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分24小时内T波倒置组(14例)和未倒置组(16例)。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住字期间临床表现。结果:①两组再通分别为85.7%(12例)和37.5%(6例)P〈0.01)。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1%(1例)和37.5%(6例)(P〈0.05)。结论:早期T  相似文献   

2.
业已证实,85%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因此,发病6h内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选择性AMI患者重要疗法,但对发病6~24h内进行静脉晚期溶栓效果对比观察报道较少,我们对17例AMI患者在发病6~24h晚期溶栓治疗及10例AMI...  相似文献   

3.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劝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 ̄1996年12月AMI胸痛后45分钟 ̄6小时入院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1995年8月前24例行国产尿激酶ICT,1995年8月后28例行直接PTCA,C AMI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为血管再通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再通与否与QT离散度(QTd)关系对心肌缺血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AMI患者在发病6h内用尿激酶静脉溶栓,通过间接指标判断血管再通与否。溶栓后3h和24h测量的QT和QTc间期,QTd和QTcd为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和QTc间期之差。结果:血管再通与否和心肌抽血性猝死QTd的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QTd是预测24h内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  相似文献   

5.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塞56例临床分析余玎玫(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内科,南昌330009)少数急性心肌梗塞(AMI),无典型的胸痛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等典型AMI表现,即所谓无痛性AMI。现将我院自1978年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2例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1)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ET水平即显著升高,第24小时开始下降,第15天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组,末通组及非溶栓组之间血浆ED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梗塞后心绞痛(PIA)患者,其24小时、5天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无PIA患者。结论:ET是机体在严重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9例PTCA患者术前及术后即刻至3小时内,每半小时测1次18导联心电图。结果:①4例下壁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后,其合并的胸前导联ST段压低于术后2小时内均回到等电位线,提示这种胸前导联的ST段压低是梗死范围广泛的标志,而非既往认为的“对应性”改变;②成功的急诊PTCA术后1小时有6例患者出现终末T波倒置,且其残留血管狭窄明显小于未出现终末T波倒置者(P<0.05);③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q波,其中3例术后3小时原R波幅值增高0.10mV~0.20mV。结论:成功的急诊PTCA后可出现与IRA再通相关的特征性心电图变化,下壁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更广泛的心肌缺血;早期终末T波倒置和R波波幅回升均提示成功的血管再通和存活心肌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介入治疗毕海峰,颜红兵,王勇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有许多限度。90年代以来,国外在经皮介入治疗AMI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重点介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方面的进展。PTCA治疗AMIPTCA治疗AMI的方法有直接...  相似文献   

9.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观察刘林红李菁萍本文曾在全国抗溶栓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111000辽阳市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已取得显著疗效,但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并非罕见。我们重点观察4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报告...  相似文献   

10.
QTd延长与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心脏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室纤颤(Vf)。而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QTd(QT间期离散度)延长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和Vf的重要因素。本文对68例AMI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的QTd进行测定分析,试图探讨对A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T波倒置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急性心梗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病例分为24小时T波倒置组和超过24小时现T波倒置组,观察两组病例溶栓后再通率、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有无左心功能不全情况。结果:有早期T波倒置组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机率小,CK峰值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有早期T波倒置者临床预后好于无早期T波倒置者,梗塞区域冠脉再灌注较充分。结论: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效再灌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不宜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镁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学》1996,(5)
不宜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的镁疗法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能降低住院病死率,但70%~80%AMI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溶栓治疗,一些临床试验证明,镁疗法可作为另一选择。194例AMI,因入院晚(症状开始后>6小时)、忌用溶栓药或肝素、年龄>70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24小时内血清钾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24小时内血清钾的观察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急救科(300170)吴霄迪,刘崇新,刘迎午,梅养强,朱锡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钾变化国内报道尚少。作者对AMI患者发病24h内血清钾进行测定,发现该组患者存在低钾血症。对AMI和低钾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闭塞的冠状动脉是否再通的四项间接指标中 ,溶栓开始后的 2小时内抬高的ST段降低≥ 5 0 %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重要心电图指标 ,但很少有人研究溶栓治疗后T波变化的意义。 1994年Matetzky等[1]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发现 ,溶栓后 2 4小时内T波倒置可作为再灌注成功的有效指标。本文的目的是评价早期T波倒置对判断溶栓成功的意义及其对临床过程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 1992年至 1999年根据WHO标准确诊并进行溶栓治疗的 5 3例连…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闭塞血管能否很快再通对心功能的保护至关重要 ,如何用非创伤性方法判断闭塞冠脉已发生了早期再通 ,尚需进一步研究。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 ,已被证实为闭塞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1]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T波及其它心电图变化。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后 2 4h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及急性前 (间 )壁心肌梗死患者无QV1存在对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3月确诊为AMI的 112例患者 ,男 82例 ,女 30…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对患者病死率具有强大的时间依赖性[1] ,静脉溶栓使血管再通于AMI后 6小时内获益最大 ,6~ 12小时仍有效[2 ] ,故探索早期快速诊断AMI以指导溶栓甚为重要 ,我们对肌钙蛋白T (TnT)定性早期诊断AMI的临床价值作了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CCU病房AMI患者 79例 ,年龄 40~ 84岁 ,其中男 5 1例 ,女 2 8例。1.2 方法 ①入院即刻采静脉血 ,同时用德国宝灵曼公司(BoehringerMannheimGMBH )生产的肌钙蛋白T全血快速灵敏检测试纸条Troptrs…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变化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60例与未溶栓组44例;溶栓组连续3日测定外周血PGI2。和TXA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与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已日益被人们重视,现将我们对10例AMI患者血浆ET水平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AMI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住院病人(选择发病24小时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2~68...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再通组14例,未通组10例,于发病后3~4周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或经皮穿刺冠脉内成形术(PTCA)的同时行X线左心室造影。结果:再通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未通组(P<0.05);室壁异常活动积分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P<0.01),其中室壁瘤发生率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分别为7.14%与30.00%(P<0.05)。结论:监测LVEF及室壁局部运动是判断AMI时溶栓治疗使梗塞区冠脉再通效果的有效指标;AMI后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心功能,对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肌红蛋白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28小时肌红蛋白动态观察,同时测定CK-MB,结果显示肌红蛋白1-3小时即开始上升,8-12小时达值。大部分病人24小时降为正常,少数病人24小时-48小时方降为正常。为诊断AMI和进行溶栓治疗节优于CK-MB的更早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