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的视角探讨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与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自杀意念自评量表、贝克绝望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冲动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筛查出的189名抑郁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有自杀意念的个体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分(t=-2.267,P0.05)和主观支持分(t=-1.990,P0.05)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的个体;最消沉时的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有自杀意念的个体抑郁总分(t=2.913,P0.01)和父亲过度保护分(t=2.213,P0.05)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个体。抑郁大学生最近一周与最消沉时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网络模型既有相似又有所不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均是两个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的产生主要与绝望感以及母亲的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而最消沉时的自杀意念的产生则主要与抑郁情绪、冲动性、父亲的过度保护以及主观支持有关。结论:影响抑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特点,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作为两个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在整个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相关。②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③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④大学生人格特征,尤其是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是预测其成就动机的关键变量,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以及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是预测个体人格特征的关键变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人格特征有显著影响,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南某高校2007、2008年700名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大学生应用自编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问卷等8个量表,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优秀大学生中有14.6%的人最近1年内出现自杀意念,女生比男生高(χ2=5.292,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自杀性质的认识,担心错误,心理疾病倾向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P=0.00)。结论心理健康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三者相互作用产生自杀意念,其中过度追求完美是优秀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4.
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尊调查表(SEI)和抑郁状态问卷(D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面市随机抽取的477名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有较高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自杀意念检出丰与自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现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呈现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正相关,与父母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情感温暖理解比其它因子更能预测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结论 低自尊、更多体验到不良教养方式的高职大学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自尊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本科院校大学生430名,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自杀意念问卷评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结果:1大学生在自杀意念问卷的绝望、睡眠、乐观(t=2.128,-2.564,3.151;P0.05)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自杀意念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3.007,P0.05);2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高低分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总分上差异显著,且前者与后者相关显著。结论:父母更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与大学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修订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自尊量表(SES)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人格中的内外向维度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②父亲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③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父亲教养方式对自尊的直接效应不显著(路径系数为0.13),父亲教养方式对人格的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34,P<0.01),人格对自尊的直接效应显著(路径系数为0.62,P<0.001)。而母亲教养方式对自尊的直接效应和对人格的直接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人格在父亲教养方式与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亲教养方式能够通过影响人格的塑造而促进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生群体承载着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对其过高的期望,承担着社会各方面的沉重压力~([1]),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时常出现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自杀等恶性事件~([2])。以往研究多围绕在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应对策略展开~([3-7]),也有将不同专业类别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比研究~([8-9])。然而,延期毕业研究生更易产生更大的压  相似文献   

8.
正自然联结(nature connectedness)是指个体感觉到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程度~([1]),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密感。研究发现,自然联结和活力、正性情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2]),这是因为自然联结会提升个体与自然的接触程度,驱动个体参与更多的户外活动~([3]),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情绪~([4]),从而防止抑郁情绪的产生。自然联结是如何降低抑郁情绪的呢?Orth等易感模型~([5])认为,低质量人际关系会降低个体的  相似文献   

9.
<正>孤独感是个体的人际关系不能满足社交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1-2]),其影响个体的幸福感~([3-4]),但目前集中在对儿童和老年群体的研究。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心理契约,个体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越低,生活满意度越低~([5-6]),低人际信任也更易导致社会孤独感~([7])。本研究探讨大学生社会孤独、人际信任与幸福感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方便选取贵阳市两所高校的部分班级,在课堂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究青少年人格特点和人格偏离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93名初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不同,青少年的人格特点也相应发生变化;反社会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的影响.分裂样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被动一攻击型人格偏离主要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的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点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5,自引:13,他引:165  
本文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79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艾森克人格问卷所测查的人格维度神经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与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果提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自杀可能性量表(SPS)对615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有无自杀意念者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t=26.28,P<0.001);②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41,P<0.001),与其他人格因素呈负相关(r=-0.35,P<0.001);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等4种人格因素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受其人格因素的影响.其中神经质对自杀意念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宜人性和外倾性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杀态度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12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天津市某大学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7.6%;年级对自杀意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P0.05),而性别、生源地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关爱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7,0.112,0.145;P0.05),母亲控制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3;P0.01),母亲控制、父亲控制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9,-0.157;P0.01),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092,-0.093;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55,-0.089;P0.0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92,-0.17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与自杀意念最抑郁时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17;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55,-0.127;P0.01)。自杀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共建立8个中介模型,且全部为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影响,且部分是通过自杀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表现出的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1])。一般压力理论认为,个体面对压力时会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降低人们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尤其当个体具有低控制人格特征时,往往会表现出较多问题行为~([2])。研究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承受比较多的压力~([3]),积极人格品质对个体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4-5]。为此,本研究探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问题行为与消极情绪、积极人格品质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入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70年起,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强调社会应尊重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号称心理学第四势力~([1]),主张心理学者要从文化层面来解释人的行为。社会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也具有相互嵌入性~([2]),文化会影响个体对心理疾病病因的理解,产生心理疾病后的求助方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3-4])。在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多元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学生人格特征与私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22名私立学校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测查,通过假设检验、偏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对测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发现私立学校普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在恐怖倾向、身体焦虑方面值得关注;学生人格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稳定性难度上,学生人格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学生人格因素的中介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身生命的行为~([1])。青少年自杀,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痛和人力资源损失~([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社会各界开始对青少年自杀进行系统研究~([3]),其中对自杀成因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 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 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 =-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20.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积极教养倾向和消极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开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17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