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Fas抗原的表达与HAI积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Fas抗原的表达状况与肝细胞病理损伤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69例肝炎患者,均为血清抗-HCVIgG阳性或HCV RNA(PCR)阳性,肝组织均为快速肝穿,福尔马林固定,连续切片,常规HE染以,按Knodel方法计算HAI积分前三项,根据Kiyoshi方法进行Fas抗原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表达及特点,探讨HCV感染在重型肝炎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重型肝炎组织内HCV抗原。结果:肝组织内HCV抗原表达阳性率45%(9/20),其中慢性重型肝炎60%(6/10),亚急性42.9%(3/7),急性0%(0/3),HCV抗原仅在肝细胞内表达,可呈胞浆均质型、包涵体型和膜下型,9例肝组织HCV抗原表达阳性患者均混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对32例大肠癌和16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Fas抗原进行检测,结果L大肠癌中Fas抗原阳性率降低53.1%,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抗原表达阳性率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类及肝转换相关(P<0.05)。结论:Fas抗原可能是反映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Fas抗原在慢性肝炎肝组织中表达,分布与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用抗-Fas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6例乙型肝炎组织中Fas抗原进行了检测。结论慢性肝炎肝组织中FasRYMNDR R GE DP GN EFH XEXK肝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Fas抗原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关系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为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有其进展日新月异之感觉。研究认为 ,肝细胞凋亡和肝细胞坏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肝内细胞毒性T细胞 (CLT)包括CD 4及CD 8,其CTL可以通过释放穿孔素 ,颗粒酶以及FasL系统引起肝细胞凋亡及坏死。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表达Fas及FasL。肝内侵润的T细胞表达的FasL ,肝内Fas及FasL表达程度和病情轻重程度相关。肝内表达FasL可以自身导致肝细胞凋亡 ,也可能做活化T细胞形成免疫耐受[1 ] 。1 Fas系统与细胞凋亡Fas是人体多种细胞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者绝大多数无临床表现,但可长期携带病毒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免疫功能减低者CMV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明显增高。CMV主要累及肝、肺、脑、骨髓等,获得性CMV感染中肝受损最常见。CMV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细胞毒作用和细胞因子紊乱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3]。有关肝细胞凋亡与CMV肝炎发生的关系报道甚少,本文探讨成人CMV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 sFas)和可溶性FaaL( sFasL)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脏疾病是我国和世界范围最常见而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轻型肝炎中肝纤维化发生率为64%,中、重型肝炎中100%有纤维化。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就有可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这是肝病治疗的关键,也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重大的课题之一。为了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岛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7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仪器选用美国Coulter-JT型全血细胞计数仪;结果:RDW在急性肝炎组为13.8±2.8,慢性轻型肝炎组为14.2±3.0,慢性中型肝炎组为17.0±5.7,慢性重型肝炎组为24.8±3.4,肝硬化组为20.3±3.6,分别与对照组13.9±2.7相比,除急性肝炎组、慢性轻型肝炎组P>0.05外,其它各组P值均<0.01,RDW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66)。重型肝炎存活病例RDW平均值为19.2±3.4。重型肝炎死亡病例RDW平均值为24.8±4.6,两组相比较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RDW的改变可以反映肝病病情及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大肠癌组织Bax蛋白和Fas抗原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中Bax蛋白和Fas抗原表达及其意义。32例大肠癌Bax蛋白和Fas抗原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50.0%)和17例(53.1%);高分化腺癌和未转移组癌Bax蛋白和Fas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分化差癌和转移组病。结果提示Bax蛋白和Fas抗原可能是反映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约3亿人成为慢性感染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流行很广,受其感染的病人可出现不同的疾病表现,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疾组织化学方法显示Fas抗原与Fas配体(FasL)在丙型肝炎肝组织的分布,并同时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结果Fas抗原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Fas抗原表达阳性细胞在肝小叶中多呈散在或灶状分布,汇管区周围和碎屑样坏死区内阳性表达较强。FasL大多位于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某些病例肝细胞胞浆也可呈弥漫强阳性。Fas抗原表达的阳性率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关。结论在丙型肝炎患者,Fas抗原表达水平与炎症活动度有关,未发现(HCV)RNA原位杂交阳性细胞与表达Fas抗原的肝细胞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组织胶原蛋白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Ⅰ型前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NA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6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Ⅰ型前胶原和PDGF-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分布和含量,用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总的胶原含量。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Ⅰ型前胶原和PDGF-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Ⅰ、Ⅳ型胶原蛋白大量沉积。PDGF-1 mRNA的表达与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和总的胶原含量,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DGF-1 mRNA与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增加是导致肝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重症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圆分布法探讨病毒性肝炎的季节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卫根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7,11(2):261-262
圆分布法通过对发病数据的转换与量化,分析疾病发病时间的聚集性,用于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比一般的描述性统计方法更准确、直观.本文采用圆分布法探讨了海门市病毒性肝炎的季节分布特征,分析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基本一致.分布呈现出全年散发和相对聚集的双重特征.八十年代的特征表现为秋季高峰为主,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发病高峰向春季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17.
18.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凋亡因子Fas抗原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27例AD、12例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和对照组17例患者CSF Fas抗原含量.结果患者CSF中Fas抗原含量为AD组(11.119±3.095) ng/ml,稍低于MID组的(12.660±7.893) ng/ml及对照组的(13.270±8.491) ng/ml,但三组间Fas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CSF Fas抗原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CSF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对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似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Faa抗原的表达情况,目的在于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的免疫机制。1临床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HT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2岁,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四版教材。所有病人经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B超、ECT)等明确诊断为HT患者,无其他自身免疫病。20例正常人对照来源于我院健康献血员,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8.6岁。所有受试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取EDTA抗凝静脉血1ml…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