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必宁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中成药肾必宁对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凋亡与调控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哨。方法:应用大鼠慢性血清病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造模第4周起,灌服中成药肾必宁,以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24h定量测定尿蛋白;TUNEL法检测实验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bax、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肾必宁治疗组肾小球细胞凋亡率较病理组升高(P<0.01),bax表达增强(P<0.01),bcl—2表达下降(P<0.01)。结论:肾必宁可能通过影哨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的表达,诱导肾小球细胞凋亡,进而抑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保肾冲剂治疗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保肾冲剂对新西兰大白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模型 2 4h尿蛋白、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探讨保肾冲剂治疗MsPGN的机理。方法 :采用吴氏法〔1〕建立兔的MsPGN模型 ,再通过灌服保肾冲剂 ,观察MsPGN模型 2 4h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及肾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兔MsPGN模型的 2 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脂代谢异常、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保肾冲剂能明显改善兔MsPGN模型的尿蛋白及脂代谢异常、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结论 :保肾冲剂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治疗机理可能与纠正MsPGN模型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1 μg/L、2 μg/L、4 μg/L、8 μg/L、16 μg/L)处理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并设正常对照组。MTT法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干预24 h、48 h、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描记生长曲线。干预72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负调蛋白p27和p53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各浓度雷帕霉素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结果 小剂量雷帕霉素(1 μg/L)对系膜细胞增殖即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停滞于G1期的细胞数明显增加,但对系膜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较大剂量雷帕霉素(8~16 μg/L)能够明显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雷帕霉素能够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27、p53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增加p27、p53表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促进系膜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醛固酮(Ald)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24只SPF级SD大鼠,腹腔埋置渗透性微泵,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生理盐水代替Ald处理28 d;n=8)、Ald输注组(Ald组,1.5 μg/h,28 d;n=8)、依普利酮干预组(Epl组,Ald 1.5 μg/h+依普利酮 100 mg8226;kg-18226;d-1,28 d;n=8)。药物处理0 d、7 d、14 d、21 d、28 d时,分别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并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于28 d时心脏采血并分离大鼠双侧肾脏,检测血肌酐、血钾及血Ald水平;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MC凋亡。体外培养大鼠MC,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MC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Bad磷酸化水平。 结果 Ald组大鼠血压及UAER自7 d时起显著高于同期Con组(P < 0.05),28 d时Ald组大鼠血浆Ald水平约为Con组的6倍(P < 0.05),血钾显著低于Con组(P < 0.05),血肌酐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S染色显示Ald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多,部分出现节段硬化。TUNEL检测发现,Ald组大鼠MC凋亡显著高于Con组及Epl组(均P < 0.05)。体外实验发现,随着Ald作用时间的延长,MC凋亡数明显增加(P < 0.05);Ald组Bcl-2 mRNA表达下降(P < 0.05),Bax mRNA表达升高(P < 0.05);Ald组Bad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Con组(P < 0.05)。依普利酮能显著逆转Ald诱导的上述作用。 结论 Ald能促进大鼠MC凋亡,依普利酮干预可以明显降低Ald的促凋亡效应。Bad蛋白的去磷酸化作用可能是Ald致MC凋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糖肾汤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汤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加入糖肾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结果:高糖可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LN,糖肾汤对此无对抗影响;但能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高分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优于开搏通对照组.结论:糖肾汤能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高分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甘-天-丝(RGDS)四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肌动蛋白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外基质(ECM)-整合素-细胞骨架和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甩动蛋白微丝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用RGDS肽处理2小时后,系膜细胞开始由梭形变国圆形或卵圆形,同时细胞质的肌动蛋白微丝亦由弥漫分布变分聚集成团,居于细胞质一侧,形成着连现象,这些细胞继而脱壁 相似文献
7.
观察精-甘-天-丝(RGDS)四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肌动蛋白及凋亡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外基质(ECM)-整合素-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肌动蛋白微丝的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和DNA电泳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用RGDS肽处理2小时后,系膜细胞开始由梭形变为圆形或卵圆形,同时细胞质的肌动蛋白微丝亦由弥漫分布变为聚集成团,居于细胞质一侧,形成着边现象,这些细胞继而脱壁、悬浮于培养上清中,脱落细胞经碘化丙啶染色见细胞核固缩、破碎。至第10小时RGDS处理组的系膜细胞大都脱壁,脱落细胞的DNA电泳呈现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处理组系膜细胞中出现了低二倍体细胞群(A_0峰),证实处理组的脱落细胞发生了细胞凋亡。在实验观察期间对照组的系膜细胞始终呈贴壁状态生长,细胞质肌动蛋白微丝呈弥漫分布。结论 RGDS肽可以使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微丝分布异常,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变形、脱壁和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敏感基因蛋白(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大鼠GMCs分为脂多糖(LPS)组、对照组、维生素(VitE)组、激素组与激素+VitE组共5组分瓶培养,后3组加LPS诱导。实验末,收集培养细胞,涂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MCs的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去磷酸化Rb蛋白(Rb)、磷酸化Rb蛋白(pRb)阳性表达率,TUNEL法检测GMCs凋亡指数(AI)。结果: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CNA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CNA阳性率明显低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Rb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Rb阳性率明显低于激素组。VitE组、激素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Rb阳性率均低于LPS组,VitE+激素组培养细胞pRb阳性率均低于激素组。PCNA细胞阳性率与pRb阳性细胞率、Rb阳性细胞率均成正相关;AI与pRb阳性细胞率、Rb阳性细胞率均成负相关。结论:去磷酸化和磷酸化R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均促进了肾脏系膜细胞的异常增生,抑制异常增生的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脏病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N-糖链抑制剂衣霉素(TM)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凋亡及纤连蛋白(FN)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GMC凋亡,四唑氯盐法(MTT法)测定TM对GMC增殖的影响,间接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TM对细胞外基质(EMC)成分FN的影响。结果:TM可抑制GMC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P<0.05),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可诱导GMC凋亡,除0.1μg/ml组外(P>0.05),其它处理组都可增加细胞凋亡率。且随时间延长和剂量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电镜下可见GMC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TM可减少上清FN含量(P<0.05),结论:TM能够抑制GMC增殖,诱导细胞亡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可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生成。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雷公藤多甙(TW)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1],但TW对GMC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利用小鼠GMC体外培养技术,除采用直接加药方法外,还采用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匀浆(S9)-多种功能氧化酶代替体内的代谢活化系统与药物共同孵育后[2],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中。在模拟体内药理效应的前提下,观察TW对GMC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水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金水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小儿血尿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噻唑蓝法检测MC的增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C的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在1 000~62.5 μg/L浓度范围内,金水清能抑制MC增殖,可使G0~G1期细胞增高,S、G2-M期细胞减少,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并能明显诱导MC凋亡.结论:MC是金水清发挥作用的重要靶细胞,金水清可能通过:(1)减少细胞有丝分裂,干扰细胞周期,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活性;(2)诱导系膜细胞的凋亡等环节发挥抑制MC增殖的作用,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聚积,达到治疗小儿血尿,延缓慢性肾脏病理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Trpc4原代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定位表达。方法:以用筛网法分离大鼠肾小球,培养于添加了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纯化的系膜细胞的形态,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微丝结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Trpc4的表达。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胞浆和胞膜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rpc4在胞膜和胞浆的表达。结果:系膜细胞主要呈梭形,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微丝结构丰富;胞浆和胞膜均有Trpc4表达,但胞膜表达丰度明显高于胞浆。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rpc4,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相互关系。方法:采集不同时间点(胚胎28~112d及出生后1d、7d、14d、21d)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肾发育不同阶段(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毛细血管袢期肾小球及成熟肾小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与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胚肾早期呈散在性分布,继而围绕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呈"环抱"状分布,然后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内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最后表达于成熟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标志物α-SMA在早期胚肾、肾小囊体和逗号形体阶段均无表达;"S"形体早期分布于"S"形体周围,后期进入"S"形体下端的血管裂隙;毛细血管袢期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逐渐向肾小球内延伸,最终表达于成熟肾小球系膜区。CD31与α-SMA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毛细血管袢期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聚集形成无管腔的前毛细血管束,而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聚集在肾小球血管极的根部;随着肾小球发育,α-SMA阳性的系膜细胞逐渐由血管极根部向肾小球内迁移,同时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带有管腔的毛细血管丛。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发育开始于后肾间充质阶段,系膜细胞的发育开始于"S"形体阶段,即肾小球系膜细胞发育在内皮细胞之后;在肾小球血管丛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可能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刺激脂多糖诱导增殖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E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结构和计算机图文分析系统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青蒿琥酯对系膜细胞凋亡有明显诱导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并能明显地抑制脂多糖诱导上调的Bcl-2基因的表达,且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组。结论:青蒿琥酯能够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灯盏花注射液对ET-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系膜细胞原代培养成功的基础上,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ET-1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ET-1(10-10~10-6mol/L)能以一定的剂量方式刺激MC的增殖,以10-8mol/L时作用最强;而灯盏花注射液(45、90、180、360mg/L)能以一定的量效关系抑制ET-1诱导的MC增殖.(2)ET-1(10-9~10-7 mol/L),能增加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G0/G1期细胞百分数;而上述不同浓度的灯盏花注射液则能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细胞百分数,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灯盏花注射液能抑制ET-1诱导的系膜细胞DNA合成,延迟细胞周期进程,抑制MC增殖,从而减轻或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可能是其防治肾脏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GMC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1)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增殖情况;(2)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中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糖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同时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也增加(P〈0.05)。而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GMC增殖及细胞中NF出蛋白表达也相应减少(在相同的观察点,与高糖组相比P〈0.01,与其他对照组相比P〈0.05),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即随糖或药物浓度的增加,GMC增殖及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结论:高糖可促进GMC增殖及GMC中NF—κB蛋白的表达的增加,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GMC增殖及其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游离脂肪酸处理大鼠HBZY-1细胞株(即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24h~72h。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法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游离脂肪酸可抑制HBZY-1细胞的生长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游离脂肪酸作用于HBZY-1细胞24h、48h、72h,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游离脂肪酸可通过停滞细胞生长于G1期,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病Ⅰ号方(SBYH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及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技术及体外药物血清实验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GMC的增殖,ELISA法检测FN的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IL-6 mRNA的表达。结果:肾病Ⅰ号方可显著抑制GMC和增殖(P〈0.01),减少FN的分泌和IL-6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肾病Ⅰ号方可能通过减少GMC和FN的分泌,下调IL-6 mRNA表达,而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