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伴咽喉反流病(LPRD)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证型及食管动力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就诊的159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LPRD者(观察组)79例,不伴有LPRD者(对照组)80例。均完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记录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食管动力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证型比较:按5个中医证型(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虚湿热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实证、虚实夹杂证统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动力指标比较: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对照组,实证观察组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远端潜伏期高于实证对照组,虚实夹杂证观察组弱蠕动百分率高于虚实夹杂证对照组(P<0.05)。食管动力障碍类型比较:观察组无效食管动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伴LPRD的GERD患者证型分布与对照组不同,以气郁痰阻证更为多见,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更高,无效食管动力更多,且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后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6种不同中医证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219例住院患者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分为6种不同证型:(1)肝胃郁热证;(2)胆热犯胃证;(3)气郁痰阻证;(4)瘀血阻络证;(5)中虚气逆证;(6)脾虚湿热证。均予以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后联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观察并分析4周后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结果]6种不同证型的患者经治疗后,在西医单项反流症状缓解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镜下炎症缓解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得出,肝胃郁热证的疗效明显优于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及瘀血阻络证,而其余5组间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中医证候缓解方面,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单项反流症状及中医证候对不同证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均无差异;而内镜下的炎症缓解对肝胃郁热证患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胆热犯胃证、气郁痰阻证及瘀血阻络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脑肠肽变化的关系,并探讨脑肠肽变化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178例G E R 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中虚气逆证、气滞血瘀证,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 L I S A)随机对部分入组患者进行血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内皮素(endothelin,ET)、促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检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与内镜下表现有关:178例G E R D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r e f l u x esophagitis,RE)及NERD组间比较,RE组肝胃郁热证较NERD明显升高(P0.05),NERD组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较RE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存在多组脑肠肽水平异常.RE组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ERD组VI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GERD患者血浆VIP水平、MTL水平与中医分型有关:肝胃郁热证患者血浆VIP水平显著高于中虚气逆组(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痰气郁阻证、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患者(P0.05).结论:血浆VIP、MTL可能参与了GERD的发生、发展,肝胃郁热证在GERD中医分型中发生率最高,也更容易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血浆VIP、MTL水平差异与中医证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分型与酸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中医的辨证分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的关系,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通过对97例经24 h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内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临床四诊资料为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其进行病位、病性、病因、病机的辨证分析,从而筛选出本病的主要证型.在此基础上,选用24 h食管pH值动态监测的多项酸反流指标,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各主要证型与食管酸反流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GERD 97例的辨证分型筛选出的主要证型有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5型.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型中显著高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在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P<0.05);总pH<4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总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脾胃虚弱型(P<0.05).酸反流的症状指数≥50%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极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酸反流体位分型为混合型的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脾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P<0.05).结论 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食管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PPI)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 GERD)患者的食管动力特征。方法采用荷兰MMS公司开发的Solar GI动力学检查系统对武警总医院GERD专病门诊2013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46例r GERD患者食管测压研究,并与同期就诊的50例非r GERD患者的测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 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3.4±3.2)cm、LES静息压(13.7±9.3)mm Hg及食管上括约肌(UES)静息压(40.3±35.5)mm Hg均低于非r GERD患者[(4.1±3.4)cm、(13.5±5.2)mm Hg、(51.2±38.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LES松弛障碍及食管体部运动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r GERD患者相比,r GERD患者的食管测压特征为LES长度短、LES静息压及UES静息压较低。  相似文献   

6.
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动力在咽喉反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怀疑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22 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LPR 组)和存在典型食管反流症状(反酸烧心)却没有咽喉炎症状的23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 组)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和24 h 食管pH 监测. 结果:LPR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 和距食管下括约肌(LES)8 cm 处的食管收缩力明显低于GERD 组(41.23±19.61 mmHg vs 55.82 ±20.51 mmHg;58.77±30.84 mmHg vs 77.40 ±36.12 mmHg,P = 0.009,0.035),2 组的食管上括约肌长度(UESL) 、食管下括约肌长度(LESL)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 和食管其余各段(距LES 3 、13 、18 cm) 的收缩力无明显差异. LPR 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ERD 组(χ2 = 3.979,P = 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UESP 和食管下段的收缩力在阻止咽喉反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食管动态p H值的变化特点。方法 280例GERD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60岁)1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蠕动功能及24 h动态食管反流p H值水平。结果老年组患者胃灼热、反酸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呕吐、黑便、嗳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残余压、LES松弛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LES长度、LES中心距鼻孔、UESP测定值差异均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及卧位酸清除时间所占百分比和De Meester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立位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D老年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较非老年患者减弱,食管动力性变差、酸暴露时间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与非RGERD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科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GERD患者86例,其中RGERD组44例,非RGERD组42例,比较2组患者食管动力特点的差异。结果:RGERD组与非RGERD组食管下括约肌(LES)长度分别为(2.6±0.7)和(3.5±0.9)cm,LES静息压分别为(16.3±8.0)和(20.3±8.6)mmHg(1 mmHg=0.133 kPa),远端波波幅分别为(65.7±30.1)和(80.1±34.9)mmHg,食团内压(IBP)分别为(11.6±4.0)和(13.6±3.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2.235、2.044、2.400,均P0.05)。2组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S长度较短、LES静息压偏低、远端波波幅偏低、IBP偏低及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增加是RGERD的主要食管动力障碍,调控这些因素或许可以为RGER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食管蠕动压及有效食管蠕动百分比在酸反流DeMeester高计分组明显低于低计分组(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组也明显低于非反流性食管炎组(P<0.05)。(2)有GERD症状或食管炎的卧位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立位(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80%有夜间或伴有夜间反流,而不伴反流性食管炎的GERD无1例出现夜间反流。结论:昼夜食管pH和压力动态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GERD的运动病理,除LES功能外,食管清除功能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24 h食管p 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分析,以探讨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酸暴露特点.方法选取2017-07/2018-07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具有典型症状(反酸、烧心)、根据蒙特利尔共识意见可诊断为GERD的患者59例,行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及24 h食管p H-阻抗联合监测等检查;根据胃镜是否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组(27例,男/女:12/15)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组(32例,男/女:14/18),比较两组患者食管高分辨测压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中, RE组患者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明显低于NERD组(P0.05),上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及上下食管括约肌残余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E组患者远端波波幅低于NERD组(P 0.05),蠕动波持续时间、起始速度、远端收缩延迟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24 h食管pH-Z监测结果, RE组DeMeester评分明显高于NERD组(P0.05),总计酸反流时间低于NERD组(P 0.05),立卧位反流次数、总计反流次数、不同物理性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GERD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存在一定的差异,RE患者食管动力障碍及酸反流较NERD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规律,加深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方法]通过症状频次、证候比率,分析228例胃食管反流病证候分布特点、主症情况。[结果]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证候。其最主要的症状依次为反酸烧心、心烦易怒、嗳气呃逆、腹胀满、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背疼痛、口苦。不同证候的症状又有各自特点。[结论]反酸烧心、心烦易怒、嗳气呃逆、腹胀满、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背疼痛、口苦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肝胃郁热证占51.3%,是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证候,其主症为反酸烧心、心烦易怒、嗳气呃逆、腹胀满、咽喉不适如有痰梗、胸背疼痛、胁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肠肽、中医证型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研究以178例GER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痰瘀互结证、中虚气逆证、气滞血瘀证,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随机对部分入组患者进行血浆生长抑素、5-羟色胺、血管活性肠肽、内皮素、促胃动素水平检测.结果:178例GERD患者中,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组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组间比较,RE组肝胃郁热证较NER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RD组中虚气逆证、痰瘀互结证较RE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西医证型与病程有关:178例GERD患者中,病程不足1年患者73例(41%),病程1-5年患者72例(40.5%),病程超过5年患者33例(18.5%).其中NERD组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明显比RE组高;肝胃郁热证患者小于1年、1-5年明显比超过5年的患者多;中虚气逆证患者1-5年、大于5年明显比小于1年多;痰瘀互结证患者病程大于5年明显比小于1年患者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脑肠肽水平与病程有关:病程大于5年患者血浆促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显著低于病程小于1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浆MTL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大于5年患者血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内皮素(endothelin,ET)高于病程1-5年及病程小于1年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中西医分型GERD患者病程并不相同,NERD患者比RE患者病程容易迁延,病程长的GERD患者常表现为中虚气逆、痰瘀互结证,血浆5-HT、ET、MTL可能和GERD患者病情的反复、迁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正常值及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气液压毛细灌注系统测定3个不同年龄组(Ⅰ组18~39岁,Ⅱ组40~59岁,Ⅲ组≥60岁)健康志愿者食管动力参数.同时观察本测定方法对下食管括约肌(LES)检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实际入组162名,Ⅰ组62名,Ⅱ组73名,Ⅲ组27名.三组间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呼气末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LESP平均值、残余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吸气末LESP为(28.98±1.11) mmHg,明显低于Ⅲ组[(34.35±1.96)mmHg,P<0.05].Ⅰ组跨膈压为(9.55±0.62) mmHg,明显低于Ⅱ组[(13.05±0.76) mmHg,P<0.05].三组食管体部远端和近端收缩波幅和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 UESP)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重复性比较,Ⅰ组、Ⅱ组第2次呼气末LESP明显高于第1次(P<0.05).远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近端食管蠕动收缩波幅女性与男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得到不同年龄组食管动力参数的正常值.LES的动力参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食管体部蠕动收缩能力在40~59岁年龄组最强.老年人UESP明显下降.检测前让受试者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得到准确、可靠的LES的动力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M)联合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esophageal impedance and p H monitoring,MII-p H)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食管动力和胃食管反流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28例GERC患者,应用HRM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同时联合MII-p H观察立位、卧位及餐后酸反流、弱酸反流和非酸反流的次数、食管近端反流的次数和反流类型包括液体反流、混合反流和气体反流及De Meester评分等。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烧心、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食管运动功能及阻抗-p H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GERC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降低(P0.01);食管体部近端收缩波幅降低(P0.05);而LES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体部异常蠕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I-p H结果显示,GERC患者总反流次数和食管近端反流比与典型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立位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典型GERD患者(P0.05);两组之间反流类型液体反流和混合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ERC组气体反流次数显著高于典型GERD组(P0.01);两组之间De Meest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RC的反流发生机制可能与典型GERD不同,与UES静息压力降低、食管体部近端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反流次数尤其气体反流次数和立位反流次数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伴或不伴食管损伤与食管动力和酸反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25例受试者行胃镜检查,随后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并检测进食标准试验餐后的动态食管pH值变化.比较伴或不伴食管损伤组患者之间的食管动力和餐后食管酸反流时间的差异.同时按DeMeester评分将受试者分为非酸反流组和酸反流组,比较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伴或不伴食管损伤组之间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基础值、LES压力残余平均值、食管蠕动传播速度、食管pH<4的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伴食管损伤组的食管收缩幅度明显弱于不伴食管损伤组(31.9 mm Hg比64.2 mm Hg,1 mm Hg=0.133 kPa;Z=-2.37,P=0.02).酸反流组和非酸反流组之间LES压力基础值、LES压力残余平均值、食管蠕动传播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酸反流组的食管收缩幅度明显弱于非酸反流组(36.4 mm Hg比71.8mm Hg;Z=2.25,P=0.02).结论 GERD患者LES压力及食管酸反流与食管损伤之间无显著关系,食管蠕动性收缩功能可能与食管损伤及酸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监测87例GERD患者和70例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数据,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H-阻抗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rGERD患者中UES压力、LES压力显著低于GERD患者(P<0.05),rGERD患者LES的长度与GER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比例高于GERD患者(70.00%vs 33.33%,χ2=4.891,P<0.05),DCI下降为特征的食管蠕动收缩障碍及间断收缩为特征的食管收缩节律障碍者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vs 62.07%;42.86%vs 37.93%,χ2=3.275、2.822,P>0.05)。rGERD患者DeMeester评分高于GERD患者(P=0.014),rGERD患者反流性质中弱酸反流及非酸反流明显多于GERD患者(P弱酸=0.001,P非酸=0.017),而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酸=0.385);rGERD患者反流性状中气体反流及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多于GERD患者(P气=0.022,P气液=0.031),而液体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液=0.742)。结论rGERD患者与GERD患者相比,存在UES压力偏低、LES压力下降和食管蠕动收缩障碍等食管动力学异常;rGERD患者反流以弱酸反流及碱反流为主,而GERD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同时rGERD患者中气液混合反流所占比例大,而GERD患者以液体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以及体质量对食管酸暴露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77例GERD典型症状患者全部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HRM)和24 h食管动态pH监测,分析IEM及正常食管动力患者酸暴露情况。结果 77例典型GERD症状患者中病理性酸暴露者38例(49%),在病理性酸暴露组中IEM 9例(24%),正常酸暴露组中IEM 5例(13%)。IEM组LES压力低于食管动力正常组(15.15±3.60 vs 22.15±6.73,P0.01);IEM组总pH4时间(百分比)较正常食管动力组高[(14.78±3.8)%vs(4.30±2.68)%,P0.01];IEM组患者BMI值较高。结论 IEM在GERD中较常见,其食管动力障碍中绝大多数为IEM,IEM与食管远端酸暴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食管动力学及反流监测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诊断为GERD的80例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食管动力学、反流监测情况。结果老年组的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及立位pH4.0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的LES静息压、UES静息压、DCI与中青年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的食管收缩力度指标中正常收缩占总收缩的比例与中青年组相比也显著降低(P=0.023)。Demeester评分与年龄有直线相关关系,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Demeester评分越高。UES静息压与年龄有直线相关关系,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UES静息压越低。结论与中青年GERD患者相比,老年GERD患者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减弱,酸暴露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9.
促动力药物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的发病机制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失调,食管对反流物廓清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以及食管黏膜对胃酸的抵抗力异常.因此,恢复胃动力、增强LES收缩以及食管运动的促动力药物常被用于治疗GERD,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及莫沙必利等药物.目前认为,对于治疗轻度GERD促动力药物与H2受体阻滞剂具有相同的疗效,而在治疗重症GERD时促动力药物和抑酸药物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有效.本文就将促动力药物在GERD治疗方案中作用和地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食管动力障碍(NEMD)常见的临床类型,各类型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对食管测压检出的52例NEMD患者分别进行胃镜、食管内24h动态pH和胆汁监测,埃索美拉唑(耐信)治疗试验。结果NEMD主要类型有非传导性收缩43例、低幅性收缩39例、LES不松弛或松弛不全致LES残余压增高31例,多峰收缩9例。食管内24h动态pH和胆汁监测证实17例(32.7%)伴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伴有反流者多为不伴LES松弛功能障碍者,而LES松弛障碍者反流不明显,耐信治疗试验进一步证实了pH和胆汁监测的结果。结论NEMD部分与GERD相关,但更多可能为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