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较水蒸气蒸馏(简称SD)法和超临界CO:萃取法(简称SFE—CO:萃取法)提取复方苦黄方中蛇床子、防风、苍术等三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法,对SD法提取的挥发油和SFE-CO,萃取法得到的萃取物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比较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SD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36种成分,SFE—CO:法得到的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1种成分,其中22种成分相同,相对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00~230之间。结论:SFE—CO:法对复方苦黄方中蛇床子、防风、苍术等三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是更适合本方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选奇滴丸GC/MS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GC/MS法对选奇滴丸及其组方中防风、羌活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研究,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在选奇滴丸总离子流图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主要有α-蒎烯、γ-萜品烯、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芹菜脑等,并有新成分产生,如麝香草酚、喷鼻螺萜醇等.结论:GC/MS法应用于选奇滴丸挥发油的鉴别能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α、γ、β及HP-β-环糊精与N-LOK改性淀粉对九味羌活制剂中挥发油的包合能力与工艺过程。方法:用胶体磨法或搅拌法包合,并经差热、GC/MS分析。结果:α、γ-CD不宜用于挥发油的包合,HP-β-CD宜用于挥发油在液体制剂中的增溶,N-LOK宜用于固体制剂中挥发油的包合;包合前后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包合物在制剂中稳定。结论:HP-β3-CD和N-LOK可使制剂中挥发油分散均匀、稳定,所采用的包合工艺更接近中成药工业规模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羌活质量控制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羌活挥发油指纹图谱测定方法 ,为含羌活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羌活的挥发油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指纹图谱 (GC FPS) ;选用聚类法分析比较。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 ,稳定性、重现性的RSD <3%。结论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与聚类分析可作为羌活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晓如  周涛  梁逸曾  邹桥  曾笑  张斌 《药学学报》2007,42(10):1082-108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川芎-羌活、单味药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川芎-羌活与单味药川芎、羌活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药对川芎-羌活、川芎和羌活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79,65和71个成分,占总含量的95.39%,83.69%和96.04%。药对川芎-羌活分别与川芎、羌活的共有组分为45和63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31个。药对川芎-羌活挥发油种类基本为两个单味药的加和,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羌活。  相似文献   

6.
草豆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宏  赵文英  公衍玲 《医药导报》2009,28(5):585-587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法对草豆蔻药材的挥发油进行指纹图谱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草豆蔻挥发油,进一步用GC MS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草豆蔻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该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 均<3%),得到较好的草豆蔻挥发油GC MS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为草豆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抗病毒口服液中含有挥发油的广藿香、石菖蒲、郁金、连翘4味药材所收集的挥发油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用气相色谱(GC)法对包合前后的挥发油进行鉴别。结果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1:8(mL/g),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5h。结论经GC法鉴别,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未改变。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分析防风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防风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实现防风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防风挥发油成分鉴定了45个,占挥发油成分总含量的89.15%。结论:防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镰叶芹醇(11.24%),苯亚甲基苯甲醛(9.40%),正辛醛(6.76%),正己醛(3.16%),2,3,5,6,7,8,8a-八氢-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莫(2.13%),2,4-癸二烯醛(1.83%)和正庚醛(1.71%).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川芎质量控制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芎挥发油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含川芎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川芎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技术测定指纹图谱(GC-FPS),并选用聚类法分析比较。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图谱有较好的重现性,样品的稳定性好。结论GC指纹图谱分析法与聚类分析可作为川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桃红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红四物汤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鉴定. 结果 从桃红四物汤挥发油中分离出134个峰,鉴定了其中6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469%. 结论 桃红四物汤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二烷酸(月桂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烯酸、3-亚丁基-1(3)-异苯并呋喃酮(藁本内酯)、苯甲醛等,为进一步研究桃红四物汤复方的有效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伊痛舒注射液中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伊痛舒注射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伊痛舒注射液全方以及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Nist-base质谱库检索技术,根据匹配度,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分析伊痛舒注射液全方中挥发油成分的来源。结果伊痛舒注射液全方经水蒸气蒸馏提取,GC-MS分析,共得到5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39个成分,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53.27%。结论根据保留时间以及计算机质谱库对每个化合物给出的鉴定,分析了这39个成分的来源,其中防风、川芎和羌活对这39个成分的出现起了主要的作用,其次为其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概述前胡类药材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现状,为前胡类药材及成药的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查阅前胡类药材相关研究文献及标准记载情况,归纳其主要化学成分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以“前胡”为药材名的药用植物较多,其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及挥发油类;质量标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前胡及紫花前胡外,尚有多省份地方药材标准收载以前胡的近缘种作为地方习用品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涉及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法。结论:前胡为常用传统中药,应用广泛,前胡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叶杜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细叶杜香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和人工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和鉴定了28种成分,占挥发油的84.66%。结论细叶杜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松油醇(30.23%),1-甲基-2-异丙基苯(16.58%)。枯茗醛(9.85%)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蜘蛛香地上部分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SPME法共分离出了37个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2.90%;SD法共分离出了24个成分,已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46%。结论SPME法比SD法得到的成分多,且方法更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海南产山柰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海南产山柰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柰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测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产山柰挥发油中分离出21个色谱峰,鉴定出19种化合物。挥发油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分别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9.118%)、肉桂酸乙酯(19.323%)、十五烷(15.018%)、δ-蒈烯(5.270%)。结论:本方法为山柰挥发油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资料,同时也为其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紫苏叶挥发油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性分析紫苏叶的挥发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同时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的二维色谱MS数据,获取组分的色谱曲线和MS。再根据组分的MS和保留时间进行库相似性检索以实现定性。结果:共分离解析出76种组分,其中19种组分在紫苏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白术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晓川  陈琴华  朱军 《中国药房》2006,17(23):1836-1838
目的:对白术超临界流体CO2提取物中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白术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脂溶性成分的化学成分,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2.0ml/min,柱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从70℃升至250℃;质谱采用EI离子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19个色谱峰,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类和酯类,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6.2%。结论:可采用GC/MS法分析白术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以为白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武尉杰  谭睿  卢琼  谢彬 《中国药业》2013,22(17):11-13
目的 促进藏药木橘的开发利用.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共分离和鉴定了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82%,其中脂肪酸类相对百分含量为51.97%.藏药木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40.04%),β-石竹烯(10.04%),油酸(7.83%),香叶烯B(5.33%),α-葎草烯(3.53%),γ-姜黄烯(2.61%)和α-桉叶烯(2.30%)等.结论 藏药木橘具有较好的药物开发潜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香附及其炭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对临床功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香附及其炭品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香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不同产地的香附及香附炭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不同产地香附存在差异,在药材使用中应控制药品质量,而香附与香附炭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可能是临床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