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方法,术后瞳孔的正确处理,对手术成败、预防术后并发症、保护视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1995年9月~1999年1月在本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20例(20眼)进行瞳孔观察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20例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手术方法为小梁切除和巩膜咬切术,术后常规庆大霉素4万U,地塞米松5mg,球周注射。2给药方法①所有术眼术毕常规滴托毗卡胺眼水。②术眼次日滴托毗卡胺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散瞳防治青光眼小梁切除术(GTO)后浅前房的作用。方法:将GTO的病例分成二组:散瞳组和对照组,散瞳组77例96眼,给予积极、充分地散瞳,尽量把瞳孔散大到边;对照组89例107眼,一般不散瞳。结果:两组GTO后相比较:浅前房发生率差异(P<0.01)、脉络膜脱离性浅前房发生率差异(P<0.01),和Ⅱ,Ⅲ级浅前房持续时间差异(P<0.05)和发生率差异(P<0.01)都有统计学显性意义。结论:散瞳防治GTO后浅前房具有高度显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102例110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浅前房为21例21只眼,发生率为20.6%。结论:浅前房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针对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浅前房的发生率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病因及其变化特点进行探讨,正确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症,减少再手术对眼球的损伤,并对这类病例进行了回顾总结。方法对1999年—2002年四年间146例146眼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后,32/146发生浅前房,通过裂隙灯,检眼镜,测量眼压’B超检查等手段,查清发生浅眼房形成的原因。结果146眼小粱切除术后,浅眼房32眼,发生率为21.92%,其中Ⅰ型浅眼房18眼,Ⅱ型浅眼房11眼,Ⅲ型浅眼房3眼,同时伴有引流过畅18眼,占56.25%,脉络膜族脱离/13眼,占40.63%,恶性青光眼1眼,占3.12%。29/32眼保守治疗,即加压包扎,1%的阿托品散瞳,皮质类固醇和碳酸酐酶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恢复前房。3/32眼再手术治愈。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早期并发症,查找原因、依据临床表现的变化分类处理,绝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治愈,只有Ⅱ型浅前房向Ⅲ型浅前房加重变化或者Ⅲ型浅前房后恶性青光眼,经保守治疗无效,应紧急手术,重建前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显微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对术后眼压正常的98只眼的视力、视野、眼压、屈光间质及眼底进行了长达2 ̄5年的随访研究,对其中视功能减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显微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的98只眼中,29只眼视功能发生了减退,其原因有视功能减退与术后白内障形成或加重、术后慢性隐蔽性葡萄膜炎、屈光状态改变、黄斑囊样水肿以及眼压降得不够充分等。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视功能减退与白内障、葡萄膜炎、屈光不正等各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刘广玲  公丕欣 《河北医学》2002,8(7):636-637
前房延缓形成是抗青光眼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如果处理不当角膜失代偿、脉络膜脱离、继发白内障等 ,从而影响视功能恢复。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术后视功能 ,本文对我院抗青光眼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者 76例 ,80只眼 ,其中男 2 6例 ,女 5 0例 ,年龄最小者 2 8岁 ,最大者 80岁 ,平均年龄 5 6岁。单眼 72例 ,双眼 4例。在 80只眼中前房延缓形成 16只眼 ,占 2 0 %。 16只眼中均为单眼 ,其中 ,男性 6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5 8岁。1.2 青光眼类型 :16只…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持续浅前房。作对2000~2002年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的20例浅前房作了临床观察,现将其原因及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小梁民除术中应用粘弹剂预防术后浅前房。方法:本组病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粘弹剂组和对照组,粘弹剂组30例30眼,在小梁切除术中均采用小梁切除口注入粘弹剂少许,使巩膜切除缘与小梁切除的内口分离,使12点周边前房形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粘弹剂组术后前房延缓形成3眼,对照组前房延缓形成11眼。结论:在小 梁切除术中使用粘弹剂,不但有利于术后早期前房形成,避免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宋娅  衣欣文 《吉林医学》1998,19(1):39-39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处理宋娅衣欣文(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职工医院眼科132000)我院从1996年1月~1997年1月行小梁切除术56例68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27只眼。用药物治疗25只眼,再次手术2只眼,现将处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后眼压下降超过50%的青光眼视野的改变.方法选择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下降超过50%的原发性青光眼80例(110眼),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2例(5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60眼),利用改良的HPA国际视野分期法根据术前视野将青光眼分为早、中、晚期后,根据视野指数比较术后1a两型不同时期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并进一步“点对点”比较两型三期青光眼术后与术前视野光敏度变化的频数,分析术后视野的易变区域.结果(1)术后1a两型早、中期青光眼视野各指标好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型晚期青光眼视野稳定,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视野光敏度变化的频数在两型青光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视野光敏度有变化(P〈0。05)的频数及频率分布区域在早、中、晚期青光眼之间不同,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的眼压控制对青光眼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尽早手术更有利于青光眼视功能的恢复;术后各期青光眼视野改变区域的不同,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解剖生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在眼科领域内为一复杂、顽固而又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眼病。小梁切除术是当代最为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 ,浅 /无前房是小梁切除术的最严重的并发症 ,如处理不当 ,常导致手术失败。所以 ,临床上应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的三个环节上的预防以及浅 /无前房发生后积极治疗 ,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1 预防方面1 1 术前注意全身病的控制、恶性青光眼发病因素的检查 ,采用术前充分降眼压 ,停用缩瞳剂 ,应用局部及全身激素类药物控制炎症 ,术毕即用散瞳剂的方法 ,预防浅 /无前房的发生。1 2 术中缓放房水 ,预置前房穿刺孔 ,严密缝合结…  相似文献   

12.
前房延缓形成或消失是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术后5天前房不恢复或浅前房以及恢复后又消失者称为前房延缓形成。作者对21例30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病例,针对病因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30眼,男7例10眼,女14例20眼。年龄皆为40岁以上患者。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2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3例5眼。因脉络膜脱离所致术后浅前房5眼,占本组病例16.67%;滤过过强20眼占66.67%;结膜瓣破裂,房水渗漏3眼占10%;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2眼占6.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1~3个月,确定浅前房眼数及程度,采用加压包扎、散瞳、抗炎、甘露醇静点。用B超及眼底镜检查发现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保守治疗无效时尽快采取前房成形术、脉络膜上腔放液术、前玻璃体切割和晶体摘除术。结果在小梁切除术105眼中、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5%。治疗后均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术中操作精细、切口对合准确,术终重建前房、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临床常见的早期手术并发症 ,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粘连、炎症和继发性白内障等。我院 1 996~ 2 0 0 2年间共做过 1 56例 1 94眼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其中有 38例 46眼发生术后浅前房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56例 1 94眼原发性青光眼中男性 61例 ,女性 95例 ,男女比例 1∶1 6。年龄 2 3~ 90岁 ,平均 61 2岁。本组病例中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7例 1 0 7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5例 43眼 ,单纯型青光眼 2 9例 39眼和继发性青光眼 5例眼。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来有效预防浅前房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间收治住院的60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行小梁切除术60眼,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浅前房。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虽然较高,但是通过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是可以避免其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病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随访6个月~1年。结果 术眼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脉络膜脱离发生率较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我院通过临床实践,在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与常规手术进行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