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使用激素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组和未用激素组三组患者痰液的IL -8、ECP及炎性细胞进行测定或计数,并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比较使用激素气道吸入的哮喘、COPD患者痰液中IL -8、ECP和炎性细胞的变化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观察激素对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与疾病严重度的关系。COPD激素组与哮喘组比较,哮喘患者痰液中ECP浓度(P <0 .0 1)和E % (P <0 .0 5 )显著增高,而COPD患者痰液中的N %明显增高(P <0 .0 1)。COPD二组比较,未用激素患者痰液中的N %明显增高(P <0 .0 1) ,IL 8浓度增高(P <0 .0 5 )。哮喘组的FEV1/FVC与WBC总数、FEV1%与E %之间存在负相关(P值均<0 .0 5 )。COPD未用激素组的FEV1%与IL- 8之间存在负相关(P <0 .0 5 )。提示哮喘气道炎症与嗜酸细胞激活、ECP的释放增多有关。中性粒细胞和IL -8在COPD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而且气道吸入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痰液IL- 8是反映急性加重期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436名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平喘汤组)和对照组(氨茶碱组),观察两组疗效。以及IL-5、ECP、EQC的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平喘汤能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症状,有效率达到96.4%,显著高于氨茶碱对照组的78.31%(P<0.01),并且明显改善肺功能(P<0.01)。平喘汤能使外周血IL-5、ECP、EOS显著下降(P<0.01),其中IL-5、EC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新型免疫疗法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IgA、IgM、IgG)含量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血EOS、ECP、IgG均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均为P<0.01),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EOS、ECP和肺功能(FEV_1、PEFR)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IgA、IgG和IgM浓度较正常健康人明显下降。结论:血清EOS数量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密切关系,并可作为气道炎症监测及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重要特征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导致哮喘发病的众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哮喘患者急性期不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粘膜活检和痰中IL-5、EC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IL-5和ECP之间,IL-5及ECP与嗜酸性粒细胞(EOS)、肺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故国外有学者建议可将IL-5和ECP水平的变化作为哮喘严重性和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本文就近几年来IL-5和ECP在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翔 《四川医学》2000,21(12):1111-1113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的重要特征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在导致哮喘发病的众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 ,白细胞介素 5( IL - 5)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明 ,哮喘患者急性期不仅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气管粘膜活检和痰中 IL - 5、ECP水平明显升高 ,而且 IL - 5和 ECP之间 ,IL- 5及 ECP与嗜酸性粒细胞 ( EOS)、肺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故国外有学者建议可将 IL - 5和 ECP水平的变化作为哮喘严重性和疗效观察的可靠指标。本文就近几年来 IL - 5和 ECP在哮喘发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刘华  王羡懿 《安徽医学》2004,25(4):272-275
目的 寻找一种低创、简捷的监测方法判断哮喘的气道炎症及指导哮喘的治疗。方法 选择 41例哮喘患者根据临床特征 (过敏史、家族史、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 )及个别患者的常见过敏原皮内试验结果分为变应性哮喘组(AA 18例 )及非变应性哮喘组 (NA 2 3例 ) ,同时选择 2 0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监测他们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 ,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的评分。结果 A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NA组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OS计数、EC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A组和NA组血清GM -CSF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 (P <0 .0 1)。AA组治疗前后ECP含量与症状积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EOS计数、ECP浓度可以作为AA组气道炎症的判断指标 ,对于NA组则不敏感。NA组EOS变化呈现“先低后高” ,其原因可能是GM -CSF等EOS刺激因子在外周造血器官部位的相对高浓度所致。哮喘的治疗应根据炎症指标配合肺功能监测调整治疗方案 ,不能单以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陈菁  孙洁民  罗光伟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247-248,250
目的 探讨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白细胞介素(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随机分为射干麻黄汤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荧光酶标记法和RT-PCR技术检测BALF中EOS凋亡、ECP水平、IL-5mRNA及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 射干麻黄汤组BALF中的EOS明显较哮喘组低,EOS凋亡率明显较哮喘组高(P<0.01); ECP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P<0.05);IL-5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低,IL-10mRNA水平明显较哮喘组高(P<0.05).结论 射干麻黄汤可以通过减少IL-5mRNA的表达,增加IL-10mRNA的表达有效抑制哮喘豚鼠气道EOS的上升,增加EOS的凋亡;降低EC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用CAP系统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粒细胞(EOS)、IL-5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CP及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及ECP水平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常见呼吸道疾病中的意义。选择哮喘3例、常见呼吸道疾病37例、正常对照10例三组为研究对象。利用瑞典Pharmacia的CAP系统检测其血清ECP,应用伊红丙酮法计数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ECP浓度与EOS直接计数之间做直线相关系数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11例ECP增高,其中哮喘患者均正常,正常对照组1例增高;ECP浓度与EOS直接计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用化学发光法(LIA)测定中性粒细胞(NC)吞噬功能,放免法(RIA)测定环磷酸鸟苷(cGMP),酶免法(EIA)测定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荧光酶免法(FEIA)测定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速率散射比浊法(RN)测定免疫球蛋白(Ig),间接免疫荧光法(IFIA)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患中性粒细胞化学吞噬发光峰值下降,峰时延长:ECP,sIL-2R,cGMP均显增加;CD4^ 细胞增多,CD8^ 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以IgA降低,IgE增高最为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参与气道组织炎性损害,免疫失衡导致哮喘发作和迟发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高静  林东红 《医学综述》2005,11(3):204-20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所介导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之一是.EOS增多。由EOS及其活性分泌产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mtein,ECP)等细胞因子和介质所引起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现仅就ECP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雾化吸入介导的利多卡因治疗儿童重症哮喘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少青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14-916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介导的利多卡因治疗儿童重症哮喘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 :将 84例重症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加用雾化吸入介导的利多卡因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外周血 EOS和血清 ECP、Ig E水平变化 ,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对比。结果 :两组均治疗 1疗程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 .2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相关副作用发生率低且轻微、不影响治疗。治疗组治疗前后血中 EOS、ECP和 Ig E水平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雾化吸入介导的利多卡因治疗重症哮喘起效快 ,疗效高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进行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水平.结果:吸入IL-5后嗜酸性粒细胞(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绝对细胞数以及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IL-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血清总IgE水平并无明显影响.结论:吸入重组IL-5不仅可以促使循环中EOS数明显增多,而且还能导致其活化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免疫荧光技术(FEIA)测定了20名正常健康者、25例发作期哮喘患者的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并同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在此基础上临床追踪观察了其中16例患者治疗前后ECP和EOS的波动情况。结果显示:①患者组血清ECP、EOS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经治疗,二指标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显著(分别P<0.01、P<0.05);②发作期血清ECP浓度和EOS数正相关(r=0.48,P<0.05),治疗后二者下降的幅度显著相关(r=0.65,P<0.01)。结论:嗜酸性细胞及其毒性蛋白颗粒—ECP是造成气道上皮损伤,促进哮喘炎症形成的重要介质。血清ECP检测目前已成为临床监测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判断抗炎药物疗效以及预后的极佳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既往认为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为哮喘的主要炎症细胞。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ouwes等~([1])发现约50%的哮喘是由NEU引起,且NEU与重症哮喘~([2])、迟发型哮喘~([3])、激素不敏感型哮喘~([4])等密切相关。2006年Simpson等~([5])将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61%的哮喘患者列为哮喘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17.
咳喘宁对哮喘豚鼠EOS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现察咳喘宁对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调节作用,阐明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复制豚鼠哮喘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现察咳喘宁干预后血中和肺泡灌洗液中EOS的改变情况.结果 咳喘宁能有效降低哮喘琢鼠血和肺泡灌洗液中EOS的数量,与模型组相比羔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降低血中EOS的效果优于咳喘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宁能降低哮喘豚鼠血中和肺泡灌洗液中EOS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其对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8月—2020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哮喘组)、COPD急性加重期(COPD组)、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组)患者,每组80例,另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血清ECP、IL-13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所有研究对象行肺功能通气检查,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采用Pearson法分析合并组患者血清ECP、IL-13、EOS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CP、IL-13水平对哮喘合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COPD组、合并组血清ECP、IL-13、EOS、水平升高(P <0.05);哮喘组与COPD组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哮喘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 (EOS)凋亡功能的异常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EOS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2 5例 )、支气管哮喘患者 (哮喘组 5 0例 ,其中 30例急性发作期 ,2 0例非急性发作期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 ,测定自发的或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的EOS凋亡率。结果 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非急性发作期患者EOS凋亡率分别为 (5 7± 18) %、(33± 15 )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对照组与哮喘组EOS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EOS凋亡率对照组为 (12 9± 35 ) % ,哮喘组 (平均值 )为 (45± 17)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 ,哮喘组凋亡率为 [(95± 2 7) %、(70± 2 3) %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哮喘患者的EOS存在自身凋亡功能的缺陷 ,经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后EOS凋亡增加。EOS凋亡是哮喘炎症消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连续服用14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OS和ECP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EOS和ECP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 E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血清Ig E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风宣散止咳方联合抗生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