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浅谈时令咳嗽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地四时之气特点,春用解表宣肺,疏风清热;夏用醒脾祛湿,宣肺清热;秋用轻宣解表,清肺润燥;冬用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因时遣方用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清热药,是指能够清解热性病症的药物。大多具有寒凉之性,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热性疾病。据其功能的不同,临床上针对虚证、实证、卫分、营分之区别,常把清热药分为以下类别,现浅谈如下;1$热泻火药此类药物多人气分,对气分实热能折其火势。分别适用于壮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青黄或燥诸证。常用药如石膏:味辛、甘、大寒,人胃肺二经,辛寒能内清外散。内清肺胃之热,外散肌肤之火,故能清热泻火;甘寒能养阴生津以清热,津生烦渴自止;又能除烦止渴。临床上多用于壮热口渴,神昏狂躁等证。又如知母:苦、甘、寒,人胃、肺、肾三…  相似文献   

3.
清肺活血方抗生及退热作用的实验研究龚婕宁指导陆平成杨进(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210029)主题词清肺活血/抑菌,抗病毒,退热清肺活血法是温病肺热证的常用治法之一.在广泛运用中已取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为了深入探讨该法的作用机理.我们在总结临床经验的...  相似文献   

4.
四味黄芩清肺饮是导师许鹏光治疗痤疮的常用方剂,由黄芩、栀子、丹参、白花蛇舌草四味中药组成,临床主治肺经风热、肺胃蕴热型痤疮,主要功效为清热泄肺,活血解毒。现就其治疗思路,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个体化用药特点;总结如下,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5.
赵春丽  张宏周 《中外医疗》2012,31(2):128-129
中药清热剂的适应证是临床热性病。热证包括表热证和里热证,其中里热证涉及范围较广。包含温病热传于里的热入气分.热入营血证;里实热证的心,肺,肝,胃,肠,膀胱等脏腑热证以及湿热证,痰热证.虚热证等。临床对于清热剂的合理应用,本着“热者寒之”的原则,强调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本文主要分析中药清热荆及其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文兰 《中国医刊》1999,34(9):49-50
赵绍琴教授从医从教 60余年 ,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温病、湿温病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主要临床理论选介如下。1 病邪在表切忌寒凉滋腻湿病初起 ,邪在肺卫 ,病轻邪浅 ,只宜辛凉清解 ,宣郁清热 ,开达肺卫郁闭。郁开热清 ,肺恢复其宣降功能 ,津液得以布散 ,自然微汗出而愈 ,此即“在卫汗之”之意。赵教授认为“在卫的辛凉清解” ,绝不是发汗解表 ,温病忌汗。必须区别于伤寒。并举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为例 ,即无辛凉解表之说 ,亦无解表之意。赵教授说 :“温病卫分证 ,属肺经郁热证 ,火郁当发之。”与治火热证不同 ,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2月~2007年2月,运用滋阴清热、清肺凉血为治病求本之法,配合凉血、化瘀软坚、清泻肺胃等祛邪治标之法治疗痤疮;并加调节内分泌及外用药,达到皮疹消退快,相对稳定不复发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寻常痤疮中医称为“粉刺”、“肺风粉刺”。是一种好发于青年期男女面部的常见病。近年来,笔者应用清热宣肺、化湿通腑法治疗粉刺患者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8例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14-21岁84例,21-36岁39例,36-41岁5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肺经风热型76例,肠胃湿热、牌失健运型5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23年。2治疗方法肺经风热型,主症为颜面潮红、皮肤油腻、紧张、鼻翼及两颊毛孔粗糙,皮疹如粟大,不融合,部份皮疹顶端有小脓胞,或微感痛痒,便秘、口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疏宣肺清热,楷杷清肺饮加…  相似文献   

9.
辛凉解表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凉解表法是温病大师叶天士和吴鞠通介导的治疗肺卫表证的法则。主张上焦温病初起,邪热在肺,尚未化火,宜用辛凉轻透之品,不主张用苦寒药物。后世医家对此有争议。本文人为辛凉解表法应具有辛凉发散、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炎的内涵,并提出了辛凉与寒凉(苦寒)药给 用治疗外感风热表卫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1642年出版的<温疫论>共二卷分八十五论,内容包括瘟疫论细述.1746年出版的<温疫论>中精辟论述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叶天士、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对瘟疫论述为:"太阴之病,脉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干咳,午后热甚,这是温邪犯肺所致."<温病条辨>把温病分为湿热性温病和温热性温病.  相似文献   

11.
韩景荣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88-88,94
目的观察清肺止嗽合剂治疗痰热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对照组3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中成药蛇胆川贝液10mL,日2次,口服;治疗组应用清肺止嗽合剂50mL,日2次,口服。经10年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12例,治愈率70.7%,有效率95.6%;对照组临床治愈163例,治愈率54.3%,有效率71.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肺止嗽合剂组方合理,能明显改善痰热壅肺型咳嗽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癃闭从肺论治的理论基础,临床上分为五型治疗:肺热气壅,治宜清泄肺热、通利水道,可选东垣清肺饮等加减;风寒闭肺,治当宣肺散寒、提壶揭盖之法,麻黄汤加减;痰热闭肺,治当宣肺清热化痰,可选清金化痰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味;肺气亏虚,补肺益气为法,常以补肺汤加入肃肺利水药物;肺阴亏虚,治当滋养肺阴、达肺启癃,可选生脉散、养阴清肺汤等合猪苓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热哮为常见肺系顽疾之一,根据临床多年的观察,此病多因痰热壅肺、肺气上逆所致,我们采用清肺平喘法治疗此病,获效满意,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组120例中,门诊78例,住院42例;男53例,女67例;年龄6~75岁;病程1~15年,平均8.5...  相似文献   

14.
梁伍今  刘虹 《吉林医学》2005,26(11):1195-1195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温病在发生、发展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是确立温病概念,鉴别温病与非温病的主要依据。这些特点对现代护理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就温病特点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风温肺热病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辩证分型治疗风温肺热病100例,风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泻白散,痰热结胸用小陷胸汤、枳实汤、泻白散,热盛腑实用三黄泻心汤、牛黄承气汤,肺胃阴伤用清肺养阴、润燥化痰法。结果有效87例。占87%;好转7例,占7%,无效6例,占6%,总有效率9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救阴”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方法]比较《伤寒论》与温病代表著作中与“存津液”“救阴”治疗思想相关的治法、方药与病证。[结果]阴液的存失对伤寒与温病均有重要影响,两者联系之处在于,温病医家继承了《伤寒论》中的清热法、攻下法与滋阴法,化裁经方,立新治法,并拓展了临床运用范围。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在解表祛邪方面,伤寒以汗法为治疗手段,而温病以汗法为治疗目的;伤寒并有温阳、利水、通津等其他治法,温病以清热存阴、滋阴养血法治疗动风病证;伤寒治疗“护阳气”思想占主要地位,“存津液”则处次要地位,而温病治疗“救阴”思想占主要地位。[结论]在《伤寒论》中,阴液损伤可以是某一经病的病机,也可以是某病证的主症之一,或者可作为防患于未然思想,寓于解表祛邪之中;而温病阴伤作为病机,贯穿病程始终。伤寒部分存阴治法,被温病医家继承并发展,形成了温病坚阴育阴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目的 分析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病因病机 ,提出开肺化痰解毒治法 ,研制成清肺口服液。方法 以利巴韦林为对照 ,进行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盲法、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 试验组痊愈率 5 1.5 2 % ,痊愈显效率 89.6 2 % ;对照组痊愈率 2 8.7% ,痊愈显效率 73.92 %。清肺口服液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开肺化痰解毒法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8.
温热病“热与津”的消长变化关系是温热病辨证论治的核心。近读《温病述义》(郭谦亨著),颇受教益。文中指出:温病是感受四时温热与湿热毒邪,以热盛津伤和湿阻气机为病机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分别以“清热解毒、护阴养液”、“清热利湿、宣化分消”为总的治疗原则。并指出:“它是以病因的温热或温热的特性和病变的特点为依据。此外,还始终贯穿了热与津、湿与气在机理及辨证论治中的辩证关系”。本文仅就“热与津”在温热病中的消长变化及辨证论治的特点,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不妥之  相似文献   

19.
介绍熊磊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 ,其治咳 8法为 :宣肺散寒、疏风清热、涤痰清肺、涤痰通腑、清燥利咽、清热泻肺、养阴清燥、益气健脾等法。  相似文献   

20.
对吴塘《温病条辨》中“治上焦如羽”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上焦如羽”出自《温病条辨·卷四·治病法论》,是吴塘对上焦温病治疗原则的高度概括与生动比喻。吴塘在《温病条辨》中不仅强调了这一治则,而且在温病各种不同证型中均加以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指导今天的临床遣方用药仍有很高的价值,现对其治法作一探讨。1“治上焦如羽”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1.1辛凉清解法本法以质轻味辛之辛散药与质轻性寒之清热药配伍,辛凉清解在表之邪热。代表方如银翘散。方中运用荆芥穗、豆豉辛温之品旨在增强开闭力量,畅郁热外达之路;以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而宣透。两者配用,既可增强疏散清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