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体外研究了白念珠菌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把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与白念珠菌孢子共同振荡孵育2小时,显微镜下测定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的白念珠菌的数目,粘附20个以上的上皮细胞记为+,共检测100个,计算粘附百分率,结果37℃的附粘率明显高于28℃,在199细胞培养液中粘附率显著高于在0.01M,PH7.4的磷酸冲液(PBS)中,提示白念珠菌粘附性的增加可能与牙管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与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粘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与白念珠菌粘附相关的粘附素编码基因ALA1、ALS1、HWP1及INT1的分子基因及粘附作用的发生机理,并假设了粘附的二阶段模式,对酶、理化因素及宿主状态对粘附的影响亦作了简单介绍。提出需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式并充实之。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与白念珠菌粘附相关的粘附素编码基因ALA1、ALS1、HWP1及INT1的分子基础及粘附作用的发生机理,并假设了粘附的二阶段模式,对酶、理化因素及宿主状态对粘附的影响亦作了简单介绍,提出需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式并充实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gA在念珠菌性阴道炎(CV)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V组、健康组及带菌组阴道分泌物中sIgA含量,用体外粘附方法测定白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VEC)的粘附能力,观察sIgA水平时白念珠菌粘附VEC的影响。结果CV组s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1);CV组白念珠菌在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高于健康组和带菌组(P<0.05);白念珠菌在不含sIgA阴道分泌物中粘附能力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白念珠菌临床株和标准株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IgA对白念珠菌粘附VEC有抑制作用,sIgA水平的降低是CV发病的原因之一,与白念珠菌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白念珠菌对小鼠肠粘膜的粘附及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不同剂量白念珠菌(白念)经日攻击健康小鼠,其对肠粘膜的粘附量与菌量成正比;地塞米松、氨甲蝶呤、四环素等均可促进粘附并向内脏播散甚或致死,提示肠道携带白念是免疫低下宿主并系统感染的重要储存灶。几丁质可降低粘附,可考虑作为预防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尼克霉素Z与氟康唑或特比萘芬抗白念珠菌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HIV感染者的增多,危及生命的真菌感染迅速增加.为了提高抗真菌药物的疗效,减少耐药的发生,我们进行了尼克霉素Z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联合体外抗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体外联合用药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粘附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念珠菌是重要的条件致菌病,常继发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侵犯皮肤、粘膜和内脏。近20年来白念珠菌感染增长了20倍以上,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危害极大,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重视[1]。研究表明白念珠菌与宿主细胞...  相似文献   

9.
用3H-亮氨酸掺入标记白念珠菌(白念)放射计数法(RC)和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法(CFU),对比地测定了白念不同细胞浓度的活菌数和其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粘附的变化。结果证实,两法呈平行相关。提示RC法适合定量测定白念粘附的研究,可作为大样本粘附试验的测定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及精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在皮肤表面得以生长和繁殖并产生感染的先决条件是它对上皮表面的粘附。近来研究已显示上皮脂质和念珠菌脂质两者均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白念珠菌 (简称白念 )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和结果 用非离子去垢剂辛基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白念孢子壁蛋白质 ,然后制备纤连蛋白Sepharose 4B亲和柱 ,运用亲和层析技术从上述提取液中分离纯化纤连蛋白粘附素 ,在非还原状态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 ,得到表观分子量 6 0 0 0 0和 10 5 0 0 0的二条蛋白带。为了弄清此蛋白在白念与宿主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把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与白念孢子共同振荡孵育 2小时 ,显微镜下测定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白念的数目 ,白念与上皮细胞的粘附百分率为 44 7± 6 2 8,上皮细胞经纤连蛋白粘附素预处理后 ,粘附百分率为 2 8 3± 6 18,P <0 0 1。结论 纤连蛋白粘附素介导了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与白念的粘附。  相似文献   

12.
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对白念珠菌生长及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念珠菌黏附于宿主上皮是其在宿主中形成集落及入侵体内的第一步,也是其具有强致病性的标志,因此,抑制其黏附和生长是防治念珠菌病的有效途径。抗白念珠菌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IgY)是白念珠菌免疫产蛋母鸡后从鸡蛋中提取的一种卵黄抗体,能与白念珠菌特异性结合。为此,笔者通过黏附试验观察了IgY对白念珠菌黏附于人口腔颊黏膜细胞的影响,并观察IgY对体外培养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深部真菌感染日益成为院内主要的感染。从酵母相至菌丝相的转化以及菌丝的生长都与其毒性和侵袭性有关,体外培养其菌丝对研究其致病力及药敏性更有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使白念殊菌产生芽管和菌丝的特定培养方法及体外诱导白念殊菌菌丝相形成的因素作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白念珠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随着白念珠菌病患者的增多及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从白念珠菌病的传统治疗及目前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纤维粘连蛋白(Fn)在介导白念珠菌(简称白念)与宿主细胞粘附中的作用,把人颊粘膜上皮细胞与白念孢子共同振荡孵育2小时,显微镜下测定上皮细胞表面粘附的白念数目,粘附20个以上的上皮细胞记为+,共检测100个,计算百分比为44.75±6.82,再将纤维粘连蛋白(Fn)与上皮细胞和白念共同孵育,具体方法同上,百分比为26.25±5.06,P<0.01。验证了Fn可能介导上皮细胞与白念的粘附。从受体水平探讨了白念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机制,为防治白念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白念珠菌相关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白念珠菌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经不同剂量的白念珠菌、无菌生理盐水作用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细胞形态无差异;实验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表达量与白念珠菌剂量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念珠菌可促进DCs表面分子CD80和CD86表达,DCs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20.
白念珠菌对小鼠致病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最常见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之一,其致病力强、危害性大,尤以免疫低下者为甚。我们对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白念珠菌,日本千叶大学真核微生物研究中心保存菌株,编号:IFM4009。2实验动物:健康4周龄ddY雄性小白鼠75只(日本SLC公司提供),体重(20±2)g。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37只为健康组;B组30只为免疫低下组,给环磷酰胺(日本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150mg/kg腹腔注射,3d后小鼠尾静脉取血白细胞计数1000/mm3以下,中性粒细胞100/mm3以下,小鼠呈免疫功能低下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