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活检枪行睾丸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对男性不育症患者需行睾丸活检术者,应用活检枪(BardMaxCoreTM,MN2010)行睾丸活检术6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为30岁。均已结婚,婚龄1~7年。用睾丸测量板测量睾丸容积为12~16ml,平均14ml。其中少精症(精子密度在2×106/ml以下)26例,无精子症42例。二、原理与方法1.原理活检枪是由外切套管、带槽针芯和控制手柄组成。其原理是扳上层滑栓,可上镗外切套管;扳下层滑栓,则可上镗针芯;将上镗穿刺针头抵住被检组织,按发射钮后,先是带槽针芯高速运动…  相似文献   

3.
睾丸活检是男性学的重要检测手段,对生殖病理的研究,包括常规病理、超微结构病理及免疫病理、分子病理等有重要作用。本文仅就临床应用角度对一般病理学诊断进行简要介绍。⒇1睾丸活检的意义主要有四点:①为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直接依据;②是评估睾...  相似文献   

4.
替代睾丸活检的新方法——精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无创伤判断睾丸生精功能及输精管道梗阻的检查方法。方法:对122例精子症病人及50例生育男性同时进行睾丸活检和精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生育男性精液细胞学及睾丸活检生精细胞发育水平符合率为100%,无精子症病人总符合率为91%;经Kappa检验两法呈高度相关,P〈0.01。14例睾丸活检见精子及各级生精细胞,精液细胞学检查未见生精细胞的病例,经精液生化指标证实13例为输精管道梗阻,1例为逆行射  相似文献   

5.
对122例不育症睾丸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累及的部位主要为曲细精管生精上皮(122/122)依次为曲细精管界膜(78/122)睾丸间质(68/122),病理组织学分类为生精细胞脱落管理雍塞50例(40.9%),生精障碍26例(21.3%),生精功能低下18例(14.8%),生精细胞发育不全17例(14.0%),曲细精管透明变性7例(5.8%),克氏征3例(2.5%)混合病变1例,睾丸  相似文献   

6.
对122例不育症睾丸活检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累及的部位主要为曲细精管生精上皮(122/122),依次为曲细精管界膜(78/122)、睾丸间质(68/122)。病理组织学分类为生精细胞脱落管腔雍塞50例(40.9%),生精障碍26例(21.3%),生精功能低下18例(14.8%),生精细胞发育不全17例(14.0%).曲细精管透明变性7例(5.8%),克氏征3例(2.5%),混合病变1例。睾丸活检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亦对精索静脉曲张致使不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45例男性不育患者共55份睾丸活检标本(有10例患者作了双侧活检)病理切片分析结果显示,睾丸生殖病理分类:正常6例,生精功能低下10例,其余39例分别为生精阻滞、纯支持细胞综合征、生精细胞脱落与管壁透明变性;精子发生障碍程度;正常6例,其余49例切片均见不同程度的生精障碍;用图像分析系统作形态学测量,发现生精障碍严重曲细精管直径变小,而基膜增厚。作者认为睾丸活检是确定无精子症病变环节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图像分析的应用、实现了对睾丸病变的定量诊断,但在分析中要多点观察,遵循随机化、双盲原则。  相似文献   

8.
9.
睾丸活检目前的临床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男性学发展过程中 ,睾丸活检曾经是唯一对无精子症或少精子症有诊断价值的检查。然而 70年代以来 ,随着生殖激素检测在男性学的开展和一些生化因子测定的引入 ,睾丸活检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减弱 ,适应症范围也日益缩小。 90年代以来 ,由于全世界范围显微授精技术 (ICSI)的开展 ,睾丸活检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 ,睾丸活检从一种诊断方法变成了一种以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各种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鉴别诊断方法。一、梗阻型与非梗阻型无精子症的鉴别诊断方法过去梗阻型与非梗阻型无精子症的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无创伤判断睾丸生精功能及输精管道梗阻的检查方法。方法:对122例无精子症病人及50例生育男性同时进行睾丸活检和精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生育男性精液细胞学及睾丸活检生精细胞发育水平符合率为100%,无精子症病人总符合率为91%;经Kappa检验两法呈高度相关,P<0.01。14例睾丸活检见精子及各级生精细胞,精液细胞学检查未见生精细胞的病例,经精液生化指标证实13例为输精管道梗阻,1例为逆行射精。结论:两种方法所反映的生精细胞水平完全一致,说明精液细胞学检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判断睾丸生精功能及输精管道梗阻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1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双侧睾丸组织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有曲细精管基膜增厚,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间质水肿及中晚期生精过程障碍等改变。虽然精索静脉曲张发生在单侧,但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双侧的,并对上述超微结构变化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睾丸组织移植后是否具有内分泌功能,作者选用新生大鼠睾丸组织为组织来源,将新鲜睾丸组织及冷冻保存3个月后的睾丸组织分别移植到已去势15天的雄性大鼠的后肢大腿内侧皮下.结果表明,新鲜及冻存后的新生大鼠睾丸组织移植后均具有分泌睾酮的机能,移植术后1个月受体血清睾酮较移植前显著增高(P<0.01),而新鲜与冻存的睾丸组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实验结果为临床进行人类胎儿睾丸组织移植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犬自体睾丸移植术的改进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30只,年龄1.5~2.0岁,体重14~17kg。切取带腹主动脉瓣和下腔静脉瓣的睾丸动、静脉,并进行灌注及冷保存。将睾丸动、静脉分别与同侧髂外动、静脉进行端侧吻合,行自体睾丸移植术30只。对睾丸灌注、带瓣睾丸血管的切取及血管吻合等关键步骤进行了改进。观察术后犬生存情况,对移植的睾丸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测定犬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性激素水平。结果自体睾丸移植30只,成功27只,成功率90%。其中睾丸热缺血4.5±0.9min,冷缺血50.0±10.0min,睾丸血管吻合35.5±5.5min,总手术时间3.5±0.5h。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rteriography,DSA)证实成活睾丸血供良好;组织学检查显示精曲小管的各期生精细胞形态无异常,层次及数量无减少,管腔内有少量精子;术后各时间点,黄体生成素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酮及卵泡刺激素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改进后稳定而可行的犬自体睾丸移植的手术方法,为研究人睾丸移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MTAT、TSAT、GAT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06例不明原因的不育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结果阳性率分别为26.42%、28.30%、27.36%。将三种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MTAT、与TSAT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为80.00%,阴性符合率为90.79%,但MTAT与GAT结果符合率较低。MTAT仅用微量精子,并且是经过提取的高活力部分、方法敏感、特异,重复性好,在精子免疫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是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直视下注射针支架法,显微吻合及直视下分瓣外翻三种方法吻合输精管179例.经随访及统计学处理,注射针支架法吻合与显微和直视下分瓣外翻吻合的复通率,再孕率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显微吻合与直视下分瓣外翻吻合的复通率、再孕率无差异.并对三种吻合复通机理及失败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种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14例腰椎滑脱患者。男45例,女6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岁。其中度滑脱85例,度滑脱24例,度滑脱5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自体髂骨椎间融合,42例);B组(自体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C组(BMP人工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比较术后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A、B及C组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1.0%、80.6%及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1.0%、83.3%及97.0%,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好,优于自体髂骨和自体骨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比较三种重组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方法 在50 只兔的100 个颅骨缺损动物模型中分别植入:①牛脱蛋白骨(b D P B)/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 B M P)/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②b D P B/b B M 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③b D P B/b B M 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④b D P B/b B M P。植入后1、2、4、6 及8 周行组织学检查及 X 线摄片; 植入后10 及42 天行 35 S和45 Ca 液闪计数及灰重测定。结果 成骨能力:b D P B/b B M P/ T N Fα> b D P B/b B M P/b F G F( P< 0.01) > b D P B/b B M P/ E G F( P< 0.01);b D P B/b B M P/ E G F 与 b D P B/b B M P 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T N Fα与 B M P及载体复合后,在体内对骨修复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载体/骨诱导因子/生长因子的重组合人工骨模式中, D P B/b B M P/ T N Fα是一种有价值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