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史摘要梁姓,男,3岁,上海人。因脾脏进行性肿大10月余、巩膜黄染半年于1976年6月10日住院。住院前1个月起尿色深黄,尿胆原阳性,尿胆红质弱阳性,血胆红质3.25毫克%。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公斤。人工喂养,生长发育尚可。生后19天曾因肺炎、肠炎、败血症而住某院(当时腹部X线平片见肝管积气),经治疗而愈。以往无黄疸,贫血及出血史,无肝炎接触史,未到过血吸虫病、黑热病及疟疾流行区。家族史:父幼时患“鼓胀病”(有无黄疸不详),经中  相似文献   

2.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交叉配血(聚凝胺法)合格后,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引起的发热、寒战、过敏等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原因引起的输血反应。为了探讨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方法,笔者对本院近4年来发生的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抽取本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的1315名受血者进行调查统计。1.2设备与试剂交叉配血用聚凝胺试剂(台湾贝索);不规则抗体筛查用达亚美微柱凝胶抗球蛋白卡及专用孵育器、离心机(达亚美中国有限公司)、37℃水浴箱。1.3方法统一登记受血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李某,女,16岁。因皮肤、巩膜间歇性黄染2年,于1991年4月2日入院。患者缘于1989年5月无明确原因发现皮肤、巩膜轻度黄染,间歇出现,因无任何不适,故未就诊。近半年皮肤、巩膜黄染加深,尿色深黄如“浓茶水样”,并感右上腹持续隐痛、无放射。于1990年11月在当地医院诊断“肝炎”,经保肝治疗1个月,黄疸指数由40u降至10u。出院后继续保肝治疗,黄疸指数波动在80u~20u,病情无好转逐至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4.
病史摘要: 顾××男 24岁。不规则发热一月余,于1977年7月19日入院,住院号:213641。患者于1977年6月份开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9~40℃,伴轻咳、头痛、头晕。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治,查血白细胞1700/立方毫米,红细胞261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9克%,血小板6万/立方毫米。经青、链、氯、卡那霉素、强的松以及氯喹等治疗,体温未能控制。血培养(—),血肥达氏反应(—),狼疮细胞(—),骨髓穿刺一次未见异常细胞。因诊断不明于1977年7月转来本院住院。发病前未服合、氯霉素与止痛退热药。当地无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5.
贫血在我国各地仍然属于常见病症,贫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严重威胁人的生命.贫血原因复杂多样,下面就对贫血中的三大常见类型,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细胞性贫血(MA)、溶血性贫血(HA)从定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上进行一下对比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病例摘要韩××,女,11岁,于1978年12月12日入院。住院号70276。主诉:头晕、倦怠无力,伴面色发黄五天。患儿入院前五天,头晕、倦怠无力,伴有面色发黄,不烧、不咳、不吐,食欲减退,尿色较深,大便正常。病后曾服用过牛  相似文献   

7.
溶血性输血反应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见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ABO血型不合引起,其次是Rh血型不合所致.后者多表现为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但也可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与ABO血型不合者相比,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8.
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是纠正血液缺乏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也可能发生一些不良的后果,溶血性输血反应(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HTR)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输血副作用,发生HTR主要是因为ABO血型不配合而造成的输错血,也有Rh血型不合的问题。本文报道了几例典型的HTR,并对差错的预防措施作了初步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血样: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处理的郑州市以外的四例HTR交叉配血的供患双方的血样。1.2 试剂:①ABO血型定型试剂: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  相似文献   

9.
患者罗××,女.15岁,江津人.因右季肋部隐痛二月,发热20天,于1980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二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部持续性隐痛.活动时加重,不放射.偶感双足趾关节疼痛.但局部无红肿.20天前起发热,体温38—39℃,右季肋部疼痛加剧.食  相似文献   

10.
黄疸、贫血     
患者,女,52岁,因腹痛、发腹部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有发热地医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压痛明热、黄疸10天入院。10天前因劳累后,体温39℃。家人发现“眼睛”发黄显,墨菲氏征阳性,脾大肋下2cm;出现上,于当当地化验:WBC16.2×10^9/L,Hb80g/L,HCT19%,MCV105fl,PLT120×10^9/L,Ret7%,肝功能:ALT60U/L,AST68U/L,TBIL226μmol/L,DBIL165μmol/L,LDH659U/L。超声诊断: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1.
陈清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1056-1056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未婚,因停经3个月,外院清宫并阴道大出血一天于2004年12月3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年9月4日,停经40天后有恶心、择食等早孕反应,停经2个月时上述反应消失,并出现阴道出血现象.2004年12月2日就诊城关镇医院,B超显示:子宫增大,宫颈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疑为"不全流产",遂行清宫,术中吸头未吸出组织,改用卵圆钳夹出一块约2 cm×3 cm大小组织,即开始大出血.停止操作,组织送检(结果未汇报),并用2把卵圆钳钳夹宫旁组织,静滴缩宫素,输血600ml后急转我院.既往体健,月经史16(4~5)/(28/30)量中等,无痛经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变。方法选择47例经骨髓象检查确诊的初诊MA患者,另选取41例无贫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MA组、对照组直接胆红素(DBil)均数分别为(9.07±4.43)μmol/L及(3.614±1.29)μmol/L,P〈0.0001;两组间接胆红素(IBil)中位数分别为18.950μmol/L、7.340μmol/L,P=0.0000。MA患者中,37例(78.72%)总胆红素(TBil)〉17.μmol/L,13例(27.66%)TBil〉34.2μmol/L,30例(63.83%)DBil〉6.8μmoL/L,最大值为19.42μmoL/L,36例(76.60%)IBil〉14.0μmol/L,最大值为98.07μmol/L。37例伴黄疸MA患者中,4例(10.81%)DBiL/TBil〈0.20,33例(89.19%)DBil/TBil为0.20~0.50。结论MA患者中,近3/4者TBil升高,近3/10呈显性黄疸,近9/10者MA黄疸类似肝细胞性黄疸,需与肝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1目的 探讨新生儿 ABO溶血症和 G6 PD缺陷症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 2方法 对比分析84例 ABO溶血症和 6 2例 G6 PD缺陷症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3结果 ABO溶血症在黄疸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上早于 G6 PD缺陷症 (P<0 .0 0 1,P<0 .0 1) ,但相差时间不超过 1d。两组在黄疸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6 PD缺陷症组核黄疸发生率为 9.7%。 4结论  ABO溶血症和 G6 PD缺陷症鉴别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对有 G6 PD缺陷症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重点监护、早期积极治疗是防止核黄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方法:电视透视下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分支,先注入造影剂观察脾脏大小,然后注入无菌明胶海绵,再注入造影剂观察栓塞面积,栓塞面积为脾脏的50%-80%,结果:5例病人均于术后3d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在1mon左右升至100g/L以上。除1例合并脾脓肿外,其余4例仅伴轻微腹痛,发热。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栓贫血有比较满意的疗效。且可避免全脾切除或全脾栓塞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部分脾栓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电视透视下经右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分支 ,先注入造影剂观察脾脏大小 ,然后注入无菌明胶海绵 ,再注入造影剂观察栓塞面积。栓塞面积为脾脏的 5 0 %~80 %。结果 :5例病人均于术后 3d血红蛋白开始上升 ,一般在 1mon左右升至 10 0g/L以上。除 1例合并脾脓肿外 ,其余 4例仅伴轻微腹痛、发热。结论 :部分脾栓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且可避免全脾切除或全脾栓塞带来的一系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输血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刘建萍  于付  张丽娜 《中外医疗》2011,30(17):107-107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原因与处理。方法对临床52例在输血后出现发热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为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是临床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结论临床输血时采用1次性注射器和输血器;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但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注意保暖、解热、镇静。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滤出白细胞输血。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者,女,12岁,学生.因右季肋部隐痛2个月,发热20天,于1993年3月12日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部持续性隐痛,活动时加重,不放射.偶感双足足趾关节疼痛,但局部无红肿.20天前发热38~39℃,右季肋部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明显.曾住当地县医院,用青、链霉素治疗19天,病情无好转而来市医院.过去身体健康,否认肝炎及吃生鱼史.  相似文献   

19.
<正> 患女,105/12岁。因面色苍白10月,加重伴发热1周,于1997年12月4日入院。10月前患儿无明显原因鼻衄,面色苍白,先后在西安3所医院住院,分别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vans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输血及中药对症治疗,每次住院后病情均有缓解,但时好时坏,1周前无明显原因发热(T39.5℃),轻咳,面色苍白,皮肤、眼睛发黄并逐渐加重,并伴有胸闷、气短、乏力、恶心、呕吐、尿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5岁女孩,因尿黄、皮肤黄4周,间断发热3周,出疹1天,于1982年7月4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周自感乏力,食欲减退、嗜睡。4周前乏力加重,尿呈茶黄色,且见巩膜黄皮肤黄,来发热,当地按“肝炎”治疗1周,疗效不著。3周前始发热,高达39℃,眼及面部黄染加深,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共2周,其间体温于住院1周后下降(曾用激素),但黄染渐加深,肝脏渐缩小,黄疸指数30~30单位,谷丙转氨酶550~505单位,病情加重。于入院前1天始又发热,面部及两下肢出现红色皮疹,遂转住我院。病前无肝炎接触史,病后同家族中出现黄疸型肝炎患儿。体检体温37.1℃,呼吸28次/分,脉搏104次/分,血压130/80毫米汞柱,精神萎靡,神志清楚,巩膜及皮肤重度黄染,浅淋巴结不肿大,咽部轻度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