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王启常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0):1775-1777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眼黄斑下积液行硅油取出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2007-01/2013-12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出现黄斑下积液6mo的患者31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行硅油取出术,B组行硅油取出联合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手术后随访时间为6~12(平均为8.33±1.45)mo,对比分析术后3、6mo两组的LogMAR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黄斑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

结果:术后3mo比较各组平均LogMAR 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2.577,P<0.05),A组和B组LogMAR 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P<0.05); 术后6mo比较各组平均LogMAR BCVA均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6、3.801,P<0.05),A组和B组LogMAR BCVA提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术后各组黄斑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

结论:硅油取出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C3F8填充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持续性黄斑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par plana vitrectomy,PPV)+视网膜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平铺覆盖+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与PPV+ILM剥除+玻璃体腔消毒空气填充术治疗巨大型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和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巨大型IMH 4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 4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20眼巨大型IMH患者行传统ILM剥除(A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A2组); 20眼巨大型高度近视性MH行传统ILM剥除(B1组),余20眼行ILM平铺覆盖(B2组)。术后随诊6mo以上,对比分析MH的闭合率、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改善情况。

结果:A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6.193,P时间<0.01, F组间=4.971,P组间=0.03,F交互=18.772,P交互<0.01); 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A1和A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36.150,P时间<0.01, F组间=5.179,P组间=0.029, F交互=7.079,P交互=0.001); 对不同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前和术后1、3、6mo之间,术后1mo与3、6mo,术后3mo与术后6m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时间两组之间的t检验结果显示,B1和B2在术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mo,A1组裂孔闭合16眼(80%),4眼(20%)贴附,A2组裂孔闭合20眼(100%); B1组裂孔闭合14眼(70%),6眼(30%)贴附,B2组中裂孔闭合18眼(90%),2眼(10%)贴附。A1组和A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1组和B2组组间在黄斑裂孔闭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视网膜内界膜剥除组裂孔闭合30眼(75%),10眼(25%)贴附和平铺覆盖组黄斑裂孔闭合38眼(95%),2眼(5%)贴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7,P<0.05)。

结论:对于巨大型IMH和巨大型高度近视MH患者,ILM平铺覆盖治疗组在闭合率及BCVA提高上明显优于ILM剥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C57BL/6J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方法:将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常氧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组和脂联素注射OIR组。将后两组小鼠于生后第7d(P7)至P12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以诱导OIR模型。脂联素注射OIR模型组在P7~P15每天接受腹腔注射重组鼠脂联素蛋白(3.0μg/g),生理盐水注射OIR组则于上述相同时间点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小鼠均于P17时取右眼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观察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及病理性新生血管的情况; 取左眼行视网膜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 应用Western-blot测定左眼视网膜组织中iNOS、nNOS、eNOS的表达; 取右眼视网膜组织定量检测ROS/RNS含量以及NO水平。

结果: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较生理盐水注射OIR组明显减少(t=7.304,P<0.01),病理性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t=2.654,P<0.01); 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ROS含量较生理盐水注射组明显降低(t=13.349,P<0.01); 脂联素注射OIR组小鼠视网膜组织NO含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3.023,P<0.01),iNOS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5.112,P<0.01),eNOS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t=7.421,P<0.01),nNOS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t=1.074,P>0.01)。

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eNOS促进生理性NO生成,同时又能抑制ROS/RNS的产生,在OIR进程中发挥视网膜血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军萍  邵毅  江威  孙伍花  胡虹  杨青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859-1862
目的:评价个性化“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il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8例48眼 PACG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手术,随访3~6mo,对比观察两组间视力、眼压、屈光状态、OSDI、泪膜四项和滤过泡、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术前两组散光值、OSDI、泪膜四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散光=0.764,tOSDI =0.652,tBUT=-1.837, t泪河高度=-1.535, tST =-1.821, tFL =1.916,P 均>0.05),试验组术后1wk, 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与未发病眼相似,差异无显著性(tAOSDI =1.052,tABUT=0.974, tA河高度=0.998, tAST =-1.225, tAFL =0.784,P均>0.05); 对照组术后1wk, 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与未发病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BOSDI =14.538,tBBUT=5.241, tB泪河高度=2.694,tBST=-3.189, tBFL=-1.355,P均<0.05),两组术后2wk,OSDI,BUT,ST,泪河高度及FL均与未发病眼相似,差异无显著性(tAOSDI =0.828,tABUT=0.537, tA泪河高度=0.662, tAST=-0.691, tAFL=0.046; tBOSDI =0.774,tBBUT=1.082, tB泪河高度=0.629, tBST=-0.558, tBFL =-0.719,P均>0.05)。两组术后3mo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眼压、视力、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手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t眼压=0.292, P均>0.05; χ2视力=1.928, χ2累积完全成功率=2.669, χ2条件成功率=2.198, P均>0. 05),而形成的术源性散光,滤过泡差异有显著性(t散光=9.964,χ2滤过=9.662,P均<0.05)。

结论:个性化“W”形切口延迟性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PACG患者术后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减轻眼表症状,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2/2017-02于我院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例7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36例38眼设为观察组,未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患者30例32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绝对成功率为63%,对照组为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成功率为87%,对照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视力<0.1、0.1~<0.3、0.3~0.5、>0.5人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观察组=7.545,P观察组<0.05; Z对照组=7.213,P对照组<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6,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3.323,P观察组=0.001; t对照组=10.394,P对照组<0.01); 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02,P<0.01)。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0.411,P观察组<0.01; t对照组=15.621,P对照组<0.01); 观察组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6,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9,P=0.036)。

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确切,术后眼压控制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45岁以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hathy,CSC)的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2-01/2016-12在我院就诊的45岁以上CSC患者30例32眼,平均年龄54.34±8.58岁; 病程1wk~48mo,中位数6mo。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记录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 absorption,SRF)吸收情况; 采用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患眼脉络膜血管渗漏形态。所有患眼均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1、3、6mo随访观察BCVA和黄斑区OCT情况。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MT及SRF吸收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PDT治疗后1、3、6mo治愈率分别为44%、6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P=0.037)。将所有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A组患者病程<6mo,B组病程≥6mo,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分别为0.6149±0.4117、0.8167±0.4370; 治疗前CMT分别为409.47±129.422、395.82±153.756μm。经治疗后两组间BCV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823),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32.837,P<0.001)。A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7,P=0.005); 治疗后1、3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P<0.001); 治疗后3、6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4,P=0.063)。B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4,P=0.978),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26.447,P<0.001),A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半剂量PDT疗法可有效改善45岁以上CSC患者的视力,对视网膜下液的吸收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应用降压药物的疗效,以明确单独或联合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降压效果。

方法:于我院行23G玻切联合C3F8注入的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不伴视网膜脱离患者188例205眼; 监测术后1wk内的眼压。当眼压介于22~29mmHg时设为A组,随机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A1组)或拉坦前列素滴眼液(A2组); 当介于30~39mmHg时设为B组,随机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B1组)或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B2组); 当高及40mmHg及以上时,设为C组,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1次,并随机加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C1组)或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C2组)。连续观察3d,眼压降至21mmHg及以下时则视为有效,比较不同用药3d内的降压有效率、降压幅度及平均有效作用时间。

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术后高眼压共89眼,发生于前3d共70眼(78.6%)。A组共31眼,A1组14眼,A2组17眼; 有效例数分别为5例(35.7%)、13例(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3); 降压幅度分别为4.21±1.22mmHg(24%)、8.76±3.03mmHg(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P<0.05); 平均有效作用时间分别为2.80±0.45、2.08±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12)。B组共32眼,B1组17眼,B2组15眼,有效例数分别为9例(52.9%)、11例(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P=0.30); 降压幅度分别为10.59±2.72mmHg(36.9%)、16.53±2.67mmHg(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5); 平均有效作用时间分别为2.56±0.53、1.63±0.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4)。C组共26眼,C1组14眼,C2组12眼,有效例数分别为9例(64.3%)、8例(66. 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 降压幅度分别为22.00mmHg(51.0%)、31.45mmHg(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P<0.05); 平均有效作用时间分别为2.63±0.52、1.80±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09)。

结论: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伴发高眼压的比率较高,一般发生在术后3d内,单独或联合应用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缺氧状态下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及米诺环素的干预效果。方法 培养RF/6A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米诺环素低剂量组(0.5 μmol/L)、米诺环素中剂量组(5.0 μmol/L)、米诺环素高剂量组(50.0 μmol/L)。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R-1、VEGFR 2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细胞中VEGFR-1 mRNA的表达水平在24(F=0.17)、48(F=1.53)、72 h(F=2.04)各时间点未发生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米诺环素低(t=469)、中(t=20.16)、高(t=17.12)剂量组VEGFR 2 mRNA表达水平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可见表达VEGFR-1、VEGFR-2蛋白的阳性细胞。VEGFR-1蛋白表达水平偏低,染色浅或中度棕色,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胞膜和细胞质中,各组细胞中VEGFR-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4 h=0.251,F 48 h=0.340,F72 h=0.589;P>0.05);VEGFR-2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各组内皮细胞胞膜上均可见棕黄色染色物质,细胞质中也见少量表达,缺氧对照组染色强度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强,并且与米诺环素处理各组间VEGFR-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 h=19.147, F48 h=14.893,F 72 h=11.984;P<0.05)。结论 缺氧RF/6A VEGFR-2表达上调,米诺环素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7-01我院64例64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34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A组),30例30眼行小梁消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mo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ACD、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结果:术后5mo时,两组BCVA、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A=39.359、21.045,tB=23.126、16.863,均P<0.01),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2、2.761,均P<0.01)。两组手术前后ACD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5mo时,A组黄斑区GCC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黄斑区GCC厚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P<0.05),且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P<0.05)。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前者降眼压与提高视力效果优于后者,且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害,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联合用药的优势。

方法:选取6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一次常规抗VEGF注射治疗,联合组在抗VEGF注射治疗同时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1支,14d休息2d,再注射14d,共28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在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85.05,P时间<0.01; F分组=3.34,P分组=0.025),联合治疗后在第30、90d的矫正视力提高程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患眼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86.2,P时间<0.01; F分组=12.46,P分组<0.01),两组患者的视力及CRT在治疗第15d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提高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