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杨晓熹 《医学综述》2002,8(11):674-675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 ,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 。尽管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手段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但长期的实践已证明 ,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行之有效的三个基本原则。其中 ,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和预后。目前 ,临床较重视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问题 ,而忽视了低血压对脑卒中的影响。在降压时也未能把握好恰当的尺度。因血压处理不当而致患者病情加重 ,乃至死亡的事例时有发生。深究其原因甚多 ,其中相当重要的是对脑卒中时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血压监测与调控的必要性.方法 科学的掌握临床用药指征,采取合理,适宜的降压药物进行调控.结果 血压的调控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解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给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我们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8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24小时血压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12月—1996年10月我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其中脑梗塞30例,脑出血18例,一般情况见表1。既往高血压史因最小值(0.5年)和最大值(32年)差别较大,故采用中位数来表示。高血压的诊断符合1978年WHO制定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组出血量为17.59±17.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对110例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进行了连续7d的动态观察,并与100例普外科住院病人血压变化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病人均以入院后首次血压(FBP)为最高,不采取任何降压措施,脑卒中组病人血压迅速下降,4~5d达低值,以后血压在此水平上下波动;24h内下降幅度以发病前有高血压者为著(F=5.47,q=3.70,P<0.01).入院后第10天仅有1/3的病人血压仍呈高水平,而对照组血压下降不明显.④结论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存在着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急性期降压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由专人(同一人)负责对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第1d及第7d随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监测,同时评定第1,第7d及第30d神经功能评分及残障程度分级,结果:动态血压第一次血压读数无论是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随测血压读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在7d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无论是随测血压,还是动态血压的自发下降,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与短期(1月)后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治疗需采取慎重,合理,个体化治疗,动态血压监测是急性脑卒中后记录血压最适合的方法。可用于今后大规模临床试验记录血压值。  相似文献   

9.
蔡震文  施群力  蒋炜 《现代医学》2004,32(6):364-365
目的 研究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观察 2 76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脑梗死 171例 ,脑出血 10 5例 )血压变化 ,根据血压自动下降与否 ,将患者分为血压自动下降组 (Ⅰ组 )和非血压自动下降组 (Ⅱ组 ) ,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 Ⅰ组神经功能恢复达进步以上者占 76.2 3 % ,Ⅱ组神经功能恢复达进步以上者占 5 6.76%。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自动下降者预后比非血压自动下降组的好 (P <0 .0 1)。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及独立的危险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对照研究已经证实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脑中风发生后80%以上的患者24 h内血压值偏高,血压能否调控在一个合理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转归及预后[1]。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血压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1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脑卒中后血压短时升高,数日后随病情稳定血压可有不同程度下降。脑卒中等水平80%以上的患者24 h内血压增高,而在4 d~10 d后血压下降趋向稳定。脑卒中后血压升高有卒中类型及种族特异性。L iP等用动态血压监护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发现脑出血组收缩压明显高于脑梗死组,黑人收缩压较高无性别差异性[1]。脑卒中后血压升高的病例中有半数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初时的血压往往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同时这些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高血压损害表现,如眼底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肾功能损害等。非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后出现的血压升高原因较多,部分原因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代偿性血压升高,部分原因是由于各种刺激导致的短暂性,反应性升高,如焦虑、紧张、“白大衣”效应、缺氧、持续疼痛、睡眠障...  相似文献   

11.
1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改变。脑卒中患者在入院时常常表现出血压增高,其中约半数有高血压病史,但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血压代偿性升高,以及血容量过多、缺氧、持续疼痛、睡眠障碍、使用激素或非固醇类抗炎药物等也会使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升高。而数日后随病情改善,血压又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动态血压监测证实,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有一短时间的升高,大约1周后多数回落,但仍有1/3处于高水平。就卒中类型而言。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原因,许多病人在入院时均有相对较高的血压,而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及其合理的治疗与预后的关系尚未明了.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脑卒中后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严格的病例入选条件,由专人(同一人)负责对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的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第1 d及第7 d随测血压和协态血压的监测,同时评定第1 d,第7 d及第30 d神经功能评分及残障程度分级.根据残障程度分级分为生活基本自理组(0~Ⅲ)和生活依赖组(Ⅳ~Ⅶ级).结果显示第1 d动态血压第一次读数无论是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随测血压读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24 h SBP,24 h DBP,昼间SBP,夜间SBP,昼间DBP,夜间DBP与随测血压读数相比均有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在7 d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无论是随测血压,还是动态血压均自发下降.随测血压SBP/DBP下降平均值分别为(17.5±5.7/17.6±5.1)mmHg,P<0.01;24 hSBP/DBP下降平均值分别为(8.9±6.2/4.92±4.91)mmHg,P<0.01.脑梗死组的24 h,白天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及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脑出血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余血压指标虽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与短期(1月)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其治疗需采取慎重、合理、个体化治疗.动态血压监测是急性脑卒中后记录血压最合适的方法,可用于今后大规模临床试验记录血压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2组,分别观察2组得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在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水平上均出现不同能够程度的差异。其中,脑出血组的血压显著高于脑梗死组,不管是SBP还是DBP,二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血糖方面,脑出血组略高于脑梗死组,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不显著(P〉0.05);血脂方面各指标表现不同情况的差异,其中总甘油三酯(TG)脑出血组高于脑梗死组,而总胆固醇则是脑出血组低于脑梗死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趋势。结论脑卒中病因比较复杂,与脑卒中相关的因素也比较多,表现在血压、血糖以及血脂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就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334例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将血压是否下降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病人性别、病灶性质及部位、高血压史、入院后意识状态的差别。结果女性病人,无高血压史、脑叶出血及意识有障碍者,血压自动下降比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应慎重,尤其是对上述几种病人,在无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可先密切观察1~2天,如血压仍高于24/16kPa,再予应用降压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健、患侧血压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脑卒中急性期和73例后遗症期患者用汞柱台式血压计对健、患侧上肢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后遗症期健侧血压明显高于患侧(P〈0.05);肌力0~1级、2~3级健侧收缩压明显高于患侧(P〈O.05);两臂血压差值〉10mmHg的比率,后遗症期明显高于急性期(P〈O.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健患侧均可用于测量血压,后遗症期主要选健侧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70例急性期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对 70例有高血压史及无高血压史脑梗死患者进行 1周血压观察。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于 2 4h内下降明显 ,有高血压史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波动幅度大 ,趋于稳定需要时间长 ,两组血压变化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有无高血压史影响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方法:对108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8h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总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等参数;且对所有患者进行连续7d的血压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尤其在发病48h内)血压处于较高水平,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89%的患者血压两周内降至正常或发病前水平。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降压药物的使用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缺血性脑卒中中血压的调控,并重点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降压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择1998年——2003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75例(脑出血61例,脑梗死10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中发生卒中后低血压者39例(22.7%)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卒中后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低血压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92例,其中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和反勺型组各48例。对比分析4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并统计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勺型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患者,且勺型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勺型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非勺型组(79.17%)和超勺型组(60.4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异常,其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