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α),肯定了2例与急非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解在2年以内APL此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8例,S型7例,L型中尚发现一个变异型。8例缓解在3年以上APL,此融合基因4例阳性,其中L型3例,S型1例,L型1例已有复发倾向,而缓解超过4年APL此融合基因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a)肯定了2例与急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在2年以内APL此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8例,S型7例,L型中尚发现一个变异型,8例缓解在3年以上APL,此融合基因4例阳性,其中L型3例,S型1例,L型1例已有复发倾向,而缓解超过4年APL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及其临床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1例初诊APL患者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并分析其对临床特征的可能不同影响。结果:在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短型PML-RARα异构体APL组的早期死亡和复发率(4/8)(50%)高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2/13)(15.4%);与长型异构体相反,存活期2月至2年患者含短型异构体的比例(75%)大于存活期2年以上组(33.3%);未观察到患者血液学参数改变与不同PML-RARα异构体有关。结论: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APL患者相比,短型PML-RARα异构体组的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4.
RT-PCR检测氧化砷治疗APL复发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在氧化砷(As2O3)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技术动态观察14例APL复发患者在As2O3治疗过程中,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ML-RARα转录本的改变。结果:检测的11例诱导缓解患者中,9例存在阳性PML-RARα转录本,随访的6例患者中,3例呈现PML-RARα转阴,但2例分别在缓解后5、7个月转阳。结论:RT-PCR检测PML-RARα转录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氧化砷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热启动RT PCR 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 RARαm RNA,与传统“巢式”PCR 比较,仅需1 对引物而获10- 4 的敏感性。对7 例APL患者,分别在诊断时及缓解后进行PML RARαm RNA的动态监测。这些患者分别接受如下治疗:2 例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 治疗;其余5 例接受ATR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所有缓解后患者均进一步接受强化治疗。每月均对骨髓及外周血标本进行PML RARαmRNA 的检测,发现仅予ATRA 可获血液学缓解,但不能达到PCR 缓解,骨髓及外周血仍存在PML RARαmRNA;而接受ATRA 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获缓解后,骨髓及外周血PCR 结果均阴性,显示了对恶性克隆的有效根除。2 例患者PCR 结果持续阳性,并在6 个月后复发。PCR方法不仅可评价化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更可以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6.
以三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快速监测临床病人口服外消旋维拉帕米(VPM)后VPM和去甲维拉帕米(NVPM)对映体的血浆浓度,同时测量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效应(血压、心率、心电图)。运用分析临床零散数据的NONMEM程序,分析27名患者VPM和(-)-VPM的稳态群体药物动力学和16例患者的群体药效学。VPM的R/S(CSS)比值为3.62±0.96(2.28~5.58),NVPM的R/S(CSS)比值为2.89±0.53(1.66~3.69);VPM和(-)-VPM的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θCL/F(L/h)、θSEX(L/h)、ωCL/F(%)、σCss(%)分别为83,-9.7,47.5,34.8和200,50,31.5,45.5,男女性别之间存在差异。VPM和(-)-VPM的群体药效学参数Emax(%)、CE50(ng/ml)、γ、ωEmax(%)、ωCE50(%)、ωγ(%)、σE(%)分别为14.8,27.6,2.38,43.2,37.6,134,34.9和14.3,4.68,1.82,14.3,30.4,8.9,18.2。  相似文献   

7.
观察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0.1~2μmol/L)与APL细胞株NB4细胞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NB4细胞的存活,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CD11b,CD33),细胞DNA含量分布及PML/PML-RARα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的改变。结果经1~2μmol/L氧化砷处理的NB4细胞呈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在细胞形态学上表现为胞膜完整,染色质固缩及核碎裂。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与三氧化二砷作用浓度及时间相关的亚G1期细胞。经0.1~0.25μmol/L三氧化二砷处理10天的NB4细胞呈现某些与分化相关的形态学改变和分化相关抗原(CD11b和CD33)的调变,而0.1~2μmol/L的三氧化二砷均能快速调变和减少PML/PML-RARα蛋白的表达。结论氧化砷对NB4细胞具有诱导凋亡和不完全分化双重作用,并能快速调变及降解PML/PML-RARα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和维甲酸(RA)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功能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CAM-1和E-选择素(EL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作者创建的无创性分离法分离培养PMVEC;将PAF和RA分别加入培养有PMVEC的96孔板中,观察二者对PMN-PMVEC粘附的影响;ELISA法测定PMVEC上ELAM-1和ICAM-1的表达;测定PAF和RA对PMN的趋化性、聚集和酸性磷酸酶的释放的影响。结果:(l)PMVEC用PAF处理3.5h后,它与PMN的粘附率从57.3%增加到72.8%(P<0.01)。而用PAF处理PMN同样可增加PMN-PMVEC的粘附率。(2)RA可阻断未刺激PMN与PAF刺激的PMVEC之间的粘附,但对PAF刺激的PMN与未刺激的PMVEC之间的粘附却无作用。(3)PAF可增加PMVEC上ICAM-l和ELAM-l的表达、增加酵母多糖激活血清和组胺对PMN的趋化性、增加PMN的聚集和PMN酸性磷酸酶的释放。(4)RA则可抑制PAF诱导的PMN聚集、酸性磷酸酶的释放及PMN对酵母多糖刺激血清和组胺的趋化性,而ICAM-1和ELAM-1的表达却未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PML-RARα(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α)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维甲酸治疗作用间的关系。方法用反义核酸来阻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进行判定,细胞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反义核酸阻断PML-RARα表达后使维甲酸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S期细胞由52%降至29%,同时NBT还原能力提高,细胞表面标志变化明显,提示对维甲酸敏感性增加。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不仅与APL的发病有关,而且钝化了维甲酸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长期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经ATRA诱导缓解的初治APL患者长期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72例患者的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32.5%、18.4%和73.8%、58.5%。初发病例在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中,联合应用ATRA和化疗以及发病时WBC计数与预后相关。AS2O3治疗复发APL,完全缓解和生存均高于常规化疗十维甲酸组。结论ATRA可作为初发病例的标准诱导治疗;缓解后联合应用化疗和ATRA能延缓或降低复发;在复发病例中,As2O3治疗是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AL)诱导化疗症状完全缓解后,应继续清除体内的微小残留病变(MRD)。MRD是白血病复发及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1]。在延长阿糖胞各(ARA-C)用药时间及加大剂量后可清除MRD,达到巩固强化治疗的目的,我院于1995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AL。患者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例中。男1例,女7例,年龄20~53岁,中位年龄36.3岁,体表面积1.2~1.8m2。平均体表面积1.55m3。其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NI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钙素基因甲基化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22例急性随细胞白血病(AML)降钙素(CT)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结果表明,7例AIL与16例AML的CT基因都发生了高度甲基化。临床完全缓解的3例AML和2例AIL中有1例ALL为阳性,另有1例阴性的AML于1个月后转为阳性,随后出现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DNA直接测序和多重PCR法,检测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例K562细胞株,9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DNA中P16基因的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用PCR-SSCP共筛查出5例CML中P16基因的异常,突变率为27.8%(5/18),对其中1例外显子2异常者经测序证实为第151密码子CCC→CGC的转换,导致Pro→Arg的错义突变;并检出1例MM中P16基因外显子3的异常;受检的ALL,AML,K562细胞株中,未检出突变。各病例中均未检出P16基因的缺失。本文探讨了白血病中P16基因突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生丁减轻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免疫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途径给予潘生丁(DPM)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ong株RSV悬液滴鼻,引起40只BALB/c小鼠严重肺炎,其中30只经灌胃、腹腔注射、滴鼻3种途径给予DPM50mg.kg^-1.d^-1治疗3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在体内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复钙时间测定、ELISA和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了ATRA和As2O3治疗前后APL患者(2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还检测了使用ATRA和As2O3处理APL细胞株NB4-R1细胞以及转染PML-RARa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R3基因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性及其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方法扩增出65名健康人(对照组)、64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DR3基因。根据发病年龄将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14岁;B组,15~30岁;C组,≥31岁),比较DR3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R3基因频率在A组为65%,B组为40%,C组为26%,对照组为15%;DR3基因频率在糖尿病3组(A+B+C组)44%,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各年龄组间DR3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χ2=6.16,列联系数(Rp)=0.31,P<0.05。结论:DR3基因阳性者1型糖尿病易感性明显增加、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7.
采用HA和DA方案交替化疗,对32例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作继续治疗。随访14~114个月,中位缓解期39个月,中位生存期44个月;其中16例持续完全缓解36~96个月,8例生存5年以上;13例复发(40.6%)。分析认为,HA、DA交替化疗作为APL缓解后的继续治疗,生存期长,复发率低,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染色体易位t(15;17)而产生的特异的融合基因PML-RAR_α。本研究应用二次聚合酶链反应(boosterPCR)技术检测了APL细胞系HL_(60)细胞中PML-RAR_α融合mRNA。结果表明,HL_(60)细胞系中同时具有二种PML-RAR_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和S型)。本实验的敏感度可达10 ̄(-6)个细胞水平,同时检测了结果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提示本方法可作为今后检测APL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一种灵敏、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382对微卫星标志,对65例肝癌2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68.1%。LOH〉30%的有1q、3q、4q、8p、13q、16q和17p。HBsAg阳性者D4S2964 LOH(66%)较HBsAg阴性者(30%)高(P〈0.05);D3S3681和D17S938 LOH者术后复发率(91%、8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降钙素(CT)基因高甲基化能否作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指标。采用设有内、外参照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内切酶和激光扫描技术,检测了40例AML患者骨髓细胞的CT基因5′端甲基化率(CTMR)。结果:初发AML患者CTMR为525%±1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373%;P<00005),部分缓解(P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显著低于初发组;完全缓解(C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与PR组差别无显著性;AML患者的CTMR与骨髓白血病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715,P<0001),CR组16例中4例CTMR在50%以上,分别于2、4、45和9个月后复发。结果提示:CTMR有可能成为检测AML微小残留病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