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讨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与吗啡戒断症状之间关系,作者将体重200~250g的雄性SD大鼠,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按鼠脑图谱在侧脑室埋管,术后休息1周以上,给大鼠皮下递增注射吗啡,每天2次共s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n=8):①生理盐水组,②东莨碱组,③哌拉唑嗪组,④美索四氨组。在最后一次注射吗啡后2h.将与微量注射器连接的插管,插入各组动物的脑室瘘管内,分别推注25μg东莨碱、160nmolw哌拉唑嗪、140nmol美索四氨、生理盐水(均为10ul)。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吗啡戒断反应的评价总分明显比其余组高(P<0.01)。在戒断症状分类指标中,湿犬样颤动、站立、咬牙等次数在东莨碱组、哌拉唑嗪组和美索四氨组均比生理盐水组低.与生理盐水组比,东莨碱能显著对抗吗啡戒断引起的体重丢失(P<0.01)。上述结果表明: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胆碱能神经M受体拮抗剂能对抗纳络团引发的戒断症状,胆碱能神经系统对吗啡戒断反应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海林  张跃  郑国龙 《重庆医学》2011,40(23):2335-2337,2394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SD大鼠7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L-NAME组,每组18只大鼠。采用行为学(n=8)、免疫组织化学(n=6)和Western 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L-NAME对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脊髓p-CREB表达的影响。结果 (1)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戒断组戒断症状评分为28.60±4.89,L-NAME组22.10±4.52(P<0.05);戒断组TEA评分为13.50±2.55,L-NAME组9.80±3.11(P<0.05)。(2)鞘内注射L-NAME可明显减少戒断大鼠脊髓背角p-CREB阳性神经元的数目(380±71),L-NAME组(283±47)低于戒断组(P<0.05)。(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鞘内注射L-NAME明显抑制吗啡戒断期间脊髓p-CREB表达的增加。结论鞘内注射NOS抑制剂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p-CREB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RT PCR方法检测m1 5mRNA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注射纳洛酮 1h后脊髓m1 、m2 、m3和m4 及脑干m1 表达较依赖组减少 ,MK80 1 (0 .1 2 5mg·kg- 1 )处理后脊髓m2 、m3和m5以及脑干m2 和m5表达增加 ,脊髓和脑干m1 和m4 表达减少 ;NOS抑制剂L NAME(1 0mg·kg- 1 )处理后脊髓和脑干m1 、m3、m5受体表达减少。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NOS抑制剂对M受体亚型基因调控是控制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I-3K信号通路在吗啡依赖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在小鼠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和戒断模型上,采用鞘内和脑室内注射PI-3K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催促戒断反应的影响,探讨神经元PI-3K信号通路吗啡依赖和戒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鞘内预先注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Wortmanin能明显加重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脑窜内预先注射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Wortmanin也明显加重急性和慢性吗啡依赖小鼠纳洛酮激发戒断反应。结论:脊髓和脊髓上中枢神经元PI-3K信号通路均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及戒断反应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吗啡依赖大鼠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方法检测m1-5mRNA水平.结果吗啡依赖大鼠脊髓注射纳洛酮1h后脊髓m1、m2、m3 和m4及脑干m1表达较依赖组减少,MK801(0.125 mg*kg-1)处理后脊髓m2 、m3和m5 以及脑干m2 和m5表达增加,脊髓和脑干m1 和m4表达减少;NOS抑制剂 L-NAME(10 mg*kg-1)处理后脊髓和脑干m1、m3 、m5受体表达减少.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以及NOS抑制剂对M 受体亚型基因调控是控制戒断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水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5,ERK5)信号通路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四组(n=24):对照组(A组)、戒断组(B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C组)、MK801组(D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第6天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western blot技术,鞘内注射NMDAR抑制剂MK801,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脊髓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A组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后并未出现戒断症状及痛觉过敏.与A组相比,B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5.2±7.3)分]、痛觉过敏评分[(14.4±3.7)分],C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44.7±6.2)分]、痛觉过敏评分[(13.2±2.7)分],D组大鼠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增加(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戒断症状评分[(28.3±1.6)分]、痛觉过敏评分[(5.9±1.1)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848±621)、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C组大鼠脊髓水平p-ERK5(12 579±396)相比,D组大鼠鞘内注射MK801后脊髓水平p-ERK5(5123±546)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脊髓水平NMDAR-ERK5信号通路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脊髓内NA能神经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脊髓内NA能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8只.依赖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大鼠在依赖模型建立后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症状,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4 h后取脑和脊髓作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及LC内N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正常组LC内DBH阳性细胞数为(98±17),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LC内DB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2±20)和(229±2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差异.慢性吗啡处理后脊髓前角DBH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染色加深,后角和侧角新增加大量阳性神经元,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DBH阳性神经元增加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和戒断引起LC和脊髓内NA能神经元增多,提示NA与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有关,其可能是吗啡依赖及戒断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干预及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草药制剂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用7 d时间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末次注射吗啡后,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Cedemex,分别在4 h及治疗5 d后腹腔注射纳洛酮进行催促戒断,记录1 h内戒断症状评分值及体重变化.结果:Cedemex高、低剂量组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出现的戒断症状均显著减轻(P<0.05),同时能对抗吗啡依赖大鼠体重的下降.结论:Cedemex对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症状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中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吗啡依赖及戒断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U0126组、DMSO组,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6)和Westernblot(n=4)方法观察鞘内注射U0126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U0126可明显减少L5节段脊髓背角F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U0126组为287±54,低于戒断组380±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Western blot显示U0126组Fos蛋白的表达与戒断组相比也明显减少。结论:鞘内注射U0126能明显抑制吗啡戒断大鼠脊髓神经元Fos表达。  相似文献   

10.
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的戒断行为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建立方式和催促戒断给药剂量对戒断强度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两种常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在不同剂量纳洛酮催促戒断后,观察戒断体征及体重减轻来评估戒断强度。结果 两组方法均成功建立了大鼠吗啡依赖。5日法(吗啡总剂量380mg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泵入吗啡术后镇痛的血清浓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持续静脉泵入吗啡术后镇痛的血清浓度变化特点。方法: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CI组:24h匀速泵入吗啡0.5mg/kg;IM组:疼痛时肌肉注射吗啡10mg。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VAS评分)、血清吗啡浓度变化、循环呼吸指标、夜间睡眠状况及相关副作用。结果:CI组镇痛效果满意(VAS低,轻度疼痛范围内),某些时段上效果明显优于IM组(P〈0.05)。CI组的血清吗啡浓度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斯的明复合耐乐品剖宫产术后PCEA剂量效应及相关副作用,以期寻找一个合理的镇痛配方。方法36例择期行剖宫产病人,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分为三组,分别用新斯的明2mg、3mg或吗啡4mg加耐乐品150mg,稀释到100ml,用一次性自控输液泵行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6h、12h、24h、48h的VAS评分,血压、心率变化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相关副作用。结果术后24h内新斯的明3mg组的VAS评分与吗啡4mg组无显著性差别,新斯的明2mg组24h的VAS评分比吗啡4mg组的高。吗啡全身瘙痒发生率约为41.7%。三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别。术后血压和心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新斯的明3mg加耐乐品150mg PCEA中的镇痛效应相当于吗啡4mg加耐乐品150mg,而无吗啡的全身瘙痒副作用,可作为PCEA的一个较好的配方。  相似文献   

13.
褪黑激素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血清单胺类递质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Qiu Y  Kang L  Qiu X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9):704-706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及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定量吗啡,建立小鼠吗啡依赖模型;腹腔注射纳络酮催瘾。根据小鼠戒断反应中出现跳跃反应的潜伏期和跳跃次数评定戒断反应的强度。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结果4种不同剂量(25、50、100、200mg/kg)的褪黑激素对小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很好的量效关系。100mg/kg的褪黑激素可抑制吗啡戒断反应引起的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浓度的升高。结论褪黑激素可抑制小鼠吗啡戒断反应,并抑制戒断反应引起血清单胺类递质的升高。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PAP法对4例吸食鸦片类毒物死亡尸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吗啡进行定位观察。结果发现:吗啡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海马、基底节、丘脑和脑干内的部分神经细胞及小脑浦肯野氏细胞胞浆内,部分神经纤维及部分血管壁组织亦有吗啡分布。此外,吗啡还分布于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胰腺、胸腺、甲状腺和睾丸等脏器被膜及间质结缔组织内。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吗啡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死后再分布不明显,而在外周各组织器官中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作者认为,用免疫组化PAP法检测组织器官中的吗啡可作为吸食鸦片类毒物死亡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随机、双盲、对照、前瞻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昂丹司琼对蛛网膜下腔使用吗啡导致的皮肤瘙痒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选择70例拟在腰麻下行开腹全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SAI-II级成年患者,分为2组:昂丹司琼组(O组)患者于腰麻前30分钟给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对照组(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患者到达恢复室、术后2、4、8及24小时评价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静息VAS评分,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O组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总发生率及术后8h之内的各记录时间点的皮肤瘙痒程度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1)。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的皮肤瘙痒只发生于C组患者(11%)。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评分之和无显著差异。结论:给予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患者预先使用昂丹司琼可有效的降低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同时并未影响蛛网膜下腔应用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6.
硫酸镁减少术后PCA镇痛药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华  高勇  丁超  孙莉  刘雄华 《中国医刊》2002,37(7):22-24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硫酸镁与术后PCA镇痛效果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将60例择期开胸、开腹手术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硫酸镁和生理盐水。并对两组间术后VSA分数、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清醒状态、循环与呼吸变化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镁离子组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血液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本研究中笔者的观察证实了在行术后PCA时加用硫酸镁可加强PCA镇痛药的效果,减少术后PCA镇痛药用量,同时并没有明显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卢易  赖红燕  张烁  李军  上官王宁 《浙江医学》2017,39(18):1573-157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治疗吗啡硬膜外注射所致瘙痒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妇产科、普外科、骨科手术后使用0.15%罗哌卡因+0.001%~0.003%吗啡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瘙痒的5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Ⅰ组(0.2mg/kg丙泊酚)或Ⅱ组(0.4mg/kg丙泊酚),每组25例;分别单次静脉注射治疗瘙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5、15、25、35、45min,给药后24h时瘙痒治疗有效率、瘙痒程度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丙泊酚治疗吗啡所致瘙痒24h内有效率为56.50%~96.30%;两组患者给药后不同时间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剂量丙泊酚均在给药后0~5min内起效,且患者在24h内瘙痒无复发;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点瘙痒程度评分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间各个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后5min,Ⅱ组有患者出现困倦、嗜睡,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Ⅰ组(P<0.01)。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注射0.2mg/kg或0.4mg/kg丙泊酚均可以有效缓解硬膜外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其中0.2mg/kg剂量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葛峰  仓静  薛张纲 《上海医学》2007,30(6):422-424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在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晚期癌痛患者经皮下泵鞘内注射吗啡,观察患者的吗啡用量、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结果患者的吗啡使用量为36.0~80.0mg/d。鞘内注射吗啡后的生存时间为23~215d,中位生存时间为111d;未出现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相关的其他并发症。鞘内注射吗啡后的中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分,较注射前的8分显著降低(P<0.05)。鞘内注射吗啡后的中位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为4.6分,较注射前的1.7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鞘内注射吗啡技术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吗啡注入蛛网膜睛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与实用性,方法 蛛网膜下腔镇痛组(S组)与对照组(C组)各60例初产妇,S组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0.8mg;观察两组产妇、新生儿情况、产痛、产程进展及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镇痛组对新生儿、产程进展无影响(P〉0.05),产痛明显减轻(P〈0.01),但产后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入小剂量吗啡行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