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需要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按照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附着龈重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后5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总满意度、住院所需天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P<0.05);手术后5周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度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住院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口腔修复方法相比,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更利于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满意度,附着龈重建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附着龈重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原工作医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常规口腔种植修复,观察组37例患者行附着龈重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有效保持组织健康,提高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附着龈重建对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择取86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将他们根据自愿原则划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疗法和附着龈重建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角化黏膜宽度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总有效率(100.0%)和患者满意度(95.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0%,75.0%),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附着龈重建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其疗效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对象为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8例口腔治疗修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治疗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附着龈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龈缘外形与附着点的重建协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建存在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进行附着龈重建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修复状况好,患者口腔重建协调率高,缺陷率低。手术后,患者口腔患部牙龈的稳定性强;还可以增加患者修复后牙龈的美观度,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建议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修复治疗、附着龈重建治疗,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有效角化黏膜宽度也明显多于常规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际运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接受附着龈重建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n=100)采取附着龈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00)采取传统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附着龈宽度、重建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附着龈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重建协调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对附着龈患者采用附着龈重建术,可有效修复牙龈,提高重建协调率,降低重建缺陷率,修复效果显著,美观度高,是一种操作简便、应用价值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103例行口腔种植修复手术患者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56例)行附着龈重建治疗,比对2组治疗效果。结果比对对照组74.64%,实验组AG恢复总有效率94.64%显著更高(P0.05)。结论于口腔种植修复中采取AG重建可取得显著疗效,可被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附着龈缺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附着龈重建术,参考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角化龈宽度率、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改良菌斑(mPI)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建缺陷、修复体炎性反应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使用能够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维持组织健康,具有显著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志斌 《吉林医学》2014,(16):66-67
目的:研究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口腔科种植牙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牙齿种植去正中偏于腭侧切口,剥离黏膜而保留骨膜,上部愈合基台,附着龈底部缝合到骨膜上;将龈瓣颈缘修整的与邻齿相互协调。对照组在牙种植区的正中切口,剥离黏膜与骨膜,上部基台愈合,进行常规牙龈缝合。分别在种植修复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测量牙齿种植周附着龈宽度,评价牙龈边缘的外形。结果:观察组附着龈宽度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牙龈边缘外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着龈重建方法简单,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发挥极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牙列缺损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法,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常规修复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20例(20个种植点)伴附着龈不足的种植牙二期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种植牙二期手术治疗,并给予附着龈重建;结果术后4周的角化黏膜宽度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患者的角化黏膜宽度保持稳定,并没有发生显著炎症,紧密贴合烤瓷冠。探诊出血点的比率为20.0%(4/20),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改良菌斑指数分别为(1.82±0.29)mm、(0.71±0.18)、(0.70±0.20)。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同时开展附着龈重建和种植牙二期手术,操作简单方便,短期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8%,且不良反应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96例牙列间隙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烤瓷桥修复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52%);观察组治疗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缺损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口腔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及对患者美观度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72例牙列缺失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口腔种植修复术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义齿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随访1周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美观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列缺失患者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术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舒适度以及美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就义齿种植在50例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100例行口腔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卡环固定修复方法,而观察组采用义齿种植修复方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基牙出血指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口腔功能恢复时间及累计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卡环固定修复相比,义齿种植应用到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8例,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修复效果以及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常规修复,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具有更为良好的修复效果,还能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薛鑫  苏洲慧 《大家健康》2016,(12):118-118
目的:探寻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正畸治疗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63例中总有效60例,有效率95.23%,对照组63例中有效48例,有效率76.19%;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正畸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患者牙齿更美观、牙齿咀嚼能力恢复快、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活动义齿种植术和传统固定义齿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进行口腔修复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义齿修复方式,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种植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基牙出血指数和口腔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治愈例数和有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研究组基牙出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口腔功能恢复时间和累计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义齿种植术和固定义齿在口腔修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活动义齿种植术口腔修复效果优于固定义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应用效果,为选择优质的口腔修复膜材料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口腔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50例牙缺失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的175例患者采用可吸收的海奥修复膜实施牙种植修复,对照组的175例患者采用不可吸收的肽膜实施牙种植修复,对比两组总体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植骨高度、成骨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可吸收的口腔修复膜可取得较不可吸收口腔修复膜更高的修复成功率、更低的并发症,就植骨高度和成骨厚度,可吸收口腔修复膜的效果更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