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肿瘤患者血清硒水平及补硒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血清硒水平及补硒后的变化顾康生梅蔚德洪素珍孙昕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3002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硒水平与癌症危险性呈负相关;本文通过测定正常人和肿瘤患者血清硒,比较两者血清硒水平,同时对部分...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铜、锌、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微量元素铜、锌、硒水平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80-8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UV-210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1 438例恶性肿瘤患者及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铜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发组及有肿瘤负荷组患者血清铜及铜/锌比值高于无复发及无肿瘤负荷组(P<0.01),血清锌、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锌、硒水平与其它肿瘤患者组间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锌、硒进入方程,且为保护因素.结论低锌、低硒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血清铜升高则可能是肿瘤存在的结果.血清铜及铜/锌比值与肿瘤负荷状态及复发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28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形态学表现;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 ,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3种血清种肿瘤标志物的关系。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MRI检查显示肿瘤直径≥2cm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2cm的患者(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MRI影像学检查中,不同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强化方式、强化曲线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2cm、合并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的阳性表达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6):585-58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83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OPN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OPN表达,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OPN水平和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分别为(96. 47±24. 64)、(31. 58±6. 19)μg·L~(-1),乳腺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t=23. 008,P <0. 05)。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 14%(43/58)、19. 28%(16/83),乳腺癌患者OP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χ~2=42. 226,P <0. 05)。乳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 <0. 05),而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无相关(P> 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OPN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OPN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中OPN水平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周围血血清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转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31例乳腺癌术前血清以及其中12例乳腺癌术后随访时血清VEGF含量。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VEGF含量与良性肿瘤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临床分期、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相关性;乳腺癌术前血清VEGF含量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大小、4种乳腺癌肿瘤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时新出现转移者与无复发转移者的血清VEGF含量及两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痛,预测乳腺癌分期、有无转移及术前化疗的独立指标之一;术后定期监测血清VEGF含量变化可用于判断乳腺癌复发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钙信号传导蛋白2(TACSTD2)抗体表达水平及其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表达TACSTD2的噬菌体包被空白的微孔板,ELISA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ACSTD2抗体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ACSTD2抗体含量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患者组血清中TACSTD2抗体含量亦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01);但是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中TACSTD2抗体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TACSTD2抗体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观察乳腺癌患者血清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胞外域部分(ECD)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及组织中HER-2neu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2 月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50 例作为乳腺癌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ER-2neu ECD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HER-2 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血清HER-2neu ECD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乳腺癌组血清HER-2neu ECD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p<0.05)。50 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 HER-2neu阳性表达20 例,阳性率为40.0%。乳腺癌患者TNM 分期Ⅲ期、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及肿瘤直径≥3 cm患者血清HER-2neu ECD阳性率高于TNM分期Ⅰ、Ⅱ期及ER 阳性、PR 阳性、肿瘤直径<3 cm患者(p <0.05)。20例乳腺癌组织HER-2阳性患者中,9例血清HER-2neu ECD阳性;30 例乳腺癌组织HER-2阴性患者中,29 例血清HER-2neu ECD阴性,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455,=0.000)。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 水平升高、乳腺癌组织中HER-2 蛋白表达的一致性较好、血清HER-2neu ECD水平与TNM 分期、ER、PR及肿瘤大小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组织中HER-2 蛋白表达的补充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癌相关黏蛋白抗原(CA153)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0例乳腺癌入院患者的血清样本和手术后2周的血清样本,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结果:在7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和CA153的阳性率分别为32.5%和47.5%,术后2周阳性率分别是2.5%和1.5%。结论: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特征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microRNA-21在试验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组)及对照组(正常女性组)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两组血清中microRNA-21表达的差别,并分析乳腺癌组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方法 通过PCR检测45例乳腺癌和45例正常女性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肿瘤的TNM分期、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激素受体状况等)的关系.结果 血清中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表达明显上调,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女性的月经状态等均无关,与肿瘤的分期、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明显相关.结论 microRNA-21在乳腺癌女性患者组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microRNA-21在乳腺癌的表达明显上调,检测其在血清中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乳腺癌诊治、判断预后的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含量,并设4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乳腺癌血清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乳腺癌血清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中ER和/或PR表达及CerbB-2的表达情况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术后随访显示,出现转移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其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的浓度水平,以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手术经病理证实的120名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的浓度水平,并与患者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等临床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乳腺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显著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良性乳腺病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水平可能可作为临床上预测乳腺癌患者手术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玲  陈景元 《医学争鸣》1995,16(1):45-45
微量元素硒和氧自由基在原发性乳腺癌的分布与意义王岭,凌瑞,葛进,陈景元,马中(西京医院血管内分泌外科710033西安军队卫生教研室)关键词硒;脂质过氧化;乳腺肿瘤;代谢,肿瘤中图号R737.9微量元素硒和氧自由基参与肿瘤代谢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硒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该9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2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结果①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率、MVD值分别高于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组织VEGF、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组织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VEGF、bFGF及MV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该9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和20例乳腺腺瘤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①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组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VEGF、bFGF阳性表达率、MVD值分别高于乳腺腺瘤患者,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与组织VEGF、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组织VEGF和bFGF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bF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值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VEGF、bFGF及MVD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乳腺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46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脂联素的浓度,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P<0.01);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Ⅱ级、Ⅲ级)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肿瘤组织学分级Ⅰ级的患者显著降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而外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乳腺癌患者ER及PR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及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肿瘤大小以及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与脂联素水平有线性关系,肿瘤越大、组织学分级越高及有淋巴结转移均会导致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较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是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MICA)水平,研究其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RT—PCR检测3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MICA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56例乳腺癌血清、69例乳腺良性病血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CA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MICA阳性表达率81.25%(26/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38%(3/32),乳腺癌组MICAmRNA相对表达量(1.36±0.18)显著高于乳腺癌旁(0.76±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MICA浓度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表明,I期+Ⅱ期乳腺癌组织MICAmRNA表达显著高于Ⅲ期+Ⅳ期,与血清中不一致(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IC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I期+Ⅱ期);乳腺癌组织MICAmRN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转移组血清MICA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未转移者,与年龄及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CA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与临床分期相关;早期肿瘤组织高表达MICA,从而诱导NK细胞杀灭肿瘤细胞,晚期肿瘤组织表面MICA脱落至血液中导致其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1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GF水平,比较年龄、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及TNM分期与HGF关系。结果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乳腺癌淋巴结状况、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雌激素水平无关(P>0.05)。结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血清CEA、CA 15-3联合测定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EA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抗原,但特异性相对较差,是检测乳腺癌的一项辅助指标。CA15-3免疫放射法是一种较新的乳腺癌诊断方法,CA15-3在乳腺癌病人血清中常有升高,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为提高乳腺癌病人阳性检出率,本文对40例健康人及100例乳腺癌患者CEA、CA15-3进行联合检测,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照组血清取自本院40例健康女职工,年龄25~60岁,平均30.5岁。病例组血清取自经病理确诊的10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21~60岁,平均42.3岁。1.2 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良性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总PSA和游离PSA的含量。结果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PS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良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PS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女性乳腺肿瘤疾病患者血清PSA的含量,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