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ELISA及PCR法检测了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标记物。结果62例透析器及管道多次复用且多有输血史的血透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明显升高,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上升更为明显。丙型肝炎感染率随着输血量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而20例未输血,透析器及管道均为一次性使用的血透患者,其肝炎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2.
由于丙型肝炎(Hepatitis C Virus,HC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随着由输血或使用血液制品后丙型肝炎引起的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经越来越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医务界的极大关注,控制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已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就吉林地区2000~2004年的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做一初步调查,以期为该地区的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甲肝(HAV)和戊肝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很少经血液传播,但若献血者在献血时正处于甲肝血症期间,其受血者也可能被感染。输血后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14~180天),发病较急,症状较重,黄疸多见。输血后丙型肝炎由于潜伏期的不同,可分为短潜伏期(2~4周)和长潜伏期(6~10周)2个类型。丙型肝炎在急性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75%的病例无黄疸,输血后丙型肝炎是我国丙型肝炎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临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以进一步加强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患者各72例,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感染、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结果丙型肝炎的输血感染占比率较乙型肝炎明显高(P〈0.05),丙型肝炎症状大多轻微或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肝硬化的发生率较乙型肝炎明显高(P〈0.05)。结论血液传播是引起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预防极为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输血引发丙型肝炎4例分析姚展成,刘卫东,吴胤荣,邱杰文1989年日本东京国际肝炎会议正式将肠道外非甲非乙型肝炎命名为丙型肝炎。目前已知输血是丙肝主要传播途径。本文介绍4例由输血引发丙型肝炎。[例1]女,55岁。因行膀胱癌切除术输血1000ml,术后恢...  相似文献   

6.
输血感染丙型肝炎是一类较常见的医疗纠纷争议,虽然针对输血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常规规范,但由于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时间阶段的法律法规及常规规范变化较大,给输血感染丙型肝炎医学鉴定中的医疗过错?因果关系和责任认定带来一定困难?现结合江苏省17例鉴定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规规范要求,研究输血感染丙型肝炎鉴定的规律性——输血感染丙型肝炎鉴定路径,以期达到该类案件的鉴定意见和结论规范化?科学化,供鉴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1],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输血后肝炎在医院感染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对乙肝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预防措施的广泛开展,输血后乙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已逐年下降,而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日益成为现代医学的突出问题。为了解本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我们将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的丙型肝炎病案资料做回顾性的报告。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4年6月~199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55例丙型肝炎患者,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3岁(4个月~72岁)。2.实验室检查资料:HBsAg、HBeAg、抗H…  相似文献   

8.
输血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例输血前无丙型肝炎的受血者及30例无输血的对照组随访检测ALT、抗-HCV、HCVRNA等项目,进行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52例受血者中有9例符合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诊断,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30例无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且趋势检验χ2=16.67,P<0.005,提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仍相当常见,本研究还观察到输血量越大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越高。9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中的8例经1年随访,均转为慢性肝炎,反映丙型肝炎慢性化机率高。对导致9例输血后丙肝的献血员血清标本(45份)用第2代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1份可疑阳性,44份阴性。用反转录PCR法检测HCVRNA,12份阳性,33份阴性。表明目前用于筛选献血员的抗-HCV方法尚不够灵敏,尚不足以筛去有可能导致HCV传播的供血,因此,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以预防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仍然是应强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输血与丙型肝炎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2例全血前列丙型肝炎的受血者及30例无输血的对照组访检测ALT,抗-HCV,HCV,RNA等项目,运行输血后HCV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52例受血者中有9例符合输血后丙型肝炎的诊断,发生率为17.3%,而对照组30例无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且趋势检验X^2=16.67,P〈0.005,提示输血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丙型肝炎10例,其中6例有近期输血史,3例近期有外伤史,2例有手术史,我市红十字血粘献血员中有7名抗HCV阳性共17例,揭示采血用具可传播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在献血员中感染率为3.5%。输血后的HCV抗体阳性是因输入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所致*]。输血次数及量与HCV感染关系密切,随着输入血量的增加,HCV感染机会增加。调查结果表明在输往没有进行HCV筛选的血4O单位以上者,均受HCV感染。由于丙型肝炎临床症状轻微,因此常常被漏诊,临床医生应当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输血史,定期检查肝功能和抗HCV…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类型及临床分析段宏宪,张宝平近来发现丙型肝炎患者常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为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类型,本文对68例丙型肝炎病人的输血史、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种类、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报道,旨在对丙型肝炎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现...  相似文献   

12.
输血后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摘要)李承美,王月梅,张娴,李美玉,于秋兰(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目前输血后肝炎以丙型肝炎为主,虽国内报道较少,但其已成为临床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2年来我院收治以及门诊就诊的输血后丙型肝炎20例进...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源传播,而输血后肝炎(pTH)的90%为丙型肝炎门]。与输血相关的疟疾的发生近年也有报道,但因输血同时罹患丙型肝炎及疟疾者并不多见,我们遇有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38岁,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术中输血2000ml,术后第5天出现发热,最高达398t。患者寒战、大汗,每日下午至凌晨期间患者持续发热,并渐出现肝、脾肿大,黄渲,肝功能异常。生化检查执一HCV阳性,并于本后第八天血中检测到疟原虫。初步诊断为丙肝并疟疾。患者术前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正常,未曾去过疟疾疫区。追查术中血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及PCR法检测了82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标记物。结果62例透析器及管道多次复用且多有输血史的血透患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感染率明显升高,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丙型肝炎的感染率上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54例输血后丙型肝炎临床分析吴宝珍(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传染科243000)我院自1992年元月至1993年12月收治丙型肝炎62例,其中54例有输血史,经抗HCV或HCV-RNA检测确诊为输血后丙型肝炎,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源传播,而输血后肝炎(PTH)的90%为丙型肝炎[1]。与输血相关的疟疾的发生今年也有报道,但因输血同时患丙型肝炎及疟疾者并不多见,我们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38岁,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手术,术中输血2000ml,术后第5天出现发热,最高达3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资料认为HCV(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病因,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中60 ̄90%为丙型肝炎。为了防止肝炎的血源性传播,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有必要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我们采用ELISA法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达3365人次,发现第二次复检仍有抗-HCV阳性者,也支持二次筛检这一观点。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患者输血或血浆引起丙型肝炎8例分析徐蕴玉(南京铁路分局中心医院南京210003)自1989年美国学者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以后,丙型肝炎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家所认识。丙型肝炎与输血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也为广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丙型肝炎的临床检测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进行HCV-RNA测定,测定结果均显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有病毒复制。回顾性分析其丙型肝炎的感染因素,因输血引起96例,注射6例,血液透析4例,其他原因2例。结论: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多问题,而输血是引起丙型肝炎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在输血后应及时进行丙肝抗体检测,有效控制丙型肝炎的持续蔓延。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经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后肝炎(PTH)是一种常见的输血传染病,丙型肝炎(HC)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唧中90%是HC患者,一般认为抗-HCV阳性血具有传染性,可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所以,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情况、高发人群及流行趋势,加强对献血者的相关标志物检测,对安全输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