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幼儿出生前后,由于各种原因,伤害内耳听觉器官。听觉丧失后,不能听到周围环境任何声音,失去学习模仿的能力,不能学会说话。或学龄  相似文献   

2.
浅谈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外语与学习本族语一样,都要通过模仿,即首先通过听觉器官,然后是语言运动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协同活动,才能学会并掌握所学内容,听英语的机理和听其他东西一样。英语的声音形象通过耳内的传音系统输送给大脑分工负责语言的中枢。听到的英语是动态的言语,具有声能动  相似文献   

3.
耳聋的基础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系统任何部位包括传音、感音及综合分析部分的损害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 ,一般称轻者为重听 ,而重者谓耳聋 ,因重听与耳聋之间难予明确分界 ,故常将两者混同 ,统称为聋。如在幼儿或胎儿时期听觉系统就已发生严重病变 ,以致听力缺失而丧失学习语言的机会 ,便成为聋哑。人对声音的感觉是通过耳的传音系统、感音器官和大脑的听神经及听觉中枢共同实现的。声音传导的过程可简示如下 :  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2 0~ 2 0 0 0 0Hz ,儿童对高频可听到 2 4 0 0 0Hz左右 ,语言频率区在 5 0 0~30 0 0Hz之间。由于人类对…  相似文献   

4.
人工耳蜗植入的现状,经济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觉和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生活活动中相互交流的工具,语言是在听觉功能正常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发生了重听以至耳聋,就难以听清或听懂别人说话,也听不清自己的发音,就难以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越来越不准确,声音也变得越来越难听懂,严重者会成为哑巴.据1987年全国抽样调查,我国5000万残疾人中听力言语残疾人数超过1770万,估计每年约以2~4万速度增长,若加上老年性聋、噪声性聋需要提高听力者估计在3000~4000万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能够使部分聋人“聋而不哑”,并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交往.使聋人恢复听觉或聋而不哑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和佩戴合适的助听器,但对极度聋的患者,以上方法则效果甚微甚至无效.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尤其是对儿童患者)则有可能使极度聋者回到有声世界,给部分耳聋患者带来福音.但有诸多因素困扰着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与社会关系较大的主要是经费不足,这在发展中国家尤显突出.本文就耳蜗植入经济方面结合我国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芳  刘艳慧 《农垦医学》2000,22(3):157-158
198 7年 4月 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 ,全新疆地区抽查乌市天山区、哈密市、库尔勒市、吉木萨尔县、沙湾县、阿克陶县等十个地区。样本量为 3万人 ,采用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小组规定的 ,亦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通用的分层、等距、整群的人口调查抽样方法。现将全新疆听力语言残疾人致残疾原因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1 .1 听力语言残疾标准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 ,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的声音 ;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 ,从而都难以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通用的听力检查,即纯音测听,只着重于听阈的测定。即在某一声强时患者刚能听到某一频率的声音,但就识别言语而言还应注意听觉的频率辨差力,也就是能否区别二个或多个频率的声音。听力检查应包括听敏度,即听阈和频率辨别阈,也就是选择性二个方面。只有二个方面都能达到应用水平时才能理解言语信息。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单或双音节词作言语测听当然是了解听力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但该法在应用中受测试对象的方言、文化程度、智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且需要专门的双间式隔声室,因而在推广上存在一定困难。心理声学调谐曲线检测的基本方法是给测试耳以一个一定频率的纯音T_1,其声强在听阈上5分贝。同时经同一  相似文献   

7.
听力损失     
武斐 《开卷有益》2023,(5):35-36
<正>听力损失是指听觉器官不能感受到正常水平声音强度的一种状态。是听觉功能障碍的表现,轻者称重听或听力减退,重者称耳聋或全聋。一般临床上把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外耳或中耳,使声波传入内耳受到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玉泽 《开卷有益》2006,(11):47-47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是一种把声音信号换成电信号的高科技生物医学电子产品。为配戴助听器无效或效果甚微的中毒或极重度听力障碍者提供了唯一有效的康复手段。人工耳蜗分为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将体内部分电子装置(植入电极)通过手术方式植入内耳,当体外部分的麦克风接收声音后,将信号传到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数字化,并选择有用的信息按一定的言语处理策略进行编码,将编译后信号(语码)经传送线圈将信号传入体内接收器,接收器以电脉冲的形式信号传送到耳蜗内的电极,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听觉信号送到大脑产生听觉。实际上人工耳蜗的植入电极代替了人的内耳严重损伤的毛细胞感受声音,所以将人工耳蜗植入称为听力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朱愉 《开卷有益》2021,(4):27-27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耳鸣(tinnitus)是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Tinnitus一词源于拉丁词tinnere,原意为"无外部原因的颅内鸣响或其它声音的感觉".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是"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或尖叫铃声".  相似文献   

12.
自动脑干诱发电位听力技术筛查新生儿听力5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芸  潘瑜 《右江医学》2010,38(1):75-76
听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是由于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正常活产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高于其他常规筛查的新生儿疾病。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约2000万人,并以每年2~4万新发的聋儿递增^[1]。听力障碍可导致儿童在接受语言和语言表达技能的终身损害。  相似文献   

13.
耳鸣是一种听觉感知的错觉.美国听力学会对耳鸣的定义常必要的,可对患者的听力损失做出评估,以便在后期的治疗中是"指非外部声音产生的听觉感知,常被形容为嘶嘶声、嗡嗡声、考虑是否为患者佩戴助听装置.口哨声或铃声等"[1] .英国听力学会的研究报告显示,耳鸣在该国1.2.1.2 耳鸣频率及响度匹配普通人群的发生率为10%~15%,但其中有10%~20%患者,耳鸣在耳鸣侧耳,利用纯音听力计给声,首先确定频率,从1000Hz  相似文献   

14.
栾一禾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2):1013-1014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而小儿0~3岁是言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使听力障碍儿在生后3个月获得诊断并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药物、手术、助听器选配或人工耳蜗植入),以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使处于发育阶段的听觉系统能获得适宜的声音刺激,加上适当的训练,可使其聋而不哑。  相似文献   

15.
言语的发展是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对输入信号进行感知、解码、表征和输出的过程。经典语音处理模型在皮层水平提出了由听觉系统引出的两条途径:腹侧流和背侧流。腹侧流涉及颞叶上部和中部的结构, 参与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言语识别), 背侧流涉及后额叶及颞叶和顶叶后背侧的大部分结构, 具有听觉-运动整合功能, 与言语生成密切相关。然而自前庭蜗神经到听觉皮层的中枢听觉神经系统(central auditory nervous system, CANS)的听处理过程对言语发展的重要性尚未阐明, 本文旨在从认知神经科学范畴综述CANS在言语识别及生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从而为听处理及言语发育临床监测、言语发展的远期预测以及临床言语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5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言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各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患儿的听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使用卡方检验对影响术后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将从单因素分析中筛选出来的听觉及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植入后时间及家庭经济状况与CAP显著相关,植入后时间、居住地、术后康复模式与SIR显著相关。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时间、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聋儿康复是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性强。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听力语亩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工作已纳入国家规划,逐步进入康复轨道。早期干预对听力障碍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可使这些残疾患儿受益终生。人类听觉系统的发育自降生以后即开始,在3个月之内主要为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完成的反射性听觉反应,在3个月以后由于外因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使有意的听觉括动得以逐渐发展。人类语言中枢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在胎儿后期已开始形成。在妊娠1~2个月的胎儿已经在学习辨识母亲的嗓音特征。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可辨认发音节律,6个月的婴儿对母亲的言语声有偏爱表现。7个月的婴儿会发出有规律性的音节并开始把母亲的言语声和周围环境中物体或动作的形象联系在一起,9个月的婴儿已开始会叫“妈妈”,“爸爸”。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语前聋患儿听觉功能,使其获得正常的言语发育、学习和社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纯听觉或言语能力的改善.本研究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探索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患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21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  相似文献   

19.
感音神经性聋是因内耳螺旋器毛细胞、血管纹、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引起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导致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我军现行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规定经验丰富者单耳平均气导听阈超过标准5 dBHL可进行个别评定。但评价方法主要使用纯音主观听觉测定技术,未包括客观听觉和言语识别测试,未按不同类别飞行人员进行分类鉴定,遇到边缘问题难以实现精准鉴定。随着听力检测技术和航空医学的进步,以及空中战勤、技勤人员队伍的扩大,未来涉及感音神经性聋的医学鉴定案例可能会增加。为此,全军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十三五”期间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军队后勤科研重大课题等的研究成果,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军事飞行人员感音神经性聋个别评定医学鉴定指南”,内容包括感音神经性聋诊断和治疗、航空医学关注点、医学鉴定要求、飞行合格后随访原则等。旨在规范军事飞行人员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治,重点是为航空医学鉴定中关于个别评定的条款提供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子耳蜗是一种电刺激系统,主要由电极、刺激器等元件构成。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将其活性电极放置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耳蜗内,通过刺激器给予电刺激信号经导线传输到活性电级,作用于患者耳蜗的残存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而产生人工听觉,因此,电子耳蜗又称人工耳蜗,用人工耳蜗来“替代”患者已损坏的耳蜗,使患者能感知环境的声音。通过对2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听阈听力级≥90dB)行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听力学评估和言语识别率的分析,作者发现单道电子耳蜗植入后病人仅能领悟少数单音节字符,开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