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风伤害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台风伤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选伤害者邻居,按照同职业、同村庄、同性别和年龄±5岁配对。结果台风造成392人受伤住院治疗,50人死亡。伤害罹患率为27.3/10万,伤害致死率为11.3%,伤害死亡率3.1/10万。调查了209名受伤者和31名死亡者。发现伤害主要发生在台风来临前,其中台风来临前1~6小时之间有病例155例,占64.6%。209例伤害病例中,67.5%的病例曾得到过台风预警,但138名应答者中重视预警的只有47人,仅占34.0%。发现“台风来临时不在家中”[调整OR值(MH)=3.9 (95%CI:1.9~7.7)]、“台风来临前未得到预警”[调整OR值(MH)=3.3(95%CI:1.3~8.6)]和“虽得到预警但不重视”[调整OR值(MH)=17(95%CI:4.2~68)]是台风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外出、不重视预警是台风伤害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台风来临的预警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台风所致严重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的方法调查台风所致严重伤害发生情况、治疗情况、后果及台风登陆前后风速、雨量等;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台风“云娜”在温岭共造成严重伤害422例,其中死亡50人,伤害发生率39/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伤害发生时间分布与风速变化高度相关.79.69%病例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救治,平均治疗费用7729.1元,其中67.9%接受急诊手术.主要伤害类型为骨折、割刺伤及裂伤和压砸伤.主要受伤原因为房屋例塌.仅有68%的受伤者曾得到过台风预警.“台风来临前未得到预警或虽得到预警但不重视”(OR=6.7,95?:1.9~7.7)和“台风来临时未呆在家中”(OR=3.8,95%C:3.1~14.5)的人发生严重伤害的危险性相对更大.结论 加强预警,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撤离危险场所,加强基层医疗急救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严重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眼底检查,将l 510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按眼底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现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尿白蛋白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处于7%~、8%~、≥9%的3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参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发生DR的危险性均高(OR=1.431,95% CI:1.032 ~1.984;OR=1.804,95% CI:1.170 ~2.782;OR=2.612,95% CI:1.699 ~4.016);尿蛋白≥200 mg/L较参照组(<30 mg/L)发生DR风险高(OR=1.912,95% CI:1.219 ~ 2.999);病程15~年、≥20年发生DR的危险也较参照组(<5年)高(OR=1.553,95% CI:1.035~2.330;OR=2.038,95% CI:1.182 ~ 3.514);收缩压≥150 mmHg发生DR风险(OR=1.749,95% CI:1.202~2.544)高于参照组(<120 mmHg);年龄、性别、血脂、舒张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尿白蛋白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睡眠行为与子宫肌瘤(UL)的关系.方法 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研究,病例为经临床诊断为UL,术后经病理证实为UL患者;对照为未患UL及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8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同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询问研究对象的睡眠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研究对象睡眠行为与UL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 CI进行估计.结果 病例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PSQI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PSQI总分与UL的发生有关;为进一步控制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的影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评分>2分者睡眠质量(OR=2.030,95%CI=1.261 ~3.181,P <0.001)、睡眠效率(OR=2.437,95%CI=1.465~4.056,P<0.001)、睡眠障碍(OR=1.564,95% CI=1.002~1.862,P=0.023)发生UL危险性均高于评分<1分者;PSQI总分升高与UL呈正相关,总分5~10和>10分者发生UL的危险性均高于总分<5分者(OR=1.833,95% CI=1.308~2.497,P=0.002; OR=1.923,95% CI=1.515~2.687,P =0.019),并且随着评分的增加,发生UL的危险性也增加(P<0.05).结论 睡眠可能会对UL造成影响,因此绝经前女性应提高睡眠对UL影响的意识,保持身心愉快,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UL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病例-对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儿童哮喘研究(ISAAC)统一调查方案,在北京市顺义区25所小学生普查的基础上,筛选6~10岁儿童哮喘阳性病例403例,对照806例,进行病例-对照调查.结果 被动吸烟和家庭燃煤取暖、烹调等可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母亲怀孕期家中有1、2~3和3人以上亲属在母亲面前吸烟,则儿童哮喘的危险性可分别增加10%、20%和2.3倍(OR 1.1,95% CI:0.8~1.5;OR 1.2,95% CI:0.9~1.6;OR 3.3,95% CI:1.9~5.9);孩子出生后家中有1、2 ~3和3人以上在孩子面前吸烟可分别增加儿童哮喘危险性30%、40%和1.6倍(OR 1.3,95% CI:1.0~1.8;OR 1.4,95% CI:1.1~2.0;OR 2.6,95% CI:1.5~4.4);家庭燃煤取暖和烹调可增加儿童哮喘危险性50%和60%(OR 1.5,95% CI:1.1~1.9;OR 1.6,95% CI:0.8~2.8);在厨房烹调时,偶尔使用或不使用排风扇,可增加危险性40%和60%(OR 1.4,95% CI:09~2.1.OR 1.6.95% CI:1.2~2.1).结论 被动吸烟和家庭燃煤取暖烹调均是增加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饮酒与机动车道路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驾驶员饮酒与机动车道路伤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在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驾驶员406例为病例,同期、同地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道路上正常行驶的驾驶员438例为对照.采用统一的问卷对驾驶员进行面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生事故前/调查时(对照)饮酒情况,进行呼出气酒精检测和血液乙醇定量检测.并对驾驶员、道路交通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探讨酒后驾车的原因.结果酒后驾车发生道路伤害的危险性是未饮酒驾车的4.13倍(OR=4.13,95%CI1.66~10.28),随驾驶员饮酒量增大,发生道路伤害的危险性逐渐增高,呈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9.20,P<0.05).饮啤酒后6h内驾车发生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增高(OR=1.72,95%CI0.67~4.42).驾驶员酒后驾车原因多为对饮酒后驾车的危害认识不足.结论饮酒后驾车是造成机动车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饮啤酒亦会增加道路伤害发生的危险性.为加强对酒后驾车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正确认识饮酒对驾驶安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老年人农业伤害的流行特征,分析老年人农业伤害发生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麻城市772名农村≥60岁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运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农业伤害发生率为13.47%,伤害原因主要是跌落伤(4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心健康状况(OR=1.75,95%CI=1.08 ~2.84)、家中农药存放方式(OR=1.87,95% CI =1.04~3.37)、喷洒农药时穿长裤、袜、鞋(OR =0.50,95% CI=0.30 ~0.82)是老年人农业伤害的影响因素;喷洒农药时吸烟(OR=2.51,95%CI=1.07 ~5.93)是老年男性农业伤害的危险因素;而饮酒(OR =2.87,95%CI=1.16 ~7.09)是老年女性农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农业伤害发生率较高,需分别针对男女性老年人进行农业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可控制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居民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性,判断最合适诊断MS的尿酸切点,为MS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1年3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和锦溪镇的4个小区共1 172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尿酸水平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均呈正相关(P<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41,P<0.001),与血糖无相关(P>0.05);女性尿酸水平与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均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80,P<0.001);对不同性别居民尿酸水平进行四分位划分,调整吸烟史、饮酒史、胆固醇、体质指数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随着尿酸水平升高,女性发生MS的危险性增大,其中尿酸水平在P25~P50女性居民发生MS的风险性是尿酸水平在<P25女性居民的7.94倍(OR =7.94,95% CI=2.17 ~29.00),尿酸水平在>P50女性居民发生MS的风险性是尿酸水平在<P25女性居民的13.20倍(OR=13.20,95% CI=3.35~51.80);男性居民尿酸水平对MS的发生无明显影响;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居民诊断MS的最佳截点为284.0 μmol/L.结论 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可作为诊断女性MS的一个组分.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对潮汕两英镇地区6所中学的3 708名中学生的自行车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筛选出的502例伤害病例,根据同学校、同年级、同性别的原则,在骑乘自行车上下学而未发生自行车伤害的学生中,按照1∶3匹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骑车者搭扶其他车辆(OR=1.603,95% CI=1.174~2.189)、骑车者骑车带人(OR=1.395,95% CI=1.119~1.746)、乘坐自行车时搭扶其他车辆(OR=1.776,95% CI=1.356~2.327)、乘坐自行车时与骑车者打闹( OR=1.594,95% CI=1.202~2.117)、父亲在外工作或经商(OR=1.500,95% CI=1.194~1.885)、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 000元(OR=3.320,95% CI=1.979~5.570)为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5 000元(OR =0.257,95% CI=0.076~0.719)为保护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身不良的骑车行为、父亲在外和家庭经济水平低是影响农村地区中学生自行车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和各组分联合作用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的关系.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60例病例组ARC患者和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白内障有关眼病的3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糖尿病患者分别有104、55例,分别占28.89%和15.28%;高血压患者分别有131、96例,分别占36.39%和26.6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分别有115、85例,分别占31.94%、2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糖尿病、高血压、HDL-C下降、甘油三酯(TG)升高、向心性肥胖均可使ARC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有代谢综合征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213倍(OR=2.213,95% CI=1.012 ~4.837):具有≥3个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升高(OR=2.667,95% CI=1.166 ~6.097);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增加,发生ARC的危险性逐渐增高,线性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x2=10.326,P<0.001).结论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将国内外符合纳入标准的12项(共计2 796例患者)关于倍博特治疗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采用收缩压、舒张压、24 h平均血压、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率作为结局指标判定治疗效果.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倍博特的临床疗效优于氨氯地平组(OR=3.36,95% CI:2.17~5.19,P<0.001)、缬沙坦80 mg组(OR =3.19,95% CI:2.40 ~4.24,P<0.001)和缬沙坦160 mg组(OR=1.61,95% CI:1.12 ~2.32,P=0.010);倍博特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组(OR=0.45,95% CI:0.27~0.74,P<0.001),而倍博特组与缬沙坦80 mg组及160 m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倍博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阳市社区老年人群饮食结构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基于丹阳市骨质疏松社区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采用现场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基本资料及膳食摄入情况.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检测髋部骨密度,分为骨质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比较膳食摄入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估算每种膳食每周摄入总量与骨质疏松关系.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3644人,骨质疏松症检出率3.9%(143例,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症检出率41.1%(1498例,骨量减少组).不同性别、年龄、体重、BMI、职业、文化程度人群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周总摄入量每增加50 g:畜禽肉类与鱼类骨质疏松发生风险降低3%(OR=0.97,95% CI:0.95~0.99,P=0.04),鱼类降低5%(OR =0.95,95%CI:0.90~0.99,P=0.03),新鲜水果降低10%(OR=0.90,95% CI:0.85~0.95,P<0.01),豆类制品降低6%(OR=0.94,95%CI:0.88~0.98,P=0.02);每周总摄入量每增加50 g:畜禽肉类(OR=0.98,95%CI:0.96~0.99)、鱼类(OR =0.98,95%CI:0.97~0.99)、新鲜水果(OR =0.98,95%CI:0.97~0.99)、坚果(OR=0.98,95%CI:0.97~0.99)骨质减少发生风险降低2%(P值均<0.05),畜禽肉类与鱼类降低1% (OR =0.99,95%CI:0.96~0.99,P<0.01),奶制品降低0.2% (OR =0.998,95%CI:0.997~0.999,P<0.01).结论 老年群体中,保证每周适量畜禽肉类与鱼肉、新鲜水果、豆类制品摄入量,可能对骨质疏松有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曲靖市2所小学、2所中学共10 561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调查过去1年的伤害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曲靖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97%.男生伤害发生率(27.31%)高于女生(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6,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434,P<0.01),初中生为伤害高发人群(31.06%).居于前5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跌落伤(22.59%)、碰撞伤(11.44%)、刀割伤(9.84%)、动物咬伤(4.52%)和烧烫伤(4.3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OR=1.44,95%CI:1.26~1.64)、与母亲生活的学生(OR=1.47,95%CI:1.15~1.87)、母亲的民族为苗族的学生(OR=2.78,95%CI:1.20~6.43)更容易发生伤害事件;而女生(OR=0.67,95%CI:0.60~0.74)、父亲职业为工人(OR =0.83,95%CI:0.70~0.99)或农民(OR =0.82,95%CI:0.71~0.94)的学生、在家排行较小的学生(OR=0.84,95%CI:0.73~0.96)、年龄小的学生(OR=1.05,95%CI:1.03~1.07)相对不容易发生伤害事件.结论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由多因素作用导致,与个人、家庭及学校环境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MAD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煤工尘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438例煤工尘肺患者为病例组,448例同单位、同工种、工龄接近、无尘肺的煤尘接触者为对照组,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拍摄高仟伏X线后前位胸片;采集外周静脉血,酚-氯仿法提取DNA;根据中国人群HapMap database数据库查找SNP位点,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SMAD4 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6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中,仅SMAD4(rs10502913)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2,P=0.038).携带SMAD4(rs10502913)AA基因型者发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调整后OR=1.63,95%CI=1.00~2.69,P=0.05);以是否吸烟为分层分析显示,携带SMAD4(rs10502913)AG基因型的不吸烟者发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降低(调整后OR=0.54,95%CI=0.37~0.78,P<0.01),而携带SMAD4(rs10502913)AG、AA基因型的吸烟者发生煤工尘肺危险性均增高(AG调整后OR=1.59,95%CI=1.01~2.50,P<0.05;AA调整后OR=2.28,95%CI=1.09~4.80,P<0.05);以煤工尘肺分期为分层分析显示,Ⅰ期尘肺组携带SMAD4(rs10502913)AA基因型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携带GG型的2.42倍(调整后OR=2.42,95%CI=1.41~4.14,P<0.01).携带SMAD4(rs9304407)GG基因型者煤工尘肺患病危险性与CC基因型比较明显降低(调整后OR=0.65,95%CI=0.43~0.98,P<0.05);以是否吸烟为分层分析显示,不吸烟携带SMAD4(rs9304407)GC、GG基因型者发生煤工尘肺危险性明显降低(GC基因型调整后OR=0.60,95%CI=0.36~1.00,P<0.05;GG基因型调整后OR=0.43,95%CI=0.25~0.74,P<0.01).结论 SMAD4(rs10502913)位点AA基因型增加了煤工尘肺的危险性,SMAD4(rs9304407)位点GG基因型可能在尘肺的发生发展中起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职业性体力活动与中老年女性子宫肌瘤(UL)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35~62岁的292例UL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按年龄进行频数匹配的292例非UL患者组成.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既往史等.同时还采用国际体力活动调查表(IPAQ)对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将每周进行的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所花费的时间转换成代谢当量(MET)和能量消耗.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不同强度的职业性体力活动与UL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初潮年龄≥17岁组的病例(30.82%)显著地低于对照(43.49%) (P=0.007);并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病例(28.42%)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41%) (P=0.01).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总能量消耗增加可使发生UL的危险性降低,与能量消耗为最低四分位数相比较,第3个四分位数发生UL的OR为0.456 (95%CI:0.280~0.743,P=0.002).在轻度体力活动中,能量消耗为最高四分位数发生UL的危险性显著降低(OR=0.657,95%CI:0.073~0.899,P=0.036).同样,中度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也与UL呈负相关(OR=0.501,95%CI:0.332-0.997,P=0.002).然而,在重度体力活动中,能量消耗与发生UL的危险性无关(P=0.911).结论 倡导中老年女性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可有效地预防U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道路伤害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道路伤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收集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事故组驾驶员406例,并同期在皇姑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地点调查道路上正常行驶的对照组驾驶员438名。采用统一问卷、面询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的一般情况,连续驾驶时间,事故/调查前睡眠状况,急、慢性困倦程度(采用Stanford和Epworth困倦量表测量),饮酒,吸烟,驾驶安全态度和行为,车速,车辆状况等。结果:处于慢性困倦状态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困倦状态驾驶员的1.98倍(OR=1.98,95%CI:1.26—3.12),事故组驾驶员的困倦程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OR=2.38,95%CI:0.89—6.31)。夜班或倒班发生事故的危险是常白班的2.09倍(OR=2.09,95%CI:1.48—2.94),酒后驾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非酒后驾车的3.59倍(OR=3.59,95%CI:1.13--11.39),无人约束时会违章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是不违章驾驶员的1.73倍(OR=1.73,95%CI:1.22—2.46)。结论:慢性困倦、夜班或倒班、酒后驾车、违章等是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急性困倦可能是道路伤害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母亲的性格、烟酒嗜好及怀孕时健康情况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为早期预防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发生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39例确诊病例和与之相匹配的139例正常儿童采用自制的母亲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t检验,进一步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x2检验、t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性格内向急躁(P=0.006,OR=1.745,95%CI:1.170~2.605)、怀孕时情绪不稳定(P<0.001,OR=6.188,95% CI:2.404 ~ 15.934)、羊水不正常(P =0.005,OR=17.619,95% CI:2.353 ~ 131.927)是儿童发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怀孕年龄(P=0.035,OR=0.908,95% CI:0.830 ~0.993)是保护因素.结论 女性应该选择适当的生育年龄进行生育,且在怀孕期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行必要的产期检查确保胎儿在腹中健康发育,预防胎儿在儿童时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乌拉盖管理区高血压患病、治疗与控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内蒙古地区高血压社区防治策略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样抽取乌拉盖年龄≥10岁的1103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治疗与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3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4.8%(标化率43.6%),知晓率为59.7%(标化率48.5%),治疗率为48.6%(标化率38.5%),控制率为14.6%(标化率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7,95%CI:1.25~2.23,P<0.01)、高年龄(35~<55岁:OR=3.08,95%CI:2.10~4.52,P<0.01;≥55岁:OR=5.43,95%CI1:3.55~8.30,P<0.01)、中心性肥胖(OR =2.57,95%CI:1.92~3.45,P<0.01)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奶制品摄入200~<300 g/d(OR=0.55,95%CI:0.35~0.85,P<0.01)为保护因素;高年龄(35~<55岁:OR=0.13,95%CI:0.05~0.40,P<0.01;≥55岁:OR=0.08,95%CI:0.03~0.25,P<0.01)、中心性肥胖(OR=0.61,95%CI:0.39~0.97,P<0.05)、合并糖尿病(OR=0.37,95%CI:0.17~0.80,P<0.05)、合并血脂异常(OR=0.38,95%CI:0.22~0.65,P<0.01)为高血压治疗的保护因素,经常吸烟(OR=3.10,95%CI:1.80~5.33,P<0.01)为危险因素;经常吸烟(OR=5.35,95%CI:1.88~15.15,P<0.01)为高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OR=0.34,95%CI:0.18~0.66,P<0.01)为保护因素.结论 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李志强  吴东妮  肖艳杰  卢智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46-5047,5051
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行为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有效制定T2DM患者睡眠行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科研设计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睡眠相关行为:午睡情况、晚睡情况、打鼾情况、入睡困难情况、夜间睡眠充足与否及睡眠质量等因素与T2DM发病存在关联,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OR值和OR95%CI分别为[(OR =6.70,95%CI:4.29~10.44); (OR =7.57,95%CI:4.14~13.86)(OR=4.02,95%CI:2.56~6.31); (OR=6.95,95%CI:3.52~13.71); (OR=3.25,95%CI:1.99~5.30);(OR=5.70,95%CI:3.65~8.87)].结论 睡眠相关行为与T2DM发病密切相关,晚睡、打鼾、入睡困难、夜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可能为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适当午睡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金属制造业职业伤害的瞬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交叉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中山市4个职业伤害定点医院收治的来自金属制造业的由机械压力导致的职业意外伤害患者208人,采集伤害发生前30 min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伤害发生前一天同一时段12种急性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 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换工作岗位(OR =20.76,95% CI=2.04~210.53),突然加班(OR =10.11,95% CI=2.57~39.75)是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P<0.01),而其他危险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换工作岗位和突然加班是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