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6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26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51±12.62)岁。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伴有其他疾病、危象史、术前激素服用时间、Osserman分型、Masaoka分期、WHO病理分型、手术路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5~96)个月。随访期间,12例(19%)患者完全缓解,39例(62%)部分缓解,7例(11%)病情稳定,5例(8%)加重,总有效率为81%。Log-rank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27)、肌无力危象史(P=0.035)和Osserman分型(P=0.018)与术后MG未完全缓解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01)、Osserman分型(P=0.012)是术后重症肌无力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扩大根治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式,但术前病程≥12个月和Osserman分型ⅡB、Ⅲ和Ⅳ型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不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利用列线图建立胸腺瘤患者无进展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267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对可能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手术方式、切除完整程度、WHO病理分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与胸腺瘤患者术后PFS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仅年龄和TNM分期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术后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6(95%CI:0.809~0.923), 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基于年龄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排除了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干扰, 便于临床医师对胸腺瘤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进行快速个体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施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34例,年龄32.6(16~50)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计算有效率,了解疗效随时间的变化,并对患者性别、年龄、Osserman分型、病理类型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45例完成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58.3(36~108)个月。有效率80.0%(36/45),随访时间越长有效率越高。影响重症肌无力疗效的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P=0.666)不是MG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年龄(P=0.019)、Osserman分型(P=0.024)和病理类型(P=0.043)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远期疗效满意,且随访时间越长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胸腺瘤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手术平均随诊5.5年未发现:MG的全部112例单纯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15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7例、Ⅱ期4例、Ⅲ期4例;上皮细胞型3例、淋巴细胞型4例、混合型7例、不定1例。平均随诊时间为76.7个月(8~178个月)。结果 (1)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的时间为术后麻醉苏醒时至术后137个月(平均33.9个月),MG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平均为术后30.9个月(0.5~120个月);(2)麻醉苏醒时即出现:MG的4例患者中,均使用了非去极化肌松剂;(3)术后放射治疗患者中3例出现MG(3/67),出现时间平均为治疗第24天,已照剂量平均为36 Gy;(4)女性、病程较长,混合型,肿瘤较大,病期稍晚者,可能有发生术后MG的倾向。结论 手术、术后放射治疗及麻醉中肌松药选择和剂量控制,均可影响术后MG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萎缩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萎缩。分析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71例,其中男40例、女31例,平均年龄(45.17±12.42)岁。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完全缓解20例(28.17%),最轻微状态12例(16.90%),改善19例(26.76%),无变化5例(7.04%),加重3例(4.23%),恶化10例(14.08%),死亡2例(2.82%),达标率45.07%,总有效率71.8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G术前病程[OR=4.61,95%CI(1.13,18.85),P=0.03]、术后溴吡斯的明联用免疫抑制剂[OR=0.12,95%CI(0.03,0.45),P=0.00]是合并胸腺萎缩的MG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胸腺萎缩的MG外科手术可有效缓解MG症状,早期手术有助于提高MG患者远期疗效,术后溴吡...  相似文献   

10.
胸腺类癌外科治疗的长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临床表现,分类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06年1月18例胸腺类癌的外科治疗和随诊结果。开胸探查活检2例,姑息性切除2例,完整切除14例,包括2例上腔静脉系统切除移植人工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胸腺类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例行开胸探查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2例姑息性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暂时缓解;完整切除患者除1例合并柯兴综合征术后2周死于败血症,其余13例术后完全恢复,随诊5个月至15年良好。全组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6%、60.5%和40.3%。经Cox单因素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转移(P=0.047)、病理类型(P=0.000)、手术方式(P=0.000)和术后综合治疗(P=0.018)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胸腺类癌不同于胸腺瘤、胸腺癌,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学分典型和不典型胸腺类癌,两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明显不同。不典型类癌恶性程度高,切除后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可以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后放疗、化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与单纯胸腺瘤在临床病理特点上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22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26例;年龄24 ~ 79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是否合并MG分为复合组(125例)和单纯组(103例).根据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临床分期对胸腺瘤进行分型和分期.手术方式包括胸骨正中劈开153例,胸腔镜手术75例.按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标准进行疗效判断.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Cox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复合组6例、单纯组13例未切除胸腺瘤(x2=4.52,P =0.035).复合组无A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单纯组这两者的比例分别为10.5%(11/103)和11.6%(12/103).复合组和单纯组瘤周围胸腺组织胸腺增生比例分别为28.8% (36/125)和5.8% (6/103)(x2=20.91,P=0.000),复合组3例于瘤周围胸腺组织中发现微小胸腺瘤.复合组Ⅲ和Ⅳ期胸腺瘤占24.8%(31/125),单纯组这一比例为33.0%(34/103).19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6.8%(198/228).除A型外,其他各型胸腺肿瘤均有复发病例.完整切除病例中,复合组复发率为9.4% (10/106),单纯组复发率为11.7%(9/77);前者术后5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89.3%和81.2%,后者分别是90.0%和78.9%.术后5年,复合组死亡9例,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单纯组死亡7例,6例为Ⅳ期未切除胸腺瘤和胸腺癌.结论 合并MG对胸腺瘤患者远期疗效影响不大,但MG的存在有利于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无论是否合并MG,胸腺瘤手术均应采用胸腺扩大切除.肌无力危象和Ⅳ期胸腺瘤、胸腺癌分别是合并MG胸腺瘤和单纯胸腺瘤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右胸前侧入路电视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右胸前侧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经右胸前侧入路VATS胸腺切除治疗MG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者通过VATS顺利完成胸腺(或胸腺瘤)与前纵隔脂肪切除.平均手术时间(96.2±5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8.7±21.4)ml.2例患者术中发生左头臂静脉损伤;1例术中结扎止血,1例中转开胸止血后完成手术.切除胸腺及纵隔脂肪组织平均(22.1±9.2)g.术后病理检查示胸腺增生38例,胸腺萎缩5例,胸腺瘤12例,胸腺囊肿1例.1例(1.8%)患者因出血于术后第8天死亡.1例(1.8%)患者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平均住院时间(7.9±2.9)d.术后MG完全缓解8例(14.3%),部分缓解39例(69.6%),无变化7例(12.5%),总有效率83.9%.结论 利用VATS经右胸前侧入路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治疗MG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PTMC)的原因及影响呼吸机使用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坪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MG并在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发生危象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41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PTMC发生率为20.6%(79/38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肺部感染是影响呼吸机使用时间的重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Osserman分型、术前危象史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使用时间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溴吡斯的明用量、手术径路及出血量不相关(P0.05)。结论 PTMC治疗主要依赖于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时间及肺部感染是影响PTMC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的主要因素。MG患者应尽可能短缩手术时间,术后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肺部感染,从而降低PTMC的发生并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extended thymectomy,VATET)治疗非瘤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9年12月~2014年9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43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下经右胸行胸腺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廓清术。采用Monden标准评价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VATET,均经右胸行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时间75~240 min,平均115.4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平均42.2 ml。无围手术期死亡。43例随访4~60个月,平均36.2月,缓解12例,改善18例,无变化10例,恶化3例,有效率(缓解+改善)69.8%(3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胸腺增生是影响非瘤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β=0.921,95%CI:1.866~2.811,P=0.000)。结论 VATET治疗非瘤型重症肌无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经验,对比胸腺瘤和非胸腺瘤MG患者的术后效果,分析胸腔镜联合纵隔镜和单纯胸腔镜治疗非胸腺瘤MG的远期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11年,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患者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胸腺瘤和术中是否联合纵隔镜分组:胸腔镜胸腺瘤组(A组)118例,胸腔镜非胸腺瘤组(B组)301例,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非胸腺瘤组(C组)81例.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95例.A组手术(128.5±77.8) min,术后24.6%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B组手术(111.3±31.6) min,术后11.0%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C组手术(145.0 ±71.6) min,术后9.9%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11年,A、B、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SR)分别为28.7%、37.3%、36.5%.无病生存曲线示术后3年B、C组CSR高于A组,术后5年C组CSR高于B组.术后第5年C组CSR接近60%,B组为50%,而A组仅为36%.结论 胸腔镜基础上联合纵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清除颈部、前纵隔脂肪组织及异位胸腺更为彻底,远期效果更加理想.与非胸腺瘤MG患者相比,胸腺瘤MG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提高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1991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23例,术前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对发生MG危象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MG危象,经处理后痊愈。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缓解3例,明显改善11例,改善5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胸腺瘤部分切除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胸腺瘤合并MG患者除临床证实肿瘤无法切除或已胸外转移者外,其余均应手术治疗,完全切除胸腺瘤并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骨正中切口扩大胸腺切除术,术野显露清楚,操作简单,能完成包括胸腺、胸腺瘤及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的完整切除,清除胸腺和脂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疗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型:Ⅰ期22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MG改良Osserman法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前胸切口19例,后外侧切口15例。以累积生存率、MG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随诊76.5(10~178)月。①11例(显性MG10例,隐性MG1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肌无力危象(23.4%)。全组随诊共6例死于MG(12.8%),7例死于胸腺瘤(14.9%)。②显性MG32例,术后随诊5年总完全缓解率达34.4%,总改善率为62.5%。隐性MG15例,发作时间平均为术后37.7(0~137)d,出现MG后的5年自然缓解率为25.0%。③影响MG转归的因素为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危象,出现者MG转归较差(P〈0.05)。④经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随诊中MG病情反复且有加重(优势比OR=2.16),胸腺瘤病理分期(OR=2.03)和手术方式(OR=1.63)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肿瘤综合治疗、MG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其长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与单纯MG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8年至 2 0 0 3年 2 4 3例MG患者临床资料 ,比较胸腺瘤合并MG组 (6 8例 )与单纯MG组 (175例 )的临床特点 ,以及术后并发症、缓解率、生存情况。结果 胸腺瘤合并MG组较单纯MG组年龄大 [平均年龄分别为 (41± 14 )与 (2 8± 16 )岁 ,t=6 .138,P =0 0 0 0 ]、病程短 (平均分别为 10、2 4个月 ,t =3 783,P =0 0 0 0 ) ,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 [分别为 5 0 0 % (34/ 6 8)与 5 7% (10 / 175 ) ,χ2=6 4 77,P =0 0 0 0〗 ,两组Osserman分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7 6 78,P =0 10 4 )。胸腺瘤合并MG组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术后 1年分别为 10 2 % (6例 )、6 2 7% (37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2 1 6 % (8例 )、75 7% (2 8例 ) ,低于单纯MG组 [术后 1年分别为 2 2 1% (30例 )、94 1% (12 8例 ) ,术后 3年分别为 4 4 4 % (44例 )、94 9% (94例 ) ,P值分别为 0 0 4 9、0 0 0 0、0 0 15、0 0 10 ];术后 5年两组比较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4 5 7,P =0 6 99)。胸腺瘤合并MG组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3%、84 4 % ,显著低于单纯MG组的 98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探讨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本中心的33例胸腺瘤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ATs组),18例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开放组)。结果两组的术前临床特征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术中死亡,且VATs组无转开放发生。VATs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天数均较开放组显著减少,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重症肌无力缓解情况无显著差别,其中VATs组的有效率为86.6%,开放组有效率为83.3%。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并MG是安全、可行的,但其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