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5年1~3月本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282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采集2015年5~7月住院患者306份痰培养标本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痰培养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标本的合格率从57.44%上升到8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呼吸内科病区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科室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痰培养标本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为活动主题,应用品管圈方法解决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问题,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与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分别由65.9%与45.1%提高到80.2%和81.2%,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进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质量,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与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未实施品管圈管理前2013年9月~12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5119份,品管圈管理后2014年1月~4月住院患者需留取标本4994份。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病区标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标本送检延迟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标本送检延迟率由8.7%下降至2.6%,活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且培养了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7名护士组成QCC,收集同期痰标本送检率,再次收集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解析,制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以及标准化。结果:经过7个月的品管活动,痰标本送检率从63.0%上升至91.6%,目标达成率为132.4%。结论:采用QCC对患者痰标本送检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痰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3.3%、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1.8%,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制定详细的痰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并统计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在检验科及呼吸科共选择10名圈员组成"自由呼吸圈",分析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明确目标责任分工,制定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及运用,统计圈员综合能力的变化。实施跨科室构建品管圈活动,痰标本平均送检率由49.6%提高至83.5%,标本送检时间(2.2±0.3)d较活动前的(3.2±0.2)d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0.3±0.4)d也较活动前的(16.4±0.5)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的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管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较活动前普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跨科室构建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可增加科室间协作,有效提高痰标本及时送检率,有效提高圈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规范痰标本的采集、运送及接收流程的方法。方法由8名组员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住院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目标,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痰标本合格率由81.81%上升到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采集质量,提高了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各科室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经过要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最终形成《检验科品管圈标准化手册》。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从46.58%上升至78.84%,达到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使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晓英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6-1747
目的探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调查归档病历620份,分析痰培养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使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由72%上升至95.1%,平均留取天数由5.5d减至3.5d。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学科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影响。方法:成立"梧桐圈"活动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收集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并设计检查表,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率低于开展前(P0.05),圈员6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体液标本送检合格率,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1~7月开展品管圈专项活动,以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0.05%,送检合格率达到81.98%,较活动前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痰标本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OGTT孕妇24h内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随机对100例住院孕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孕妇OGTT24h内留取率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不作质量改进,观察组进行品管圈质量改进活动。比较2组OGTT 24h内标本送检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活动前的81.3%提高到94.9%。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的提高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由实施前的70%降至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者检查未执行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本科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新送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从护士、送检员及检验科三方面寻找原因血液标本重新送检发生原因,提出并实施有效对策。结果实施干预后,血液标本重送率(0.83%)显著低于实施前(2.93%),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科血液标本重送率,提高护士血液标本的采集理论和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痰培养标本漏检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痰标本漏检率仅有15.78%,较活动前痰标本漏检率53.89%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病人痰标本漏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未留取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2月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上海邮电医院二病区住院患者的尿标本从通知留取至留取成功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尿标本未留取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尿标本未留取率的变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尿标本未留取率由17.8%降至0%,达到了制定的目标。全体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的素质修养、沟通和协调能力、责任及自信心、团队的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的掌握度、活动的积极性8个方面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未留取率,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两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为主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我科大小便标本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小便标本未及时送检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8.2%提高至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52.9±3.9)h降至(38.1±14.5)h,小便标本及时完成的平均时间由原来(36±1.9)h降至(18.4±1.0)h,急诊小便标本及时完成平均时间由原来(11±3.6)h降至(4.9±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提高普外科大小便标本的及时送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由58.79%上升至92.93%,目标达成率为112%,进步率为63.1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