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和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本院骨科住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组。A组予以伤科接骨片口服治疗,B组给予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痂生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及肿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的骨痂生成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的术后5 d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相比骨愈灵胶囊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但镇痛、消肿效果不如骨愈灵胶囊,临床可针对性用药,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伤科接骨片和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创伤性骨折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我院骨科住院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术后A组给予伤科接骨片口服治疗,B组给予骨愈灵胶囊口服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骨痴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所得相同疗效所消耗成本,比较伤科接骨片和骨愈灵胶囊在创伤性骨折中应用成本-效果.结果 A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直接成本-效果、间接成本-效果均低于B组.结论 伤科接骨片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较骨愈灵胶囊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科接骨片和云南白药胶囊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治疗的46例锁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伤科接骨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治疗,综合比较两组的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消退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6 d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肿胀消退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伤科接骨片相比云南白药胶囊治疗锁骨骨折可缩短骨痂生成时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病人疼痛,消肿效果均比云南白药胶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伤科接骨片和接骨七厘片治疗骨折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接骨七厘片治疗;研究组100例采用伤科接骨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消肿、止痛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消肿、止痛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比接骨七厘片治疗骨折的疗效更好,消肿止痛作用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临床疗效。方法32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伤科接骨片,对照组口服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组(痊愈+显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显效)(P〈0.05)。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4.1±1.2)周,(8.2±1.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5.2±1.5)周,(11.6±1.5)周](P〈0.05)。消肿止痛优良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1(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消肿止痛作用迅速,骨痂形成时间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骨折后骨筋膜室内压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骨室筋膜综合征提供有效方剂。方法:临床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和桡尺骨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跟骨骨牵引、夹板固定,桡尺骨骨折均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组加服加味桃红四物汤,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2、3、4天伤侧相关骨筋膜室内压,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腿治疗组治疗后第2天的骨筋膜室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骨筋膜室内压下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对照组治疗后第1、2、3和4天的骨筋膜室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第2、3和4天的骨筋膜室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和第2天的骨筋膜室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骨筋膜室内压下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对照组治疗后第1、2、3和4天的筋膜室内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比较,第1、2、3、4天的筋膜室内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能降低骨折伤肢骨筋膜室内压,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红骨髓移植与补肾活血法诱导骨痂生长的机制.方法 将100例胫骨下段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采用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B组采用自体红骨髓移植加自拟补肾活血法治疗.术后1周、3周、6周、12周进行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水平测定,X线片检测骨痂直径.结果 2组术后1周骨痂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6周及12周A组骨痂直径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术后1周、3周血清中BMP-2、PT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12周A组血清中BMP-2、CT水平低于B组,PTH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自体红骨髓移植加自拟补肾活动血法治疗胫骨下段骨不连促进骨愈合作用优于单用自体红骨髓移植,其促进骨的愈合机制为干预血清BMP-2、PTH素、CT水平从而诱导骨痂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观察单边外固定支架合跳骨片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探索胫腓骨粉碎骨折的有效疗法。方法 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合跳骨片与交锁髓内钉分别治疗胫腓骨粉碎骨折并进行比较。结果 外固定组病人骨折处出现骨痂及骨性愈合时间均比髓内钉组病人早 (P <0 0 1)。结论 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的胫腓骨粉碎骨折 ,使用单边外固定支架合跳骨片治疗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更早出现骨痂 ,更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鹿瓜多肽注射液(松梅乐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均为四肢骨干骨折,手术后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A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治疗B组采用骨肽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中治疗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治疗B组(P<0.05);治疗A组、B组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A组的骨痂出现时间优于治疗B组(P<0.05)。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均可缩短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且鹿瓜多肽注射液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民间中药方对大鼠闭合性骨折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胫骨骨折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伤科接骨片组、接骨中药组,每组16只。通过胫骨X线片,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疗效。结果接骨中药组血钙浓度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28d时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接骨中药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片显示3组间影像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中药方可能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对大鼠骨折的愈合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草药接骨膏促进大鼠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接骨膏组和治疗组各10只。采用股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大鼠骨折模型,连续给药21d。通过X线片检测骨痂和骨小梁的面积、密度和综合强度,并结合骨折愈合组织抗折力试验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磷水平的变化,观察中草药接骨膏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接骨膏组的骨痂和骨小梁的面积、密度和综合强度、骨折愈合组织抗折力,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磷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膏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的效果及其成本效益问题。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有出血的Ⅱ级痔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PPH术治疗,B组使用常规外剥内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成本/效果(C/E)值。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皆显著小于B组(P〈0.05)。A组疼痛水平得分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显著高于B组(21.82%),A组医疗费用显著高于B组,C/E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PPH可以在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疮治疗中起到积极效果,其可降低疼痛水平,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其医疗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红外线理疗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方法分析本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和骨痂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疼痛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和临床愈合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8d时的骨痂密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红外线治疗可缩短骨折患者肿胀、疼痛的消失时间,加速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于切皮前、缝皮时、切皮前和缝皮时均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4组开启同样配方的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记录患者术后1h(T1)、4h(T2)、8h(T3)、12h(T4)、24h(T5)、48h(T6)的VAS镇痛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24h内患者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B、C、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D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患者静脉自控镇痛c组(P〈0.05),在T1、T2、T3时间点的Ramesay评分均显著高于B、c组(P〈0.05)。B、C、D组患者在术后24h内的PCIA泵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患者在术后24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B、C组(P〈0.05),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于手术切皮前和缝皮时均静脉给药,获最佳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逞颖 《中国药业》2013,22(10):115-116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非手术治疗的48例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疗程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骨痂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治疗组为49.68 d、对照组为66.23 d,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为4.12 d、对照组为6.97 d,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促进骨痂生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比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0例,记录所采用的不同术式的疗效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评级判断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记录上肢痛及颈肩痛,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判定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ACDR组9例,ACDF组11例.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随访JOA评分、SF-36量表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NDI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SF-36躯体评分和精神评分在末次随访时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疗效评估A组优于B组,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达到了满意的手术效果,在临床疗效的评估及健康状况调查表中ACDR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行  石承先 《中药与临床》2014,(3):20-23,27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动物模型三磷酸肌醇(IP3)的变化及与钙代谢的关系和丹参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5组:SAP模型组(SAP组)、丹参治疗组(A组)、氢化可的松治疗组(B组)、丹参加氢化可的松治疗组(AB组)和对照组(C组),各10只。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C组则注射生理盐水(NS)。SAP组和C组术后行阴茎背静脉注射NS;A组、B组和AB组如SAP组一样建立模型,术后分别注射丹参、氢化可的松、丹参加氢化可的松。18 h后,观察各组胰腺细胞IP3和细胞内钙(Ca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血钙)和淀粉酶(AMY),以及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SAP组IP3、Ca2+、TNF-α、AMY和胰腺病理评分(PSP)显著高于A组、B组、AB组和C组(p0.05),其中AB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但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PSP明显低于A组、B组和AB组(p0.05),C组的IP3和Ca2+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与C组的TNF-α间无明显差异(p0.05);IP3与Ca2+,IP3与TNF-α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87和0.937,p0.05);血钙则是SAP组显著低于A组、B组、AB组和C组(p0.05),AB组和C组分别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IP3、Ca2+和TNF-α与血钙为负相关(r分别为-0.997、-0.980和-0.915,p0.05)。结论:SAP大鼠胰腺细胞IP3显著升高;IP3与Ca2+和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前三者与血钙呈负相关,IP3可能是引起细胞内外钙和TNF-α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丹参和糖皮质激素均可抑制SAP大鼠胰腺细胞IP3和Ca2+及TNF-α的释放,促进血钙水平回升,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联合使用丹参和氢化可的松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对糖尿病肾病(DN)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探讨其在DN治疗中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DN(Ⅲ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n=34)、厄贝沙坦治疗组(B,n=42)和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治疗组(C,n=44)。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FGB)、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的变化,分光分析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24h尿蛋白定量、FGB、BUN、SCr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TG、K+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A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C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B组治疗后亦显著改善(P〈O.05)。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表达水平显著减低(P〈0.01),而A和B组未见上述变化(P〉0.05)。A、B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1%、61.9%和81.8%,C组显著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古拉定提高了DN患者体内SOD活性和降低了MDA的表达,改善了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并可进一步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从而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索(PEG—IFN)联合应用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方法将7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用PEG—IFN、PEG—IFN和Tα1联用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腹胀、乏力、纳差较单用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区痛和肝脾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48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24、48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病毒降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病毒降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24例(66.7%),单用组发热18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PEG—IFN治疗CHB的效果确切,联合Tα1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肱骨近端锁定板(LPHP)与肱骨近端解剖板(A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回顾性评价LPH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1年9月对109例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LPHP组(59例)和APHP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肱骨头后倾角丢失、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LPHP组和APHP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0.3±10.6min、100.5±1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60.8±40.2ml、175.2±45.1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0个月,平均16个月,104例获得临床骨性愈合,其中LPHP组58例,APHP组46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PHP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12周,APHP组为12-18.5周,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其中LPHP组0例,APHP组3例,术后18个月较术后即刻LPHP组肱骨头后倾角丢失约5.6°,APHP组约7.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根据Neer评分标准,LPHP组优53例、良5例、差1例,APHP优20例、良17例、差1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