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材》2016,(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苗药艾纳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艾纳香的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因素试验进行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苗药艾纳香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种植密度(株距×行距)50 cm×90 cm、50 cm×60 cm、50 cm×30 cm和30 cm×30 cm,采收期设10月中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随机区组设计。结果:种植密度及采收期对艾纳香的产量和品质均有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挥发油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密度为111 112株/hm~2时,12月中旬采收的艾纳香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挥发油产量最高,均可获得高产,分别为1 546.68 kg/hm~2和96.6 L/hm~2。在密度22 223株/hm~2和111 112株/hm~2时艾纳香叶片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50 mg/g和2.53 mg/g,采收期对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艾纳香根蘖苗当年移栽定植的适合种植密度为111 112株/hm~2,适宜的采收期为1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确定金线莲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福建省广泛种植的金线莲品种泰宁一号为实验材料,在金线莲道地产区契合金线莲原初生境的林下进行栽培,详细探究不同林下种植密度和采收期对金线莲的生物量和代表性药效成分的影响,为选取金线莲林下栽培合适栽培密度和最佳采收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在林下栽种密度处于4 cm(行距)×4 cm(株距)时,林下栽培金线莲的长势最佳、折干率高、多糖、生物碱和类黄酮等药用成分含量较高。通过详细分析不同采收期林下栽培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发现在林下种植金线莲180 d后进行采收,金线莲根、茎叶长势佳,生物量积累丰富,折干率高,同时总黄酮、多糖、总生物碱药用价值成分均达到较高值。结论:泰宁一号金线莲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 cm×4 cm,最佳采收时期为移栽后180 d。  相似文献   

3.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及施肥对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药材中儿茶素含量的影响,确定这一区域采收唐古特大黄的最佳时间和施肥量。方法:设置5月,7月,10月3个采收期采收施加肥料(磷肥、钾肥)的二、三、四年生栽培唐古特大黄,样品的甲醇提取液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采用Platisil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25℃;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15μL,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24 nm。结果:儿茶素在进样量0.424~10.60μg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儿茶素含量随之增加;同一年限不同采收期儿茶素平均含量5月份最高,7月份次之,10月份最低;施肥能够增加唐古特大黄中儿茶素的含量。结论:以儿茶素含量为采收指标时,宜采收三年生或四年生唐古特大黄,最佳采收期为5月,宜施加磷肥P_2O_545 kg·ha~(-1)。三、四年生唐古特大黄5月份,7月份儿茶素平均含量均20 mg·g~(-1)。建议唐古特大黄中儿茶素质量分数不少于20%定为完善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控制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唐古特大黄地下部分干质量及其含有的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鞣质和二蒽酮4类功效组分的含量测定,分析采收时期对唐古特大黄药材产量及功效组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唐古特大黄药材的适宜采收期。方法:HPLC测定唐古特大黄中蒽醌、二蒽酮、鞣质等的1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样方法测定唐古特大黄的药材产量,SPSS、Sigma Plot等软件进行分析画图。结果: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中4类功效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5月采收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中游离型蒽醌含量较高;7月采收的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结合型蒽醌、二蒽酮含量较高;鞣质的含量则在9月采收的4~6年生唐古特大黄中含量较高;从产量看,考虑成本及经济效益,采收年限以11月采收的4~6年生的唐古特大黄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采收月份的唐古特大黄中主要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分析,归纳采收期对唐古特大黄功效组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大黄定向培育技术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蒺藜适宜种植密度和最佳采收期。方法:在60cm垄作下,设计4个种植密度,即株距10,20,30,50cm,研究了蒺藜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用薯蓣皂苷作标准品,采用光谱检测法,测定了蒺藜总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蒺藜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降低,30和50cm株距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株距间差异显著;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8月下旬达到产量高峰;蒺藜生长高峰最佳叶面积指数为1.4;蒺藜总皂苷含量有2个高峰,即6月下旬和8月下旬,其中8月下旬与产量高峰一致,这时总灰分含量也处于最低水平。结论:蒺藜最佳种植密度度为60cm垄作下大约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产量可达到1400~2000kg·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考察来自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基于药效成分和生物量,筛选适宜的栽培密度,为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薄荷大田种植推广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收集2020年种植的10个产地不同种质薄荷地下根茎,以10 cm×30 cm、15 cm×30 cm、20 cm×30 cm 3个栽培密度设计,基于最佳采收期采收,系统考察不同栽培密度对薄荷植株生长指标、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不同产地薄荷株高逐渐增大,茎节数呈现增加趋势,茎粗变小,分枝数减少,单株产量减少,但薄荷叶长叶宽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基于薄荷产量和药效成分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不同栽培密度下薄荷质量,结果显示,在天津地区,广州、焦作、长春、鹿泉、南京、秦皇岛、安国产地种质薄荷最佳栽培密度为15 cm×30 cm;信阳、平山、盐城产地种质薄荷最佳栽培密度为10 cm×30 cm。[结论]适宜的栽培密度能有效提高薄荷品质和产量,在薄荷大田种植实践活动中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及种植密度对祁沙参干物质积累量和质量的影响,优化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6种施肥处理和4种种植密度祁沙参田间试验,定期取样分析祁沙参的分枝数、根粗、根长、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多糖含量。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祁沙参产量显著提高,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有机肥或无机肥能够显著增加产量,其中,施肥处理为有机肥(100 kg/667 m~2)+无机肥(200 kg/667 m~2)时能够显著提高祁沙参的干物质积累量且多糖含量相对较高;种植密度行株距为25 cm×7 cm时,祁沙参产量较高且多糖含量达到最高。结论:本研究初步确立了河北安国祁沙参栽培适宜施肥量为有机肥(100 kg/667 m~2)+无机肥(200kg/667 m~2),适宜种植密度行株距为25 cm×7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查播种期,种植密度及耕地深度对徐长卿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用正交设计安排种植试验,考察产量,测定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的种植方法对药材产量影响较大。结论在山东蒙阴栽培徐长卿以3月底播种,用种量30 kg.ha-1,耕地深度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王不留行种植密度、施肥种类对其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进行调查测定王不留行株高、一级分级枝数、一级分枝总长度、干物质积累、总灰分、浸出物、王不留行黄酮苷以及单株籽粒干重和产量。结果:王不留行株高、一级分枝总长度及浸出物均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加,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为行株距20 cm×35 cm。单施有机肥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单株籽粒干重及亩产量均最大。结论:行株距20 cm×35 cm为高产适宜种植密度,生产中应提倡底施有机肥1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头花蓼规范化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确定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提供制订头花蓼种植SOP的科学的数据,我们以不同株、行距组合成21种种植密度,采用方差法对其不同栽培密度下的药材产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头花蓼的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头花蓼规范化种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20cm×20cm.  相似文献   

12.
巴戟天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巴戟天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对二~四年生巴戟天的产量,灰份和浸出物作了比较,并进行薄层层析。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试验认为,种植巴戟天的适宜行株距为35×30cm,增产效果较好的肥料为阴阳灰。  相似文献   

13.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要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 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 000 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 607 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2,(10)
目的:考察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与产地、生长年限的相关性。方法:从四川松潘、若尔盖以及甘肃礼县、玛曲县采集47批大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药材的游离蒽醌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大黄游离蒽醌含量差异较大,栽培5年的大黄与野生品种游离蒽醌总量相近,而栽培3年的大黄药材游离蒽醌总量难以达到药典标准。结论:大黄药材以栽培4年后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板蓝根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以期为菘蓝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25 cm×5 cm(A),25 cm×7 cm(B),25 cm×9 cm(C),20 cm×8 cm(D),20 cm×10 cm(E),定期采集菘蓝样品,测定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板蓝根中醇浸出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变化趋于一致;但各处理间活性成分含量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产量与品质2方面考虑,安徽阜阳地区菘蓝种植密度行株距设为25 cm×7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7,(7)
目的:探讨广金钱草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及采收期对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广金钱草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和最佳采收时期。方法:采用广金钱草种苗移栽和扦插移栽的定植方式种植,收集不同时期的广金钱草样品,种子苗不同种植密度的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维采宁-2、异牡荆苷、异红草苷含量,结合产量、生长形态,研究两种定植方式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动态变化,种子苗移栽及茎叶有效成分积累变化,考察不同密度种植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方式的广金钱草在生物形态及有效成分的积累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茎叶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可以确定其最佳采收期及最佳种植密度。结论:广金钱草在花蕾期前后采收,种植密度在株行距20 cm×30 cm的条件下,产量和质量综合比较得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区唐古特大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了青海地区唐古特大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水(0.04%的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 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青海不同采集地唐古特大黄的平均相似度为0.925。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用于以青海果洛地区为主产地不同海拔唐古特大黄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检测,也为栽培大黄代替野生大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青海省6个唐古特大黄种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功效成分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多点种源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各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3类成分含量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提示优质唐古特大黄的栽培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产地环境可能有利于唐古特大黄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产地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游离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T4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和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T3和T6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该研究结果对大黄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桔梗干物质积累和桔梗皂苷D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大田试验设5个密度处理:M1(4 cm×25 cm),M2(6 cm×25 cm),M3(8 cm×25 cm),M4(10 cm×25 cm),M5(12 cm×25 cm),分时期对桔梗个体和群体的生物量积累、干物质分配、根产量、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桔梗个体生物量除M2>M3外,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桔梗器官干物质积累各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但趋势相近.各器官干物质分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差异显著,其中M2花果所占比例最小,根部物质积累最多;桔梗茎、花果干物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而叶干物质量随密度增加显著增加.除M2最高外,桔梗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桔梗群体根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桔梗皂苷D含量以M2处理为最高.结论:适宜的密度对桔梗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桔梗根产量、桔梗皂苷D含量及群体产量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N肥、P肥及种植密度对裸花紫珠生物量、药材产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应用311-A混合最优回归设计,开展N、P及种植密度3因子组合试验,对比11个处理对裸花紫珠生物量、药材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活性成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不同N、P及种植密度处理对裸花紫珠叶、枝、茎及地上部分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3因子对有效生物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P密度。随施N量的增加,裸花紫珠药材产量显著提高。降低施P量及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药材产量。3因子对裸花紫珠叶片总黄酮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NP密度;对叶片总酚酸和总糖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则为PN密度。低N有利于裸花紫珠叶、枝中黄酮物质的合成,低N或高P有利于总酚酸含量的提高,高N或低P有利于总糖含量的提高。11个处理中,处理4在裸花紫珠药材产量、总黄酮、总酚酸和总糖积累量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最佳处理。结论:裸花紫珠药材适合的施肥与密度组合为N51.2 g/株、P_2O_5 11.8 g/株,株行距50 cm×80 cm;以单位面积换算即尿素2.76 t/hm~2、钙镁磷肥2.46 t/hm~2,种植密度2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