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单片法纠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收治了34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病儿,其中采用改良单片法手术矫治12例,术后早中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改良单片法(modified single-patch,MSP)矫治儿童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的相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中心采用MSP技术行CAVSD双心室矫治术141例患儿的...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C)合并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一类少见的复杂性先心病,1885年由Bull[1]首次提出.自1969年D'Allaines[2]首次报道CAVC合并TOF的手术方式以来,关于手术治疗CAVC合并TOF的文献均为小样本统计,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而且随访时间较短.归纳不同中心的文献进行分析,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112例病儿,≤6个月43例(38%,X组),>6个月69例(62%,Y组)。85例行心导管检查。Rastelli A型89例,Rastelli B型10例,Ras- telli C型13例。手术技术分单片法,双片法和简化单片法。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而即刻再次手术者7例(二尖瓣反流4例,二尖瓣狭窄2例,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左房压8~21 mm Hg,中心静脉压7~12mm Hg。呼吸机平均应用47h,监护室平均滞留6.3d。结果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直径>2mm)13例,二尖瓣中度反流1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院内死亡6例(X组1例,Y组5例)。术后随访91例(81%),随访1~5年,平均2.3年。1例术后1年因肺炎心衰死亡,1例术后2年因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而换瓣。结论院内死亡率提示,小于6月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病婴手术是安全的。随着年龄增大,瓣膜成形效果、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可能会更差。双片法修补室间隔缺损较易发生残余漏(9例,18%),简化单片法出院时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法(6例,16%)。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单个临床中心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2008年5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1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患者的外科矫治经验,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0个月(1个月~20岁),体重10(2.5~68)kg。分析其临床结局,并随访生存病例,以初步了解其预后。结果住ICU时间4(1~23)d,住院时间12(6~21)d。死亡3例。21例患者中,双心室矫治6例,单心室矫治15例。平均随访时间3年,5年生存率80%。结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外科解剖矫治困难,多数病例仅可施行单心室矫治手术,部分病例可施行双心室矫治手术,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TOF-CAVC)的外科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11例TOF-CAVC患儿行双心室或部分双心室修补,男6例,女5例;年龄5 ~32个月.手术经右心房或右心室流出道纵切口,采用“双片法”修补房室通道,其中8例通过单一的右心房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所有患儿均行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扩大补片修补手术,其中7例由于肺动脉瓣发育欠佳需跨瓣修补,1例用带单瓣的心包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3例未跨瓣修补.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第2天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肺炎、心力衰竭.生存9例术后均有效随访,随访3~60个月.根据Kaplan-Meier生存曲线,5年生存率为79.5%.术后3个月,2例患儿分别出现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分支梗阻,2例残余房间隔缺损0.2 ~0.3 cm,1例心室水平残余细丝分流,患儿均无明显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所有生存患儿心功能Ⅰ~Ⅱ级.结论 法洛四联症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肯定,采用双片法通过单一的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通道时,术中的精细操作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Mei J  Wang Z  Zhang B  Hao J  Zou L  W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16-118
目的 报告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方法  6例患者 ,年龄 3~ 9岁 ,均施行手术根治 ,经右房 右室切口修补VSD ,房室间隔缺损采用两块补片技术修复 ,左房室瓣裂隙的修复均采用间断缝合 ,右室流出道均用带单瓣的补片跨瓣加宽。 结果 全组 6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灌注肺并发症各 1例 ,早期死亡 1例为多器官衰竭者 ,5例长期存活。术后随访 6个月~ 5 5年 ,1例有轻度左房室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Ⅰ级 4例 ,Ⅱ级 1例。 结论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乐四联症可应用 2块补片法行手术根治 ,左房室瓣瓣裂的常规修补可降低其关闭不全的发生率 ,大部分患者术后心功能可获得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9.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f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是发病率较低的复杂心脏畸形。现将我院收治的46例CAVSD病人手术治疗,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三种手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7月至2002年9月,我院共收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35例,分别采用一片法、二片法和简化一片法进行矫治。现将此3种手术方法的结果、利弊以及适应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移位术纠治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伴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TGA/VSD/PS)的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8月到2005年7月,采用主动脉移位术连续纠治6例TGA/VSD/PS,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4~24个月,平均(11.33±6.86)个月;体重5.6~11.0kg,平均(8.43±2.19)kg。结果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转流112~204min,平均(153.83±33.70)min,主动脉阻断73~139min,平均(89.16±18.61)min。术后随访2~12个月。6例病儿活动良好,X线胸片示心影较术前略大,肺血增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反流轻微2例,轻度1例。射血分数0.74~0.86,短轴缩短率0.34~0.52。结论当前TGA/VSD/PS普遍采用Rastelli手术,但长期随访发现术后并发症较多,结果尚不理想。主动脉移位术重建左心室流出道和右心室流出道,避免了Rastelli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心外管道梗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43例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01—2015-12间43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死于重度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7 a,无远期死亡。2例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反流加重。结论细致的瓣膜成形手术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避免残余漏和传导阻滞对获得较好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房室通道(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anal,CAVC)畸形是由于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畸形,其形态特点是房室间隔消失,仅有一组房室瓣.患儿自然预后较差,如不治疗,50%的患儿于1岁内死亡,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右心室双出口(DORV)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AVSD)的双心室解剖矫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4例DORV-AVSD患者施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6个月~31岁。患者均行双心室解剖矫治术,经右心房和右心室切口,疏通右心室流出道,分隔并成形房室瓣,采用"逗号状"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同时构建通畅的左心室流出道,自体心包闭合Ⅰ孔房间隔缺损,用心包或跨瓣环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结果 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患者中,住院死亡5例,其中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3例,不能脱离呼吸机2例;住院时间23~105 d,住ICU时间5~90 d,机械通气时间1~52 d。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例患者中,无住院死亡,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21~41 d,住ICU时间4~21 d,机械通气时间1~7 d。随访9例,随访时间6~26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流出道残余梗阻。结论 DORV-AVSD患者可一期行双心室矫治术,近年来手术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6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平均年龄(1.2±0 .9)岁,平均体重(6.8±3 )kg。其中10例伴有Down综合征,1例合并法洛四联征。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房室瓣轻度反流12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1例。行单片法修补10例,双片法修补6例。结果 术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患儿于出院4个月后因肺部感染合并心衰死亡外,余随访0 .3~5 .2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房室瓣功能良好,未见明显反流。结论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早诊断,早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圆锥隔心室型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和外科纠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单纯圆锥隔心室型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探讨其外科纠治.方法 回顾1999年4月到2005年4月手术纠治50例单纯圆锥隔心室型室间隔缺损病儿病历资料,其中后下缘肌性26例,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纤维连接24例.结果 术后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例因VSD前上缘残余分流(0.4 cm,0.3 cm),再次修补.11例有较明显的流出道肌束肥厚,完全或部分离断.2例体外循环停止后食管超声提示流出道肌束肥厚,压差分别为35 mm Hg、40 mm Hg,再次手术离断.随访5例有轻度右室流出道梗阻;三尖瓣中度反流1例,轻度5例,轻微5例.2例心包积液,1例术后出血.结论 提出圆锥隔心室型VSD的定义,规范其病理解剖和外科纠治会进一步精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简化一片法"治疗完全性房室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某些完全性房室隔缺损 (CAVSD)的病例 ,由于室间隔缺损较浅 ,可将前后桥瓣下压直接和室隔嵴缝合以关闭室间隔缺损 ,然后用自体心包片关闭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这一手术方式称“简化一片法”〔1 ,2〕。现总结我们的应用体会如下。临床资料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共收治CAVSD病儿 35例 ,采用“简化一片法”治疗 6例。其中男 4例 ,女 2例 ,5月龄~ 9岁 ,体重 6~ 2 2kg。其中Down综合征 1例。术前所有病儿均行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其中 4例同时进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电轴右偏 2例 (+1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超过手术建议年龄的完全房室间隔缺损(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CAVSD)患儿外科治疗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2013年163例7周岁以下单纯CA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1周岁分为适龄组[n=84,其中男37例、女46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我们对5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施行VSD补片开窗的大动脉调转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