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多穗柯提取物中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kma PLATISIL TM-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35%A→40%A;10~40 min,40%A→80%A),流速:0.8 mL.min-1;柱温:室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根皮苷、3-羟基根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4~2.91μg(r=0.9998),0.82~16.48μg(r=0.9994),0.06~1.22μg(r=0.9999),0.05~0.9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5%,98.2%,97.3%(n=6)。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多穗柯提取物中4种黄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萹蓄中金丝桃苷、槲皮苷与木樨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h im adzu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45∶55),流速1.0 m l.m 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同时测定萹蓄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再采用Sh im adzu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溶液(50∶50),流速1.0 m l.m 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萹蓄中木樨草素的含量。结果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0.50~2.50μg,r=0.999 8,回收率为95.13%,RSD为2.91%;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40~2.00μg,r=0.999 6,回收率为96.49%,RSD为2.77%;木樨草素的线性范围0.0325~0.39μg,r=0.999 9,回收率为95.75%,RSD为2.4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萹蓄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味香连丸中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的HPLC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为25℃。结果加味香连丸中的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32~7.68μg/m L(r=0.999 8)、2.08~49.92μg/m L(r=0.999 8)、0.68~16.32μg/m L(r=0.999 7)和1.32~31.68μg/m L(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RSD为0.88%)、97.7%(RSD为1.3%)、98.7%(RSD为0.94%)和97.9%(RSD为0.90%)。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加味香连丸中4种成分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H3PO4水溶液(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50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结果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0.50-2.50μg,r=0.9998,回收率102.47%,RSD1.04%;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40-2.00μg,r=0.9996,回收率97.92%,RSD2.1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测定梅花配方颗粒中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Phenomenex Synerg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1.0 m 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230 2~2.877 5μg(r=0.999 2),0.134 8~1.685 0μg(r=0.999 5),0.195 4~2.442 5μg(r=0.999 1),0.033 8~0.422 5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98.71%,100.00%,100.57%;RSD分别为1.7%,1.4%,1.8%,2.0%。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为梅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欢不同部位中槲皮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合欢不同部位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40 m in,提取物用流动相溶解。D 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甲醇-水-冰醋酸(45∶5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6 nm。结果槲皮苷在2.545~20.36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为0.5%。结论此方法简便可靠,可为合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透骨香中槲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Benetnach C18(4.6mm×15mm,5μm)填料色谱柱,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甲醇-冰醋酸(体积比65∶35∶0.7),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结果:槲皮苷在(0.044~0.15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5%,RSD为1.92%。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透骨香中槲皮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郁舒片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金丝桃苷、芦丁、异槲皮苷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进样体积8μL,流速0.8 m L·min-1。结果: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分别在1.005 8~0.100 6(r=0.999 8),0.360 5~0.036 0(r=0.999 9),0.150 7~0.015 1(r=0.999 8),0.091 9~0.00 92(r=0.999 8),0.063 7~0.006 4μg(r=1.000)与峰面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1%(RSD 2.0%),100.51%(RSD2.0%),99.09%(RSD 1.7%),99.23%(RSD 1.8%),99.65%(RSD 2.0%)。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可以作为郁舒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一点红中槲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数据分析软件优化小一点红药材的提取方法来最大化提取小一点红中的槲皮苷;通过HPLC法测定槲皮苷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水溶液(20∶80),检测波长351 nm,流速1 m 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小一点红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过40目筛的药材粉末0.5 g,精密加入80%甲醇20 m L,热回流提取30 min,提取1次;槲皮苷在5.541~177.3 mg·L-1(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槲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RSD 2.0%)。结论:所建立的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线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可应用于小一点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咳喘顺丸中金丝桃苷、槲皮苷、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体积流量:0.8 mL/min;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3:2),流动相B为0.1%磷酸溶液;检测波长λ1=350nm(检测金丝桃苷和槲皮苷),检测波长λ2=210 nm(检测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结果:金丝桃苷、槲皮苷、去氢土莫酸和茯苓酸分别在0.0612~1.2240(r=0.9997)、0.0978~1.9560μg(r=0.9992)、0.0148~0.2960μg(r=0.9996)、0.0216~0.4320μg(r=0.9995)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1%、98.36%、96.79%、97.16%,RSD(n=6)分别为1.20%、1.62%、1.03%、1.1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咳喘顺丸的含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_(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_(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相似文献   

12.
朱金丽  王卓  王志焱  张妍彤  黄剑  邢朝斌 《中草药》2020,51(12):3292-3297
目的克隆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的无色花青素还原酶(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LAR)基因,并对其表达量与根皮苷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多穗柯转录组测序的结果(Unigene号:DN30711_c0_g1_i1),利用PCR法扩增获得多穗柯LA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LAR基因的表达量,使用UPLC法测定根皮苷的含量,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LAR基因表达量与根皮苷含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多穗柯LAR基因的cDNA全长1 053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0个氨基酸。该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域,定位于细胞质中。多穗柯LAR蛋白属于PCBER_SDR_a家族,与栓皮栎LAR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95%),且亲缘关系最近。多穗柯的根皮苷含量与LAR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关系。结论首次克隆得到多穗柯LAR基因,并证实多穗柯根皮苷含量与LAR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为揭示多穗柯中根皮苷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湖北海棠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且应用历史悠久。已有研究发现湖北海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茶多酚、黄酮类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疲劳、保肝等药理活性,可作为提取根皮苷的原料,也是研制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潜在植物资源,在药品、饮料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综合分析湖北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毒性研究进展,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当前需对湖北海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开发出安全有效的药品和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木姜叶柯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中主要有效成分根皮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对比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木姜叶柯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木姜叶柯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提取3次,每次用10倍药材量的70%乙醇,每次2 h。结论:该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严炯艺  冯茵怡  卢卓  奉建芳  罗伟生  黎芳  梁健钦 《中草药》2020,51(22):5768-5775
目的 探讨荔枝核干预结肠腺癌(COAD)进展和转移的黄酮类成分和作用靶点。方法 通过DRAR-CPI和SWISS数据库检索荔枝核中19个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作用靶点。从TCGA数据库下载COAD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法建立COAD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和识别共表达模块,以共表达模块和潜在作用靶点中共同靶点作为化合物干预COAD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KEGG和GO分析。通过cytoHubba插件提取Hub基因作为COAD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Cytoscape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的互作网络。HPA数据库验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表达,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与潜在生物标志物作用的化合物。结果 经WGCNA分析得到18个共表达模块,其中7个模块与生存时间、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相关,turquoise模块与COAD进展转移相关。荔枝核中19个黄酮类化合物作用于380个潜在作用靶点,选择与turquoise模块重复的34个靶点作为作用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富在304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29条、细胞组成31条、分子功能44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富集在癌症通路、细胞周期、孕酮介导的卵母癌症途径、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等40条通路。CytoHubba筛选得到CDC25A、CDC25C、CCNB2、AURKB基因作为COAD进展转移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HPA数据库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OAD组织中CDC25C、AURKB、CCNB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TCGA数据集中基因表达量一致。通过分子对接初步筛选得到柚皮芸香苷、原花青素A2、根皮苷、表儿茶素可通过氢键等与CDC25A、CDC25C、AURKB结合较好。结论 CDC25A、CDC25C、CCNB2、AURKB可作为COAD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干预COAD进展和转移的机制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调控细胞分裂、细胞周期G2/M期转变等生物过程进而调节癌症途径、p53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柚皮芸香苷、原花青素A2、根皮苷、表儿茶素、芦丁可能是CDC25A、CDC25C、AURKB的潜在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木姜叶柯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中主要有效成分根皮苷为优选指标,采用静态与动态吸附洗脱相结合的方法优选木姜叶柯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结果筛选出分离纯化效果最佳的聚酰胺树脂(80~100目),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根皮苷量(mg)与树脂(mL)的比例〈23∶1,上样液中根皮苷浓度为7.68 mg/mL,吸附流速为每小时1倍树脂体积(1 BV/h),洗脱剂乙醇浓度为20%,洗脱流速为2 BV/h,洗脱剂用量为20 BV。纯化后木姜叶柯总黄酮的含量可达80%以上,根皮苷含量达65%以上。结论所优选的纯化工艺合理可行,可较好地分离纯化木姜叶柯总黄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广山楂Malus doumeri指纹图谱,测定各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探讨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功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8批广山楂的指纹图谱。利用大鼠高脂模型,测定不同批次广山楂的“活血化瘀”药效学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 regression,PLSR)、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广山楂化学成分与活血化瘀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构建了广山楂的HPLC图谱,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的2个共有峰(绿原酸、根皮苷)。活血化瘀实验表明,不同批次广山楂活血药效指标间具有明显差异,在标定的广山楂6个特征峰中,峰2~6与HDL-C呈正相关,峰1、5、6与LDL...  相似文献   

18.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优选湖北海棠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及根皮苷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筛选提取方法和提取次数;以浸膏得率,总黄酮及根皮苷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对主要影响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湖北海棠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多穗柯甜茶中含有多种二氢查尔酮类甜味成分,也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全面评价多穗柯甜茶的质量,该文选择根皮苷、三叶苷、3’-O-乙酰基根皮苷、2’-O-乙酰基根皮苷、根皮素5种甜味成分为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RSLC),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水(25∶75)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柱温40℃。结果表明5种甜味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0.9991),线性范围(g.L-1)和加样回收率分别为0.022 2~0.444(98.37%),0.102 8~4.112(97.32%),0.003 39~0.067 68(96.77%),0.005 1~0.204(98.85%)和0.000 538~0.010 76(100.91%)。多穗柯甜茶中这5种成分的质量分数范围(mg.g-1)分别为7.83~62.37,114.24~272.35,0~1.02,0~5.11,0.10~1.19,并且它们的含量变化与样品规格、采收时间呈一定的规律性。该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好,采用等度洗脱能够在6 min内完成1份样品的快速测定,适合多穗柯甜茶中5种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万春鹏  周寿然 《中草药》2013,44(11):1391-1396
目的 研究红槭树枝条甲醇提取物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 采用甲醇浸泡提取红槭树枝条,系统溶剂萃取其甲醇提取物,并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HPLC等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试.结果 从红槭树枝条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表儿茶素(2)、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3"-没食子酰基)-吡喃鼠李糖苷(5)、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吡喃鼠李糖苷(6)、根皮苷(7)、条茶槭甲素(8)、条茶槭乙素(9)和条茶槭丙素(10).结论 化合物3、5~7为首次从红槭树枝条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槭树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查耳酮类成分.所有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3和8具有很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