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取多次小剂量ip链脲佐菌素40 mg/kg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利拉鲁肽组、活性氧簇(ROS)抑制剂(NAC)组、利拉鲁肽+NAC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0只。利拉鲁肽组大鼠sc 200μg/(kg·d)的利拉鲁肽;NAC组大鼠ip 20 mg/(kg·d)的NAC;利拉鲁肽+NAC组大鼠sc 200μg/(kg·d)的利拉鲁肽的同时ip 20 mg/(kg·d)的NAC;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sc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4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MAER);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二氢乙锭(DHE)荧光探针检测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和NAC组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 2 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内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环加氧酶 2(COX2)表达的影响, 探讨利拉鲁肽降血压和利水盐的作用机制。 方法 30 只雄性 SD 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 自由摄水, 8 周后空腹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成功建立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18 只, 选取 12 只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 2 型糖尿病模型(DMT)组和 2 型糖尿病模型(DM)组, 另取 12 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利拉鲁肽处理野生型大鼠(WTT)组和野生型大鼠对照(WT)组,每组 6 只。 DMT 和 WTT 组每天予以利拉鲁肽(200 μg/kg 体质量)皮下注射, DM 和 WT 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各组分别在给药后 0、2、4、6 周检测血糖和血压, 给药后 6 周收集尿液检测 K、Na、Cl 离子浓度, 然后处死大鼠, 收集血液检测血 K、Na、Cl 离子浓度, 取肾组织通过 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肾脏内髓 NOS 和 COX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利拉鲁肽干预后, DMT 组大鼠血糖(F=5.933, P < 0.05)及血压(F=22.070, P < 0.05)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 在干预 6 周后, DMT 组大鼠血糖(mmol/ L: 12.78±3.82 vs. 18.75±1.68)和血压(mmHg: 119.98±4.43 vs. 136.42±4.48)较 DM 组均明显降低(P < 0.05), 血液中 K、 Na、Cl 离子浓度与 DM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但尿液中 K(mmol/L: 46.55±6.43 vs. 33.13±9.71)、Na(mmol/L: 56.33±8.83 vs. 41.20±7.25)、Cl(mmol/L: 159.81±25.06 vs. 71.44±12.99)离子浓度高于 DM 组大鼠(P < 0.05), 且肾脏内髓 NOS、 COX2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均高于 DM 组大鼠(P < 0.05)。 结论 利拉鲁肽可能通过 NOS 诱导 COX2 的表达增强,发挥利水盐、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利拉鲁肽在糖尿病致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大鼠20只,为正常组(NC组);40只经高脂高糖结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利拉鲁肽组(LR组);利拉鲁肽皮下注射,0.15 mg·(kg·d)-1,正常组、糖尿病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给药8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24 hU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Toll样受体4由免疫组化法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利拉鲁肽组24 h尿蛋白排泄、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升高(P<0.05),Toll样受体4表达增加(P<0.05),肾脏纤维化程度加深;与糖尿病组比较,利拉鲁肽组24 h尿蛋白排泄、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下降(P<0.05),Toll样受体4表达减少(P<0.05),纤维化程度好转.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肾脏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oll样受体4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组+利拉鲁肽(sham+l组),模型组(clp组)和治疗组(clp+l组),每组5只。sham+l组和clp+l组小鼠预先24h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0μg/kg(生理盐水稀释)间隔12 h一次;sham组和clp组小鼠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lp组和clp+l组小鼠均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症小鼠生存模型。术后24 h,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Urea)、肌酐(Cr)、TNF-α、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肾脏细胞凋亡;Q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NF-α、IL-6水平;Westernblot测定肾组织中NLRP3、caspase-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Urea、Cr、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肾组织TNF-α、IL-6、NLRP3及caspase-1表达降低。结论 利拉鲁肽可减轻脓毒血症小鼠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栗红蕊  崔岩  王姣  孙高洁  王守俊 《中国药房》2014,(21):1946-1948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分别用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肥胖-利拉鲁肽组,前2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肥胖-利拉鲁肽组大鼠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0μg/kg,每日2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隔夜禁食处死大鼠,称体质量,取肾周及睾周脂肪组织,计算脂体比,检测脂肪组织中类蛋白质激酶激活的双链RNA的内质网激酶(PERK)、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C/EBP同源蛋白(CHOP)mRNA的表达和葡萄糖转运蛋白78(GRP78)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大鼠体质量、脂体比和脂肪组织中PERK、IRE1-α、CHOP mRNA及GRP78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肥胖组比较,肥胖-利拉鲁肽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利拉鲁肽可显著减轻肥胖大鼠体质量及内脏脂肪组织过度累积,并可缓解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前期OLETF大鼠的阻抑作用,观察对胰腺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前体蛋白(hippocampal cholinergicneurostimulating peptide precursor protein,HCNP-pp)的影响。方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将处于糖耐量减低阶段12~14周龄OLETF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PBO组)、100μg/kg利拉鲁肽处理组(L-100组)、200μg/kg利拉鲁肽处理组(L-200组),LETO大鼠为阴性对照组(LETO组)。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胰岛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HCNP-pp及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GLP-1R)蛋白含量;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CNP-pp和LGP-1R、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3型毒蕈碱样受体(M3R)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BO组OLETF大鼠空腹、餐后2 h血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而L-100组、L-200组及LETO组大鼠均未进展为糖尿病状态。PBO组OLETF大鼠体重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高于L-100组、L-200组和LETO组(P<0.01)。与PBO组相比,L-200组、LETO组大鼠胰腺胰岛素阳性细胞表达密度明显增多(P<0.01),而与L-100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100组、L-200组及LEITO组大鼠胰腺HCNP-pp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L-100组、L-200组及LEITO组大鼠胰腺GLP-1R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增多(P<0.01);L-100组、L-200组和LETO组大鼠胰腺HCNP-pp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1);L-200组和LETO组大鼠胰GLP-1R,ChAT、M3R mRNA水平均明显增多(P<0.01);L-100组大鼠GLP-1R和ChAT mRNA水平均明显增多(P<0.01),而M3R mRNA水平则无变化(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阻抑糖尿病前期进展,可能与胰腺HCNP-pp表达下降、GLP-1R表达增高及胰岛β细胞密度增加相关。利拉鲁肽改善胰岛素分泌状态,可能与胰腺HCNP增多、ChAT和M3R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链脲霉素(STZ)致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腹腔注射STZ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利拉鲁肽50和200μg·kg~(-1)干预,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指标情况,应用光、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并取心肌组织作mRNA及蛋白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心肌肥厚指数(HWI)、FPG、FINS、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水平显著升高,而利拉鲁肽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及间质胶原纤维排列松散,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减少,利拉鲁肽干预后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标志因子(LC3B)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均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利拉鲁肽干预后LC3B和AMPK磷酸化水平均升高,TGF-β_1、Col-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62、mTOR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组织纤维化,同时促进AMPK/mTOR介导的自噬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KB(NF—K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阐明柚皮苷对糖尿病心肌病的防护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喂养和-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完全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9只)、柚皮苷治疗组(9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柚皮苷治疗组予Naringin粉末4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则按体重予蒸馏水灌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仪(TNF-a)、白细胞介素6(IL-6)、IL-1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肌组织NF—KB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以及外周血TNF-a、IL-6、IL-1p分泌明显增加(均P〈0.05),柚皮苷治疗后,NF—KB蛋白、TNF-a、IL-6和IL.1B水平明显下降[(0.162±0.013)μg/L比(0.222±0.018)μg/L,(1.35±1.02)μg/L比(1.98±1.37)μg/L,(15.8±14.6)μg/L比(35.8±21.1)μg/L,(0.14±0.15)μg/L比(0.27±0.23)μg/L,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心肌病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柚皮苷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柚皮苷可减轻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组织的NF—KB信号炎症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崔岩  栗红蕊  孙高洁  王姣  王守俊 《中国药房》2014,(17):1571-1573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对肥胖大鼠体质量和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下丘脑炎症通路的影响。方法:取大鼠分别用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分为正常对照组、肥胖组、肥胖-利拉鲁肽组。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大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肥胖-利拉鲁肽组大鼠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0μg/kg,每日2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隔夜禁食处死大鼠,称体质量,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血清中TC、TG水平和下丘脑细胞核因子κB(NF-κB)mRNA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大鼠体质量和血清中TC、TG水平及下丘脑NF-κB mRNA、SOCS-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肥胖组比较,肥胖-利拉鲁肽组大鼠体质量和血清中TC、TG水平及下丘脑NF-κB mRNA、SOCS-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利拉鲁肽能显著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血脂紊乱,其机制可能涉及下丘脑炎症调节通路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活性变化,探讨NO/iNOS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糖尿病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30只。DM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STZ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和NC组分别于第1、2、4周麻醉取左肾,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吸光光度法测定肾组织中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iNOS活性。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DM组大鼠肾组织中NO含量、NOS和iNOS活性分别较同批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组大鼠中NO含量与NOS活性、iNOS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中iNOS活性增强,催化生成的NO在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前勇  聂忠  宋宁燕 《江西医药》2010,45(11):1078-108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线粒体功能和结构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第10周末测定2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各组肾脏线粒体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0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组分ATP酶活性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分析线粒体比表面。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加(P〈0.01),肾脏线粒体MDA、NO含量、T-NOS明显增加(P〈0.01),Mn-S0D、组分ATP酶活性、线粒体RCR及比表面明显减少(P〈0.01)。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线粒体存在明显的氧化损伤和功能、结构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养以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大黄酸(1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大鼠尿量(UV)、体质量(BW)、肾质量(KW)、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肌酐(Cr)含量,尿蛋白(UPRO)、尿白蛋白(UALB)量,计算肾脏肥大指数(KW/BW)、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蛋白/肌酐比值(P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V、BW、KW、TG、TC、FPG、FINS、Cr、UPRO、UALB量增加,KW/BW、HOMA-IR、PCR、ACR、C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酸组大鼠KW、TG、TC、FPG、Fins、UPRO、UALB、Cr量减少,KW/BW、Ccr升高,HOMA-IR、PCR、A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大黄酸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排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单侧肾切除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 :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 (2 0mg·kg-1·d-1,灌胃 )。观察 8wk后大鼠体重、肾重、肾重 /体重、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肾小球面积 (AG)和容量 (VG)及系膜区面积 (AM)的变化 ,并检测肾组织与尿MDA含量及肾组织SOD、CAT、GSH PX活性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TGF β1与CTGF蛋白表达。结果 灯盏花素给药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血糖、体重无明显影响 ,可明显抑制肾重、肾重 /体重、AER、AG、VG 及AM 的增加 (P <0 0 5 ) ;对肾组织及尿MDA含量的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 ,并明显提高肾组织SOD、CAT及GSH PX活性 (P <0 0 5 ,P <0 0 1)。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肾小球TGF β1及CTGF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 ,灯盏花素给药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模型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其机制部分与抑制肾组织TGF β1与CTGF过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廷强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03-2904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3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等生化指标。同时,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双侧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其肾动脉、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等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与UAER进行比较。结果 135例DM患者血BUN和Scr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94例UAER<20μg/min(单纯DM组),38例UAER 20~20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3例UAER>200μg/min(大量蛋白尿组)。135例患者中有56例超声检查示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其中单纯DM组37例,微量蛋白尿组16例,大量蛋白尿组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于微量蛋白尿出现之前发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该类患者进行适时恰当的干预可延缓肾损伤的发生,对改善DM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及吡格列酮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吡格列酮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格列酮干预组(3mg·kg-1.d-1,DT组),每组8只。12周末,测定各组相关生化指标。运用比色法检测肾皮质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T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肾质量/体质量和尿蛋白定量(24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与NC组比较,肾皮质Cu-ZnSOD、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DT组与DM组比较,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质量/体质量和尿蛋白定量(24h)明显降低(P<0.05);肾皮质CAT和Cu-ZnSOD活性增加(P<0.05),肾皮质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格列酮干预组(3mg·kg-1·d-1,DT组),每组8只。12周末,测定各组相关生化指标。运用比色法检测肾皮质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留取肾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T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C肽、尿素氮、血肌酐、肾重/体重和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与NC组比较,肾皮质Cu-ZnSOD、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DT组与DM组比较,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C肽、尿素氮、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重/体重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肾皮质CAT和Cu-ZnSOD活性增加(P<0.05),肾皮质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其降糖、降脂机制,可能与吡格列酮的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DOCA-盐高血压小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DOCA-盐型高血压小鼠心室重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去氧皮质酮(DOCA)同时予高盐饮水形成DOCA-盐型高血压小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SP 130 mg.kg-1组。计算小鼠心脏重量指数以及肾脏重量指数,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OCA-盐型高血压模型组小鼠心重指数、肾重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CSA)、心肌胶原纤维明显升高,血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GSP 130 mg.kg-1组小鼠心重指数、肾重指数、CSA、心肌胶原沉积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心肌组织Hyp含量减少。结论 GSP能明显改善DOCA-高盐高血压小鼠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