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青藤碱(SI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N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SIN组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诱导结肠炎。SIN组在建模同时予100 mg/(kg·d) SIN溶液灌胃。建模结束,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剪取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评估组织学损伤评分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6、IL-10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p62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结肠黏膜结构遭到破坏并出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升高,结肠组织TNF-α、IL-6含量及p6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IL-10含量及Beclin1、LC3B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SIN组DAI评分有所降低,结肠长度有所延长,结肠黏膜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所改善,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结肠组织TNF-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泼尼龙组、谷氨酰胺组,后3组大鼠自由饮用5%DSS溶液7天,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2组同时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及谷氨酰胺干预治疗。收集大鼠24h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情况。结果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乳果糖尿中排出率显著增高(P0.01),甘露醇尿中排出率下降(P0.01),L/M比值在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显著增加(P0.01)。与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比较,甲泼尼龙组大鼠及谷氨酰胺组大鼠乳果糖尿中排出率下降(P0.01),甘露醇尿中排出率升高(P0.01),L/M比值降低(P0.01);谷氨酰胺组较甲泼尼龙组变化明显,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结肠黏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DSS结肠炎组,小鼠每日自由摄取5%DSS溶液:C组:姜黄素治疗组,小鼠自由摄取5%DSS溶液,每日腹腔注射姜黄素悬液30 mg/kg;D组:地塞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3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试验组(28例)与对照组(25例);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予以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5-氨基水杨酸联合清肠栓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计分以及证候与症状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BDQ积分分别提高19.3、9.0,SF-36积分分别提高11.1、6.0。2组之间SF-36躯体疼痛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证候疗效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单项症状疗效判定中2组仅“乏力”一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方联合清肠栓的内外合治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背景:粪菌移植(FMT)能减轻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炎症、改善临床症状,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小鼠饮用2. 0%DSS溶液制备结肠炎模型。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C组)、粪便滤液组(D组),分别给予0. 9%NaC l溶液、0. 9%NaC l溶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液、粪便滤液灌肠。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不同结直肠扩张(CRD)容积时腹壁肌电幅值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腰骶髓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结果:B组小鼠DA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腰骶髓SP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和D组(P 0. 05);而A、C、D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扩张容积为0. 04、0. 06、0. 08 mL时,B组腹壁肌电幅值显著高于A组、C组和D组(P 0. 05),且与SP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 0. 05)。四组小鼠腰骶髓CGRP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FMT可改善结肠炎小鼠的内脏敏感性、减少腰骶髓SP表达,其降低内脏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S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细胞载脂蛋白及其配体(Fas/FasL)的影响。[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健脾清肠方(中药)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各30例。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Fas/FasL表达。[结果]中药组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均优于SASP组(P〈0.05)。2组治疗前后肠上皮Fas的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中药组下调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作用更强,效果亦优于SASP组(P〈0.05)。[结论]健脾清肠方治疗UC疗效显著;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在UC发病中作为病理因子而导致患者肠上皮的损害,降低其表达可能是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 S S)诱导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急、慢性模型,并动态监测小鼠结肠损伤、病理变化及血浆、结肠黏膜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 L-18、I L-33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评估该模型.方法:6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3%DSS(分子量36000-50000)饮水1 wk造成结肠损伤,再恢复正常饮水3 wk,分别于第1、2、3、4周4个时间点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小鼠粪便性状改变;结肠长度及结肠质量变化;结肠病理变化;结肠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变化.结果:造模1 wk后,小鼠出现腹泻、血便、懒动、蜷缩成堆,病理观察见结肠上皮糜烂、出血、多病灶浅溃疡,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及黏膜下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质量增加(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明显增高(P<0.01);血浆和结肠黏膜中炎症因子I L-1β、IL-18、IL-33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造模2 wk后,模型小鼠血便逐渐减少,结肠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肠质量增高(P<0.01),结肠长度减少(P<0.01),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增高(P<0.01),血浆中IL-1β、I L-18的浓度与结肠黏膜中I L-18的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造模后3、4wk,小鼠活动及粪便性状恢复正常,结肠黏膜仍可见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结肠质量增加(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黏膜炎症评分、血浆与结肠黏膜中IL-1β、IL-18、IL-3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DSS诱导的小鼠UC模型从急性到慢性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为临床及相关药物作用研究提供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辨证属于脾虚湿热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口服健脾清肠方,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疗程为8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肠道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腹泻与脓血便症状评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方治疗轻、中度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有效减轻和缓解患者肠道症状,减少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强的松基础治疗,试验组加服健脾清肠方,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疗程为12周.患者采用标准激素减量方法撤减激素.2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及激素撤退情况分析.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Rα的表达,比较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累积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试验组上调GRα表达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清肠方可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中医证候,上调GRα的表达水平,改善激素依赖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脾虚湿热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健脾清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40例)和对照组(美沙拉嗪单药治疗,40例),2组患者均进行8周的疗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IBDQ评分和SF-36评分),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75.0%,P=0.03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IBDQ评分中的肠道症状、全身症状和情感功能等三个维度和IBDQ总分,SF-36评分中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等四个维度和SF-36总分均高于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Sutherland 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0.82.8±0.9,P=0.002)。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健脾清肠方能够有效提高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从不同角度监测炎症反应程度,为实验造模提供理论数值,并选择最佳的造模方案。方法用BALB/C小鼠自由饮用DSS溶液的方法建立低浓度(3%)和高浓度(5%)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每组24只。分别于第0天、3天、7天对小鼠进行动态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中HGB、CRP、TNF-α的表达、结肠黏膜中MOP、SOD、NF-κB的表达及NF-κB核转位情况、绘制小鼠生存曲线。结果 HGB、SOD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RP、TNF-α、MOP、NF-κB与UC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均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随着造模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小鼠模型UC的炎症程度也逐渐加重,但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得出3%DSS溶液喂养7 d建立的UC小鼠模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早期分泌IL-17A和IL-22的主要淋巴细胞来源和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用3%DSS诱发C57BL/6J小鼠急性结肠炎;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染色的淋巴细胞表面标记和胞内染色的IL-17A和IL-22的分泌情况。结果 DSS处理导致C57BL/6J小鼠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固有层淋巴细胞发生明显聚集。C57BL/6J小鼠肠道能产生IL-22和IL-17A的固有层Lineage+CD4+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对照组为(0.26±0.08)%和(0.31±0.09)%,实验组为(0.29±0.08)%和(0.57±0.28)%,即固有层的Lineage+CD4+的淋巴细胞几乎不参与DSS诱导的早期急性结肠炎中IL-17A和IL-22的分泌。在DSS诱导的小鼠早期急性结肠炎中,分泌IL-22和IL-17A的固有层Lineage-CD127+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5.13±2.39)%和(16.71±2.05)%,即肠道固有层Lineage-CD127+淋巴细胞是DSS诱导的小鼠早期急性结肠炎中IL-22和IL-17A的主要细胞来源之一。结论 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早期IL-17A和IL-22的淋巴细胞来源之一是肠道固有层Lineage-CD127+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密切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评价双歧杆菌单一活菌制剂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饮用含7%DSS的饮用水10d,诱导小鼠亚急性结肠炎的模型,模拟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空白对照组(n=6)饮用未添加DSS的饮用水。饮用DSS的小鼠(n=37)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①提前给予双歧杆菌治疗组(Pre-BIF):在小鼠暴露于DSS前10d及暴露过程中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②强的松治疗组(PRED):在小鼠暴露于DSS同时给予强的松治疗;③双歧杆菌治疗组(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双歧杆菌治疗;④强的松+双歧杆菌联合治疗组(PRED+BIF):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强的松和双歧杆菌联合治疗;⑤生理盐水对照组(NS):小鼠暴露于DSS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从4方面评价各组的处理反应:①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结肠长度、大体评分;②组织病理评分;③化学比色法检测病变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④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的NF-κB。结果 Pre-BIF治疗组和BIF治疗组的大体评分、组织病理评分、MPO活性与NS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P0.05)。Pre-BIF治疗组、BIF治疗组和PRED+BIF治疗组的NF-κB活性评分显著低于NS对照组(P均0.01)。结论双歧杆菌对小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提前应用保护效果更好。双歧杆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与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三七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美沙拉嗪肠溶片(5-ASA)组、模型1组、模型2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模型1组于造模7d处死,其余各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d处死.小鼠眼球采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放免法检测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1组及模型2组PT、APTT、TT明显缩短(P<0.01),血浆TXB2明显升高(P<0.01),6-keto-PGF1 α降低(P<0.01),TXB2/6-keto-PGF1α比值升高(P<0.01);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5-ASA组经用药干预后,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血浆TXB2水平降低、6-keto-PGF1α表达增加,与模型1组和模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可延长出凝血时间,下调血浆TXB2水平,上调6-keto-PGF1α含量,缓解UC小鼠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抑制或降低炎症反应的扩大,以达到缓解UC的症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异常是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的重要环节,但两者在U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瘦素、BDNF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36只雄性8~10周龄健康瘦素缺陷型ob小鼠和瘦素正常表达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WT实验组、ob实验组、WT对照组、ob对照组。实验组小鼠给予3%DSS溶液自由饮用7 d诱导结肠炎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造模结束后评估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行为学状态和内脏敏感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和海马中瘦素、BDNF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WT实验组和ob实验组小鼠DAI评分和内脏敏感性明显增高(P<0.05),结肠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WT对照组相比,WT实验组小鼠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海马中瘦素、BDNF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T实验组小鼠焦虑与结肠长度呈正相关(P<0.05),与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p)数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特异性减少,既往研究显示Fp上清液在实验性结肠炎中具有明显抗炎效应。目的:探讨Fp上清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单核-巨噬细胞和结肠炎症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症组和Fp治疗组,后两组连续7 d饮用含4.5%DSS的蒸馏水以建立结肠炎模型,Fp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Fp上清液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排便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结肠固有层不同表型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Fp治疗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缩短、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轻于炎症组(P0.05),脾脏和结肠固有层总单核细胞和促炎单核细胞百分率、结肠固有层M1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肠固有层M2型巨噬细胞百分率则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0、IL-4水平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CL2水平显著低于炎症组(P0.05)。结论:Fp上清液可通过减少促炎单核细胞数量、诱导肠道炎症部位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分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分泌等途径在小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青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肠道动力学异常的消炎作用及其调节肠道动力学的机制。[方法]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美沙拉嗪(5-ASA)组、模型对照(模型)组及正常组,检测结肠肠管平滑肌条收缩频率、幅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各组大鼠结肠肠管平滑肌条收缩频率减少,幅度增加(均P〈0.05);且参青方高、低剂量组及5-ASA组大鼠结肠肠管收缩频率和幅度均比模型组增加(均P〈0.05)。[结论]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出现肠管收缩频率和收缩波幅度异常;参青方能增加收缩频率和收缩波幅度,具有调节肠道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润肠方对小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小鼠40只,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润肠方高剂量(47.84 g·kg-1·d-1)组、中剂量(23.92 g·kg-1·d-1)组、低剂量(11.96 g·kg-1·d-1)组、正常组、新斯的明组(阳性组).实验7d后处死所有小鼠,测碳末推进率.[结果]阳性组、益气养阴润肠方各剂量组的碳末推进率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益气养阴润肠法汤剂对小鼠肠道动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微循环缺氧是IBD的重要特征之一,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s)在缺血缺氧损伤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目的:探讨HIF-2α在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结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Mx-Cre/LoxP重组方法获得HIF-2α基因条件性敲除(HIF-2α-/-)小鼠,将C57BL/6、HIF-2α+/+和HIF-2α-/-小鼠分别随机分入DSS模型组和饮水对照组,前者予4%DSS溶液自由饮用7 d制作结肠炎模型,造模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各组小鼠分别于造模开始后第1、3、5、7 d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IF-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C57BL/6和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HIF-2αmRNA表达明显升高,DAI和结肠黏膜炎症评分显著高于C57BL/6饮水对照组(第5、第7 d,P0.05)。HIF-2α-/-DSS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损伤较HIF-2α+/+DSS模型组进一步加重,DAI和炎症评分进一步升高(除第7 d炎症评分外,P均0.05),结肠黏膜TNF-αmRNA表达亦较HIF-2α+/+DSS模型组显著升高(第5、第7 d,P0.05)。结论:HIF-2α可能通过抑制TNF-α表达发挥减轻小鼠DSS结肠炎炎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