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探讨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7例CKD患者并进行肾功能和心功能分级,检测血浆BNP、肌酐水平,分析BNP对CK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意义。结果在尚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血浆BNP值进行性升高,CKD5期组显著高于CKD4期组和CKD3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KD合并心衰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R=-0.42),与LVDd呈正相关(P0.01,R=0.72)。处于同一CKD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脏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1);处于同一NYHA心功能分期的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进一步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尤其在心功能Ⅲ、Ⅳ的患者中,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结论血浆BNP水平可早期预测CKD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1~5D期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钙磷代谢、25羟维生素D〔25(OH)D〕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CKD患者142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及是否透析分为CKD1~5D期,腰椎定量CT(QCT)测定患者BMD,检测血白蛋白(ALB)、钙(Ca)、磷(P)、25(OH)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LP)、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 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分析QCT-BMD与骨代谢相关指标关系。结果 BMD值、血ALB、Ca、ALP、25(OH)D在CKD1~5D各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0岁组,CKD5~5D期患者P高于CKD1~4期;CKD4~5D期患者t PINP高于CKD1~3期;CKD4~5期患者β-CTX高于CKD1~3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1~3及5期;CKD4~5期患者OC、i PTH均高于CKD1~3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1~5期(P0.05)。≥70岁组,CKD5D期患者血P高于CKD1~5期;CKD5期患者t PINP、OC均高于CKD1~4期,CKD5D期高于CKD1~5期;CKD5~5D期患者β-CTX高于CKD1~4期;CKD5期患者i PTH高于CKD1~4期,CKD5D期患者高于CKD2~3期(P0.05)。BMD值与e GFR、Ca、P、25(OH)D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无相关性(P0.05)。e GFR与P、t PINP、β-CTX、OC、i PTH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骨质疏松或CKD-MBD伴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70岁),性别(女性)和血钙水平(高钙血症)。结论维持正常血钙对于CKD骨质疏松或低BMD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焦虑、抑郁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CKD患者100例,CKD的诊断和分期按照美国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K/DOQI)的标准.应用基于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公式估测的eGFR,将100例患者分为CKD 1~4期和CKD5期.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进行焦虑、抑郁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入选的100例CKD患者中,CKD1~4期57例,平均年龄(57.7±14.7)岁,CKD 5期43例,平均年龄(60.5±1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D1~4期和CKD5期患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分别为89.1%和92.8%、37.0%和4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KD 5期患者的SF-36总评分为52.7±20.0,CKD1~4期患者为61.6±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CKD5期较CKD1~4期患者生活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KD非透析患者376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232例,糖尿病患者144例),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3例,留取空腹血标本检测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C(Cys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并以动脉硬化诊断仪检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应用简化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CKD分期将非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各分为五组:CKD1期(GFR≥90 ml/min);CKD2期(GFR 60~89 ml/min);CKD3期(GFR 30~59 ml/min);CKD4期(GFR 15~29 ml/min);CKD5期(GFR15 ml/min)。结果 1糖尿病患者组及非糖尿病患者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CKD1~5期,糖尿病组ba PWV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2随着GFR降低,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ba PWV呈现显著的逐级增长的趋势(P0.001)。3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e GFR、Cys C是ba PWV的独立决定因素。结论 1非透析的CKD患者中糖尿病患者ba PWV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其动脉硬化发生时间早;2随着肾损伤的加重,ba PWV亦呈现显著的逐级增长的趋势,ba PWV是非透析的CKD患者动脉硬化的有效预测指标;3e GFR、收缩压、舒张压是非透析的CKD患者动脉硬化主要的独立影响因素;Cys C也是非透析的CKD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其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还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患者712例,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在CKD患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12例CKD患者中CKD 1~5期的占比分别为14.19%(101/712)、16.71%(119/712)、22.19%(158/712)、14.47%(103/712)与32.44%(231/712);随患者病情进展,其年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显著下降(P0.05);CKD 1~5期患者CVD的发生率分别为5.94%(6/101)、17.65%(21/119)、26.58%(42/158)、32.04%(33/103)与9.78%(115/231);CKD患者CVD中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肥厚(LVH)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15%、23.31%、11.24%;随CKD患者病情进展,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出CKD、CVD、CAD、LVH、CHF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P0.05)。结论 CVD在CKD1期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其发生率逐渐上升,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CKD与CVD的筛查指标可用于各期CKD及CKD患者CVD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肾脏科和老年病科诊治的308例CKD1~4期老年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血尿酸,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420μmol/L)和正常尿酸组(血尿酸420μmol/L),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及预后指标。结果:308例老年CKD患者中伴高尿酸血症者113例(36.7%)。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白细胞、三酰甘油及血肌酐均较高,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较低。校正性别、年龄、尿蛋白量、血肌酐等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β=-0.09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独立于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蛋白尿和eGFR,为老年CKD患者e GFR下降≥30%或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为1.003,95%可信区间:1.000~1.007,P=0.038]。结论:老年CKD患者肾功能与尿酸呈负相关,伴高尿酸血症是老年CK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B型钠尿肽(BNP)与肾功能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CKD患者(CKD组)108例和对照组18例。CKD组患者按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又分为CKDⅠ~Ⅱ期21例,CKDⅢ期42例,CKDⅣ~Ⅴ期45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KD组和对照组血浆BNP水平,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分析BNP水平与肾功能及24 h血压节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KD组患者GFR、杓型血压比例明显下降,BNP水平、夜间收缩压、舒张压、非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FR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均是影响BNP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在CKD患者中,GFR下降可导致BNP水平升高,虽然肾功能可能对BNP水平有影响,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仍可作为一项影响BNP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KD3期、CKD4期、CKD5期)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循环中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104例,计算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同时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超敏C-反应蛋白,同时检测其血清白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结果 CKD3期组、CKD4期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和24小时尿蛋白明显升高,CKD3期组CRP水平、24小时尿蛋白水平和冠脉病变支数与CKD4期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CKD3期组、CKD4期组与CKD5期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水平的CRP与低水平的CRP间肌酐清除率、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血管病变支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肾脏病(CKD3期、CKD4期)患有冠心病的患者CRP和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是冠心病发生的预测因子,CKD5期患者高水平的CRP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水平,探讨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月在东莞东华医院行血浆LpPLA2水平检测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的CKD 1-2期患者67例为CKD 1-2组,选取CKD 3-5期患者96例为CKD 3-5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血浆Lp-PLA2、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等指标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CKD患者总胆固醇、HDL-C及apo A较对照组低,甘油三酯、LDL-C及apo B较对照组高,且CKD 3-5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CKD患者Lp-PLA2水平随CKD分期增加而升高,且较对照组高(P 0. 01)。CKD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浆Lp-PLA2水平(318. 39±18. 22 vs166. 15±15. 58,P 0. 01)。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与e GFR呈负相关(r=-0. 263,P=0.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及年龄是CK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1. 007与1. 132。结论:CKD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升高,Lp-PLA2高水平是CK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捷  唐澍 《山东医药》2012,52(20):59-60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生状况。方法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334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根据其肌酐清除率(GFR)结果分为CKD组[GFR<60 mL/(min.1.73 m2)]和非CKD组[GFR≥60 mL/(min.1.73 m2)],分析CK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CKD患病率高于成年组(χ2=7.14,P=0.00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7,P=0.003)和高血压(OR=2.86,95%CI:1.15~7.14,P=0.024)是脑卒中患者CKD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CKD比率增高,且与患者年龄和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1,25(OH)2D3以及肾功能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58例分为3组,另设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酶联吸附(ELISA)法测定FGF23及1,25(OH)2D3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a、P、肌酐(Scr)、尿素氮(BUN)浓度,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全段iPTH。结果 FGF23在CKD血清中的质量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逐渐升高,在CKD 4,5期FGF23升高明显,与CKD 3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2D3显著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FR的降低,血清Scr、P、iPTH逐渐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KD 3~5期logFGF23与logiPTH、Scr、P呈正相关(r=0.516,P<0.01;r=0.397,P<0.01;r=0.344,P<0.01),与GFR,1,25(OH)2D3呈负相关(r=-0.491,P<0.01;r=-0.413,P<0.01)。结论血清FGF23、iPTH、P随着GFR降低逐渐升高,1,25(OH)2D3逐渐降低,尤以CKD 4~5期明显。当GFR<30时FGF23质量浓度与GFR、血清iPTH、P、1,25(OH)2D3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和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8例CKD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NGAL,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量,应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GAL为(297.56±138.1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91.73±32.47)ng/ml(P<0.05)。CKD患者的NGAL与e GFR呈负相关(r=-0.751,P<0.01),CKD患者NGAL与尿蛋白水平、SCr和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3,0.135和0.114,P<0.05).结论血清NGAL水平与CKD患者肾功能损伤和蛋白尿密切相关,NGAL可能成为监测CKD患者肾功能损害和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27例CKD患者,用Cockcroft-Gault(CG)方程、MDRDI方程、简化MDRD方程、Jelliffe1973(JE73)方程、Mawer(MA)方程、Hull(HU)方程、Jellifee1971(JE71)方程、血肌酐倒数公式、Gate(GA)方程、Bjornsson(BJ)方程,分别预测GFR值,与99mTc DTPA测的GFR(sGFR)进行比较.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显示CG方程、BJ方程和HU方程估计的GFR和sGFR的一致性较好,但所有方程估计的GFR和sGFR的一致性限度均超过事先规定的专业界值.线性回归结果显示,JE方程和CG方程估测的GFR与X轴的斜率较其他方程更接近0.MDRDI方程较其他方程有较小的偏差.在所有方程中,BJ方程、JE方程和CG方程GFR符合率较高.在CKD的不同分期中,BJ方程、CG方程和JE方程具有较小的偏差和更优的准确性.结论 当血肌酐的测定方法为酶法时,如果直接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GFR评估方程预测GFR,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透析与非透析炎症、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变化,分析血液透析对凝血及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4-12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93例CKD患者并检测相关凝血及炎症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5例相比,CKD5期患者57例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均随着肾小球滤过的下降而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5期透析组40例与非透析组17例相比,血清纤维蛋白原(Fg)有所升高,C反应蛋白(CRP)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直线相关分析CRP与Fg、D-D显著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CKD5期患者可能存在高凝且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血液透析可能加剧这种紊乱,CKD5期患者高凝状态与炎症密切相关,CRP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肾病(CKD)1~5期患者的骨钙素、Ⅰ型胶原N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CTX)、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57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检测骨钙素、PⅠNP、β-CTX、25(OH)D3、血钙、血磷、血iPTH、血肌酐(Scr),使用流行病学合作(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后将其分成CKD1~5期共5组,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再将CKD5期的腹透患者根据iPTH水平及是否行腹膜透析分成iPTH正常+腹透组、iPTH正常+非腹透组、iPTH升高+腹透组、iPTH升高+非腹透组4组。结果男性CKD患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骨钙素、PⅠNP、β-CTX、血磷、血钙、血iPTH水平无性别差异(P0.05)。CKD1~4期患者PⅠNP、β-CTX、骨钙素、血磷、血iP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患者以上各指标显著高于其他4期(P0.05);同时血钙及25(OH)D3在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OH)D3水平在各组间均呈现缺乏或不足状态。EPI-eGFR与骨钙素、PⅠNP、β-CTX、血磷、血iPTH呈明显负相关(P0.01),而与血钙及25(OH)D3无相关性(P0.05);CKD5期患者中iPTH升高+腹透组患者与iPTH正常+腹透组患者比较,血磷、骨钙素、PⅠNP、β-CTX、iPT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CKD患者普遍存在25(OH)D3的缺乏,且在CKD早期即存在,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25(OH)D3缺乏。不同CKD分期患者中,CKD5期患者表现出较前4期患者更活跃的骨代谢状态,骨形成加快,骨降解活跃,这种骨代谢状态和eGFR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高iPTH水平及低eGFR水平更容易导致骨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功能和结构异常至少持续3个月, 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60 ml·min-1·1.73m-2)≥3个月。近年来, CKD的全球健康负担增加, 病死率也逐渐上升, 而卒中是引起CK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CKD患者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虚弱等异常, 这使得该人群中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本综述主要对CKD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预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康玮玮  刘立伟  张嫄  钟蕊  冯丽丽  陈煜 《肝脏》2023,(5):518-52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就诊的慢性肝病合并CKD患者65例,根据CKD分期分为1-2期组32例,3期组24例,4-5期组9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肝病患者CKD进展至4-5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着CKD分期进展,血β2微球蛋白(CKD1-2期2.6 mg/L,CKD3期6.9 mg/L,CKD4-5期12.8 mg/L,P<0.01)、尿α1微球蛋白(CKD1-2期23.3 mg/L,CKD3期30.1 mg/L,CKD4-5期72.6 mg/L,P=0.001)、尿β2微球蛋白(CKD1-2期0.4 mg/L,CKD3期0.5 mg/L,CKD4-5期8.3 mg/L,P=0.005)水平显著增加,尿肌酐(CKD1-2期8881μmol/L,CKD3期5512μmol/L,CKD4-5期4388μmol/L,P<0.01)、尿钠(CKD1-2期111.4 mmol/L,CKD...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本研究,比较CKD不同阶段PTH、钙、磷、VD3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107例CKD患者,根据K/DOQI指南分5组,排除影响PTH、磷、钙、VD3水平的疾病。结果 CKD3期以后,PTH水平与3、4期呈负相关,5与4期无明显差异;与血磷水平呈正相关;与血钙呈负相关;与VD3呈负相关。血钙、血磷随着GFR的变化,逐渐呈负相关。结论随着GFR的下降,PTH逐渐升高,血钙逐渐下降,血磷逐渐升高,VD3逐渐下降,虽然PTH在CKD1期、2期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但数值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2012年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CKD 3~5期非透析患者270例,使用携带式动态血压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测量临床血压,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收集尿蛋白及血生物化学等临床指标。结果 46.67%的患者合并LVH,其中男性为39.74%,女性为55.46%,女性患者LVH发生率较男性显著增多(P<0.05)。CKD 3、4、5期患者LVH发生率分别为25.0%、44.9%和53.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LVH患者相比,LVH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磷、血肌酐、左心室质量指数、脉压差、脉搏及临床收缩压明显升高,24 h动态收缩压及舒张压、白天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明显升高(P<0.05);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总钙、心脏射血分数则显著下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iPTH和夜间收缩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独立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MI、iPTH、白天及夜间收缩压是LV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VH是CKD患者常见的合并症,高iPTH及动态收缩压增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慢性肾脏病(CKD)在老年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以简化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研究(MDRD)公式求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使用美国肾脏病诊治K/DOQI提出了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结果 CKD患病率为26.63%,其中男性25.49%,女性29.07%(x2=9.562,P=0.002).60岁组患病率21.21%,平均每5岁递增3.05%,到85岁组已经达到36.45%.在全部CKD患者中CKD1期为占40.66%,2期占37.53%,3期占21.14%,4期占0.67%.尿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1.03%,蛋白尿阳性率5.96%,肾功能下降患病率为5.81%,三者均随着年龄组增加而增加.结论 该地区老年人群CKD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长快,女性略高于男性,以尿红细胞阳性为主.CKD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浆黏度血症、高尿酸有相关关系.体检中应重视尿液检查,结合血肌酐检测和eGFR值的估计应该成为CKD早期诊断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