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确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和方法等规则,是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放开后价格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89年德国率先在其法定医疗保险系统中实施药品参考价格制度,主要目的在于控制药品费用的持续上涨,提高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本文系统梳理了德国参考价格体系,包括参考价格体系概述、参考价格组划分准则、参考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部分负担四方面内容,以期对我国医保支付标准的实施提供借鉴。并指出我国可率先在非处方药市场或慢性病市场中基于参考价格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在合理划分参考价格组的基础上,依据市场价格制定和调整医保支付标准,并通过完善部分负担机制来规避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行为,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梳理英国医保药品报销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价值定价理念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系统探讨其在报销政策制定过程中对药品目录遴选、价值测算、支付标准确定、医保基金平衡和报销效益评估的作用机制,并深入思考通过价值定价理念建立起的药物警戒体系与药品报销政策间的衔接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价值定价理念的特点、应用阶段和具体操作方法,以期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台湾地区医保药品在采购和支付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为大陆地区推进药品采购模式和支付价格改革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台湾地区在医保药品采购和支付方面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并与大陆地区药品采购和支付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台湾地区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用药需求,自主采购药品,采购价格由供需双方直接谈判形成。政府仅对医保药品的价格进行管理,对新药采用国际参考定价办法;原厂药、BA/BE学名药、一般学名药的支付价以国际参考价格为上限,依次降低。药品质量也在医保支付标准考虑之列。此外,药品的支付价格依据采购价格实行动态调整,当二者差值大于30%时,健保署便会调整支付价格以减小二者的差价。结论:台湾地区通过制度设计和调整,较好地统筹了药品采购和补偿两个环节,形成了合理的药品采购价格和支付价格,这些经验可为中国大陆地区完善药品采购和支付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福建省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分析福建省省本级、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331万参保人员2016年4~9月及上年同期门诊和住院药品消费数据,按年度统计药品费用、用药情况以及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执行情况。结果:改革前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目录内费用占比从22.50%上升为64.95%;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改革前后门诊药品前10位一致仅排序略有变化,改革后两者门诊支付标准内费用占门诊费用比例分别为73.21%、39.30%;公立医院住院前10位药品品种及其金额变化较大,其中联合采购价差较大的药品费用增幅较高,而非公立医院相对稳定。结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显著影响了临床用药品牌选择和用药结构;以药品集中采购结合联合带量采购形成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改革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措施更有利于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取消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医保目录内药品以医保支付标准进行支付。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形成医保支付标准,因此收集和整合药品市场价格信息成为实施这一政策的关键。药品价格指数可以整合药品市场价格信息,反映药品价格的变化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医保支付标准制定的需求,明确应当以分位价格指数的方式制定医保支付标准。通过介绍德国参考定价来具体说明利用分位价格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的做法,并且引入不同的药品价格指数来分析药品价格变化的原因,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1986-2002年瑞典药品补偿政策改革引起的药品费用与数量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瑞典所有已经注册的药品和5个指标药来评价1986-2002年补偿政策改革的结果,并由瑞典国家药品公司提供全国所有药房的药品交易数据.这期间有五次补偿政策改革,其中有三次提高共付比例,一次启用参考价格机制和提高累积个人支付费用和一次补偿政策的结构调整.结果:分阶段线性回归分析,增加累计个人支付费用,药品的费用和数量变化没有相关关系;新的补偿政策导致总药品和某些指标药的费用和数量的水平下降;启用参考定价政策减少了总药品和5个指标药的限定日剂量的价格水平.结论:补偿制度的大调整对药品的费用,数量和价格有明显影响,即新的补偿政策(新的结构调整)使药品费用和数量有所减少,启用参考定价政策会导致药品单价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构建处于探索阶段,药品费用高成为主要的就医难的表现之一,影响公民的健康公平性.本文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药品的分类标准、谈判定价模式以及后续保障,探索构建我国医保药品价格谈判机制,以期实现谈判机制可持续运作,优化药品费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虚高的药价不但加重了患者用药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做好药品从定价到医保准入、目录内价格调整及退出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医保管理制度。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是国家治理变革的产物,更是医保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与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实践首次提出了“药品医保生命周期”与“药品医保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对医保在药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国外部分国家药价制定方法和标准、医保遴选标准及专家准入机制、药价谈判协作模式及系统性.结合我国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药品医保全生命周期"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加强对医保目录全流程管理、建立实证研究和模型分析、丰富退出机制、建立医保药品价格谈判协调机制等7方面对...  相似文献   

10.
德国通过一系列政策规范了创新药品医保准入流程,在提升患者创新药品的可及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有诸多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而我国创新药品准入机制一直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基于创新药品医保准入的全流程,总结了德国的医保准入机制,包括监管的组织架构、医保准入及支付流程、新增适应症的价格调整机制等,同时结合我国创新药品准入现状,建议我国可引入创新药品谈判仲裁机制、支付模式过渡机制、新增适应症量价加权平均算法机制,为我国现行创新药品准入与支付制度提供国际实践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介绍泛加拿大制药联盟谈判药品返利协议的签订机制,分析协议条款构成、价格保密设定方式和协议执行方式,为我国医保谈判药品的价格保密协议制定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对加拿大药品返利协议的签订流程、协议条款内容、价格保密机制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加拿大药品谈判协议以返利的方式形成机密折扣,有效平衡了...  相似文献   

12.
以DRG/DIP为主导的付费方式是当前支付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其西医诊断与诊疗体系的核心机制与中医药诊治特点缺乏适配,导致中医药缺乏医保基金补偿的长效机制。针对医保支付与中医药的非对称问题,创新性地引入未充分补偿与非对称共摊的理念,探索适用当前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中医药非对称共摊支持机制,并以此理念指导全面实施DRG且有深厚中医药传统的江苏省常州市,对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非对称共摊相应的系列政策。政策实施后,常州市各中医医疗机构的支付率提升、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中医诊疗价值得到有效补偿,达到预期目标,为DRG/DIP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落实支持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性、系统性卫生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3.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确定机制是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总结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的现状、梳理政策,分析关键问题,结合发达国家、中国实践、学者思考,提出始终坚持"金标准"的科学制定与规范执行、推动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的协同保障、提高公立医院价格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测算医疗成本,加强价格监管的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筹资现状及其对家庭医生的薪酬补偿作用,为进一步优化签约服务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层面选择14个区/县开展现场调研,452名家庭医生及团队成员参与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个团队获得签约服务费收入由2016年的2.78万元/年增至2018年的3万元/年;家庭医生人均月收入为7 897元,其中35.5%为签约服务费收入。以医保经费筹资为主的地区和有区/县财政经费筹资的地区,签约服务费对家庭医生的薪酬补偿作用较高,最高的地区实现占比61%。结论:签约服务费筹资渠道、体现形式、服务价格、分配机制以及筹资渠道稳定性是影响其薪酬补偿作用的关键。应加快推进各地签约服务费标准制定,形成以医保经费为主的筹资渠道;按城乡发展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签约服务费筹资形式;建立科学的绩效薪酬分配机制,加快价格调整和定价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病种付费制度改革和ERCP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了ERCP价格政策及对患者费用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ERCP耗材属于"低价"高值医用耗材,但9类疾病患者住院费用中耗材费占比达到35.81%~48.25%,是导致费用昂贵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ERCP耗材未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这类患者手术自付比率高、医疗费用昂贵。建议:(1)重视历史结算数据,科学制定病种收费标准;(2)参考治疗方式差异,分类制定病种支付标准;(3)规范手术操作编码,为病种费用测算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本医保制度的全覆盖,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越来越重要,加强医保供方控制是国际医保管理的经验,也是我国基本医保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各地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典型经验。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支付方式改革应当避开单纯后付制和预付制的缺陷,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并且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国家医疗保险谈判药品单独支付省级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总结关键措施及特点,为各省制定和优化单独支付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检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保障局网站,收集有关单独支付的政策文件,对检索到的政策文本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各省份单独支付政策在目录发布、目录遴选方式、药品管理方式、政策待遇水平和政策衔接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单独支付政策是“三医”协同发展的重要推手。各省要平衡好单独支付目录各种政策要素,处理好医保基金控制和患者获得感以及理清单独支付政策与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关系,减少“三医”协同障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已将药品的定价、集中采购、支付标准等方面的管理职能统一交由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负责,相关政策、职责的调整对于医生的处方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式对医生处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整理,将影响因素归纳为医生自身因素、患者因素、政策与制度、社会团体与学术组织影响以及医药企业影响五方面,对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不同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政策下差额的形成机制,发现差额产生机制除与药品的报销比例有关外,主要取决于支付标准的制定方向和参考价格体系来源的选择。在差额归属问题上,结合重庆、绍兴等试点城市的具体做法探讨由医疗机构留作内部发展模式和由政府部门统筹后按绩效重新分配模式的优劣性,认为与简单的差额自留模式相比,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可以在保留医疗机构议价积极性的同时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为避免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存在医疗机构假报数据私留差额的政策风险,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医疗机构与监管部门的策略选择,以探讨模式的可行性。最后,就差额归属问题提出"三步走"政策建议,即短期内将差额留归医疗机构以提高其议价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差额上交再分配模式的绩效考核及监管方式,长期则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价格调查及医保支付标准调整机制,逐步消除差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