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基层卫生服务及人力资源建设的概念分析为基础,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整合,并从年代、作者、主题、期刊、发文机构、发文地区分布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研究,分析国内外基层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研究状况,为基层卫生服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对我国民族医药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民族医药学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1978-2014年收录的民族医药学论文,对文献数量、分布年代、发文作者、发文期刊、发文地区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民族医药学文献数量逐年增多,蒙医药、藏医药、维医药、壮医药等民族医药研究在文献数量、作者群等方面已形成优势,傣医药显示出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民族医药类期刊没有入选核心期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民族医药学文献较少。结论民族医药学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扩大。多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应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本地区民族医药资源优势发掘出来,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万方医学网为统计源,对国内H5N1禽流感期刊文献从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单位分布、地区分布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我国H5N1禽流感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相关学者进行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发表情况,确定核心作者、论文地区分布、论文多产单位分布等情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作者发文数量及合作情况、核心作者、地区分布、论文多产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9~2009年共发表相关论文406篇。合作论文346篇,平均合作率85.22%,平均合作度3.31。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仅11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2.81%,说明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东省作者排名第一,共发文40篇,占发文总数的9.85%。论文多产单位6个,发文95篇,占发文总量的23.4%。结论医学院校双语教学及研究广泛开展,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1989~2006年我国HIFU文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探讨我国2006年前HIFU研究领域的文献,从文献量、作者、机构地区分布及文献的期刊分布情况,了解HIFU科研跨学科和地区情况、作者合作类型及特点,确定核心作者、核心机构和核心地区,表现HIFU研究发展的态势。方法:对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数据库中收录的2007年前有关超声聚焦文献的全部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2007年前共刊出HIFU论文833篇,合作论文686篇,合作率72.87%,合作度为2.78。独著论文312篇(37.45%)。重庆地区186篇(22.33%)居第一位。核心作者134人,发文410篇(49.22%)。高产机构10个,发文249篇(29.89%)。2000年以后,HIFU论文发文和作者合作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2006年发文792篇HIFU文献中,作者3147人次,单篇论文平均作者数3.72,平均合著率为81.12%。结论:HIFU文献作者分布范围广,论文合作率较高,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对刊物影响较大、造诣较深的核心作者群。各地区在HIFU学领域研究中科研力量分布不均衡,重庆地区的HIFU研究机构在该领域中居前列。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被PubMed收录的2001-2005年病案相关研究的全部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年发文数量、文献类型、期刊分布、论文语种、作者、作者地区分布六个文献计量学指标。根据统计结果,发现病案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递增趋势,领先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德、英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7.
谭苗  李玲  熊勇  冯玲  桂静  张晓霞 《医学动物防制》2023,(12):1155-1159
目的 了解个案管理在我国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基于CiteSpace 6.1.3R信息可视化软件,对2014年1月—2022年6月艾滋病个案管理的期刊文献从发文量、作者及合作关系、研究机构和地区分布、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及共现网络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61篇文献。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发文量最多,为15篇(24.6%)。61篇文献共发表在41本期刊上。研究类型以实验性研究为主的有45篇(73.8%),质性研究仅1篇(1.6%)。共涉及170名作者,以第一作者发文2篇的作者有5名,独著文献18篇(29.5%)。61篇文献共涉及49个机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地区分布较分散,江苏省发文量最多,为16篇(26.2%),机构间合作的文献较少。生活质量、依从性为个案管理研究的持续主题,对改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acquir...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文献发表年度、期刊、地区、文献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641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广东、山东、河南等5个地区发文最多,共发文281篇(43.84%);文献类型以非实验性和实验性研究为主,共528篇(82.37%);文献研究对象以肿瘤患者最多;研究内容主要以干预措施和相关因素研究为主;147篇文献得到基金资助。结论我国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尚存在一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以1994-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国内电子病历研究文献为对象,从文献数量、年度分布、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区域分布、文献主题分布以及科研资助类型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国内电子病历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医学上将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方称为高原.我国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等区域,高原地区边境线长,与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10多个国家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机体快速从平原进入高原,就开始对高原环境进行习服,如果高原习服不良,会诱发各型高原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反应的特殊类型,发病规律,总结防治经验及教训。方法搜集报道几例特殊表现的高原病,分析其诱因,发病的高危因素,地处海拔高度及其症状特征。结果严重高原病例涉及到血管性病变5例,精神障碍2例,猝死2例。结论高原病除一般高原反应的表现外,严重病例可有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精神障碍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为促进高原习服提供新的措施,以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 m历时5d进入5 200 m。从进入海拔5 200 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 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生理盐水第5天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伊洛前列素组较对照组,SOD、MDA、BLA、NO及N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能增强移居者抗氧化酶活性和乳酸清除能力,可以促进高原习服、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3.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11,12(4):6-7,2
目的分析玉树与汶川地震伤病员信息特征,并对两地区伤员、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分别查阅地震伤病员病案并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玉树伤员截肢率0.76%(3/393),瘫痪率1.53%(6/393),高原反应占收治伤病员人数的14.38%(66/459);汶川伤员截肢率1.96%(34/1739),瘫痪率0.69%(12/1739),无高原反应。骨折患者玉树占收治伤员人数的49.36%(194/393);汶川占49.86%(867/1739)。其中,玉树和汶川地震伤员均以四肢骨折人数居多。玉树与汶川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21,P=0.000)。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37,P=0.236)。结论根据灾区自然、地理等条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医疗救援的时效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高原反应药物的最新发展趋势。方法:在网络数据数据库里进行检索。结果:综合这些数据,探讨抗高原反应最新药物发展趋势。结论:概括介绍了抗高原反应药物的种类、成分、作用机理、应用注意事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冯英凯  杨庆华  张俊才  马勇  李丽  王琰  王引虎  田亚平 《重庆医学》2011,40(16):1561-1562,1565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官兵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的认知程度,为制定标准化宣教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拟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地区的350名平原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对象对高原及急性高原病认知普遍较差,相关知识非常缺乏,不同民族及文化程度官兵的认知程度无显著差异.随着其拟驻扎的海拔高度增加,被调查对象的认...  相似文献   

16.
慢性高原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文静  高芬 《医学综述》2009,15(14):2153-2154
慢性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是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m以上并对缺氧不完全适应的表现,其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高原低氧所引起的高原习服失衡、呼吸驱动减弱、炎性因素,血红蛋白与氧气亲和力下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调节机制紊乱、血清p53和Bcl-xL蛋白的表达等有关系,但其发病机制是多样复杂的,现在尚未阐明。本文对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常住4500m以上较高海拔地区平原移居人群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由医务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到45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现场,对常住该地区的平原移居人群进行体检,项目包括病史询问、常规查体及各种辅助检查,并对其疾病适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调查长期居住4500m以上高海拔地区的平原移居对象2340例,其常见疾病主要有30多种,患病人数达1084人,患病率高达46.32%。其中同时患3种以上疾病者占患病总人数的24.58%;慢性高原适应不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心肌缺血、失眠、高原性心脏病、血压异常、高尿酸血症、关节炎、脱发、反甲、皮肤病、眼病较为常见,且均达10%以上;其常见临床症状主要有头昏头痛、心悸、胸闷、咳嗽、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疲劳、食欲下降、体质量下降等;且常见病的患病率随海拔高度及移居高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常住4500m以上较高海拔地区的平原移居人群在长期低氧暴露下机体对疾病的适应能力明显下降,其常见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且患病率随着海拔高度及移居高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同时身患多种疾病者较普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及高海拔区不同时间抽取同一人群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浆皮质醇(F)、醛固酮(札D)、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睾酮(T)等五项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分析找出与急性高原病的相关关系。结果:血浆皮质醇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有增高,而ALD、PRA、AⅡ及T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高海拔区后,随着时间延长,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下降。进入高海拔区后发病组人群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未发病人群。结论: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茵  丁绍祥 《西部医学》2013,25(3):321-324
海拔3000米以上被称为高原地区,此种特殊环境,除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等产生广泛影响外,还会引起一组以缺氧为突出表现的特殊类型疾病——高原病(Higha ltitude sickness)。近年来高原旅游业日益兴旺,高原运动项目的开展,急进高原发生高原病和致命性高原肺水肿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本文就高原缺氧对人体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脑损伤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50年间住院治疗的3184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对其脑损伤与多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高原病患者中5.4%有不同程度昏迷,5%有精神异常,4%有嗜睡,1%有感觉异常,1.48%有眼底出血或水肿,1%有颅内CT异常;在这部分病人中高原脑水肿占总病例数的10%,在高原脑水肿病例中脑功能障碍比例明显增高,其中精神行为异常者占51%.有不同程度昏迷者占51.5%。脑功能障碍者中有15%伴其它脏器功能损伤,明显高于其它脏器损伤所伴有的并发症。结论 高原病患者脑损伤更易并发其它多脏器功能障碍,是引起高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