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中的价值.方法 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 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 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PML-RARα(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α)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维甲酸治疗作用间的关系。方法用反义核酸来阻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进行判定,细胞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反义核酸阻断PML-RARα表达后使维甲酸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S期细胞由52%降至29%,同时NBT还原能力提高,细胞表面标志变化明显,提示对维甲酸敏感性增加。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不仅与APL的发病有关,而且钝化了维甲酸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融合基因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了30例APL患者的PML/RARαmRNA.结果30例APL患者中22例检测到PML/RARαmRNA,其中16例为L型,6例为S型.结论Nested PCR是检测APL患者PML/RARαmRNA有效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热启动RT-PCR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mRNA,与传统“巢式”PCR比较,仅需1对引物而获10^-4的敏感性。对7例APL患者,分别在诊断时及缓解后进行PML-RARαmRNA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染色体易位t(15;17)而产生的特异的融合基因PML-RARα。本研究应用二次聚合酶链反应(boster-PCR)技术检测了APL细胞系HL60细胞中PML-RARα融合mRNA。结果表明,HL60细胞系中同时具有二种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和S型)。本实验的敏感度可达10^-6个细胞水平,同时检测了结果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提示本方法可作为今后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R显带(RHG)核型分析和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2种方法,对21例AP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1例AP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t(15;17)染色体易位18例,D-FISH检测均为PML/RARα融合基因(+);2例阴性和1例因无分裂相而无法分析结果者经D-FISH检测均为(+)。D-FISH检测总阳性率100%(21/21),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阳性率85.71%(18/21)。结论: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D-FISH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APL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及其临床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1例初诊APL患者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并分析其对临床特征的可能不同影响。结果:在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短型PML-RARα异构体APL组的早期死亡和复发率(4/8)(50%)高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2/13)(15.4%);与长型异构体相反,存活期2月至2年患者含短型异构体的比例(75%)大于存活期2年以上组(33.3%);未观察到患者血液学参数改变与不同PML-RARα异构体有关。结论: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APL患者相比,短型PML-RARα异构体组的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10.
刘小宁  衡春  陈凤丽 《吉林医学》2010,(35):6514-6515
目的: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分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的价值。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采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同时染色体R显带法分析是否存在t(15;17)。结果:41例确诊的APL患者中FISH检测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检出率为100%,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典型t(15;17)38例,复杂核型1例,正常核型2例,检出率为92.7%。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灵敏度更高,可作为细胞遗传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闪中的价值。方法对初诊的30例及20例疑似APL的患者进行FISH技术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动态观察,进而协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结果30例APL中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90%(27/30),1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ML-M2;20例未确诊者中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15%(3/20),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50%(10/20),其余7例未检测到以上两种融合基因。达到完全缓解(CR)后有7例融合基因阴性,随访至CR后2年,发现7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比例较高患者分别于1-3个月后复发。结论FISH技术对APL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并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可用以确定白血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治疗后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方法4例患者用亚砷酸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3例用亚砷酸联合化疗巩固治疗,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用维甲酸诱导治疗,缓解后,用维甲酸联合亚砷酸和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于诱导治疗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1例于完全缓解后半年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死于心力衰竭,其余4例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的APL对亚砷酸或维甲酸(少数患者)诱导治疗是敏感的,亚砷酸或(和)维甲酸联用化疗巩固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并检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甲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欧洲抗癌计划"推荐的引物和探针建立RQ-PCR方法,检测51例初诊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PL初诊患者的年龄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数呈负相关(r=-0.376,P=0.014),相关性主要见于长型和变异型患者(r=-0.51,P=0.005)。51例APL初诊患者中,长型患者33例,变异型患者3例,长型和变异型36例。APL初诊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3.75×102~6.20×105拷贝/50ng(中位7.24×103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0.51%~676.87%(中位9.31%)。15例短型患者PML/RARα转录本绝对含量为2.26×103~2.33×106拷贝/50ng(中位1.17×105拷贝/50ng);相对含量为12.04%~802.68%(中位95.26%)。短型患者外周血WBC数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41),其融合基因含量也明显高于长型患者(P<0.01),而在性别、年龄、外周血Hb、PLT,骨髓原粒及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血液学缓解时间和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例初诊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与患者的年龄、WBC数及融合基因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以对APL初诊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14.
应用RT-nsted-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融合基因bcr/abl,检出率高达93%。此方法是当前检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残留细胞较灵敏、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反式维甲酸 (ATRA)的应用给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但其各种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在护理上了解ATRA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由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非常重要。1 临床资料1995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APL患者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35± 7)岁。经血象、骨髓象、分子生物学技术、骨髓活检确诊为APL。治疗方法 :ATRA30mg(由中国重庆制药厂生产 ) ,每天分 3次口服 ,共…  相似文献   

16.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动态观察WBC及骨髓象变化,按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的类型分为3组:第1组23例(57.2%),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以上,高峰持续时间<10d,骨髓中早幼粒细胞比治疗前降低20%以上;第2组10例(25%),治疗后WBC高峰时增益>5~10倍,高峰持续时间2周左右,骨髓中早幼粒细胞计数升高持续不降;第3组7例(17.5%),高峰仅5倍以下,持续时间<10d。PML-RARα短型融合基因多见于第2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肾衰。应采取措施,防止白细胞过多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957年Hillstead首先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区分出来,予以命名,并描述其临床特征。1976年Golomb等发现APL有第17号染色体(chr.17)的长臂部分缺失,即del 17(q11~21),之后又证实这缺失部分移位至第15号染色体的长臂上,形成t(15;17)(q22;q21),当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Q-PCR)检测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Q-PCR方法,对15例拟诊CML和17例拟诊APL的患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分别进行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的检测,并且观察CML经羟基脲+干扰素(Hu+IFNα)与伊马替尼(IM)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别。结果 15例拟诊CML患者中12例经融合基因检测确定诊断;17例拟诊APL患者中15例经融合基因检测确定诊断。动态观察,两种疾病在治疗的6个月、12个月时融合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ML两种不同治疗方案间差别显著(P<0.05)。两种疾病在血液学进展或复发前可发现融合基因显著升高。结论融合基因检测对于CML、APL的诊断、疗效观察和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现已知道急性白血病细胞并不像过去那样被认为是完全丧失了分化、成熟能力的恶性细胞。Breitman等报道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分化人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经含有1  相似文献   

20.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a)肯定了2例与急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在2年以内APL此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8例,S型7例,L型中尚发现一个变异型,8例缓解在3年以上APL,此融合基因4例阳性,其中L型3例,S型1例,L型1例已有复发倾向,而缓解超过4年APL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