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西医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比较多见,本人自1980年以来用中医“经络学说”的针刺方法配合西医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中住院病人5例(部队军人),其他为门诊患者,所有病例门诊前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男性病人20例,女性10例,年龄8~60岁,平均35岁。病程1~15天,平均4天。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0例,伴有舌前2/3部位味觉障碍5例,伴有听觉过敏有2例,无痛型25例人指发病时无面部及头颅部疼痛,痛型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周围神经疾患,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大剂量激素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5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中,男51例(32.69%),女105例(67.31%)。发病年龄最小20月,最大72岁。10岁以下4例,11~20岁11例,21~30岁30例,31~40岁36例,41~50岁35例,51~60岁26例,61~72岁14例。发病部位:左侧麻痹68例(43.59%),右侧麻痹87例(55.77%),双侧麻痹1例(0.64%)。对全部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穴位按摩、热敷结合药物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57例,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7例中,男35例,女22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5岁,平均31岁;左侧患病31例,右侧26例;发病至就诊日期最短2日,最长30日,平均11日.2 治疗方法2.1 穴位按摩 选穴: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操作:以食指或拇指按压推揉以上穴位,由轻到重,以能耐受为度.每穴3~5min,先太阳、四白、迎香,后下关、颊车.每日2~3次.治疗初期,可让其对着镜子由医生进行示范按摩,教给所选穴位及手法,后来由患者对着镜子进行自我按摩.2.2 局部热敷 部位:耳根部(茎突乳突孔部).方法:橡胶热水袋装半袋热水,裹上干毛巾,将耳根部贴压在热水袋上,每次20min左右,每日2~3次.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胡志强,侯书伟,王维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64)。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由于各种不明原因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面肌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2007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对于面瘫的选穴上可多使用远端腧穴,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凤云 《广西中医药》2001,24(5):292-292
周围性面瘫也称为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数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1].过去,我们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症,其康复效果均不够理想.我们自1999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中药汤剂与西药口服加用中药马钱子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26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德州地区人民医院(253014)赵静山东省医科院科苑医院(250011)张峰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辨证施治;针灸;中西医结合疗法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为面神经管内损伤,发病均在1周内就诊。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78例之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传统对照组,治疗组除针灸、中药外另用Vit B12注射液、Vit B1注射液和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痊愈率为58.9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痊愈率为41.03%,总有效率为94.6%;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提高了痊愈率,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0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其中男64例,女44例;年龄最大7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所有患者均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外伤性面瘫。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祖国医学称“口限斜”,又名“口僻”,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我们用加味牵正散结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2~56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年,病变部位左侧21例,右侧25例。1.2治疗方法:加味牵正散组成:白附子40g、僵蚕40g、全虫20g、娱蚣5条、地龙40g、如偏于气虚者加用,黄茂,偏于痰湿者加获苦、白术、法半夏,偏于风者加防风、白茫、天麻,血瘀者加川穹、当归、丹参等。服用方法:诸药培于研本.制成散剂,分成20包,成人每天2包,每…  相似文献   

13.
1989—3~1999—9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96例,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分型,其中以面神经炎为临床多见,其中原因多以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笔者在临床治疗时采取针刺、电针、红外线灯烤电,急性期配合口服强的松治疗本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舍治疗周围性面瘫20例。结果:20例中治愈的15例,有效的5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5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军 《河南中医》2002,22(2):34-34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 ,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多以综合手段治疗 ,但疗效不理想。我们 1995年~ 2 0 0 0年采用西药和中西医结合两种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5 7例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 5 7例周围性面瘫病人均为单侧 ,来我科就诊前均未经其他特殊治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两组。见表 1。表 1  5 7例周围性面瘫一般资料组别n 性别男女年龄 (岁 )3 0~ 3 940~ 49>5 0发病时间 (d)<11~ 7>7西药治疗组 2 7111610 14 3 2 15 1中西结合组 3 0 13 1712 162 1983P值 >0 .0 5 >0 .0 5 >0 .0 5 >0 .0 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炎、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牵正祛风汤及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加用针灸治疗,治疗6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牵正祛风汤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明显差异。结论三个疗程内治疗组痊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接近85%在1月内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