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虎杖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虎杖不同提取物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虎杖不同提取物,观察用药后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虎杖水提取物能够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性,降低Fib浓度;而醇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浆粘度,改善血沉沉降速率。结论:表明虎杖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而水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白藜芦醇苷可能是降低血液黏度的主要成分,这个结论与文献[1]的报道基本一致。但白藜芦醇苷以外成分可能也具有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计算牛蒡子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吸收的Ka、t1/2、P,Papp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结论 牛蒡子苷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灯盏乙素乙酯(scutellarin ethyl ester,DZY-02)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肠灌流液中DZY-02含量,考察3个剂量组DZY-02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情况,分析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抑制剂对DZY-02吸收的影响。结果:DZY-02在低、中、高质量浓度下,各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无显著性差异,Peff均0.2×10-4cm·s-1。在相同质量浓度下,DZY-02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gp和BCRP抑制剂均对DZY-02吸收无影响。结论:DZY-02在大鼠肠道内为高渗透性药物,在小肠内均有吸收,且无特定的吸收窗。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DZY-02在大鼠肠道内吸收无高浓度饱和抑制现象,推断DZY-02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扩散。DZY-02不是P-gp和BCRP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大鼠肠内厌氧细菌对虎杖中主要单体虎杖苷进行生物修饰研究,观察虎杖苷在大鼠体内及体外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变化并确定代谢物。方法 生物样品经处理后分别进行LC-MS/MS及HPLC检测分析。结果 从虎杖苷的大鼠肠内厌氧细菌培育物中检出2个化合物,即虎杖苷及大鼠肠内厌氧细菌代谢产物白藜芦醇;大鼠ig虎杖苷1 500 mg·kg-1后提取4 h胃肠道内容物,证明肠道存在虎杖苷和代谢产物白藜芦醇。结论 虎杖苷可被大鼠肠内菌代谢,其代谢模式为虎杖苷→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表观吸收系数(Papp) 为评价指标,研究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在吸收最佳的肠段,采用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芍药苷对肠吸收的影响,以及防风提取物、P-糖蛋白(P-gp)抑 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丙磺舒)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芍药苷肠吸收的影 响。结果防风提取物对各肠段芍药苷吸收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以回肠最为显著(P<0.01);在回肠段,芍药 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20~80 μg·mL-1)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与芍药苷中浓度组比较,防风提取物、盐酸维拉帕米、丙磺舒和诺氟沙星对芍药苷的Ka 和Peff 具有明显影 响(P<0.05,P<0.01)。结论防风提取物对芍药苷肠道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芍药苷可能是P-gp 和MRP2 的底物,其吸收机制可能是被动转运。防风提取物促进芍药苷肠道吸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gp、MRP2 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天山花楸叶总黄酮提取物在大鼠肠道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运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检测波长360 nm,流动相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利用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析天山花楸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天山花楸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不同化合物在整个肠段的吸收程度存在差异,同一化合物在整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6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20~80 mg·L-1时,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药物吸收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结论:天山花楸叶黄酮类化合物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6种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易于吸收。  相似文献   

8.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中草药》2015,46(2):240-244
目的考察白花蛇舌草醇提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DAD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计算各黄酮类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较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5~4.0 g/L时,吸收速率常数(Ka)、Peff值差异无显著性;在2.0 g/L下,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分别为0.011 3、0.015 4、0.010 2、0.030 5、0.027 5 min-1;芦丁和异槲皮苷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分别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白花蛇舌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为被动扩散吸收;各黄酮成分之间的吸收有差异性,黄酮苷类成分的Ka值小于黄酮苷元;各黄酮成分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芦丁和异槲皮苷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阿魏酸在大鼠的肠吸收情况。方法:运用在体肠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测定阿魏酸在体肠灌流的浓度变化。结论:实验表明阿魏酸的浓度为2~15 mg·L~(-1)时,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速率常数(Ka)基本保持不变。阿魏酸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在各肠段均有吸收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栀子苷为指标成分测定栀子提取物油水分配系数,研究栀子提取物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P=0.1077,logP=-0.967 8;质量浓度为0.2,0.8,2 g·L~(-1)的栀子提取物(分别含栀子苷0.078,0.311,0.780 g·L~(-1))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25±0.012)h,(0.058±0.004)h,(0.034±0.008)h.药物浓度不同时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栀子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0.003),(0.015±0.002),(0.012±0.002)h,不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栀子苷在正辛醇一水两相体系中的logp为负值,根据经典理论推测为吸收较差物质;栀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药物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外,可能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因素;栀子苷在大鼠整段小肠内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中吸收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虎杖分别与黄芪、益母草配伍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链脲佐菌素诱发SD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开博通组、虎杖-益母草配伍组、虎杖-黄芪配伍组。空白组10只,模型组15只,其余3组每组13只。虎杖与益母草配伍、虎杖与黄芪配伍合煎液灌服剂量为3 g·kg-1,开博通组灌服博通剂量为6.25×10-3g·kg-1,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同体积10 mL·kg-1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以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变学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虎杖-黄芪组、虎杖-益母草组在用药第4,8周能明显降低DN模型大鼠血糖水平(P<0.05),明显降低TG水平(P<0.05),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明显减轻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虎杖-益母草组对血浆黏度减轻明显(P<0.01)。结论: 虎杖分别配伍黄芪、益母草①对糖尿病肾病糖、脂代谢及血流变具有调节作用;②可能通过降低血糖、甘油三酯等水平,降低全血与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8 mg·kg~(-1)),虎杖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260,130,65 mg·kg~(-1)),蒽醌有效部位组(11 mg·kg~(-1)),二苯乙烯有效部位组(65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天1次。第12天给药1 h后,采用大鼠右侧后肢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0.2 m L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于不同时间点计算肿胀度。运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与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虎杖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肿胀度,蒽醌有效部位组在2,4 h能显著降低肿胀度,二苯乙烯有效部位组在2,4,8,12,24,48 h均能显著降低肿胀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UA和XOD水平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虎杖提取物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UA和XOD水平,二苯乙烯和蒽醌有效部位可降低血UA和XOD水平。HE染色发现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能改善滑膜组织病理的变化。结论:虎杖提取物的抗痛风性关节炎可能是二苯乙烯和蒽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 方法: 采用DPPH测定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其特征指纹图谱;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 结果: 虎杖体外抗氧化活性是其内部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成分对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8>1>12(蒽苷B)>4(虎杖苷)>2>6(白藜芦醇)>3>7>5>10>9>13>14(大黄素)>11>15(大黄素甲醚)。结合文献报道,初步确定在本实验参数条件下,关联度值低于0.6的11,14,15号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无贡献作用。 结论: 本试验对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建立虎杖中4种成分同步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的方法学考察模式,验证该方法在虎杖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 方法: 以虎杖为研究对象,建立大黄素与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该校正因子进行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饮片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及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结果: 11批虎杖饮片中3种成分含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RSD<3%,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 结论: 以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同步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虎杖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微波萃取-UPLC同时测定虎杖中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虎杖药材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蒽苷B、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5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微波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为完善虎杖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S-8型多通量密闭微波化学工作站,以甲醇为溶剂,160 ℃微波萃取制备供试品溶液;UPLC分析条件为Waters Acquity H Class UPLC系统,BEH C18色谱柱(2.1mm×100 mm,1.7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26 nm.结果:5种活性成分采用微波萃取10 min可提取完全;经UPLC分析可在12 min内完全分离,且在线性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0% ~ 103.7% (n =6),RSD≤2.2%.16个产地的虎杖药材中,每种被测成分的批次间含量差异都比较大,但5种成分的总量相对稳定(3.683 3% ~7.103 1%).结论:微波萃取-UPLC法同时测定虎杖中多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快捷、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可以用于虎杖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炮制对大黄、虎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炮制对大黄、虎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氧自由基生成系统和羟自由基诱导的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 ,评价炮制对大黄、虎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大黄、虎杖炮制品均可清除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所产生超氧阴离子 (O2·)以及Fenton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 (·OH) ,并能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小鼠肝脏匀浆脂质过氧化 ,各炮制品EC50之间有一定显著性差异。结论 :炮制降低大黄、虎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虎杖总鞣质的提取工艺优选及吸湿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优选虎杖总鞣质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吸湿性。方法: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总鞣质含量。以总鞣质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温度,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次数、料液比对总鞣质提取工艺的影响。将总鞣质粉末置于恒温恒压恒湿环境中,通过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的质量变化以考察该成分的吸湿特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5倍量30%丙酮超声提取3次,每次30 min;总鞣质平均提取量102.8 mg·g-1,RSD 1.25%。虎杖总鞣质的临界相对湿度约50%,在恒温恒压恒湿环境中24 h后基本达吸湿平衡。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虎杖总鞣质的吸湿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王元清  韩彬  向荣  孙琴  张陈  乔志斌  周钰珂  严建业  夏新华 《中草药》2015,46(19):2863-2869
目的评价不同批次虎杖饮片一致性与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1批虎杖饮片的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总量统计矩法计算总量零阶矩(AUCT)、总量响应率(AUCPWT)、总量一阶矩(MCRTT)、总量二阶矩(VCRTT)等参数;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虎杖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对11批虎杖饮片进行测定,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了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苷、大黄素的色谱峰;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AUCPWT、MCRTT、VCRTT的平均值分别为1.52×106 AU·min、2.31×103 AU·min·mL/mg、22.0 min、110.0 min2;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在0.85以上;聚类分析法与PCA法均将样品分为4类。结论化学指纹图谱结合总量统计矩分析、聚类分析与PCA可评价虎杖饮片一致性与差异性,是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是虎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然而白藜芦醇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代谢迅速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探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改善白藜芦醇靶向递送的现代药剂学应用,为研究开发白藜芦醇新型给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十味盆安颗粒虎杖、醋延胡索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主要因素,以提取液中虎杖苷、延胡索乙素提取率及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优选虎杖、醋延胡索的提取工艺,并对最佳工艺进行工艺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59%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95min,经三批工艺验证,虎杖苷、延胡索乙素平均提取率分别为87.80%、94.11%,干膏的平均得膏率为15.00%,综合评分为94.71,SD=0.49%。结论:该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后,稳定可行,有效成分转移率高,适合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