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CTLA4Ig基因在小肠局部转染表达及其表达产物对受体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移植前经肠系膜上动脉给供肠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应用免疫组织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移植小肠中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对供肠及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结果 移植术后至少28d内移植小肠中有CTLA4Ig转基因产物的表达,18例移植小肠中的11例在受体内的存活时间超过90d,但移植肠长期存活的受体排斥供同系鼠皮肤移植,皮肤移植排斥同时激发受体对移植小肠的排斥。结论 经肠系膜上动脉体外灌注脂质体包裹的CTLA4Ig cDNA可有效转染移植小肠,并诱导受体对移植小肠的免疫耐受,但移植肠局部CTLA4Ig基因转染不能诱导出供特异的外周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肺移植开展数量较少,移植后长期生存时间较其他器官移植短,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分析影响肺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1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接受肺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生存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生存时间>3年29例,对照组生存时间<1年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术式(单、双肺移植)、肺动脉压力、是否应用体外膜氧合等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统计学分析显示,年龄(≥50岁)、肺移植前肺动脉高压、急性排斥和肺部严重感染是影响患者肺移植后长期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提示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选择合适肺移植患者,移植前控制肺动脉压,移植中严格把握体外膜氧合转流适应证,移植后预防肺部感染,严格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带状疱疹(HZ)发生率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接受HSCT的96例患者发生HZ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发生了HZ,移植后1年的累计发生率为7.3%,中位发病时间为术后70(50-290)d,中位持续时间为15(7~180)d。不同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严重程度、不同的GVHD治疗强度、是否进行规律的阿昔洛韦预防,HZ发生率存在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Z发生对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P=0.87)。结论Hz是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GVHD、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及不进行有效地阿昔洛韦预防影响HZ的发生,移植后HZ的发生对患者移植后1年的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影响其长远预后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环孢素对于小肠移植物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近交系F344(RT11vr)大鼠和Lewis(RT11)大鼠作为小肠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异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分别在建模后7,28,60d进行移植物活检,常规病理学检测,应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移植物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因子mRNA转录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与结论:在建模后7-28d应用环孢素的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转录水平呈现明显减低趋势;在28-60d,停用环孢素后该因子表达则明显升高。说明环孢素对于异系小肠移植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一例获得长期存活,活体小肠移植尚未见报道.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此手术由小肠的切取、灌注、修整和受体的新肠植入等重要步骤组成.现从手术室的术前手术间、物品、器械和敷料的准备,受体小肠植入的配合步骤以及配合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是治疗不可逆肠衰竭的理想疗法。在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应用于临床以前 ,肠衰竭患者常难以生存。而长期的TPN支持 ,不仅费用昂贵 ,患者生活质量差 ,对肝脏损害也非常严重[1] 。小肠移植的开展较晚 ,我们在长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于 2 0 0 0年 10月15日成功地实施了亲体供肠 ,小肠部分移植术 ,首次采用了更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特点的手术方法 ,并将整体化护理首次应用于小肠移植护理工作中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资料受体 :患者 ,男 ,61岁 ,大学文化 …  相似文献   

7.
骨髓移植(BMT)自1958年成功地用于急性放射病、白血病等治疗以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现全世界已行异基因BMT达10万例以上,并有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BMT后无病生存了32a。虽然BMT是所有移植中方法最简便的,但在异基因BMT时,由于骨髓供受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遗传学差异,移植后常发生免疫并发症,主要包括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些免疫并发症的病理学评价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移植前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等预处理,故HVGR的发生率较低,而GVHD发生率较高,是影响BMT疗效的主要并发症,也是BMT病理学的重点。作为《中国误诊学杂志》移植病理学的系列讲座之一,本文介绍BMT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1月内)的防治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提供经验。方法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1月内,早期并发症重点在于防治吻合血管血栓、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障碍等。结果3例移植受体术后1月内分别发生出血倾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经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得以好转,移植肠存活及功能均良好。结论注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对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器官移植已达到相当成功的水平,这与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是分不开的。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用于防治排斥反应,即干扰受体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对非自身细胞的清除,但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非特异的,选择性差,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故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后引起的肝、肾毒性已经影响到了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促使人们研发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不同免疫抑制剂等组合的免疫效果。本文分析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在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探讨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者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者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肺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效果,以提高肺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2009年6月73例肺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从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应用护理及注意事项、饮食、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归纳护理经验。结果:在护士的积极指导下,肺移植术后患者能正确掌握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监测方法。结论:免疫抑制剂的准确使用是肺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使其掌握免疫抑制剂的正确应用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应用27项睡眠调查表(the 27-item sleep questionnaire)、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depression scale,SDS)、单项社会支持度调查表(the single-item nleasure of social support,SIMSS)评价了3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移植过程中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并用统计学分析了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度、移植副反应、自身因素、住院环境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发生于移植期,并与心理障碍、社会支持度高低、移植副反应强弱、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住院环境有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睡眠障碍可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的因素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老年肾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遵医行为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娇弟  戴云飞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51-1653
肾移植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复杂的治疗方案.移植患者一旦离院后,服用免疫抑制剂就必须融入其日常行为中.不同的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各自相应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影响免疫抑制剂的服用.  相似文献   

14.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移植后恶性血液病的复发降低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复发后放弃治疗,生存时间仅为3~4个月~([1])。目前Allo-HSCT后复发的治疗包括停用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收集23例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表明,23例AITL患者的中位年龄62岁,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中高危/高危21例(91.3%),14例患者(60.9%)存在结外侵犯,5例(21.7%)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总体反应率为68.2%,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3%和28.7%。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年轻患者预后,免疫抑制剂对于复发难治患者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年龄大于65岁、IPI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淋巴结受累数目、近期疗效、纤维蛋白原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骨髓是否受累为预后相关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及骨髓受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IPI、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修改的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的危险分层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结论:AITL好发于老年患者,具有高度侵袭性,合并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易感染,预后差,年轻、一般情况较好患者初始强化治疗有可能获益,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年轻患者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可作为复发难治患者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接受APBSCT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8例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7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无病生存5年,4例无病生存6年,1例无病生存12年;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患者无病生存6年.结论:APBSCT是恶性血液病获得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时机、移植后免疫治疗等是APBS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患者血或尿BK病毒(BKV)载量的监测,探讨性别、年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免疫抑制剂浓度等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以及BKV载量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患者血浆及尿液的BKV载量。分析血浆HCMV浓度及免疫抑制剂浓度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以及BKV载量高低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 985例移植和非移植肾病患者中BKV阳性242例(12.1%),其中血浆阳性211例(10.6%),尿液阳性118例(5.9%)。骨髓移植患者、肾移植患者及非移植肾病患者的BK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几乎所有移植患者检测到BKV阳性都发生在移植后的前3个月中。HCMV的感染与否与患者的BK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 9)。骨髓移植及肾移植患者血浆的免疫抑制剂浓度和环孢霉素A(CsA)浓度(150 ng/mL)对患者BKV载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他克莫司浓度(FK506)(8.0 ng/mL)与BKV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 5)。BKV阳性患者与BKV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中的肌酐(CR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7)。结论 BKV的复制与性别、年龄、是否有HCMV合并感染无关,而与血浆免疫抑制剂的浓度有关。通过对BKV载量的连续监测,调节患者免疫抑制剂的浓度,可以减少由BKV带来的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18.
选择1998-05/2006-12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施行再次肾移植的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两次移植手术间隔时间、再次移植术前是否切除原移植肾、是否给予免疫诱导治疗、术后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人,肾存活率等资料.结果显示,再次肾移植的手术时机无明显限制,条件允许可在再次移植时同时切除失功移植肾:术前抗体诱导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完成。①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Wistar)、同基因移植组(FK344/N)、异基因移植组(Wistar)、骨髓胸腺内注射组(Wistar),空白对照组18只,其余每组18只受体大鼠,供体为18只FK344/N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选用供受体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在行异基因小肠移植前7d取供体骨髓细胞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同基因移植组、异基因移植组大鼠不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只进行全小肠移植。②每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5,7d观察排斥反应,于各时间点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并取出移植肠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纳入受体大鼠54只及空白对照组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排斥反应: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3,5,7d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骨髓胸腺内注射组中未出现排斥反应。②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术后3d,同基因移植组、骨髓胸腺内注射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第5,7天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异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各时间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均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结论: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显著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可能作为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敏感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特点并探讨其48h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绵阳市胸痛中心2013—2017年间收治的305例STEMI患者以查阅病历资料和数据库形式收集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将有意义的变量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因素。结果:(1)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Killip分级、年龄、不同发作距就诊时间、是否使用心肺复苏术的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发作距就诊时间、心肺复苏术是STEMI患者48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介入手术(PCI)治疗是保护因素。结论:不同Killip’s分级、年龄、不同发作距就诊时间、是否使用心肺复苏术的STEMI患者48h死亡发生率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是STEMI患者48h生存状态独立的预测因子,对临床急诊分诊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