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中原位腺癌(AIS)与微浸润腺癌(MI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5年8月489例AIS和MI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2例、女367例,平均年龄26~78(51±9)岁。根据病理类型,分为AIS组(246例)和MIA组(243例),其中AIS组男60例、女186例,平均年龄(50±7)岁;MIA组男62例、女181例,平均年龄(54±5)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AIS与MIA患者在年龄、癌胚抗原(CEA)指标、结节形态、结节大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下的患者,肿瘤标志物中CEA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且CT上常表现为直径1 cm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而MIA的CT表现常为直径小于1.5 cm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更常伴有支气管扩张和胸膜凹陷征。AIS组及MIA组的5年无瘤生存率均达到100%,并且亚肺叶切除(包括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与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纵隔淋巴结采样对患者的预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可以对AIS及MIA这两种组织学亚型进行预判,从而为患者个体化手术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与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明确磨玻璃结节表现的浸润性肺癌的高危因素,为规划肺结节手术方式及医患沟通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构建浸润性腺癌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连续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胸部薄层CT表现为周围型肺磨玻璃结节(直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于本中心行胸部薄层CT扫描及胸腔镜手术治疗。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腺癌浸润前病变组和浸润性腺癌组。收集肺结节薄层CT影像学参数,包括结节直径、平均CT值、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结节形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病灶边界、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浸润性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识别浸润性腺癌的临界值及效能。结果 纳入患者190例。腺癌浸润前病变组110例[男21例、女89例,平均年龄(53.57±10.90)岁],浸润性腺癌组80例[男31例、女49例,平均年龄(56.45±11.30)岁]。两组平均CT值、结节直径、CTR、性别、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吸烟史、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肺结节交互印证式诊断,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指导肺小结节的随访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 368例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1例、女837例,年龄44(21~67)岁。选择肺结节直径≤2 cm,术前行多学科会诊,详细阅读胸部CT,术中切开病灶剖面进行分析,快速病理诊断肺结节性质,术后常规行病理诊断。随后将肺结节影像特征、术中剖面特征与病理结果一一对照,通过两两对应,交互印证,把肺结节的影像病理及病变切面表现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结果在1 368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影像学表现为纯磨玻璃样结节的有376例(27.5%),混合性磨玻璃样结节共有729例(53.3%),实性结节共有263例(19.2%)。在纯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占比最高,为156例,微浸润性腺癌(micro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比例相当,分别为90例和85例,其它良性肿瘤共20例。在混合性磨玻璃样结节中,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共495例,其次是MIA 207例;且在实性结节中,病理结果主要为IA和其它良性肿瘤,分别为213例和50例,实性结节病理无AAH、AIS及MIA。结论肺结节交互印证式诊断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对选择手术时机、随访时间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T影像学为肺部磨玻璃结节与其术后病理确诊为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对照, 研究肺部CT磨玻璃结节对于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MIA和IAC提供帮助的可能。方法对福州肺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0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病理诊断分为MIA组(109例)和IAC组( 91例)两组病灶的大小, 病灶密度、形状、边缘毛刺、边缘分叶, 结节病灶内实性成分, 实性成分大小, 分布, 边缘、内部空泡/空腔, 支气管截断征, 病灶内血管影, 病灶内血管增粗, 病灶内血管扭曲或模糊, 胸膜凹陷征, 血管集束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chi-square检验。结果 MIA影像多表现为纯磨玻璃影, 圆形或类圆形, 边界较清晰;IAC多为混合密度的磨玻璃结节, 不规则形多见。边缘分叶的结节中是IAC比例比MIA比例高(96.1%比3.9%, χ2=42.146, P<0.01);边缘毛刺的结节是IAC的比例比MIA比例高(95.0%比5.0%, χ2=15.895, P<0.01);有实性成分的结节中IAC比例比MIA比例高(7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理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诊疗情况,分析其病理诊断结果及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病理诊断显示:100例患者包括28例良性及72例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恶性组病变直径(1.52±0.73)cm明显大于良性组(0.81±0.2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部CT边界不清发生率(94.4%)明显高于良性组(10.71%,P0.05)。41例行肺叶切除,恶性组(39例)明显多于良性组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进行肺楔形切除,恶性组7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多于良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无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0%,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玻璃样结节患者中恶性病变比例高,可以结合患者病史、身体状况及病理诊断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切除。胸腔镜手术进行肺叶切除、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结节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判断浸润范围上的一致性,明确术中冰冻病理是否可以协助术者确定肺结节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除肺结节156例,分析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03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53例;术后病理证实AAH、AIS及MIA 106例,IA 50例。根据病灶侵袭性、复发及转移的风险程度将AAH、AIS、MIA定义为低风险病灶,IA定义位为高风险病灶。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高风险病灶敏感性98.0%(49/50),特异性96.2%(102/106),准确率96.8%(151/156)。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低风险病灶预测值99.0%(102/103),高风险病灶预测值92.5%(49/53)。结论术中冰冻病理在判断IA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准确区别AAH与AIS和AIS与MIA存在不确定性。在肺结节手术切除范围的制定上,术中冰冻病理可以作为重要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T1a期肺腺癌影像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T1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6月217例表现为外周型小结节直径<2 cm的T1a肺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12例;年龄32 ~ 85岁,平均(61±11)岁.记录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症状、肿瘤大小、影像学表现、胸膜受侵、空气支气管征、癌胚抗原、手术方式、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部分患者曾行PET-CT者则记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表现为纯磨玻璃影的35例患者中,有11例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有24例为原位腺癌,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混合型磨玻璃影的89例患者中84例(94.4%)无淋巴结转移,只有5例(6.0%)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而表现为实性结节的93例患者中共有28例(30.1%)发生淋巴结转移;三者间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1,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 cm(x2 =9.021,P<0.003)、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x2 =23.41,P<0.000)、癌胚抗原>5 μg/L(x2 =15.541,P<0.000)及SUVmax>5(x2=0.644,P<0.000)是影响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临床因素(OR=166.116,95% CI:18.161~25.19,P<0.001).结论 高分辨CT表现为纯毛玻璃影的患者一般没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 cm、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癌胚抗原>5 μg/L、SUVmax>5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影像学表现为混合性结节或实性结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中心连续1 000例机器人肺部手术近期临床结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2009年5月至2018年6月间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RATS)肺部手术的1 0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将RATS肺叶切除手术与同一时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病例行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两者围手术期结局。其中男327例、女673例,平均年龄(56.21±11.33)岁;行肺叶切除866例(包括11例双肺叶切除),亚肺叶切除129例,袖式切除5例。术后病理腺癌875例,鳞癌52例,良性肿瘤73例,大部分为Ⅰ期患者,占比90.50%。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31±19.70)min,术中出血量100 ml占95.70%,9例(0.90%)患者中转开胸,清扫淋巴结组数平均(5.59±1.36)组,取淋巴结个数平均(9.60±3.21)枚;术后第1 d平均引流量(229.19±131.67)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3.85±1.43)d;术后30 d内有1例患者死于肺栓塞,189例(18.9%)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漏气5 d;每例患者总住院费用(92 710.53±12 367.23)元。相比于传统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手术时间、中转率、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方面二者未见差异。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术中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均较低,可有效弥补传统腔镜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1a~cN0M0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从而为早期肺腺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肺腺癌患者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研究共入组患者667例,其中男241例、女426例,年龄59(16,87)岁。纯磨玻璃结节(GGN)234例、GGN成分为主结节98例、实性成分为主结节199例、实性结节136例。术后发生N1淋巴结转移30例,发生N2淋巴结转移52例。依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14)、高癌胚抗原(CEA)水平(P0.001)、较大的结节最大径(P0.001)、较大的肿瘤实性成分比例(P0.001)、较小的肿瘤消失比例(P0.001)、实性结节(P0.001)、空洞征(P=0.005)、分叶征(P=0.002)、毛刺征(P=0.003)、胸膜凹陷征(P=0.001)、支气管征(P=0.025)、较大的病理组织(P0.001)、N1淋巴结转移(P0.001)、侵袭性病理成分(P0.001)、肺泡腔播散(P=0.001)、胸膜侵犯(P0.001)、脉管浸润(P0.001)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比值比(odds ratio,OR)=6.9,95%CI 2.3~20.7,P=0.001)]、更大的肿瘤实性成分比例(OR=109.6,95%CI 3.8~3 124.3,P=0.006)、空洞征(OR=3.1,95%CI 1.1~8.3,P=0.028)、N1淋巴结转移(OR=15.7,95%CI 6.7~36.4,P0.001)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T1a~cN0M0期的肺腺癌,GGN及GGN为主型患者较少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随着实性成分逐渐增加以及空洞征的存在,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几率逐渐增加。因此对于不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不同范围的淋巴结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定量和定性特征和肺磨玻璃结节浸润程度的相关性,为磨玻璃结节患者术前规划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7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肺腺癌的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两组,非浸润腺癌组(包括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组。收集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浸润性腺癌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灵敏度和特异度。使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555例纳入研究。非浸润腺癌组310例,其中女235例、男75例,年龄49(43,58)岁;浸润性腺癌组245例,其中女163例、男82例,年龄53(46,61)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4.707,95%CI(2.060,10.758)]、实性成分占比(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微弹簧圈及带线锚钩用于肺部微小结节及磨玻璃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镜手术前定位的286例肺结节患者,其中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微弹簧圈组)139例,男49例、女90例,平均年龄(57.92±10.51)岁;带线锚钩定位(带线锚钩组)患者147例,男53例、女94例,平均年龄(56.68±11.3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弹簧圈组共定位173个结节,带线锚钩组共定位169个结节。两组定位成功率相近,但微弹簧圈组的定位时间[(9.53±3.08)min vs.(8.15±2.55)min,P=0.001]及手术切除送检时间[(34.96±19.75)min vs.(30.46±14.41)min,P=0.029]明显长于带线锚钩组;微弹簧圈组气胸发生率低于带线锚钩组(11.0%vs. 21.3%,P=0.006),但肺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带线锚钩组(30.1%vs. 10.7%,P=0.001)。结论带线锚钩与微弹簧圈在小结节定位中均有良好的效果,二者成功率相近。带线锚钩定位时间更短、血肿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肺腺癌新分类标准在术前外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助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在肺癌辅助诊疗方面的深度学习模型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肿瘤直径≤2 c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118例,中位年龄61(28~82)岁.同一患者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199例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6例, 非淋巴结转移组15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ⅠA期肺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99例临床ⅠA期肺腺癌患者中男86例(43.2%), 女113例(56.8%), 中位年龄57(52, 64)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淋巴结转移组在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2.5 ng/ml比1.6 ng/ml, Z=-4.446, P<0.01)、CT肿瘤直径(2.38 cm比1.57 cm, Z=-6.952, P<0.01)、实性成分比例(CTR)(1.00比0.00, Z=-9.542, P<0.01)方面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两组之间在分化程度(χ2=38.271)、病理亚型(χ2=105.757)、经肺泡腔内气道播散(STAS)(χ2=47.276)、脉管瘤栓(χ2=16.358), 肿瘤部位(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术诊治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我科48例肺段或肺叶切除治疗肺GGN的临床资料,如病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周围型≤2 cm,为纯磨玻璃结节或CT显示磨玻璃样成分≥50%,CT随诊证实肿瘤倍增时间≥400 d,则行肺段切除术,反之则行肺叶切除术。结果行胸腔镜肺段切除23例,胸腔镜肺叶切除25例。肺段、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48.3±25.6)、(110.6±23.1)min(t=5.364,P=0.000),术后住院时间(7.1±1.2)、(9.5±1.7)d(t=-5.605,P=0.000)。术后病理:肺叶切除组恶性23例,良性2例,肺段切除组恶性18例,良性5例。术后1年肺段、肺叶切除术的Karnofsky日常状态评分分别为(93.7±8.5)、(80.3±11.1)分(t=4.665,P=0.000)。41例恶性病例术后随访1~5年,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GGN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11.2±30.0)min vs.(107.3±34.3)min]、术中失血量[(54.2±83.5)mL vs.(40.0±16.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8±0.6)d vs.(2.6±0.6)d]、住院时间[(3.9±2.3)d vs.(3.7±1.1)d]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用力肺活量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值显著优于叶切组患者[(0.2±0.3)L vs.(0.4±0.3)L,P=0.005,0.3%±8.1%vs.2.9%±7.4%,P=0.041]。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1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53例行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T1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161例,平均年龄(59.45±9.36)岁。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果淋巴结转移阴性182例(71.9%),阳性71例(28.1%)。低分化(OR=6.988,P=0.001)、中分化(OR=3.589,P=0.008)、微乳头型(OR=24.000,P0.001)、实性型(OR=5.080,P=0.048)、胸膜受侵(OR=2.347,P=0.024)、年龄≤53.5岁(OR=2.594,P=0.020)均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此外,肿瘤直径≥1.55 cm(OR=0.615,P=0.183),虽在截断值1.5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可提示我们肿瘤直径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风险因素。结论在T1期肺腺癌中,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较低、实性成分百分比较大、病理亚型为微乳头型或实性型的侵袭性肺腺癌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磨玻璃结节的术前定位指征。方法纳入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2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2例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切除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男95例、女97例,平均年龄(56.47±11.79)岁。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按术前是否予以定位,分为定位组(n=97)和不定位组(n=95);定位组按磨玻璃实质不同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O)组(n=23),混合磨玻璃结节(mGGO)组(n=74);未定位组分为pGGO组(n=14),mGGO组(n=81)。各个组又根据结节大小及与胸膜距离与能否探查及结节,得出相应的线性函数。结果术前行亚甲蓝定位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不定位组手术时间。在散点图中描绘结节相对应直径和深度及能否探及到的坐标点,并对所有坐标点进行线性回归得出的线性函数[深度=0.648×直径–1.446(单位为mm)]可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pGGO节术前定位的指征;线性函数[深度=0.5595×直径ᒰ0.56(单位为mm)]可作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mGGO术前定位的指征。结论结果提示该方程可作为临床周围肺磨玻璃结节的术前定位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胸腔镜在单孔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单孔肺叶切除术2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3D胸腔镜组[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59±7.62)岁]和2D胸腔镜组[172例,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龄(57.75±8.59)岁]。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D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2D胸腔镜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2D胸腔镜组(P0.05),术后第1 d胸腔引流量多于2D胸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喉返神经损伤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2D胸腔镜微创手术相比,应用3D胸腔镜行单孔肺叶切除术术中安全性更高、清扫淋巴结更加彻底、手术效率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肺磨玻璃结节表现的不同分型肺腺癌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肺磨玻璃结节表现的不同分型肺腺癌48例患者资料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良性肺部磨玻璃结节48例患者资料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常规轴位基础上以MPR重建,部分予以靶扫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重建技术征象差异。将观察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微浸润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各组MPR影像特征。结果 常规CT轴位检出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特异度为70.83%、敏感度为87.50%、准确率为79.17%,MPR检出磨玻璃结节样表现的不同分型肺腺癌特异度为83.33%,敏感度为95.83%,准确率为89.58%,MPR准确率高于常规轴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示病灶大小,形状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实性占比,支气管截断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位置、钙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两种胸腔引流方式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和评价,为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240例行左上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组(常规组)和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组(联合组)。其中常规组140例,男8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8.76±4.92)岁;联合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37±4.56)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核12例,鳞癌87例,腺癌41例;联合组术结核5例,鳞癌66例,腺癌29例。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350±2.78)d vs.(9.33±2.46)d]、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d vs.(6.75±2.10)d]、胸腔引流总量[(1 176.07±384.62)ml vs.(926.50±22.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效果更优。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较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具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