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丽晶   《中国医学工程》2013,(6):85-85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6-1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98例类风湿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100例健康人群做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中外周血IL-6、IL-2、TNF-α、IL-1β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TNF-α平均值为(401.41±235.63)pg/mL、IL-1β平均值为(82.32±48.7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平均值为(7.95±6.72)pg/mL、IL-2平均值为(9.56±8.14)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的测定,对于疾病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主要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分布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1例RA患者进行调查,并研究中医证候与主要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不同证型间病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等基本无关联,P〉0.05或呈散点状分布;5个证型与关节肿痛数、畸形数、RF、CRP、ESR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主要证候分布及病情反复发作与其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病理特征关系密切,早期以邪气痹阻之肿胀疼痛为虐,中后期则以瘀滞不通之功能障碍为患。  相似文献   

3.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是世界上主要致残性疾病之一,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2]。本病可造成全身多关节肿胀疼痛,晚期可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患病10年的患者中至少50%不能坚持工作[3]。RA属中医的"尪痹"、"历节"、"白虎历节"等范畴,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是辨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各种炎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活动期患者10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CRP、RF、IgM、CD4+、CD8+、CD4+/CD8+值以及血清IL-1β、IL-6水平,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3例患者中风湿热痹型43例,风寒湿痹型26例,痰瘀痹阻型19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的ERS、CRP、血清IL-1β、IL-6的水平与风寒湿痹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者的上述指标与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的IgM、CD4+、CD4+/CD8+值与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比较显著升高(P<0.05),而其CD8+值比较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活动期RA以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占多数;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属性分类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寒热属性分类规律及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方法:397例来自多中心的RA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03例和西药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按ACR20标准评价治疗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观察患者初诊时寒热相关症状和舌象13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患者分为寒证和热证,分类结果与中医师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寒、热证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因子分析分类结果与医生辨证的结果一致。西药组3个月疗效中寒证患者有效率51.67%,热证为29.09%;6个月疗效中寒证有效率为88.52%,热证为55.36%,寒证疗效均高于热证,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再分类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型常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亏、痰瘀痹阻等证型,研究发现RA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检查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中医临床辨治RA客观化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明坤  温学红  肖继  刘博 《医学综述》2013,(16):3063-306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中医证型与一些理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门诊及住院76例RA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中医辨证分型,对34例寒湿痹阻、13例湿热痹阻、17例肝肾阴虚、12例痰瘀痹阻四种主要单一证型的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AS28湿热痹阻型与其他三种证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痰瘀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寒湿痹阻型和痰瘀痹阻型之间以及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型的RA患者ESR、CRP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证型RA患者(P<0.01),而RF、anti-CCP、AKA结果在以上四型RA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早期或活动期中医症候主要为湿热痹阻型,活动性和炎症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上有一定的优势,且辨证论治在RA的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RA中医证候的研究颇多,包括基本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影响证型的年龄、性别、病程、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归类;与中医证候相关联的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指征之间的规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RA能提高整体疗效,并从现代药理学机制出发,沟通"方证"在分子生物网络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丰富了证候信息的内容,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证候的本质,但RA证候规范化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不断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定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量表,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筛选并优化条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1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问卷调查,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分析、克朗巴赫系数法和重复测量等筛选方法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最终保留了35个四诊条目,构成了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量表。结论 :条目的筛选,可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掌握保留条目的尺度,才能保证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0.
炎性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证实IRA滑膜细胞及滑膜组织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作用于多种细胞并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促进了RA的发生和发展。而其中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7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RA的发病机制,并为研制治疗RA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结果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病例组(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对照组(10例正常成年人)均行DAS28评分和实验室检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同时行超声检查并对滑膜增厚最明显关节做超声造影(CEUS);将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数据、造影后测量的滑膜厚度与DAS28评分、ESR及CRP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参数中,峰值强度(PI)与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ESR、CRP、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1);其余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各参数与ESR、CRP和DAS28评分无相关性(P>0.05);造影后滑膜厚度与ESR、CRP、DAS28评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超声造影后滑膜厚度、造影定量分析参数PI与AUC可作为衡量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活动度的指标,为诊断和治疗评估提供影像学的定量证据。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并通过磺基转氨酶2受体介导它的生物学效应。动物实验表明,IL-33具有很强的促炎作用,且其致损伤作用有赖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干扰素γ的存在,IL-33在许多炎性疾病中大量表达,这里主要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IL-33,IL-33通过肥大细胞依赖途径促进疾病从急性到慢性的转化,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难愈。由于可溶性ST2有助于减轻IL-33引起的炎性效应,从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与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寒湿痹阻证在临床中最为多见;6组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310.05),但是各证候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均有所升高,但各指标在6种中医证候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活血化瘀法应始终贯穿于各证型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学改变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2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为48%,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为39.5%。关节肿胀、疼痛程度、RF、ESR、CRP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血小板呈正相关。贫血越重,血小板越高,患者的双手骨破坏越重。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程度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血小板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镜下滑膜切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36膝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在关节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及损害程度,进行彻底的滑膜切除。结果:随访时问为半年~3年,优良率为83.3%。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早期镜下滑膜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指标与腕关节滑膜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24例患者的腕关节MRI和血清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根据MRI上腕关节滑膜病变评分分值来分组比较血清学指标(CRP、IgA、IgG和IgM值)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24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RI上滑膜不同程度增厚并明显强化。滑膜病变评分值≥1.5分组(11例)和分值〈1.5分组(13例)间IgA、IgG和Ig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IgA、IgG和IgM值与腕关节MRI滑膜病变评分分值密切相关,而CRP值与腕关节MRI滑膜病变评分分值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并对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期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的发病机制能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对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提供诊疗帮助。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风湿免疫科经临床确诊的2014年3月~2016年12月住院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眼患者48例,同期就诊于眼科门诊的非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单纯干眼组)50例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 test,S Ⅰ 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干眼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并同时采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类风湿活动度相关的指标。依据干眼BUT、S Ⅰ t、FL客观检测指标,对干眼严重程度分级,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强度分级采用DAS28积分方法。对研究对象间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指标、干眼指标、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OSDI、S Ⅰ t、BUT、FL的检查结果比较,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单纯干眼组S Ⅰ t、BUT低于正常对照组,OSDI、FL高于正常对照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BUT低于单纯干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高于单纯干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DI、S Ⅰ t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与单纯干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风湿活动性指标ESR、CRP、RF检查结果比较,单纯干眼组、正常对照组ESR、CRP、RF低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干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干眼组中BUT与ESR、CRP、RF均呈负相关(P<0.05),FL与ESR、CRP、RF均呈正相关(P<0.05),S Ⅰ t、OSDI与ESR、CRP、RF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疾病活动度强度与干眼指标BUT呈负相关(P<0.05),与FL呈正相关(P<0.05),与S Ⅰ t、OSDI无相关性(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干眼的严重程度与类风湿活动指标ESR、CRP、RF呈正相关(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干眼患者较单纯干眼患者干眼症状重,推断类风湿关节炎干眼与单纯干眼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越高,干眼的症状越重,推测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可能影响干眼的严重程度。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与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干眼症状检查,可以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与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测定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组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柴立民  陈惠民 《医学综述》2011,17(3):357-35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致炎细胞因子和效应性CD4+T细胞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L)6通过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录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参与骨关节的重建。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介导免疫应答。CD4+T细胞在自身免疫反应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较一致的观点是特异性表达IL-17的T辅助(Th)1细胞和表达IL-12和干扰素γ的Th1细胞在RA的发病和炎性反应进程中起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自身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韦焕雷 《中外医疗》2016,(20):16-19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检测价值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4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以上患者的血清免疫指标,如IgG、IgA、IgM、C3、C4、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组经治疗后再次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IgG、IgA、IgM为(15.56±4.83) g/L、(3.15±1.30) g/L、(1.98±0.67)g/L低于对照组的(10.31±1.23)、(2.01±0.56)、(1.32±0.87)g/L,CRP(52.14±13.23)g/L和ESR(57.32±16.44)mm/h高于对照组的(4.78±2.25)g/L和(7.80±1.59)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11.89±1.783) g/L、(2.56±0.75) g/L、(1.40±0.67)g/L升高,CRP和ESR降低(10.12±3.20)g/L和(15.54±3.18)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