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野生和栽培白及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相关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并测定水分、总灰分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和栽培白及中多糖的含量;用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白及的浸出物含量,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白及特征成分——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白及中铅(Pb)、砷(As)、镉(Cd)、汞(Hg)、铜(Cu)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白及和栽培白及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水分、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浸出物和多糖含量野生品小于栽培品,特别是多糖含量,二者差异明显。militarine含量均值野生品大于栽培品。对5种微量元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铅、砷、镉、汞、铜5种元素中,只有铜元素在野生组和栽培组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他4种元素的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白及块茎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排名:CuPbAsCdHg,说明白及块茎对铜的富集能力最强,对汞的富集能力最弱;野生白及中Cu的含量远小于栽培品,其余4种元素含量都大于栽培品。结论:白及野生品和栽培品在性状上有一定差异。在多糖含量方面,栽培品与野生品相近,可以替代野生品。另外,白及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栽培条件,严格控制Cu元素的含量。课题通过对野生和栽培白及的比较研究,为合理保护野生白及资源,推广白及栽培技术,开展白及的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党参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华亭栽培党参与渭源野生党参的质量.方法:采用中药生药学鉴定方法分别从其性状鉴别,显微鉴定、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测定、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几方面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华亭栽培的党参水分含量6.904%,总灰分7.420%,酸不溶性灰分4.068%,醇溶性浸出物65.000%;渭源野生党参水分含量6.997%,总灰分4.90%,酸不溶性灰分1.413%,醇溶性浸出物29.500%.结论:华亭栽培党参与渭源野生党参有区别,但华亭栽培党参与渭源野生党参为同植物品种,采收时间不同对药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东GAP基地产虎掌南星药材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限度。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水分测定法(烘干法)和灰分测定法。结果:山东产虎掌南星与市售天南星中水分含量稍有差异;各样品间总灰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菏泽栽培品和曲阜野生品含量较高;酸不溶灰分含量甚微。结论:初步提出了山东产虎掌南星中水分和总灰分的含量限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野生及栽培竹节参地下不同部位的质量差异,为竹节参药材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8批不同产地的竹节参(含野生及栽培品)根状茎与肉质根,采用性状观察、中药指纹图谱、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和浸出物测定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野生与栽培竹节参地下部位的外观性状存在差异。15批样品中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含量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合格率53.6%。合格批次野生和栽培竹节参根茎与根的化学指纹图谱、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可为竹节参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使用,并为其质量标准“来源”“含量测定”“浸出物”等项目修订,以及后续竹节参资源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征,为广东紫珠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方法观察野生与栽培广东紫珠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的含量。结果:广东紫珠栽培后,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浸出物及标志性化学成分含量等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化。结论:广东紫珠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生物学特性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甘肃不同产区大黄药材的综合质量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甘肃不同产区的大黄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考察。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采用HPLC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的大黄药材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并进行浸出物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参照有关资料对甘肃各区大黄药材进行农残、重金属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甘肃各区大黄药材质量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间大黄药材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金塔甘草5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甘肃金塔产野生与栽培甘草中所含5种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甘肃金塔甘草5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Mg、Fe、Zn、Cu;不同品种、年限的野生与栽培品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药材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金塔黄甘草品质较优,建议加强对黄甘草优质种苗堵育、质量控制等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栽培西陵知母与野生知母药材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阐明二者内在质量的异同.方法:对收集的易县各乡镇栽培样品和野生知母样品进行全面分析.选取皂苷、黄酮、多糖3大类,6种有效成分作为指标.HPLC-ELSD内标法测定菝葜皂苷元含量;HPLC-ELSD同时测定知母皂苷C和知母皂苷AⅢ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含量;硫酸-苯酚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结果:栽培样品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略低于野生样品;栽培品中知母皂苷C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高于野生样品;3种皂苷类指标成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栽培品新芒果苷含量低于野生品,芒果苷含量高于野生样品,2种黄酮含量总和没有显著性差异.栽培品多糖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结论:易县栽培知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与易县野生知母药材比较接近,没有显著差别.栽培西陵知母与野生知母药材具有一致的优良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人工种植蒙古山萝卜方法及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野外采集种子(母株及种子采集呼市圣水梁)种植,考察其生物学特点及栽培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对水分、灰分、浸出物、汞盐与砷盐测定。结果:人工种植与野生品种生物学特征一致,有效成分绿原酸与野生含量一致;水分2.13%~4.85%,灰分5.37%~8.23%,水浸出物18.52%~23.25%,醇浸出物3.68%~6.37%,汞盐≤10μg·g~(-1),砷盐≤1μg·g~(-1)。结论:人工种植品与野生蒙古山萝卜无显著差异,其水分、灰分、浸出物可作为质量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评价藏菖蒲栽培品的品质。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藏菖蒲栽培品和野生品的异同。结果:栽培品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与野生品略有差别;栽培品薄层鉴别主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而栽培品中α-细辛脑含量高于甘南野生品。结论:藏菖蒲栽培品与野生品鉴别特征、主要指标成分相似,具有开发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1,(8)
目的探究阿坝州广泛栽培的铁棒锤原植物-多裂乌头Aconitum polyschistum Hand.-Mazz.的生药学。方法对多裂乌头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定、薄层鉴别、测定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栽培品子根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且数量较多、细,而野生品子根呈短圆柱形、圆锥形。两者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根横切面有后生皮层2~3层,壁栓化稍增厚,内皮层不见石细胞等特点;药材粉末后生皮层细胞较大内含棕色物质,易破碎,淀粉粒多成类圆形,导管多为网纹导管。HPLC法同时测定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结论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形状差异明显,家种品的乌头碱与苯甲酰乌头原碱总量都大于野生品,该方法可为多裂乌头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武当山地区苍术药材质量状况,为该地区苍术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TLC法进行苍术药材鉴别;通过测定苍术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及苍术素含量对苍术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LC图谱显示各药材与对照药材的主要斑点相同,但颜色深浅不一,在苍术素对照品相应位置均显相同颜色斑点;对18批次苍术药材进行综合评价,房县野人谷种植1号和2号苍术药材质量较好。结论武当山地区不同产地苍术药材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产地家种药材质量优于野生,通过野生变家种可提高苍术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年限及药材分级对夏枯草内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夏枯草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安徽庐江夏枯草规范化种植基地内收集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果穗(当年、1年、2年),并对基地药材随机取样,结合果穗外观形状与市场现行标准,将药材分为3级;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夏枯草药材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及多糖含量;HPLC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结果:不同贮藏年限夏枯草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而显著增加;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总黄酮、多糖、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随贮藏年限延长,各成分含量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夏枯草药材并未遵循分级标准呈现出明显规律,其中总黄酮含量以二级最高;多糖含量则以一级最高;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呈现出从一级到三级逐渐下降趋势;而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表现出从一级到三级依次上升趋势。结论:夏枯草药材安全储藏期以当年为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多以三级药材最高,二级药材其次,一级药材最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为建立该药材的合理产地加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共10种加工方法处理猪苓药材,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水分、折干率、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利用苯酚-硫酸法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625 nm)测定猪苓总多糖含量;运用HPLC测定麦角甾醇的含量,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83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猪苓药材性状差异较小,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40℃以上烘干处理获得的猪苓折干率较大,水分含量较小;40,50℃烘干处理时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麦角甾醇和总多糖含量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生产成本等因素,猪苓产地加工方法以低温40,50℃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20,(10)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旨为牛膝的种质鉴定、品质评价、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赤峰、河北安国产牛膝以及赤峰、安国种源(蔓苔子)和道地产区河南武陟种源(秋子、蔓苔子)同在武陟栽培的牛膝药材样品为实验材料。显微鉴别采用盐酸-间苯三酚显色法;检查项、浸出物的测定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牛膝项下的测定方法;以HPLC法测定β-蜕皮甾酮和齐墩果酸含量;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苯酚-浓硫酸显色测定多糖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种源栽培品牛膝具有显著差异。性状及显微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观、质地、断面、异型维管束的轮数及直径等方面;内蒙古赤峰及河北安国产区牛膝水分含量较低、总灰分含量较高,河南武陟道地产区牛膝浸出物含量、β-蜕皮甾酮、多糖含量均相对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牛膝样品可明显区分,变异系数权重法结果表明道地产区牛膝药材质量整体优于内蒙古赤峰、河北安国产区栽培品。结论:综合考虑在种植基地选择、种源确定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应首选河南道地产区、牛膝(秋子)栽培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甘肃栽培柴胡与野生品柴胡的生药学比较研究,以确定柴胡品质的评价依据.方法:采用传统鉴别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及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等方面对甘肃野生与栽培柴胡进行研究,确定其品质优良度.结果:柴胡栽培品与野生品的外观形态差异大;其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19.
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下降较为严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栽培药材的质量,以防风为例,探讨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充分调研考察是评价的前提与关键。了解主产区、次产区的原药材栽培方式、种植年限,广泛收集不同产区的样品。以野生品为标杆,比较栽培品与野生品、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在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浸出物、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多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引导正确的栽培模式,使得栽培品的各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的差异。方法:从六个省区分别选取防风样品,对其药材性状以及显微组织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结论:可以通过对比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以及外观差异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