林地、荒地和钩藤基地的根区与非根区土壤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林地钩藤基地荒地;土壤磷酸酶与土壤脲酶成显著正相关,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脲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均表现为:林地荒地钩藤基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根区非根区。总体上来看,钩藤产地的土壤酶系统活跃,能够较好的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加速土壤中的能量流动、矿物质的循环。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分别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氮、磷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及来源。结论:长期翻耕容易造成钩藤产地土壤养分含量减少,对土壤微生物的繁衍不利。研究结果可为贵州地产钩藤的高产优质栽培及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AM菌根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性质的相关研究和通径分析,探讨土壤因子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25个主要分布区滇重楼根茎总皂苷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根系AM菌根侵染率,并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在36.41%~83.37%.总皂苷与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AM菌根侵染率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滇重楼总皂苷含量主要受其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其次为土壤有机质和脲酶活性.而菌根侵染率主要受土壤pH制约,其次为碱解氮、脲酶活性和速效磷.结论:滇重楼品质形成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通径分析更能反映土壤因子对滇重楼总皂苷含量和菌根侵染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德立  齐耀东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0):1407-1410
目的:了解可能促进蛇足石杉孢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土壤酶种类及其活性情况。方法:分别采集重庆黄水镇蛇足石杉分布区中5年、10年、15年生柳杉林地土壤,海南霸王岭东五样地和东二样地土壤。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土壤中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7种酶活性。结果:重庆15年林地、海南东五等有蛇足石杉分布的样地中重庆15年林地样地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而海南样地脲酶、蔗糖酶活性较高;重庆15年林地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高于5年和10年林地,而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低于二者;5年林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高;海南东五样地土壤蛋白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磷酸酶活性低于东二样地,两样地在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及脲酶活性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可能有利于蛇足石杉孢子萌发;较高的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可能更有利于蛇足石杉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特性及其与鱼腥草多酚和黄酮的关系,了解鱼腥草的土壤条件,提高栽培鱼腥草的品质.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养分、酶活性、pH和微生物的PLFAs含量以及鱼腥草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样地鱼腥草土壤微生物的PLFAs含量趋势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线虫,且细菌的PLFAs含量占总微生物PLFAs的37.5% ~ 65.0%;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磷,细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PFLAs的含量分别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实验结果暗示了鱼腥草土壤条件可能主要通过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对土壤氮、磷的转化,改善了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鱼腥草多酚及总黄酮的代谢累积.  相似文献   

10.
吴清华  王光志  马云桐  马庆  徐瑞超 《中草药》2012,43(7):1403-1406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健康与患病乌头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健康与患病乌头不同生长期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结果健康植株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患病植株土壤蔗糖酶活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相同生长期,健康植株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均低于患病植株,脲酶在3~5月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增强的趋势。结论健康与患病乌头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较大,为乌头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组合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在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培育高品质的滇重楼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温盆栽接种试验及土壤农化分析方法,对不同AM真菌组合及不同接种时期侵染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的孢子密度、侵染率、根围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AM真菌处理组在不同接种时期的侵染率均在80%以上,孢子密度在部分时期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CK),AM真菌与滇重楼幼苗根系共生关系良好。土壤中氮含量降低,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提高,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与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土壤养分较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表现出细菌放线菌真菌,S3,S5和S8的AM真菌组合的2年生实生苗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结构较好,生物量碳的含量较高。土壤中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增长率较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长率最低,S2~S6处理组的野生种源滇重楼幼苗和1年生滇重楼实生苗土壤酶活性最佳。结论:不同AM真菌处理组及不同接种时期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药材道地性与根际土壤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牡丹皮道地产区铜陵和南陵、非道地产区亳州、洛阳、荷泽的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两道地产区的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值高于三非道地产区,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道地产区之间、道地与非道地产区之间均差异显著,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两道地产区之间无显著差异,道地产区与菏泽、亳州差异显著;两道地产区的脲酶活性均值低于三非道地产区,在两道地产区之间无显著差异,道地产区与亳州、洛阳均差异显著;蔗糖酶活性均值以洛阳最大、铜陵最小。结论土壤酶活性在道地与非道地产区之间无必然规律,土壤酶不是牡丹皮道地性形成的主导因子,土壤酶活性值仅供牡丹皮道地性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接种AM真菌后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人工栽培滇重楼提供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性。AM真菌诱导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降低了滇重楼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数量,而对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并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滇重楼人工栽培中施用AM真菌能促使滇重楼根际微生物区系从低肥力的"真菌型"向高肥力的"细菌型"转化的趋势,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有助于维持滇重楼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证明了田间人工栽培滇重楼施加AM菌剂的有效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茬口对当归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慧  张恩和  郎多勇  赵云生  王惠珍 《中草药》2011,42(11):2322-2325
目的研究当归正茬、迎茬、连茬对根际土壤主要酶活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茬口当归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苗期和收获期连茬土壤中的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正茬,脲酶活性分别降低16.53%和37.17%,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28.01%和30.69%;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是连茬显著高于正茬,苗期、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分别比正茬增加15.10%、83.67%、38.53%。连茬当归产量、挥发油和浸出物量均显著低于正茬,分别比正茬下降49.00%、25.26%、12.58%。结论连茬栽培中当归产量、挥发油和浸出物量显著低于正茬;连茬栽培当归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艳文  姜沅彤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2987-2992
对2种生长模式的人参5种有效成分和6种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人参有效成分密切相关,相同酶在腐殖土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农田土。农田土生长模式下,土壤中的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水溶性总蛋白和总氨基酸的积累;腐殖土生长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过高,会抑制人参总皂苷和总挥发油的积累。结合人参生长特征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合适的土壤酶活性,能够加速土壤各类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增加人参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20,(1)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白及块茎有效成分特征。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生长土壤与白及块茎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土壤pH、有机质、酶活性及药效成分,探讨土壤pH、有机质及酶活性与药效成分的关系。结果:种植1年土壤为中性,种植2年土壤为弱酸性,种植3年土壤为弱碱性;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为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1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种植3年种植1年种植2年,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种植3年种植2年种植1年,土壤脲酶和土壤蔗糖酶表现为种植2年种植3年种植1年;白及多糖含量表现为种植3年种植2年种植1年,总酚含量表现为种植2年种植1年种植3年;土壤pH与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蔗糖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与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磷酸酶及土壤pH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总酚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及块茎总酚含量与土壤pH、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质具有相关性,但影响作用较为复杂,而白及多糖含量则与种植年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产地生态因子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影响,为金银花适宜种植区域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5—7月份在全国金银花种植区海拔在4~2 100 m采得11个海拔高度上的金银花样本,经HPLC分析得到10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获取各样地相应的气候因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金银花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海拔高度是影响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主导生态因子,随着金银花种植区海拔的升高,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呈增加趋势;咖啡酸含量与7月份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异绿原酸A含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槲皮素含量与1月份最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推测,金银花种植区随着海拔升高,花期温度降低,有利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合成。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10)
目的:通过对8个木瓜产区皱皮木瓜鲜果及成分指标的研究,比较其产品的优劣性,筛选出能有效代表质量的指标。方法:对8个皱皮木瓜产区木瓜鲜果性状特征及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鲜果性状比较中,山东省河东区长度最长、重量最重,重庆市綦江县长度最短、重量最轻;云南省洱源县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量最高;重庆市綦江县木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鲜果长与鲜果宽、鲜果重、齐墩果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鲜果宽与鲜果重显著正相关;鲜果重与齐墩果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齐墩果酸含量与熊果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熊果酸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结论:鲜果长、鲜果宽和齐墩果酸含量3个因子可以作为反映皱皮木瓜生长性状的主要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土壤养分与云南黄连产量及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与云南黄连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了13个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以及云南黄连根茎生物量和根茎中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的含量,对所测得的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从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中提取了3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86.9%),其中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与第1因子有较强的相关性,有机质、氮(N)、有效N、有效磷(P)、有效钾(K)与第2因子有较强的相关性.云南黄连产量与土壤中有效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0.931,与土壤有效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703;云南黄连根茎小檗碱含量与土壤有效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680.结论:在有效N和有效P含量高的土壤中,云南黄连产量和小檗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夏间作不同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前茬玉米地块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单作半夏及半夏-魔芋、半夏-决明、半夏-辣椒、半夏-玉米、半夏-大豆、半夏-高粱6种间作处理组合。结果:单作半夏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低于其余6种间作组合,仅半夏-魔芋土壤真菌数量高于单作半夏;单作半夏土壤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余6种间作组合,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作半夏土壤中全K含量最高,全P含量仅低于半夏-玉米,速效P含量仅高于半夏-魔芋,全N含量最低。结论:间作可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半夏-决明土壤肥力综合评分最高,半夏-玉米次之,可能成为消减半夏连作障碍的理想间作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